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要恢復的馬約翰創立的「第一堂體育課」,到底有多牛

2020-12-13 澎湃新聞
馬約翰指導學生跑步。

 

      9月1日,清華大學開始今年的新生軍訓。特別的是,今年軍訓將恢復著名體育家馬約翰自五十年代在清華大學創立的「第一堂體育課」傳統。清華大學大一工作組組長(現任清華校團委副書記、知名大學生運動員)「眼鏡俠」胡凱向澎湃新聞(

www.thepaper.cn

)記者透露,9月11日,「第一堂體育課」將在綜合體育館重新開課。「對象、時間、內容都和過去一樣。」胡凱說,「但形式會比以往更為豐富。」 

       不只是清華學子,中國體育圈對馬約翰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上世紀五十年末,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曾在全校體育幹部會上講過這樣一段話:「你們看,馬老今年已經76歲了,還是面紅身健。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這句話,就慢慢演變為那句國人耳熟能詳的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有學生聽完「第一堂體育課」就去操場上狂奔

       「第一堂體育課」由馬約翰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立,是當年清華新生入學的一大特色。開學後的某個下午,馬約翰會把所有新生集中在清華大禮堂中,帶著豐富的表情、動作,大聲地告訴在場的每一位新生清華的體育精神和體育課要求。他往往只穿一件單衣,連續講下來卻不喝一口水。這一堂「特別」的體育課並不長,一個小時左右,卻讓那時的新生聽得心潮澎湃。甚至於有一年下課後,就有學生激動地立即衝出禮堂,在操場上狂奔。

       馬約翰1914年到清華任職,隨後開始了長達52 年的清華教學生涯。他曾兩次赴美國春田學院(以培養體育人才著稱)學習,也為清華的體育教學帶來了特別的生機。「第一堂體育課」凝聚了他的心血,幾乎每年的開講他都身體力行。然而,1966年,馬約翰逝世了。「沒人有他那樣的威望。雖然清華依然重視體育,但他的影響力別人難以企及。」胡凱告訴早報記者,就這樣,「第一堂體育課」慢慢成為清華人的回憶。

       「我們一直很強調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但畢竟現代學生和以前不同。」胡凱這樣打比方,「也許,請劉翔來講課,都未必能引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出於這樣的考慮,從去年開始,清華體育部、團委等部門開始計劃要加大清華體育教學的力度,「第一堂體育課」因而具有更特別的意義。胡凱介紹,9月11日下午的「第一堂體育課」將在綜合體育館重新開課,對象還是大一新生,時間還是下午的一個多小時,只是當年的小禮堂已經坐不下現在這麼多學生。「為了讓課堂效果儘可能好,我們還會融入宣傳片播放、軍訓體育比賽頒獎等更有趣、豐富的環節。」據悉,主講老師是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

馬約翰上體育課。

當年流傳清華有「三好」:校舍、英文和體育

       在中國高校,清華之「牛」不言而喻。在歷代校友引以為自豪的諸多清華傳統中,體育便是其中之一。20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體育已在華北聲譽鵲起,人們說清華有「三好」:校舍好、英文好、體育好。

       清華體育的歷史始於1911年清華建校。在最初訂立的《清華學堂章程》中,「體育手工」便已是學堂十類學科之一。1925年,清華學校成立大學部。翌年,體育軍事學系成為當時17個學系之一。之後校方規定體育為必修,清華成為「中國最早設正規西式體育的學校」。同年底,體育軍事學系改名為體育學系,系主任正是大名鼎鼎的馬約翰。

       而且,建校不久,清華就開始流行每日午後的「強制鍛鍊」。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清華將圖書館、教室、宿舍都鎖起來,「逼」得學生出來活動。據《馬約翰體育言論集》,晚年時馬約翰回憶「強制鍛鍊」時仍有人躲在樹蔭、牆角等幽靜的地方讀書,到操場鍛鍊的人也不一定會科學地鍛鍊。他就「拿著本子東跑西跑, 去發現這些學生……要他們好好鍛鍊」,而且手把手地輔導。

       當時清華規定體育不及格者不能畢業、不能出國留學。如近代詩人、比較文學先驅、1916屆清華學子吳宓畢業時各科成績優良,但被跳遠成績不達標「扯了後腿」,只能等體育通過後於1917 年赴美留學。


「四點半強制鍛鍊」:大喇叭一響就出去鍛鍊

       今年,清華大學對大一新生恢復的傳統不僅有「第一堂體育課」,還有同樣流行於五十年代的「四點半強制鍛鍊」,胡凱說,「四點半強制鍛鍊」是清華午後鍛鍊傳統的延續。那時,清華大學還是五年學制,下午四點半這個時間幾乎沒有課程。學校的大喇叭就準點開始放鍛鍊音樂,老師會去宿舍和教室督促學生走向戶外。「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胡凱說,「但之後五年制改四年制,四點半那個時間學生們往往有課,四點半鍛鍊就不再那麼普遍了。」

