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梅貽琦與清華體育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梅貽琦是一位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與蔡元培、張伯苓等人比肩的大教育家。他曾擔任清華校長17年,在學校工作近50年,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清華。


  「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學術自由」等主張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主張滲透在清華教學的各個方面。梅貽琦還是清華體育的倡導者和力行者,有著諸多頗有見地的對於體育教育的言論,誠然,這些言論不甚周密系統,然而於今仍有重要影響和現實意義。


  梅貽琦主持清華期間,始終不渝地施行德、智、體、美、群諸育並進的方針。他倡導「通才教育」,因此體育在他的眼中不僅不是可有可無,而且是至為重要的。梅貽琦看重體育,從不偏廢體育,這是他的眼光廣闊獨到之處,也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他在各個時期的許多場合都曾發表過有關體育的言論,涉及體育之目標、體育之重要性等問題,如1927年的《清華學校的教育方針》、1928年的《體育之目標》、1931年的《關於體育比賽》、1932年的《關於校際體育比賽》、1933年的《時局與健康等問題》和1934年的《體育之重要》等講演或文章。從這些講演或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梅貽琦對體育的理解與認識。


  梅貽琦倡導體育,重視體育,並躬身力行。他是清華體育的鼓吹者和支持者,是歷年體育運動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擔任過「清華暑期體育學校」的名譽校長,擔任過清華童子軍第一團團長,後升任名譽軍長;他是體育場上的積極分子,曾任清華教師籃球隊的隊長,經常活躍在籃球場上;他還經常興致勃勃地到運動場上觀看或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鍊,參加班際、全校或校際運動會。


  不僅如此,出任校長以來,梅貽琦更是力倡體育,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就得到他的高度重視和依賴。正是在他們的重視倡導和身體力行下,清華大學確立了「提倡各種運動、促進生理上的健康,訓練身體各部的合作,並使個性有適當的表現,同時養成良好品行」的體育教育指導方針,努力轉變傳統的重智輕體的教育思想。當時學校的體育課程這樣規定,初等科每周需習體育兩小時,高等科課程包括體操、運動、泅水。通過鍛鍊,還要測試康健、靈敏、泅水和自衛術等,測試合格後方準出國。為此,清華大學採取了強迫鍛鍊的方式,每到下午4誜30一5誜30,校方就關閉圖書館、宿舍和教室,要求學生們身著短裝到操場鍛鍊,體育教師還要巡視,加以指導。這些規定與措施極大地推動了體育教育的發展。


  當時中國的大學中沒有哪個像清華這樣重視體育、強迫訓練的,凡是老清華都對清華體育印象深刻。著名旅美數學家陳省身曾回憶說:「當時學生中有一個說法:北大有胡適之,清華有體育館」;曾任梅貽琦校長秘書的黃延復在《清華的校長們》一書中寫道:「為了開展體育課,學校不惜斥巨資進行場地和設備方面的建設。1932年,體育館的擴建工程(通稱『後體育館』)竣工,跟著又建設了多處室外運動場地。到1935年,除設備齊全的新、舊兩座體育館外,還擁有一個帶有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兩個標準室外足球場,12個籃球場,一個角力場,兩個溜冰場,以及遍布於校園的各種運動器械,其規模不但在國內是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也可同當時發達國家的同類學校媲美。」從這些清華名人的寥寥數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當時清華體育的興盛和它的影響之深遠。


  清華體育在30年代能有如此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梅貽琦對體育的重視。近代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曾說:「不懂體育的人,不應該當校長。」僅從懂體育這一點而言,梅貽琦也是當之無愧的。(本文摘自《體育文化導刊》,作者為國家體育總局文史委 崔晉靜)

 

