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教師節到了,想起曾經教過我的許多老師們。
在我十年半的求學生涯中,有三位老師讓我永生難忘!
其中小學階段的江鳳英老師、高橋中學的江桂清老師,我已經寫過關於她們的文章。今天想寫的是我在孔城高中讀書時的王茂德老師。
中國春季招生改為秋季招生制度是在一九七七年,開始恢復高考、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當年的初中和小學在校生,為了適應九年制教學內容的需要,全部補讀半年。我就是1977年12月改為1978年7月畢業的那一屆初中生。
1978年9月初的一天,妹妹放學了,從學校帶回我的孔城高中錄取通知書,我也是張樓全村莊第一個考取的高中生,雖然之前有兩個比我高一屆的高中生,但他們是推薦上高中的。按說這應該值得高興的事,可我一點高興不起來,因為當時我的家庭經濟困窘,全家六口人,全靠父母倆掙工分,而那些年生產隊的工分又不值錢,所以總是捉襟見肘,寅吃卯糧,還要供我們兄妹幾個上學,生活過得很艱難。再者,之前自小學到初中,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都是居年級前列,沒想到中考時卻落伍了,分數在高橋中學僅排名第九。當年如果分數再高點,達300分以上,就可以上中師,讀兩年後出來,國家包分配,就可以吃「皇糧」。
也就是在那一年,聽說桐城金神片有個姓張的校長為討好教委,把教委的子女安排到成績好的考生一個考場,然後互相抄襲作弊。致使當年招生辦有「寧要外地的低分,不要桐城的高分生。」真是一粒老鼠屎,帶壞了一缸糟!
當年我們259分以上,300分以下的考生全部就近發配到了二類學校,我所屬學區是孔城區,所以我讀的是孔城高中。最初的中師錄取分數線是270分,原本我是可以進桐城中學讀書的。這一變故,也不知改變了多少考生的人生命運!當年許多考得好的270-300分的好學生後來沒考上大學,一生變得碌碌無為的大有人在!
當年我們高一報名的時間應該在9月10日之前,較之以往的9月1日開學滯後了幾天。
雖然心中有點不樂意,但高中生活畢竟是新鮮的,也是我嚮往的!
新生報到時就已經分班,當年高一是按中考成績劃分班級的,一共三個班,我是102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是我們敬愛的王茂德老師。
自此開始了我在孔城中學的兩年高中生涯。
老孔城中學坐落在孔城老街的大河邊。先是大門朝南,院子裡有個後門通孔城街道老供銷社邊那條巷道,後來大門改向東邊大河埂。
王茂德老師原是桐城師範學校的退休老先生,那些年由於教師缺乏,於是孔城中學聘請了王老師來教古文。他中等身材,膚色紅潤的臉龐上戴個眼鏡,在孔中,王老師算得上是一個老學究,尤其是在古文方面非常精通,無人能及。他其時年已六十多歲,微胖,但身體特別好,每天早晨還堅持做伏地挺身來鍛鍊身體,平常一次做十個伏地挺身是大氣不喘。既對我們的學習抓得很緊,又對我們在校住宿生的生活關懷備至。每天早晨六點準時進行晨跑,尤其是寒冬季節裡,許多同學都把頭縮在被子裡,總想躲懶不起來,王老師雖然那麼大的年紀,還是不厭其煩的趕到我們的寢室,挨床鋪檢查,叫起還未起床的學生,然後一起晨跑。
這是當年教室旁邊的書亭
我現在還記得那個中午的事。在第一個學期中的學校例行檢查身體中,發現我有輕度貧血,醫院當即開了藥,當時應該是暖天,我走讀,不住校,每天要在王老師的宿舍兼辦公室裡用開水服藥。有一天不知道什麼事給耽誤忘記了,直到上寫字課了,只見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叫我,手上還端著一杯水,說你怎麼把服藥都給忘記了。那一刻,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投向我,還以為我是王老師的什麼親戚呢?當課後知道我與王老師非親非故,僅僅是他班上的一個學生時,都嘖嘖稱讚,欽佩不已。那一刻,我好感動,這是只有在自己父母那裡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呢!
他不但對我一個人是這樣,對其他同學也都是這樣,平時同學們課餘時間總想和王老師一起玩,和他一起探討古文翻譯,因為他平易近人,從不對我們發脾氣,且不問哪個同學要喝水,隨時可享受到「家裡人」的待遇。
後來,他了解知道我的家境後,叫我回家到大隊裡開證明,為我爭取了學校的助學金。讓我感受了學校的溫暖!
第二年文理科分班,我又有幸分到了他的202班。
王老師對古文的造詣頗深,不但本校的古文考試卷出題非他莫屬,且我們整個桐城縣教育局,甚至師範學校的試卷出題都參考他的意見,可以說當時在古文方面,他是登峰造極。同時他很喜歡文學,經常寫點小詩在報刊上發表。
我至今還記得有一年的清明節後,他帶我們祭掃烈士墓後,有感而發寫的一首詩:
清明有感
桐梓青山下,巍峨烈士墳,
昔拚鮮血碧,今染映山紅。
清明當四五,揮淚想周公,
廬山黃葉樹,掩淚對神京。
雖然是短短的一首小詩,卻意境深遠,從當時的清明節想到那些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進而懷念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傑出代表周恩來總理和彭德懷元帥來。
前不久我在網絡上看到王老師的多首詩被劉彪先生編入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的《北峽詩詞選》。
記得王老師的老家是孔城鎮雙河品原古井頭那邊的,他還有一個女兒,後來也當教師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時間已過去四十多年了,雖然我們敬愛的王老師已在2000年他八十多歲時去世了,但他教給我的待學生如家人般的溫暖,對古文教學、對文學的追求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教給我們「春繭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甘於奉獻的精神財富是我一生也享受不盡的!
在此,也順祝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家庭幸福,萬事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