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教育廳2月25日印發線上教育安排的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在此之前,也已有不少學校組織師生嘗試利用社交軟體、網絡直播等方式開展線上課堂,為「停課不停學」做好準備。南都民調中心對此發起網絡調查,了解公眾對線上教學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擔憂在家學習可能造成學習效率降低。超六成受訪學生希望直播與錄播教學可以互相結合,方便回看複習;受訪的家長及教師則最希望家校間保持良好溝通,及時反饋教學情況並答疑。
多數學校採用直播或錄播形式繼續教學
本次調查中,有66.67%的受訪學生表示目前正通過教師線上直播的形式繼續學習,也有65.85%表示會看錄播的教學視頻,54.47%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課或答疑,28.46%會自行刷題和看書,還有7.32%表示仍在放假。
總體來看,線上直播及錄播視頻是目前線上教學的主流形式。但隨著受訪學生學習階段的變化,教學形式也略有不同。調查結果顯示,小學階段更傾向於採用錄播視頻的形式開展教學,初中階段則以線上直播為主流。隨著學習階段上升,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課或答疑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並成為高中階段受訪學生最主流的學習形式。到了大學階段,線上直播又再次佔據主導地位。
家長及學生均擔心在家學習會導致效率降低
雖然教學形式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在家學習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習效率有所降低。
調查中,有66.90%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在家學習的效率與在校時相比有所降低,僅5.34%認為在家效率更高。同樣地,有69.11%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在家學習效率下降,僅6.50%表示比在校時效率更高。
有趣的是,人們一般傾向於認為,年紀越大的孩子自制力應該越強,越不容易受環境影響。但在本次調查中,隨著學習階段的上升,認為自己在家學習效率降低的受訪學生反而更多。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受訪學生中,均有50%認為自己在家與在校的學習效率差不多;但到了高中及大學階段,分別有71.43%和76.39%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學習效率有所下降,佔比大幅攀升。
目前線上教學時間及作業量安排得到家長及學生認同
不過,在問及對目前線上教學時間及作業量安排的看法時,受訪家長及學生卻又大多認為比較合適。
調查結果顯示,有56.58%的受訪家長認為目前的教學時間比較合適,22.06%認為時間過長,21.35%認為時間過短。而在受訪學生眼中,則有69.92%認為教學時間適中,20.33%認為時間過長,僅9.76%認為時間過短。
至於線上教學的作業量方面,受訪家長中有60.50%認為作業量適中,18.15%認為作業過多,21.35%認為作業過少。受訪學生則有64.23%認為作業量適中,26.02%認為作業過多,僅9.76%認為作業過少。
轉型網絡主播,近七成教師改變教學策略
另一方面,為應對這個史上最特殊的學期,雖然仍有部分教師未能適應網絡主播式的在線教學,但也紛紛積極作出改變,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及策略。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受訪者中,有35.07%表示已經適應線上教學的方式,但也有25.97%表示適應情況一般,37.66%表示尚未適應。其中,隨著教育階段的提升,教師對線上教學的不適應程度也在逐漸上升。
儘管如此,各位教師依然想方設法為線上教學做好準備。有68.42%的受訪教師表示自己在進行線上教學時,會改變教學計劃和策略。調查中有受訪教師表示,會調整課時進度,以鋪墊、拓展研究性課題為主,將新授課重點放在正式開學,保證重點內容的教學效果。也有教師提出,由於在線教學難以完成傳統的課堂互動,因此將在互動性上作較大調整,花更大力氣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當然,要作出這些改變,背後也意味著教師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備課。受訪教師中有48.68%表示開展線上教學以來,自己的辦公及教學時間延長了很多;也有27.63%表示辦公時間有所延長,但不是很久;另外各有11.84%表示辦公時間沒有延長或有所減少。
家長及學生最擔心對眼睛影響,教師憂心課堂質量難保證
正式上課的日子臨近,各方目前最擔心哪些問題?本次調查中,有74.02%的受訪家長對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感到憂慮,擔心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響。此外,也有62.28%的受訪家長擔心師生之間無法當面溝通,教學質量難保證;59.07%擔心家裡缺乏學習氛圍,孩子注意力難集中;58.01%表示自己難以管控孩子使用電腦是在學習還是娛樂。
