文 | 嘎姐(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裡提到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是單單指的語文閱讀和英語聽力的能力,而是全方面的。
在這個話題開始前,大家考慮一下:我們天天讓孩子學習,最終是為了什麼?此時有家長會說,為了讓孩子有個美好的生活呀!為了讓孩子有個好職業過上富裕的生活呀!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呀!更會有家長說簡單點兒就是好謀生唄……
一天,我的一位同事勸告說,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她家孩子就j是在說話上吃了虧。麗麗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從來不喜愛與人言語,總是埋頭苦學,在很小的時候就夢想過大城市中的生活,所以在高考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夢寐以求的上海一所大學,大學中學習也很上進,後又取得碩士文憑。可是在上海謀職業時,卻並不順利,每次都是在面試時被刷下去了,只因表達時緊張、邏輯表達混亂等等,總之在「說」上吃了虧,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最終走了很多彎路才留到了這個城市中生活。
「不奮鬥,你的才華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奮鬥,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一個人老去的時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啟航。只有拼出來的成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看到這段文字,很多人並不陌生,這是一位45歲的農民工在某學校施工時寫下的一段感悟,也因這段文字他成為了網絡「紅人」,當記者找到他時,這位農民工講述自己因文化程度低而四處打工,經歷過風風雨雨,當走到這所學校時有感而發,他想通過這段文字告誡現在的孩子們要努力學習。他還告訴記者他雖然在外打工,也不忘每日堅持抽空讀書、寫字。
從上面兩個事例中能否感受到:一個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太重要了,這關係著我們今後的生活質量。
再有,目前初高考中卷面分的提出,是對「寫」有了高標準;#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試的提出,是加強了"聽"「說」的能力;高考語文分值的改革,那是又意味著什麼呢?
提升「聽說讀寫」的能力將會讓孩子受益一生!我們不妨抓住這個只能在家防疫的機會,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培養和提升「聽說讀寫」的能力,一起成長。
一、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可以構建邏輯性思維
聽說讀寫按照輸入輸出來分,可以分成「聽、讀」的輸入和「說、寫」的輸出,「聽、讀」是基礎,「說、寫」是結果。良好的輸入可以提高輸出的質量,高輸出又可以進一步提升輸入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環。
按照表達形式來分,可以分成「聽、說」的口頭表達和「讀、寫」的書面表達,二者同樣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聽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莫裡斯
培養「聽」的能力,可以增強注意力,提高大腦捕捉到關鍵信息的能力。經常練習「聽」,大腦可以在時間和邏輯維度上廣泛的專注前後所有的內容,而不只是此時此刻聽到的內容。
提升「聽」能力,就是在培養一種專注力、一種入定入靜的能力。
說
「健談者永遠都是社會的寵兒。」——《羊皮卷》
培養「說」的能力,可以開啟思想之門,強化邏輯思維,清晰表達自我,促進人際交往溝通,開發大腦潛力。一提到「說」便會想到「語言」,語言具有啟迪思維的驚人功效。
提升「說」能力,就是在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
讀
「手披目視,口誦其言,心惟其義。」——唐·韓愈《上襄陽於相公書》
這裡的「讀」主要是指的誦讀、朗讀。放聲朗讀是把文字轉變成了聲音,伴之以節奏、韻律、形象、情感等,可以刺激大腦的α波(8~13赫茲,被稱為放鬆波),科學家發現,使用右腦時會湧現出大量的α波,所以誦讀正是開啟和使用了右腦。
通過放聲誦讀還可以使大腦變得靈敏,強化記憶力和注意力,提升思考力,當誦讀時口腔、肌肉、舌頭、氣流等的運動可以激活大腦多個區域的活動(特別是額葉、顳葉和頂葉),並使大腦皮質的抑制和興奮達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於良好的狀態。
大量練習放聲誦讀不僅可以增強膽量,還可以提升口才能力、感知能力和寫作能力。
寫
常言道:「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比豐:「文風如其人」。
這裡的「寫」能力包括書寫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書寫能力,能夠提高生活品位,增強審美能力、注意力和未來競爭能力;培養寫作能力,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
提升「寫」能力,就是在培養一種品位、一種定力。
好啦,用了2000千字左右敘述了「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性,那麼到底該如何在家裡培養和提升孩子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呢?
