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人員:大學裡最容易被誤解的一群人

2020-12-12 大學與教育

如果把高校比作舞臺,那麼,臺前有大師、大樓和莘莘學子,而在舞臺的幕後,則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分布在教務處、學工處、財務處……雖然不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卻是維持高校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高校裡的行政人員。

有人說高校行政崗是天底下含金量最高的工作之一:既有著高校老師的身份,又沒有直接的教學和科研壓力,收入不錯,還能照顧家庭。

而因為工作性質,一些行政老師也需要和經常跟師生打交道,交道打得多了,網絡上就有了各種關於高校行政人員的吐槽,火力最集中的幾個吐槽點主要是:行政人員辦事效率低、態度不友好、規矩太多。似乎每個籤字/蓋章不順利的師生背後都有個不通情理的行政人員。

這些文章在網上傳播發酵,也讓那些因為個例被貼標籤的高校行政人員有苦說不出。經常有行政老師在後臺留言,希望麥研能為他們發聲。如果跳出圈子的圍牆,真實的高校行政人員是怎樣的呢?我們總結了一下,高校行政人員被誤解最深的三個方面:

誤解一:行政人員的工作量小,很清閒

「一杯茶,一張報,一臺電腦玩一天」是一些吃瓜群眾印象裡高校行政老師的工作日常。但事實上,很多行政人員是超負荷工作。由於編制壓縮,一個行政工作人員兼任幾個崗位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外人眼中高校行政人員的工作無非就是整理資料、開證明等一些瑣事,實際上,高校行政人員的工作非常龐雜。每年開學和期末都是加班高峰期。單是寫材料這一項就是很多行政老師的心頭痛,各種評估材料、申報資料、請示報告、會議紀要、文稿起草、工作總結壓的人喘不過氣。

某高校人事處老師吐槽說自己加班到後半夜都是家常便飯,度蜜月的時候都在酒店大廳加了一下午的班……所以,從工作量上,行政崗位其實也並不輕鬆。

△來自某高校行政老師朋友圈

誤解二:行政人員的寒暑假時間都很長

因為不用參與教學,也不用期末批改試卷和錄入成績,所以很多人誤以為認為行政老師的寒暑假放假時間與學生同步,和專職教師相比,能夠擁有更長的假期時光。

然而,事實上,在假期的行政大樓內,行政人員繁忙依舊。

首先,日常工作會議依舊。假期正是評估過去一學期工作的最佳時期,各院系的計劃進展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新學期有哪些領域要特別關注等問題,都需要在此時有個明確的結論。

其次,人事部門、各個院系、教務部門等都需要努力工作,為新增員工準備工作合同的籤訂、辦公室的安排、電腦的配備以及新人的培訓等。學生工作部門、後勤部門等也必須要提前工作,把學生宿舍、學生事務以及其他學生返校前所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做完。

所以,如果說大學教師的假期依舊是忙碌的,那麼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在假期中的忙碌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誤解二:行政人員的收入較高

在很多人看來,高校行政崗競爭激烈,收入想必也非常體面。但其實,從收入上看,行政人員待遇一般要比同等情況下的專職教師低一些。

有老師表示,在自己所在的高校,同樣碩士研究生學歷,同時參加工作,在行政崗位級別為科員,在教學崗位與科員對應的是助教。

但是,前者卻比後者月工資少200元,任課教師每月還有課時補助,這樣,在收入上就把做行政工作的甩在後面了。

有中部某211老師曾給小微抱怨說:自己沒有編制,屬於勞務派遣,每個月到手3500左右,沒公積金,沒績效,沒加班費,難怪經常會有同事努力奮鬥去教學崗位,而卻沒見過教學崗位的教師鬧著要做行政工作。

與一線教師、研究人員相比,高校的行政人員是處於輔助地位的,高校將他們定位為「服務人員」,他們服務教職工,服務學生。根據2017年麥可思中國高校吸引力研究顯示,在擔任不同崗位職責的大學老師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員(71%)、輔導員(70%)的工作滿意度相對較低。

關注行政人員的工作困境,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對高校工作的高效運轉有重要意義,這也是高校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問題。那麼,高校行政人員主要有哪些工作困境,又該如何解決呢?

1.行政人員的工作繁雜、瑣碎且程序性和重複性強,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例如職稱評審工作,每年基本固定的時間啟動,接受教師提交材料,組織專家評審,前後持續幾個月,第二年又重複做這項工作。財務處的工作人員就更不用說,幾乎是天天做重複的工作,為教職工審核各種票據。重複的工作又繁雜,個人發揮的空間少,工作熱情容易被消磨。

建議

根據行政人員的性格特點、教育背景及特長,合理安排其擅長和喜歡的工作崗位。適當地輪崗,部門內部換崗位,或者部門之間輪崗,保持他們對工作的新鮮感及熱情,也有利於行政人員拓寬視野,培養多方面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了解學校的工作政策及運轉流程。