       然而,隨著網絡的對學生「前所未有」的影響,胡凱感慨不能不開始強調體育教育。目前,學校計劃在下午四點半這個時間,嘗試將鍛鍊對象從全校縮小至院系。「有的學院四點半沒有課程安排,我們就希望院系可以組織學生出來鍛鍊。」胡凱向早報記者透露,「我們也不排除請學校統一調整下午上課時間的可能性。」 據悉,「四點半強制鍛鍊」將在「十一」國慶節之後落實恢復。

       胡凱表示,無論「第一堂體育課」還是「四點半強制鍛鍊」,都是清華今年首次制定的 「大一行動計劃」的內容。該計劃分為通識教育、導師匹配、體育教育等多個專項,今年尤其重視的是體育教育這塊。「我們不是只強調新生才要體育鍛鍊,事實上清華從體育課、社團到競技比賽都已自成培養體系,只是大一是培養鍛鍊習慣的最佳時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
    清華新聞網9月14日電 9月12日上午9點30分,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200餘名大一新生代表線下齊聚清華大學西體育館,3000餘名同學通過「荷塘雨課堂」在線同步收看,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要求,體會「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氛圍。體育部全體教師參加本次活動,大一組教師在現場就坐。
  • 體育不及格不能留學!最牛體育教授馬約翰:中國學生不能一推就倒
    在一百多年前,有個大學生他最討厭的課是體育課,最害怕的考試是體育測試。 當時,男生的跳遠合格線是3.65米,而他豁出命才跳到3.5米。 體育成績不合格,他就沒法畢業,拿不到畢業證他就沒辦法出國留學。 要是別的老師,也許會放他一馬。
  • 清華體育到底有多強?百年前,他們就是專業運動員
    1911年至1936年,14次華北運動會中,清華參加了12次(一次未參賽,一次因改大學,報名逾期,被拒絕參賽),7次排名總分第一,2次排名總分第二。 當時清華一般只有400多名學生,而北京大學有2000多名學生,可兩校在大型運動會上的成績卻相差不小。
  • 「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引發爭議 老清華的體育有多厲害?
    陳省身先生回憶說,當時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北大有胡適,清華有體育館。」可見,那時清華體育有多厲害。「強而常勝的體育代表隊」清華重視體育,源於傳統。1911年至1936年,14次華北運動會中,清華參加了12次(一次未參賽,一次因改大學,報名逾期,被拒絕參賽),7次排名總分第一,2次排名總分第二。當時清華一般只有400多名學生,而北京大學有2000多名學生,可兩校在大型運動會上的成績卻相差不小。
  • 開學先上「體育課」體質要達「硬槓槓」 大學校園勁吹「運動風」
    體育教會我們永不服輸、永遠進取的精神,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近日,在天津大學2019新生開學典禮上,奧運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為近5000名本科新生講授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堂體育課,分享了對於「體育精神」的理解。  又到開學季,體育課成為不少高校「第一課」的選擇。
  • 大學校園勁吹「運動風」:開學先上「體育課」 體質要達「硬槓槓」
    體育教會我們永不服輸、永遠進取的精神,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近日,在天津大學2019新生開學典禮上,奧運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為近5000名本科新生講授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堂體育課,分享了對於「體育精神」的理解。 又到開學季,體育課成為不少高校「第一課」的選擇。
  • 清華大學10個「體育行為」,是學不會還是不想學?
    不同時期,清華體育都有創新和引領,其間有終止、有恢復,10大詳細具體措施提升「體能」指標、督促學生「強迫運動」養成鍛鍊習慣:1、新生「第一堂體育課」2、新生「必測遊泳」3、每年測試3000米(女生1500米)4、自主招生增加體測5、本科四年體育課6、下午四點半
  • 初中女生跑出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一路跑進了清華附中「馬約翰...
    小陸爸爸說,清華附中在清華校園內,「馬約翰班」的招生對象是有體育特長、有培養前途的中學生。「清華附中很重視文化學習,我們感受了一下,學習氛圍很好,如果一切順利,孩子升入高中參加更加系統的訓練,未來可以直升進入清華大學。」陸爸爸說。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特長班邀請陸啟睿前往北京參加試訓視頻。14周歲的陸啟睿是一位怎樣的女孩能跑出這樣的速度?
  • 送一堂體育課,價值幾何?
    PART1:活動開始前,全場同聲誦讀顧拜旦的《體育頌》在活動開始前,現場所有孩子們被要求起立,齊聲朗讀《體育頌》。有必要將體育頌的內容複製在這裡:啊,體育,你就是美麗!你塑造的人體,變得高尚尚還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恥的欲望引向墮落;還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沒有勻稱協調,便談不上什麼美麗。
  • 大一新生舉行「體育鍛鍊」集中主題班會
    9月13日晚,清華大學14個院系的大一新生在第三教學樓舉辦了「體育鍛鍊」集中主題班會,同學們在班會中暢談自己在大學四年的體育目標,並和體育部教師零距離討論。  體育部主任劉波老師參與了環境學院的班會,他向同學們介紹了清華的體育場館配備情況,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鍊。
  • 孫立人將軍的體育生涯