二、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有家長的陪伴,能夠調動起孩子了的積極性,參與一天中的「聽說讀寫」訓練孩子會更感興趣。
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每日清早起床後或入睡前,就可以進行「聽」的訓練了。
根據年齡段和興趣愛好,可以播放一些有意義的音樂、故事、講書、情景英語等,也可以藉助APP,如凱叔講故事、樊登讀書會、英語趣趣、喜馬拉雅等等。
我家大寶12歲,小寶7歲。早晨起床後,在她們洗漱的時候,我就打開「樊登讀書會」APP播放一些文學類的書籍;早餐時,我又打開「啟點英語」App播放英語。入睡時,小寶提意「聽」凱叔講故事,大寶有時會聽一些音樂。
這一天中,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說」訓練。「說」聽到了什麼內容。如上述,早飯後,聽完這首歌、這個故事、這本書或這段英語,家長與孩子以做遊戲或討論的方式,一起來說聽到了什麼,或者再深地探討就是「說」感受、體會。這樣可以培養我們的總結概括能力。
孩子在做作業時也可以訓練「說」。如做數學作業時,讓孩子「說」解題過程,這樣可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小寶的數學題是10以內和20以內的加減法,如做數學題「7+3=?」,我就會引導她拿些實物(如花生)邊動手邊說:「左邊有7顆花生,右邊有3顆花生,它們一共是10顆,所以7+3=10」;大寶在做數學應用題時,讓大寶告訴我,此題求什麼,已知了什麼,已知條件與所求的關係有什麼,可以通過什麼(概念、性質、公式)解得。
其實,初中、高中的孩子做數理化題時家長同樣也可以讓孩子"說"解題思路,既訓練了口語,又訓練了邏輯思維。
找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天馬行空的「說」。家長與孩子一起討論,一起頭腦風暴,如「這次疫情你有什麼感受?」「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我有多愛你」「長大了想做什麼」等。
在遊戲中還可以訓練「說」。我與大寶、小寶玩撲克時,遊戲開始,小寶剛翻到三張「2」就會激動地告訴我們,這時我們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出了一個「2」後,故意設難問她我手裡還有幾張「2」,為什麼?兩個孩子就開始「說」自己的判斷了。
一天中誦讀朗讀的時間也要安排,這是必不可少的,用10~2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每一項。誦讀古詩、古文、美文、英語。
每日大寶會通過微信給姥姥讀一篇美文、一篇初中古詩,大約10分鐘,利用「啟點英語」APP讀英語大約20分鐘;小寶會給我讀一首古詩或幾首,約5分鐘左右,利用「啟點英語」APP讀英語約10分鐘;我會讀一篇美文,利用「英語趣趣」APPl讀英語約10分鐘。我們完成這些讀的「任務」後,每個人再來「說"一下今天在"讀"的任務中的收穫。
我和孩子會在家練習"寫"字帖。寫字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孩子學過書法那更不用說了,每天堅持練起來,如果沒有參加過書法班的孩子,家長也不要擔心,讓孩子練字帖,每日堅持用心地寫字帖,一個假期會有成效的。
寫作的練習也要有,每日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就寫一句話。
我引導小寶做看圖寫話或讓她表達對某件事的看法,讓她多寫幾句話時,她就開始嘀咕,說有很多字不會寫,說寫字很累。的確,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寫短文,也是面臨這樣的問題的,但我們做為家長的也不要放棄此時對孩子的培養。我幫助她」寫「,讓她來說,我來當她的記錄員,記下來她說的話之後再「讀」給她「聽」,這時孩子對「寫作」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大寶寫作時,有時候也會因為寫的字多而牴觸,於是我在手機上下載了可以將語音轉化為文字的APP,這樣一來就解除了孩子對「寫」的牴觸情緒,讓孩子喜歡上「寫作」。其實這樣不僅訓練了「寫作」還訓練了「說」。
三、養成每日「聽說讀寫」的好習慣
1.家長的陪伴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
每日「聽說讀寫」最好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這不僅僅是陪伴孩子,也是再提升家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2.興趣是最大的推動力
在培養孩子「聽說讀寫」能力時,家長要有方法,以調動興趣為前提,比如在遊戲中訓練說,以比賽形式寫字帖,看英文動畫電影訓練聽等。
3.堅持就會有效果
好習慣的形成只需21天,每日堅持訓練,形成一種習慣,就會有成效。
疫情在家,針對孩子的學習,您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或建議嗎,歡迎留言!
(我是 @嘎姐談教育 ,兩個孩子的快樂寶媽,願意與您分享我的帶兩娃經驗、教育娃小技巧,願意與您共同探討成長的奧秘,願意給您提供生活小常識,時刻傾述我的人生感悟)#教育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