2.上升空間小,發展通道狹窄。行政人員一般走行政職級的晉升路線,從科員做起,根據學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逐步晉升。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大多數人晉升到一定職級就停滯不前,直至退休,相應地,待遇也是維持不變。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建議

健全晉升機制,可開通專業技術通道。不是每個行政管理人員都有機會從事管理崗位,因此,可以適當開通專業技術系列晉升通道,讓願意走專業技術系列的行政人員選擇此列,允許他們參加相關專業且符合崗位工作要求的學術交流活動和科研項目。

參照專業技術系列,細分職級,建立健全的配套的培訓、考核評價、薪酬待遇等制度。這樣的措施,既提升了行政人員管理的專業化,也能激發行政人員隊伍的活力。

維持一個大學正常運轉固然需要大師與大樓,但還需要這些普通而平凡的行政工作人員。尤其隨著高校的發展,許多行政工作人員基本都是碩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由於工作需要,他們來到了行政崗位,甚至放棄了原來的專業。

在同學們一心好好學習,專任教師們一心好好教課/科研的同時,很多繁重的事務性工作是行政老師默默地幫忙承擔了。而他們日復一日從事繁重而重複的工作,額外多動一點心思卻難以得到注意和讚賞。

其實,並非所有的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員都浮於事,並非所有的行政工作人員都是實惠過於專職教師,並非人人都追求去做行政工作。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是按規矩辦事,並非刻意刁難,也希望大家都能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來源:麥可思研究

參考資料:

[1] 梁宇.探析高校行政人員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67-69.

