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
名校為何越來越多?
小城市、大教育
楊凌有哪些探索?
8月4號,《楊凌教育「校長」談》第一期訪談正式開播。首期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楊凌實驗中學校長宋建社做客直播間,開展「尋找教育理念,探索教育理想,共話教育真諦」的深度訪談。
國際視野,踏實努力
作為擁有近40年教育經驗的「老職工」,對於教育也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宋建社說道:「一個人站在低谷成『俗』,站在高處成『仙』,作為我們楊凌的學校,教育質量目前或許不比名校,但通過不斷努力,依然可以從山谷到山頂,培育優秀學生。」
招教師比招學生更重要
教師,是教學的基石。對於教師招聘和任用上,宋建社強調「三個標準」,首先是高尚的品格,在育人事業中,堅守道德底線。第二,專業素養過硬,教師區別於其他行業,如果知識儲備不夠,無法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第三,有表達、溝通能力,學生與教師之間有自己的「語言」,這是內心上的接近性,只有互相理解,才能更好配合。
陝師大楊凌實驗中學教職工全員採用聘用制,丟掉「鐵飯碗」,激發新活力。學校目前有教職員工88人,其中專職教師76名,特級、正高級、高級教師佔比26.5%,省市級教學能手佔比超過23.6%。為了構建合理的教師梯隊,學校每年吸納雙一流碩士研究生佔比30%,通過後浪的加入,推動整個教師集體的提高。
堅持嚴管厚愛 激發擔當作為
當談到教育理念時,宋建社始終強調一個字:愛。這份愛是對學生、教師、管理三個層面的要求。
「進了實驗中學的門,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麼話不能說呢」。四月底有一名學生在洗手間洗手,發現學校衛生間使用的節能龍頭水量過大,寫信給校長建議更換成手動開關的普通龍頭,收到學生來信後,宋建社感到十分感動,很快回信給這位同學。面對鏡頭他說道:「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說明學生有了主體意識,以小主人的姿態融入到學校裡,同時,學生發現問題,親自調查,這種觀察力和動手力是難能可貴的。」
「享受田園中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學校專門製作的紙杯上傳遞出來的信息」。
訪談接近尾聲,宋建社拿出了一個紙杯。在他看來,教育教學的理念和行動就應當融會貫通在教師和學生身邊的點點滴滴中。
好園丁栽培出好花朵,好花朵離不開好土地。
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在教育上全心投入,最終將收穫碩果。
記者:焦田雨(實習)
編輯:王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