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鹽南教育發布」快速關注
11月1日,「學習強國」報導我區伍佑初級中學援藏教師張大中的先進事跡。隨小編來看一看吧!
1982年出生的張大中有兩個身份,兩個身份之間垂直高度3700米,水平距離4067千米。四年前,他的身份是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伍佑初級中學教師。現在,他的身份是援藏教師。四年的援藏支教生活也讓他對人生、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2015年7月經江蘇鹽城市委組織部選派,作為江蘇省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張大中赴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擔任初中數學老師。2017年7月援藏期滿時,他選擇了繼續留藏工作。
經常有同事或朋友問起,為什麼要去西藏支教?這個問題,對於每一位支教老師來說或許都被問過許多次,這也是一個無法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問題。是出自教育理想?是為了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進而豐富自己的閱歷?是一種對神秘西藏渴望了解的情懷?……或許以上種種都有吧!但是對於張大中來說,這是一個大時代背景下一位平凡教師的勇敢選擇。
從平均海拔不到4米的黃海之濱來到海拔近3700米的雪域高原,胸悶、氣短、頭暈、嘴唇乾裂、四肢無力等狀況相繼出現。張大中還清楚地記得,剛剛到拉薩的第二周,高原反應剛剛緩解,便出現了感冒加咳嗽的症狀。由於高原缺氧,白天四肢乏力,頭暈;晚上睡不著覺,睡了也特別容易醒,一夜醒來三四次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甚至是輾轉難眠。由於不能適應當地的飲食習慣,飯菜不合胃口,飯量減少,體重急劇下降,一個月下來暴瘦十幾斤。
儘管很辛苦,但是他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高原必須戰勝的大環境。他在日記中這樣寫到「我還年輕,身體素質相對較好,對於此次進藏,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我一定能克服環境帶來的各種困難,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教師對自己而言,不是職業,而是事業,一切源自於對這份事業的熱愛。缺氧不能缺精神,艱苦不能降標準!」他決心以自身努力,飽滿的熱情來領悟「援藏支教」的真正含義,詮釋「援藏人」的真摯情懷。
張大中援藏任教初中雙班數學,藏族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習慣沒有很好養成。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他還記得在蘇中上的第一堂課,一個問題講起來,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效果相當好,可是進入課堂小測驗環節,形勢立即反轉----「高開走低」。面對這種現狀,他絞盡腦汁,不斷調整改變教學思路,拿出各種看家本領,抓基礎,適當提優,一一化解難題,採用慢節奏的教育藝術,尊重差異,因材施教,選擇適合藏族學生的教育方法,靜待花開。對「邊緣生」進行培優轉困輔導,制訂了詳細的培優轉困方案,並跟蹤研究,詳細記錄他們的成長進步。四年來他任教的班級歷次考試成績遙遙領先,得到學校領導的充分肯定,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2017年他任教的初三(7)班數學中考成績65.8分,2018年任教的初三(3)班數學中考成績66.8分,這兩個數據在內地可能是司空見慣的成績,可是對於藏族學生的數學平均分而言,是一種突破。2017年8月,為了更好地發揮援藏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張大中服從學校的安排,接任初三(3)班班主任。對於這些遠離父母全部寄宿的孩子來說,他扮演著親人、朋友、師長的多重角色,給予孩子們開導和陪伴,讓他們漸漸樹立起自信心。經過一年的努力,這些孩子成績進步很大。2018年中考初三(3)班人均分512分,全市名列前茅。7月12日又傳來喜訊:初三(3)班19名學生達到內地西藏班的錄取線。他說,援藏的這四年,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蘇中的孩子們在未來得到更好的教育。他是這麼說的,也一直在這麼努力地踐行著。
在教研方面,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本地老師的研討活動,主動編制導學案,結對幫扶帶徒弟,一起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他說:「支教不僅要『輸血』,更要為當地『造血』,要通過援藏教師的引領示範,幫助本地教師成長。」他多次在自治區、市學校開設示範課、觀摩課。
有人說,當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而選擇援藏,就意味著更多的奉獻和犧牲。四年來,張大中始終都是拉薩江蘇實驗中學特殊的「計時器」。拉薩的冬日很冷,太陽出來得很遲,但就是在這樣寒冷的早晨,他永遠是第一個打開學校大門的人,陪伴他的是還沒有落下去的月亮;拉薩的夏日很長,太陽落山很慢,但在這樣涼爽的夏夜,他依舊是那個最後離開學校的人,伴隨他一起回家的,是早已升起的月亮。他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晚上10點半才回家,甚至和10歲的兒子也常常一個星期不能視頻一次。就在中考的前一天夜裡,他突然接到兒子的電話,電話的那頭兒子在哭,邊哭邊說道:「爸爸,明天是我十歲生日,班級其他小朋友過生日,都是爸爸媽媽一起陪著過,而我過生日,你卻離我那麼遠……」聽到兒子的哭泣和埋怨,他知道作為父親,這四年虧欠了兒子太多太多,而這樣的情景,在四年的援藏期中並不是第一次。對家人,對孩子,他深深地愧疚,但不覺得遺憾,因為他擁有更多的孩子。
四年來,張大中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關注著藏區孩子的成長,關注著他們的學習,也關注著他們的生活。他不僅幫助這些孩子提高了學習成績,同時也一直資助著他們的生活。資助的背後,是一個個孩子的圓夢。
在西藏高原上生長著寓意幸福美好的格桑花,這些小小的花兒雖「如米小」,卻開得那麼繁盛。高原上的孩子在張大中的心中就是那一朵朵聖潔的格桑花。四年的風雨歷程中,張大中以無私的奉獻精神演繹著一名普通教師的教育情懷,他深深地知道,選擇了教師,選擇了援藏,也就選擇了無怨無悔。
2016年7月,張大中被拉薩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優秀援藏幹部」;2017年6月,被拉薩市人民政府表彰為「拉薩市優秀援藏教師」,並由拉薩市教育局頒發「拉薩市援藏教師榮譽證書」;2018年11月,被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表彰為2018年三季度敬業奉獻類「鹽城好人」;2019年3月,被江蘇省文明辦評定為「2018感動江蘇十大人物」敬業獎;2019年5月,被共青團鹽城市委、鹽城市青年聯合會授予第八屆「鹽城青年五四獎章」。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