  《中國教育報》2007年7月30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人物】民國大師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梅貽琦
    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年至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並任校長。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
    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的名字和清華大學緊緊地聯繫在一起,1931—1948年,梅貽琦出掌清華校長17年,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一手奠定了臺灣的清華基礎,被稱之為"兩岸清華校長"。
  •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
    梅貽琦(左二) 留學歐美的經歷影響了梅貽琦,他接納了希臘人崇尚體育的精神。羅家倫出任清華校長,瞧不起體育.曾把體育課的學時和任課教師砍去一半,把享有聲譽的馬約翰教授降格為「主任訓練員」。梅貽琦到任後,則給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師同等的職稱和待遇。不久清華獲得「體育大校」的美譽。 梅貽琦治校期間,校務採用分層負責制,講民主,又法度嚴明。他在主張學術獨立、自由教育的同時,審時度勢,極力推行通才教育。
  • 梅貽琦告別清華園
    ——這才真是中國讀書人傳統的最高修養;這才不愧是一個『人物』。」正是梅貽琦無愧於一個「人物」,才不可能像昆明躲警報時的吳晗一樣面無血色,「連滾帶爬」地醜態畢現;更不可能以堂堂的清華大學校長之尊,屈居於同是一校之長的胡適膝下,求其走後門開艙救濟,何況關乎清華續亡存絕命脈的全部庚款基金還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 張伯苓的弟子,梅貽琦的師弟,一位被歷史面紗掩蓋的國家級人物
    作者:山佳張伯苓的弟子,梅貽琦的師弟,一位被歷史面紗掩蓋的國家級人物他是張伯苓的弟子,1915年從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同為南開畢業生,他又可說是梅貽琦的師弟。他,就是黃鈺生,一位被歷史面紗掩蓋的國家級人物。一黃鈺生,1898年出生於湖北丐陽縣仙桃鎮。
  • 【知情識趣】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那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學潮動蕩,清華師生趕校長、攆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梅校長卻深得學生愛戴。無論什麼時候,清華學生的口號都是「反對×××,擁護梅校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他風趣地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吧!」此後不到十年時間,清華大學便聲名鵲起。
  • 梅貽琦:清華的名片
    世人知道梅貽琦的已不多了,也難怪,1949年6月梅貽琦代表國民黨政府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科學會議後,如泥牛入海。他先在美國管理「清華基金」,1955年赴臺,用清華基金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和新竹清華大學,至1962年病歿臺北。  「梅貽琦先生可以回來嘛!他沒有做過對我們不利的事。」周恩來的這句話,可視為共產黨對梅貽琦的政治定位。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中)
    梅貽琦多方奔走,與政界大佬反覆溝通,最終緩解了經費問題,又將學生勸回了校園,清華也進入了發展神速的黃金時代。在梅貽琦主持下,清華相繼延聘一大批學貫中西的知名學者,原有的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充分發展,而工學院後來居上,成為全國翹楚。後世再來看當年梅貽琦當時聘請的知名教授名單,會發現這是一份大師雲集的名單。
  • 清華最牛校長:君子風範梅貽琦!
    清華最牛校長:君子風範梅貽琦!梅貽琦,是近代清華最牛的校長,變賣家產也要解決學生溫飽問題,自己的女兒差兩分不給進清華,梅貽琦相信大家可能對這個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不是很了解,小編就跟大家講述一下梅貽琦的事跡。
  •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
    梅先生是清華大學在周詒春校長之後帶領清華繼續走向能與北大比肩的傑出校長,如果說周詒春校長為清華在眾多高等學府之間脫穎而出有定鼎之功的話,那清華能夠聲名鵲起而享有超然學術地位就一定得歸功於梅貽琦校長。梅貽琦校長於1931年接手清華大學,筆者很是佩服他的勇氣,要知道此時清華大學的「校長風潮」正愈刮愈烈,已經有好幾位不受歡迎的校長被教授會和學生會毫不留情地驅逐出去,但梅貽琦校長不僅留了下來還帶領清華取得了超然的學術地位直到1948年解放軍解放北平。
  • 清華校長梅貽琦也擺地攤?
    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是清華史上任期最長校長。剛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就放棄校長可以享受的免交電話費、免費僱傭家庭幫工等「特權」。辭去司機,自己學開車;辭去廚師,讓夫人下廚,甚至連學校供應的兩噸煤也不要。其實當時清華有相當豐厚巨額庚子賠款基金,可梅貽琦卻分文不取。
