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中國問題專家讚賞中國在提振世界經濟和維護全球化進程中...

2020-12-25 國際在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地,單邊主義挑戰國際秩序。

2020年,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經濟企穩回升,引領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

年終歲尾,環球資訊廣播對話多國各界人士,請他們就這一年團結合作抗擊疫情的意義、各自國家與中國的互動以及如何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等話題進行解讀。

【國際人士看中國】本期嘉賓:阿根廷拉丁美洲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可為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宇):當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巨大衝擊。但與此同時,隨著一些西方國家大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全球化進程正遭遇嚴峻挑戰。阿根廷拉丁美洲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可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全球樹立了成功抗疫的典範,在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維護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可為接受總臺記者視頻採訪

馬可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雖然是首批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之一,但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中國全社會能夠團結一致應對疫情,在全球樹立了抗疫典範。「中國僅僅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中國社會組織有序,政府與社會非常團結,各界都能執行政府的部署和舉措,所有人都目標一致。此外,還要考慮到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允許將經濟活動和企業運行停止一段時間來專心抗疫。我認為中國在全球樹立了成功抗疫的典範。當然由於各國情況不同,中國的成功很難被複製。」

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遭遇「寒冬」。在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中國經濟也從第二季度開始恢復正增長。馬可為強調,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經濟的復甦提振了世界經濟。「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儘管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中國經濟遭遇衝擊,但中國政府及時調整,企業也快速實現復工復產,同時中國社會各界也全力支持政府採取的恢復經濟措施。雖然因為疫情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但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增長並提振了世界經濟的復甦。」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但據阿根廷出口商會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的報告,中國從今年4月起連續四個月成為阿根廷最大的貿易夥伴。馬可為特別指出,阿中經貿往來不斷深化是大勢所趨,而「一帶一路」倡議會給阿根廷帶來更多機遇。「阿根廷與中國經貿關係深入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如今,兩國成為主要貿易夥伴還遠遠不夠,阿根廷政府相信未來兩國關係會進一步深化。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國家、特別是阿根廷創造了重要的機遇。就阿根廷來說,加入到這一倡議中有助於促進國際貿易增長,獲得更多的外來投資,推動與物流等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完善產品出口條件、提高競爭力。我們也希望兩國能儘早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從而為阿根廷帶來更多機會。」

當前,一些國家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全球化遭遇「逆流」,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精神正面臨嚴峻挑戰。對此,馬可為認為,面對當今世界產生的諸多問題,合作才是解決之道。他還對中國在維護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讚賞。「像我們現在面臨的諸如疫情等問題都離不開全球化,所有國家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產生的各種問題是全球性的,因此解決這些問題也離不開全球化,哪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當前,有個別發達國家反對全球化,並沒有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意願。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的引擎,一直致力於貿易、經濟等多領域的合作,因此與中國的合作對阿根廷和拉美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機遇,將有助於經濟實現復甦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相關焦點

