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漢英大詞典》書封,滬語「搞七念三」在這本詞典中被譯為「to mix up」和「to have a love affair」,非常傳神。
歷時15年,由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陸谷孫領銜的團隊編纂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上)終於編成。3月31日,《中華漢英大詞典》專家研討會在復旦舉行,這本被學者評價為「可能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大詞典開始接受專業學者們的「審閱」。據出版社方面透露,最早將在今年夏天出版上冊。
收詞量遠超現在所用的漢英詞典1991年,剛編纂完成《英漢大詞典》的陸谷孫在香港結識知名實業家安子介,安子介對陸谷孫說,「梁實秋編完了英漢字典又去編漢英詞典,你也應該這樣做。」這樣一句話挑起了陸谷孫的心思。上世紀80年代,陸谷孫在美、英、加等國的華文書店就發現,有意購買漢英詞典的外國顧客遠多於購買英漢詞典,只是因為漢英的種類偏少或者不適用,常常失望而去。如此種種,編纂一部漢英詞典成了陸谷孫的心願。
單字條目逾2萬、復字條目逾30萬、成語逾2萬條、釋義逾50萬項。15個寒暑,陸谷孫及團隊專家交出了一本集古今漢語詞彙之大成的詞典。「收詞量已經遠超現在所用的漢英詞典」,資深翻譯家、華師大博士生導師黃源深在研討會上如此作評。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黃勇民對目前較為通用的漢英詞典做了一個簡單統計:「《遠東漢英大詞典》收了7331個漢字,12萬條短語成語;北外的《漢英大詞典》收了復字條目1萬8條,共計條目8萬多;交大的《漢英大詞典》收了單字條目1.1萬條,復字條目22萬條。可見,僅在數量上,陸谷孫主編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之規模宏大就在同類詞典中罕見。比如K條目中第一個擬聲詞『咔』,就有咔吧、咔嚓、咔噠、咔啦,有助於我們翻譯工作者在翻譯英語象聲詞crack,clap,snap,clack,click,clatter等選用,而其他詞典基本只有一種解釋和對應詞」。
黃勇民回憶,陸谷孫曾對他說過,「大陸學者還沒有人同時主編過兩本巨型英漢、漢英詞典,而海峽對岸是有的,我們要爭口氣編出姐妹篇英漢、漢英詞典,而且質量要超過前人。」
研討會期間,陸谷孫與媒體記者們交流,當年輕的後輩問起編纂詞典有何心得時,陸谷孫搖搖頭說:「我這個人做不了什麼大事,性格就是『舉輕若重』,一點點小事我都非要好好做完才行。在收詞方面,《中華漢英大詞典》古今兼顧,大陸本土和海外社區兼顧,多少可以算是這部詞典的特色之一」。2014年3月,陸谷孫大病一場,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出院後馬上又改起了《中華漢英大詞典》,陸谷孫說常常覺得時日所剩無幾,只得拼命與時間賽跑。
「編一部詞典要做上十幾年冷板凳,太不容易了。十五年來,年事已高的陸教授不顧疾病筆耕不輟。我每次去他家總能看到他伏案工作,書桌上放著一疊疊厚厚的、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病重住院期間,我親眼目睹他在病床上和年輕教師討論詞典中出現的問題。」黃勇民回憶。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陸谷孫關注詞語動向,收錄新詞《中華漢英大詞典》的面世,贏得了頗多專業翻譯工作者的青睞。與會的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黃福海說,他從事法律翻譯工作二十多年,和大多數從事這項工作的朋友一樣,一直對法律文件的中譯英感到為難。「就像噩夢一樣揮之不去,原因之一就是法律事務中有些中國人特有的詞語,加上經常出自於一些沒有受過西方邏輯訓練的國有公司老總們之手,在翻譯中往往找不到恰當的英語表達方式」。
黃福海舉例,在中國某些小區的門禁會立一橫杆,上面寫著
「一人一桿,嚴禁跟車
」,如果照著字面直接翻「one man one bar,following car is prohibited」,是無法讓人理解的。「還有『釣魚執法』,《中華漢英大詞典》譯法是
『entrapment of law-breakers』,運用增詞法將釣魚的對象也翻譯出來,使英語讀者一望便知,而且用詞簡介形象生動」。
科技的發展,價值觀的嬗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所有這一切無不反映在語言中。像《中華漢英大詞典》這樣的大型詞典,編纂周期一般都很長,這期間的語言變化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會出現很多新詞、新義。漢語中大量的新生詞彙用英文釋義,可能是最耗費心力的工作。
比如「黑車」被一些翻譯網站直接翻譯成「black taxi」、「包二奶」等同於舊時「納妾」而譯作「to have a concubine」。陸谷孫說近年來我國公示英譯文文中時常出現令人 啼笑皆非的大錯,甚至有人認為影響到了國家的「軟實力」,吸納新生詞彙,糾正明顯錯誤應當可以在文化「走出去」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
《中華漢英大詞典》編寫組除每隔一段時間從各類新詞詞典、報紙、雜誌、網絡等媒介上集中收錄新詞之外,還將對新詞的收錄發展為一個常態的做法,隨時關注詞語動向,收錄新詞、新義。