  • 紀念梅貽琦誕辰125周年:梅貽琦和清華傳統精神
    2012年10月26-27日,臺灣清華大學舉辦梅貽琦校長逝世50周年紀念研討會,兩岸清華校長、雲南師大、廈門大學等高校首腦與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學者近百人云集新竹,鹹懷梅先生之德風。感激之餘,人們也許會思索,梅先生掌校清華17載(1931~1948年),正是社會動蕩、民族危急的苦難歲月,但同時又是清華大師雲集、英才輩出的黃金時代,他究竟給清華帶來什麼?或者說,梅先生給清華留下了什麼?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激起了人們回溯清華歷史的興趣,探尋清華精神的熱情。百年清華留下的物質財富,碩果纍纍,光彩奪目。而無形的精神財富更是讓人心曠神怡,心嚮往之。
  • 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為何在1948年最後階段離開大陸
    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為何在1948年最後階段離開大陸是去是留?成了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在1948年時局已經是可以說基本確定的最後階段,原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卻選擇離開大陸,去了寶島臺灣,這又是為何?這兩位可是當時著名的而且有權威性質的文學大佬,他們代表的是部分的知識分子,這選擇是對還是錯?他們究竟又有什麼難言之隱?胡適我們都熟悉,那個帶著眼鏡,文質彬彬,儒雅氣質,怕老婆的男人,他為何要離開大陸?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上)
    這位曾被胡適評價為友輩中人格崇高可敬的人在清華期間首先推行「造就完全人格之教育」,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全面發展,養成各種技能,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現代社會的國家公民,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清華最具特色的體育教育體系也是從他任上設立的。
  • 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牽,收斂王國維的屍體,也是陳寅恪的好友
    比如我們上次談到的周益春先生,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被稱為:一個時代的溫柔,提起他就是對所有人的讚美!他是誰?。他就是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第一次看到他的圖片,小編就被他的氣度折服了。在後來的電影《無問西東》中,祖峰曾飾演梅貽琦先生。不過小編覺得祖峰的氣質和長相根本無法和梅貽琦老師相比。
  • 梅貽琦憑什麼執掌清華17年
    作者:魏羲之來源:《文史博覽》2013年第8期191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梅貽琦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當時他年僅26歲,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後一直到他在臺灣去世,皆服務於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
  • 紀錄片《先生》10 梅貽琦
    △梅貽琦(中坐者)在美國1914年,梅貽琦畢業回國,1929年應邀回母校執教。他到清華教書時,學校並不景氣,報名人不太多,例如錄取150名學生,報名不過400人左右。他先後擔任教務長等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可能是「擺攤界」學歷最高的存在
    於是梅貽琦繼續回到北京老老實實地教書。沒想到這一教,就是一輩子, 清華歷史上多了一位「終身校長「,中國教育史上也出現了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梅貽琦的留學經歷對他管理清華大學也產生很大影響。他認為希臘人崇尚體育的精神值得推崇。梅貽琦到任清華校長後,與享有聲譽的馬約翰教授相互配合,致力於發展清華大學的體育事業,經過努力,他成功地把清華發展為「體育大校」。後來學校南遷合併為西南聯大後,重視體育的傳統延續了下來。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一個擺過地攤的偉大教育家
    沒想到這一教,就是一輩子, 清華歷史上多了一位「終身校長「,中國教育史上也出現了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山河破碎,時局動蕩,處於政治中心的北京,不同政治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不同政客上臺後,都想採取手段影響清華大學校長人選。但是這些人擔任校長後並不特別關心清華的發展。
  • 永遠的校長梅貽琦(3)
    拿著兩本書登機1948年,歷史面臨新的抉擇。天地玄黃,暗流湧動,北方一位位人物南下。梅貽琦是個有影響的大人物,他的去留不可能不為眾人所矚目。他的夫人韓詠華在廣州也為他擔心,每天都看報紙,時常看到丈夫為清華校務而東奔西跑,就是看不出來他去留的跡象。他也想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