  •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角色」教案
    知識目標:(1)從紛繁複雜的世界經濟現象中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大勢;(2)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貢獻,解讀中國角色與中國方案;(3)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學習動機:學生將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正確分析經濟全球化的最新特點,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以及總體特徵和基本趨勢,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貢獻。教學方法:注重啟發性教學,以提問、引導的方式,以數據、事實的比較,使學生把握重點難點。
  • 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
    在美國霸權維持的經濟秩序中,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了。運輸和通訊技術的革新,使物資與信息的流動可以跨越種種空間障礙。經濟交往的規模和頻次大為提高,促進了經濟組織的革新,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經濟力量對生產要素和世界市場進行新的整合。所謂「國際慣例」即市場上共同「遊戲規則」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在貿易交往制度上的反映,是與經濟活動伴生的文化現象。
  • 2020服貿會|海外專家認為服貿會成果豐碩提振信心
    (新華社記者魯鵬攝)海外專家紛紛表示,服貿會不僅為全球服務貿易恢復提供平臺,更通過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為世界經濟復甦帶來新機遇、新動能。「服貿會成功舉辦是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的又一體現,為阿根廷發展提供機遇。」阿根廷國家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魯本·赫雷羅如是說。阿根廷國家工業技術研究所通過線上方式參與服貿會,展示自身最先進的技術服務。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編者按:2020年8月15日,在主題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機遇》的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貿易論壇(2020)視頻會議上,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珠海市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教授做了題為《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的主旨演講。
  • 「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阿根廷一直是一個牛肉生產大國,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我們期待未來幾年中,除了牛肉之外,能有更多的阿根廷產品、特別是食品出口到中國。NO.3:在經歷第一季度經濟的大幅下滑之後,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之後恢復了正增長。您認為中國經濟恢復增長對阿根廷乃至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迭戈·馬索科尼: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 年終報導|2019,「中國之治」感奮世界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2019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中國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在亂局中引領方向,在挑戰中克難前行。「中國之治」優勢凸顯,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增添更多正能量,令世界振奮。
  • 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面對全球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後、發展失衡三大矛盾,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場合,多次闡述我國對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張,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徑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一是從閉關鎖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先是在鴉片戰爭之前隔絕於世界市場和工業化大潮,接著在鴉片戰爭及以後的數次列強侵略戰爭中屢戰屢敗,成為積貧積弱的國家。二是「一邊倒」和封閉半封閉階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向蘇聯「一邊倒」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絕。
  • 考古學與全球化進程日益密切
    昨天起,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專家、考古學研究者匯聚既古老又新興的上海,出席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共同探討「考古學為城市化和全球化提供的歷史證據」。一部當今世界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的電視短片,拉開了論壇開幕式的序幕。
  • 指明亞太合作方向路徑 提振全球經濟復甦信心
    俄羅斯科學院教授兼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揚娜·列克休金娜說,中國正以實際行動開放市場,歡迎外國投資者,推動實現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中國將為其他國家帶來巨大機遇。秘魯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米格爾·羅德裡格斯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向世界表明中國將不斷加強與亞太地區各國的合作,這有助於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 2020,世界關注中國兩會「關鍵詞」
    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將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號。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認為,中國經濟復甦正在全面加速,有助於提振全球經濟,為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帶來信心。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有助於儘快恢復世界經濟,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意願。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說,期待在今年兩會看到中國圍繞進一步擴大開放、加深與世界經濟聯繫、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穩定世界產業鏈等方面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 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兩會期間將釋放出怎樣的經濟政策信號。  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調查與鑑定研究所「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發展」課題主任謝爾蓋·齊普拉科夫密切關注中國如何促進經濟恢復,包括推行什麼樣的金融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的規劃、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以及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等。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認為,中國經濟復甦正在全面加速,有助於提振全球經濟,為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帶來信心。
  •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大同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學習錢學森「世界社會形態」思想時必須思考和回答的。 二、營造世界社會形態:全球經濟、產業革命與新的聯合 全球性國家機器的初顯是當前全球化區別於以往資本主義發展進程的重要特徵,甚至可以說代表了資本主義發展進入第四個歷史階段。 全球化之所以構成新的歷史階段,意味著資本的全球運動發生了質變。
  • 思力網評: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這篇激蕩世界的歷史性演講,充分彰顯中國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大國引領作用,為處在十字路口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指明了方向,被國際社會譽為「冬日裡的陽光」,照亮了顛簸起伏的世界經濟航程,具有超越時空的思想穿透力。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
  • 「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習近平總書記縱論經濟全球化(二)
    兩國元首在熊貓冰雕像和印有中瑞兩國國旗及「中瑞旅遊年」字樣的滑雪板旁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風險挑戰,國際社會對二十國集團、對杭州峰會抱有很高期待。在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安塔利亞峰會上,我提出要對世界經濟把準脈、開好方。
  • 習近平在阿根廷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雙語全文)
    ——中阿是兼收並蓄的好知音。阿根廷人有引以為豪的兩雙腳,一雙用來踢足球,另一雙用來跳探戈。當前,不少阿根廷球員和教練加盟中國足球聯賽,成批次的中國青少年赴阿根廷接受足球訓練。中國很多城市成立了探戈舞協會和俱樂部,中國選手參加探戈世界錦標賽並屢屢獲獎。「中國熱」、「漢語熱」在阿根廷熱度不減。
  • 「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我們要在世界經濟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我們應該加強政策規則的聯動,一方面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另一方面倡導交流互鑑,解決制度、政策、標準不對稱問題。
  • 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化與中國國際研討會在清華舉行
    歐洲科學院的代表厄裡克•德•科特、美國人文中心主任傑弗裡•哈芬等也分別代表出席會議的歐洲和北美的學者致辭。他們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化進程的飛速發展表示讚賞,同時也感謝清華大學提供這樣一個對話和交流的平臺。
  • 經濟全球化增添新動能
    從誕生環境來看,RCEP籤署堪稱世界經濟逆全球化陰霾中的一盞明燈。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貿易霸凌頻現,新冠肺炎疫情也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交融造成了極大衝擊。而孕育RCEP的基礎是全球約三分之一經濟體量的一體化大市場。
  • 中日合作對衝經濟逆全球化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再到五點共識、六項成果,中日經貿合作迎來新機遇。專家分析,伴隨RCEP逐步落地,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加快,未來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將更加便利,這將對逆全球化的潮流起到遏制作用,也將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