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哪兩種小動物呢?(雞和兔子)。現在這兩種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一道大難題,大家想去看一下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板書課題)
課件呈現古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抽生回答。(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條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師:這道雞兔同籠問題記載於《孫子算經》一書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今天我們也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二)講授新課:
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題目裡的數字改小一點。出示例題:「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隻?」
1.引導學生找出隱藏的條件:
(雞隻有2隻腳,而兔有4隻腳;而它們都有1個頭)
2.找出例題中的「有8個頭,有26條腿」分別蘊含什麼等量關係呢?(雞的只數+兔的只數=8隻,雞腳數+兔腳數=26隻)
3.學生分組研究解決問題
(1)列表法
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隻雞幾隻兔呢?在猜測時要抓住哪個條9件?(雞和兔一共是8隻。)
那是不是抓住了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猜對呢?怎樣才能確定猜的對不對呢?(把雞的腿和兔的腿加起來看等不等於26條腿。)
現在請同學們,把你們猜測的數據填在導學案上。師巡視,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① 隨意猜,雜亂,無序地填;②將雞的只數依次增加(或減少)1隻,相反兔的只數依次減少(或增加)1隻,有序地填;
同伴交流,並將符合題意的1種情況圈出來。
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列表法。(板書:列表法)大家覺得列表法有哪些優缺點呢?(簡單易懂,便於理解,但計算量較大,不適合大的數據)
(2)假設法
①假設籠子裡的8隻全是雞,那麼籠子裡就只能有多少只腳? 8×2=16(只)
②比實際的26隻腳少算了多少只腳? 26-16=10(只)
③假設全是雞,這樣每隻兔就少了多少只腳?4-2=2(只)
④多少只兔一共少算10隻腳? 兔:10÷2=5(只)
⑤雞的只數怎麼算?雞:8-5=3(只)
師:假設法克服了列表法的局限性,是應用廣泛的一般的數學方法,是本節課重點。
強調假設法要注意:1.要分清假設的是哪個數量,先求出來的是哪個數量。2.多出來的數再分回去,要找兩者的差別,本題是4-2=2,其他題目可能不是,要具體題目具體分析。3.也可以先假設全都是兔子。
(三)鞏固練習
重新出示古題「籠子裡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條腿。雞和兔各有幾隻?」,學生解答,教師巡迴指導。
(四)課堂總結
我們今天都學了什麼?(列表法、假設法解雞兔同籠的問題)
它們各有什麼優缺點?列表法容易理解,不適合數據大的情況。假設法克服了列表法的局限性,是應用廣泛的一般的數學方法,是本節課重點。假設法要經歷假設——計算——推理——解答四關環節,只要抓住這四個環節,就等於掌握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模型。
(五)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古人的「抬腳法」 1、假如讓雞抬起一隻腳,兔子抬起兩隻腳,還有26÷2=13隻腳。2、這時每隻雞一隻腳,每隻兔子兩隻腳。籠子裡只要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3、這時腳的總數與頭的總數之差13-8=5,就是兔子的只數。
簡介雞兔同籠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的貢獻:源於中國古代的「雞兔同籠」曾漂洋過海,傳到日本,歐洲等國,對世界各國的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學反思:這節課內容,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思考很積極。整個教學過程很順暢。假設法還可以假設都是兔子的情況,考慮到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混亂,就沒有講解。做題的時候還是有部分同學把求出的數量搞混,換個題目,個別同學不知道怎麼下手,可以讓他們邊畫圖邊做題多體會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