同樣地,問及受訪學生在線上教學時遇到哪些問題時,得到的答覆大同小異。有62.60%表示自己長時間看著電腦屏幕,容易感覺眼睛疲勞,佔比最高。緊隨其後的是擔心家裡缺乏學習氛圍,注意力難集中,佔比59.35%;網絡卡頓,無法順利參與在線課堂的佔比則為52.85%;師生間無法直接溝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無法及時反饋的佔比為48.78%。
而在教師眼裡,他們最擔心的還是無法及時觀察到學生的上課狀態和學習質量,佔比83.12%;也有61.04%擔心原有的教學計劃被打亂,課堂效果未達預期;54.55%擔心師生間無法直接溝通,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無法及時提問;各有48.05%擔心網絡卡頓、無法順利參與在線課堂,以及對設備或網課軟體功能不熟悉而影響教學效果。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視力、課堂質量、課後交流效果是目前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具體到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群體的關注點略有不同。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答疑解惑是解決學習問題非常重要的一環,有60.71%擔心師生間無法直接溝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無法及時反饋,在該學習階段裡佔比最高。而在大學生眼裡,課堂氛圍則顯得尤為重要,有70.83%擔心家裡缺乏學習氛圍,注意力難集中,在該學習階段裡佔比最高。
各方紛紛提出建議,儘量確保線上教學效果
針對以上提出的種種憂慮,受訪者也給出了不少建議,希望盡最大可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受訪家長中,有66.90%希望學校能規範教學時間安排,督促孩子保持學習狀態;67.26%希望保持師生間良好溝通,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還有54.45%建議教師將直播與錄播教學相結合,方便孩子回看複習。
這些建議也得到了不少學生的認同。受訪學生中,有66.67%希望直播與錄播教學能夠相結合,方便回看複習;65.85%希望保持師生間溝通,及時答疑解惑;62.60%希望學校及老師能幫忙督促自己保持學習狀態。
受訪教師也認為這段時期保持良好溝通是維持教學秩序非常重要的一環,有67.53%選擇該項。此外也有61.04%希望學校針對目前環境調整教學計劃,根據學科實際情況開展不同形式的線上教學;55.84%希望家長從旁督促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確保教學質量。
多因素影響下,受訪者對線上教學支持度不高
儘管各方都在努力保障這段時期的教學秩序及質量,但受效率降低、辦公時間延長、教學方式徹底改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受訪者對這次的線上教學安排支持度並不高。
在受訪家長中,有28.83%對線上教學安排表示滿意,25.62%表示一般,17.80%表示不滿,還有27.76%認為這是疫情下的無奈之舉。而在受訪學生中,則有32.52%表示喜歡線上教學模式,38.21%表示不喜歡,29.27%認為是疫情下的無奈之舉。問及教師時,僅有19.48%支持線上教學,28.57%表示一般,19.48%表示不支持,32.47%認為是疫情下的無奈之舉。可以看出,教師是本次調查中最不支持線上教學的群體。
王小姐是番禺區某中學的一名教師,她認為線上教學純屬疫情下的無奈之舉。她表示,網上上課效果真的不好,因為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直接監督、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平時面對面上課都有學生開小差,更別說對著屏幕了。再者,若學生在家裡上課,缺乏家長監管,孩子不自覺的話,一邊掛著課,一邊在玩兒都說不定。此外,線上教學無形中增加老師工作量,還改變了之前的教學計劃和策略。不但要花時間、精力做PPT,做直播;本來可以直接批改交上來的作業本,現在要先收集、整理學生們發來的圖片,逐一批改完,再分別發回給他們。王老師說,網課效率低,要想儘量達到正常時候的效果,老師就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
調查中也有不願具名的小學教師指出,自己教的是一年級,在線教學根本無法保證質量:「他們才一年級,字都還沒認識全,沒有家長在旁邊看著,連直播平臺都不會操作」。她又表示,相關部門的通知來得比較遲,自己好不容易通過錄屏教會大家使用電子教材,之後才說要派實體書。「雖然實體書確實效果更好,但這兩天都在忙著統計學生地址和安排教材分發,手忙腳亂」。