    當年和他一同進清華的有聞一多、梁實秋、吳文藻、吳國楨、梁思成等名人。孫立人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初期,身體並不健康,孫立人知道清華這種好學校要想念完它沒有好的體制是很難抵禦這麼強大的學習壓力的。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讀好書?其實,清華大學在注重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對體育鍛鍊頗為重視,因此每天上午有15分鐘的廣播體操,下午有一小時強迫的運動,這個時候教室裡面是不允許有學生學習的。
  • 考研複試乾貨建議—以清華大學體育碩士為例
    清華大學開學的「第一堂體育課」:我國著名體育家馬約翰先生在清華任教期間,曾開設"第一堂體育課",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專門為所有新生解讀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並親身示範,講解清華體育的要求。自2014年起清華大學恢復新生第一堂體育課。   1912年:清華學校設立體育部,休梅克(A.Shoemaker)為主任。自成立起便提倡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從而強國。
  • 清華附小:無體育,不清華!活動育人讓學生練就好體魄
    2019年,學校將體育作為核心課程,基於清華附小學生五大核心素養之首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學生在身體發育、體質體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獲得良好發展。體育社團,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練就一身好體魄。清華附小的每個學生都有體育自主選修項目,如足球、籃球、健美操、排球、武術等。
  • 「馬約翰杯」廈門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清華附小5:2逆轉精英球學
    2020「馬約翰杯」廈門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於1月15日在鼓浪嶼馬約翰體育場展開前兩輪的較量,以下是會聚體育為您帶來的現場賽況。隨後,清華附小乘勝追擊,高雨晨梅開二度,龍浩田錦上添花。最終,清華附小5比2「反逆轉」精英球學,隊長溫錦棉功不可沒。馬約翰生於福建廈門,是我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體育思想家,是中國近代體育的開拓者之一,我國 「體育界的一面旗幟」。
  • 新學期第一堂體育課,大成實驗學校副校長這樣上
    點擊標題下「體育課」可快速關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高華生用怎樣的方式和孩子們在第一堂體育課中相見呢?新的學年,杭州市大成實驗學校副校長吳巧玲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如何上好第一堂體育課她琢磨了很久。「體育與健康學科是一門學科,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鍊的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 【歷史人物】梅貽琦與清華體育
    他曾擔任清華校長17年,在學校工作近50年,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清華。  「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學術自由」等主張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主張滲透在清華教學的各個方面。梅貽琦還是清華體育的倡導者和力行者,有著諸多頗有見地的對於體育教育的言論,誠然,這些言論不甚周密系統,然而於今仍有重要影響和現實意義。
  • 惠達關注鄉村體育教育 助力惠若琪攜騰訊體育開講《一堂體育課》
    隨著國內疫情日趨平穩,全國各地的體育活動已陸續恢復,青少年群體在素質教育中全面發展的需求再度引起各界關注。但一個難以迴避的社會話題是,由於地區差異,青少年體育教育發展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在廣大農村,特別是某些偏遠地區,體育教育面貌與現代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 清華第一個體育館——西區體育館
    有人說,清華的體育場館大體可分為祖孫三代——第一代,當屬20世紀10年代建成的西區體育館以及西大操場;第二代,則是20世紀80年代落成的東區體育活動中心和東大操場;第三代,自然是在2001年清華90周年校慶前夕竣工的、在主樓北邊的綜合體育館和遊泳館了。  西區體育館分為前館和後館兩部分。
  • 民國那些事之——西南聯合大學當年到底有多牛
    前段時候有一部電影《無問東西》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明星陣容可謂是相當豪華,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陳楚生領銜主演,上周去電影院看了一遍,深深地被片尾部分彩蛋震撼到了,堪稱「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彩蛋,7分鐘內出現了西南聯合大學的23位名人,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看一下當年的西南聯合大學到底有多牛。
  • 庭院中的「小馬駒」,華山中學老師送你一堂特別的「體育課」
    庭院中的「小馬駒」華山中學老師送你一堂特別的「體育課」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未經歷新冠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