近年來,隨著網絡傳播的效應,一些網友自造的時髦詞相當風行,比如此前的「給力」譯作gelivable。陸谷孫說,有人希望我們能率先收入這類詞彙,雖然如美國《市井俚語詞典》這樣的洋人辭書網頁已經收入此類詞彙,《紐約時報》也做過專門介紹,但畢竟到現在為止還限於我們自娛自樂的層面。所以
對於「給力」,《中華漢英大詞典》譯成pick-me-up,「不給力」譯成「let-down」。此外,
「接地氣」(to be connected to terra firma/take the pulse of the common people)、「官本位」(bureaucratic prioritization)「草根」(lower class/folk/non-governmental)、「屌絲」(loser/underdog/disadvantaged male in looks[income, career promise, etc])、「鬥地主」(fight-the-landlord)等緊貼時代的時髦詞彙,《中華漢英大詞典》均將其收入。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一向都收錄在漢英詞典中的詞語,在譯法上也與從前有諸多不同,《中華漢英大詞典》注重使用最精簡的詞語來釋義,還照顧到語用的等效性。」黃福海認為,在中國人編纂漢英詞典時指出「解釋性釋義」是難免的,這是草創時期在編纂體例上的一個弊端。如今編纂漢英詞典,主要對象可能還是中國的翻譯工作者,所以直接對應的釋義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例證增加趣味性常有學生問陸谷孫,靠背詞典是不是學好英語的好方法,陸谷孫說,單靠詞典當然不是好辦法,甚至不是辦法。但在查閱解惑時,發現前後左右有精彩的例證順便背下來,倒不失為輔助學習的良策。陸教授的博客和微博已然成為了無數英語學習者和愛好者的樂園,大家在這裡探討與英語有關的問題,就英語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向陸教授請教,當然也會提出一些新詞、新義的譯法求教。遇有值得收錄的新詞、新義,陸教授都會及時收錄到《中華漢英大詞典》中。
陸谷孫的老師葛傳槼先生就曾經通讀英國福勒兄弟的詞典,還找出錯誤若干,寫信指謬,得到了編者的回覆。陸谷孫說自己是興趣學習的鼓吹者,所以特別注意例證的趣味性。在此次的《中華漢英大詞典》中收錄了不少有趣的例證。比如:
「別為今天是世界末日煩心了,在澳洲此刻已經是明天了」(stop worrying about the world ending today.it's already tomorrow in Australia)、「你難道不知道死亡是遺傳的嗎?」(you don't know death is hereditary?)或「諾亞怎麼不把方舟上那對蚊子拍死?「(why didn't Noah swat those two mosquitoes?)《中華漢英大詞典》此次還收入了相當數量的比較短小的例證,其中有警句、箴言、妙語一類,比如反襯實幹精神的
「喋喋不休而不肯動手」(long tongue but short hands)、「落後就要挨打」(laggards are beaten)、「知識越多方知自己越缺乏知識」(the more i know,the more i know i don't know);還收錄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詩句,「雕欄玉砌應猶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人頭」、「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等耳熟能詳的詩句均能找到精妙的翻譯。
收錄方言詞語此外,收錄大量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條目,也是《中華漢英大詞典》的特色之一。
例如,時任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引用了「行百裡者半九十」這樣的古詞句,隨行的翻譯譯出來的內容後來引起社會的廣泛爭議。《中華漢英大詞典》就收錄了這個詞條,並給出了確切的翻譯
「 (in a hundred-li journey ninety is only half way) one must sustain effort near the end of a task; many a slip between cup and lip」。而目前已出版的漢英大型詞典通常對這些條目採取迴避的策略。《中華漢英大詞典》迎難而上,僅A字母就收有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哀字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安字條)等29條取自典籍的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響應拯救方言的呼籲,《中華漢英大詞典》比較注意收錄粵、閩、吳等方言詞語,因為是在上海編這部詞典,近水樓臺先得月,滬語中的語言現象出現得也更多一些。
黃源深用以上海話敘述的《繁花》作為參考來使用這部詞典,查得率非常高。「比如G條目下收錄了上海話中的
『搞七念三』,這個詞除了有混亂的意思,還有男女之情搞不清楚的味道在裡面,《中華漢英大詞典》的
釋義一是to mix up,二是to have a love affair,非常傳神。另外像『軋姘頭』、』『鬧猛』、『嘎三壺』等詞彙不勝枚舉,而我用《現代漢語詞典》作為成語實驗的依據,查得率是100%」。
對於這樣一部大詞典,陸谷孫還是擔心會「問題成堆」,在詞典編成之際,陸谷孫感嘆「信當喜極翻愁誤,物到難求得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