除了老師之外,也有不少家長在調查過程中大吐苦水,表示線上教學搞到自己都忙得雞飛狗跳。何小姐的女兒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她表示:「六七歲的小孩子在家上網課,缺少學校特有的學習氛圍,怎麼會乖乖學習」。據她反映,女兒這幾天在家上課時,常常是一會說肚子餓了,一會說頭暈,一會說要玩,一會說要休息,這些毛病在學校是不會有的。在學校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學習內容,在家可能三小時都沒法完成。而且這麼小的孩子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對視力的影響很大。
過半受訪者不支持疫情結束後繼續開展線上教學
最後,在問及疫情結束後是否支持學校繼續開展在線教學,作為實體課堂以外的補充時,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具體到不同的受訪者群體,受訪家長中有58.72%表示不支持疫情後繼續在線教學,11.74%表示說不清,僅29.54%表示支持。學生們對此的認可度反而較高,有37.40%表示支持,48.78%表示不支持,13.82%表示說不清。教師是本次調查中對在線教學最為反感的。高達71.43%的受訪教師表示不支持疫情後繼續開展線上教學,20.78%表示支持,7.79%表示說不清。
進一步問及其中原因,支持在線教學的家長、學生及教師大多認為此舉有助於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點,方便隨時隨地學習。雖然完全轉向線上教學不可取,但網絡課程能夠作為實體課堂以外的有益補充。有受訪教師表示,在線課堂有不少小工具效果不錯,比如在線布置話題,可以提前預熱一下課堂內容;還有學習情況統計分析,學生有沒有看課件、參與了多少次互動、搶答、交作業等都有統計。所以即使以後恢復正常上課了,還是會使用一些在線課堂的工具。
持反對態度的家長及教師則大多以保護視力及孩子自律性差為理由,認為在線課程弊大於利。不少教師更擔心線上教學對課堂互動的影響極大,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也有受訪學生表示實體課堂效率更高、更有趣,而且能夠與同學多交流,結識朋友。
最新指引:小學每天線上教育不超2小時,中學不超3小時
對於各方的憂慮,教育部門也在近日推出了詳細的線上教學細則,對公眾最擔心的健康、課程量、上課方式等問題作逐一回應。
據廣東省教育廳出臺的《廣東省中小學校線上教育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線上教學期間,線上課程教師講授(直播、錄播)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小學每天線上教育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小時,初中高中原則上不超過3小時。同時,要把學生線下自主學習和教師線上指導結合起來,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和上傳學習視頻。相信這一規定能夠避免學生長時間觀看視頻,有利於學生視力。
同時,《指引》還提出,線上教育是正常教學的組成部分,線上教育時長可納入正常教學時長範疇。各地各學校要按照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妥善做好在線教育教師工作安排。要減輕教師負擔,避免不顧條件組織教師線上直播或錄播。教師參加線上教育、網絡遠程培訓,按照考核認定的學時數計入教師培訓學時(學分)。相關要求將充分保障教師正當權益。
針對部分家庭可能不具備充分的線上學習條件,或部分學校師資難以支撐線上教學的情況,《指引》也提出了具體的幫助舉措。省教育廳將聯合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等市通過廣東教育電視課堂、廣東移動IPTV、騰訊教育「粵課堂」播出小學階段的線上課堂,發布學習材料,為線上教育提供託底支撐。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可利用「粵教翔雲」數字教材平臺(網址:https://www.gdtextbook.com)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可利用數字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廣東實驗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通過「粵教翔雲」廣東公共資源服務平臺提供普通高中優質課程資源。
調查對象概述:
南都民調中心於2月24日-29日期間面向廣東省居民展開本次網絡調查,共回收481份有效問卷,其中58.42%為學生家長,25.57%為在讀學生,16.01%為教師。從年齡段來看,受訪者中有31.19%為70後,30.35%為80後,16.42%為90後,18.71%為00後。從性別來看,有34.72%為男性,65.28%為女性。女性受訪者比例較高主要是由於受訪教師中女性較多。
廣州公共服務監測榜第21期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主持:謝斌 張純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李偉鋒 文軼然 塗長芳 麥仝歷
問卷支持:南方都市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