[2] 申請方網站

[3] 科學網

[4] 聯合早報網


相關焦點

  • 高校行政人員:大學裡最卑微的一群人
    高校裡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兩類人之間老生常談的矛盾再一次被提起。有教授說,「行政人員教訓教授比教訓孫子還厲害」,也有行政人員訴苦,「如果能讓我去當教師上課,我做夢都能笑醒」。誰說高校裡搞行政的老師,一杯茶一份報坐一天,有人來了擺擺架子蓋蓋章就好了?
  • 大學裡最卑微的一群人
    前不久,西南某高校教師集體討薪的事件引發熱議,有教師反映該校重行政輕科研,行政管理混亂,行政人員辦事態度趾高氣昂。高校裡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兩類人之間老生常談的矛盾再一次被提起。有教授說,「行政人員教訓教授比教訓孫子還厲害」,也有行政人員訴苦,「如果能讓我去當教師上課,我做夢都能笑醒」。
  • 高校行政老師的工作很清閒?這些關於高校行政崗位的誤解你有嗎?
    如果把高校比作舞臺,那麼,臺前有大樓、講師和莘莘學子,而在舞臺的幕後,則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分布在教務處、學工處、財務處……雖然不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卻是維持高校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高校裡的行政人員。長久以來,高校行政崗都被認為是最具吸引力的工作之一:既有著高校老師的身份,又沒有直接的教學和科研壓力,收入體面穩定,還能照顧家庭。
  • 民辦高校解聘上百位教職工,稱因行政人員佔46%,優化人員結構!
    大學解聘數百位教職工!是的沒有聽錯,民辦高校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被爆料解聘了數百位教職工,根據網上的爆料人的消息,很多都是10年的老員工,大家都知道在高校的環境裡面,工作10年已經很依賴工作環境了,如今人到中年被解聘,其實對於整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
  • 大學裡最卑微的一群人,看不到出路
    對比之下,境外研究生和中外合辦高校教師的待遇要顯著高於國內普通高校的水平。這些高校科研人員中,有多人表示其收入不抵生活開銷、學費負擔重、還房貸吃力,同時工作壓力非常大。在知乎一個「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能否請得起保姆」的問題下,最高贊的回答來自一位211博士畢業、在雙非一本高校做講師的用戶,其表示每月工資到手不到6000元,掙得還沒家裡月嫂多。而其他回答的中心思想也無非是,「絕大多數請不起」。
  • 高校改革:精簡行政人員不是關鍵
    目前一些高校,非教學工作人員佔整個教職員工的比例高達50%以上,這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辦學成本。因此,精簡行政機構,壓縮非教學人員的比例,不僅有助於降低成本、提高辦學效率,也在結構上為教育資源更為公正的分配(向基礎教育傾斜)創造了可能。  但是,壓縮非教學人員的措施可行嗎?精簡行政機構的最直接與正當的理由是「人浮於事」。但是,近年來高校行政系統的工作人員似乎普遍處在格外忙碌的狀態。
  • 大學最容易被誤解的專業,有你的嗎?
    還有一些較為常見的專業在一些人眼中是不需要在大學裡系統性學習即可的,這也會出現「你的專業能幹什麼」這樣的問題。藝術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看作無用的,學藝術的同學也背鍋了。  快來看看你的專業有沒有中?  紡織工程  @只千古:  別人說:啊?還有這個專業?
  • 中國高校裡的行政權力有多大?
    但如果了解這些大學的實際運行情況,就會知道,大學裡面最重要角色不僅有"校長"(president),還有"教務長"(provost)。 校長是學校的行政領袖和對外代表,而教務長則是協助校長統管學術及相關事務的領導。我們認為,教務長的地位和實際權力,應該要高於國內高校主管教學科研事務的常務副校長。
  • 代表:大學總要有行政人員 不讓教授當讓誰當
    他說,如果沒有中國留學生,英國20%的大學辦不下去。直率而抓人。  在浙江大學,作為曾經的「憤青教授」,他連續六年獲得「學生心目中最喜愛教師」。一場演講中,210分鐘裡鄭強贏得過198次掌聲。  從浙江的西湖到貴州的花溪,執掌貴大後,鄭強成為貴大和西部教育的代言人。「貴大63年從國家得到的錢,抵不過浙江大學3個月的錢。」
  • 高校專業|農林經濟管理——最容易被親戚誤解的專業
    農林經濟管理——最容易被親戚誤解的專業 文/明燭  我讀高中以來的目標就是考上離家最近的農業大學,而農業大學最牛的專業都是和「農」掛鈎的,所以互相選擇之後,我抱上了農林經濟管理的大腿。  說到這兒,還是想提醒大家一句,離鄉請慎重,畢竟省下來的路費買點兒排骨吃不香嗎?
  • 西華大學,曾經的四川工業學院,校名容易讓人誤解!
    #西華大學是個容易讓人誤解的大學,畢竟河南省有個西華縣。點擊搜索西華二字進去,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跟河南西華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到不但是有西華大學,還有一所西華師範大學。這個河南省西華縣,歸屬於周口市管轄。在河南省西華縣並不出名,但是西華縣下屬的一個鄉鎮特別有名,那就是逍遙鎮。這個鎮名聽起來有種快意恩仇的武俠風,但實際上毫無關係。逍遙鎮最出名的就是河南人的早餐胡辣湯,在整個河南到處都是逍遙鎮胡辣湯。
  • 改名最失敗的3所大學,都是重點大學,但是經常被誤解!
    大學的發展,都是結合著歷史的進程在變遷。在這漫長的發展中,有不少高校都改了自己的校名。這些校名有些是越改越大氣,而有些則是越改越奇葩,經常被人誤解。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下改名最失敗的3所大學,這3所高校經常被人誤解。三、江南大學。
  • 【馮老師說大學】最容易被誤解的十大專業,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再報!
    園藝,園林傻傻分不清!有多少人以為園藝就是園林藝術?在北京大學這樣一流的高校裡,地球物理學專業確實跟航空航天技術和空間探測技術有關係,但是在其他綜合性大學和地礦石油類大學裡,該專業基本上跟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專業沒多大區別。
  • 這五個大學專業,「最容易讓人誤解」,來看看你的專業上榜了嗎?
    這五個大學專業,「最容易讓人誤解」,來看看你的專業上榜了嗎?大家學的專業可能多多少少的得到身邊人的誤解,大家認為你學的這個專業那麼你就要會哪些哪些東西,但是實際上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此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 高校聘行政人員~僅需面試!不限專業~
    仰恩大學現有9個學院,4個直屬系部,招生專業涵蓋經、管、文、法、工五大學科門類。近年來,學校堅持應用型、教學型地方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實施「體制改革和內涵建設」的發展戰略,按照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學校轉型發展的辦學思路,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 行政不如教師掙得多?美國高校行政人員薪酬大揭秘
    在本文中,他主要主要利用加州大學的數據來回答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美國大學行政人員的年薪和福利待遇如何?不同類別的行政人員的年薪差別如何?與教師相比,行政人員是否在年薪和福利待遇方面得到公平對待?行政人員劃分為四個級別,校級領導、行政管理和資深專職管理人員、行政管理和專職人員以及專職和輔助人員,分別與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薪酬進行比較。
  • 聽說高校行政崗工作者都有一顆想辭職的心?|周四話題
    如果把高校比作舞臺,那麼,臺前有大師、大樓和莘莘學子,而在舞臺的幕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分布在教務處、學工處、財務處……雖然不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卻是維持高校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高校裡的行政人員。
  • 高校行政人員——你真的了解嗎?
    這是由行政工作的自然屬性和特點引起的不利於行政效率的現象,它是行政工作自身特點造成的創造性不足。有的行政工作數量不僅量多而且瑣碎,使得管理者必須經過繁瑣的簡單重複同時不能有任何差錯才能完成任務。 交際範圍較小且較為固定。對於行政管理人員來說,可以通過一定途徑來獲得中級職稱但是要繼續晉升的到高級職稱的空間很小。
  • 招行政管理人員!
    河南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 【志願指導】最容易被誤解的12個大學專業
    填報志願在選擇專業時容易望文生義,看到名稱就「想當然」,比如看到精算學就以為是學數學的,其實它是保險範疇的一個專業。  再比如對計算機類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往往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抱有偏見,認為二者風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