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牽,收斂王國維的屍體,也是陳寅恪的好友

2020-12-15 甜甜萍的紀實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510,閱讀約4分鐘

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如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等。但有些人的貢獻不知道,但沒有他們絕對不行!比如我們上次談到的周益春先生,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被稱為:一個時代的溫柔,提起他就是對所有人的讚美!他是誰?。

他就是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第一次看到他的圖片,小編就被他的氣度折服了。在後來的電影《無問西東》中,祖峰曾飾演梅貽琦先生。不過小編覺得祖峰的氣質和長相根本無法和梅貽琦老師相比。影視劇裡的演員都比不上他自己的相貌氣質,除了胡適先生,他就是梅貽琦先生。但這些長相和氣度,與他自己的貢獻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

梅貽琦先生是當時最早一批拿著G錢赴美留學的學生。1914年,他從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回國。歷任清華學堂教師,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然後從1931年到1948年,他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的上任,真是清華最大的好事之一!人類生活經常評價他樹立了清華的校風!因為他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為清華立下了汗馬功勞!。

主要是教師選聘制度和實行集體領導制度!主要表現在:積極邀請著名學者來校任教!比如,他擔任教務長時,實際上主持了清華國學研究院的事務。他去火車站迎接當時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他和陳寅恪,趙元任都是很要好的朋友。1927年,王國維投江自殺。梅貽琦先生親自約束他,妥善安排他的後事。還讓華羅庚這樣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進入清華大學,培養他,接收他,送他去劍橋學習,讓他直接獲得教授頭銜!可見他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並向中原輸送各類人才」!。

而且因為他的作為,清華大學從一個沒有名聲,沒有學術地位的學校發展成為一所著名的大學!這些都發生在他擔任清華校長的十年間!但是梅先生不僅對老師給予最大的尊重,對學生也是非常厚道的,在他擔任校長期間,正是國內局勢混亂的時候,當時學生運動很多,引起當局非常不滿,要求校方給出鬧事學生的名單。但梅先生卻給了當局一張去年的清單矇混過關。到那時,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他把這件事告訴學生們,當然不是為了尋求他們的尊重。他希望學生知道,作為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去追求,但要有辨別能力,而不是被那些願意做出不必要犧牲的人所利用。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本末倒置,可見他的良苦用心!。

作為校長,他自然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所謂大學,既是大樓,也是大師。他的所作所為,正是對他這句話的最好詮釋。任職期間,他提出「通識教育」,提出大學的主要任務不應是培養技術人才,而應是培養通識人才。不僅對學校,對教師也有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他舉例說,「學校仍然是水,師生仍然是魚,他們的行動仍然是遊泳。大魚牽著走,小魚跟著走。他們滿腦子都是遊泳。久遊以來,灌輸觀照之效,不是來自於求與行。反觀今天的師生關係,巧者與看客的關係,離旅行的意義並不遙遠。這是在大學的方式,認識到還有第二個端沒有完全實踐。「這就是著名的『從友論』,把師生關係做了深刻卻又簡潔的表述!。

不僅如此,他還主張學術自由,不僅擔任清華校長,後來又擔任西南聯大校長,他總是以這樣的要求對待教師,正是這種學術自由的氛圍,使得西南聯大的教師在學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當時他們很多人都是在那裡完成作品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華羅庚先生,大家熟悉的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等,都有學術著作出版!正是他兼容並蓄的態度,讓學生和老師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也讓清華成為著名學府。西南聯大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高峰!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魯先聖文化隨筆: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和四大國學導師
    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和四大國學導師魯先聖清華「四大國學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和趙元任,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 清華的「終身校長」,為什麼梅貽琦會獲得如此稱號?
    大家可曾聽說過新竹清華園的「梅林」,這所園林紀念的就是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梅貽琦,他是首批庚款留學生。通過此次留學,梅貽琦得以在國外深造,在他學成回來之後,便投身於教育事業。而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對於清華的大學的投入。「清華的終身校長」,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歷史上四大哲人等等均體現了他在清華的地位與付出。
  • 梅貽琦先生逝世50周年 清華大師後人說大師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岸清華盛事  今年是被譽為兩岸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先生逝世50周年,位於臺灣新竹的清華大學推出系列紀念活動。其中的「憶清華名師」演講,邀請到梁啓超、王國維、李濟、聞一多、夏鼐、史國衡等6位清華大師的後裔,前來新竹清華大學暢談清華往事,以此讓清華後人對兩岸清華大學的淵源有更深的認識。
  • 科學網—新竹清華紀念梅貽琦逝世50年:大師後人說大師
    新清攝兩岸清華盛事 今年是被譽為兩岸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先生逝世50周年,位於臺灣新竹的清華大學推出系列紀念活動。其中的「憶清華名師」演講,邀請到梁啓超、王國維、李濟、聞一多、夏鼐、史國衡等6位清華大師的後裔,前來新竹清華大學暢談清華往事,以此讓清華後人對兩岸清華大學的淵源有更深的認識。
  • 梅貽琦:和蔡元培齊名,17年培養無數大師,清華「永遠的校長」
    梅貽琦在禮聘教師方面,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早年在做教務長時,清華欲成立國學院,就是梅貽琦親自延聘教授。在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名單之中:留美博士趙元任,前清國學大師王國維,維新領袖梁啓超和無任何文憑的陳寅恪。
  • 梅貽琦憑什麼執掌清華17年
    終身校長」。縱觀梅貽琦的一生,應該說在學術上雖然算不上著作等身,但是他在學界的地位和人望卻遠遠超過某些頭銜大得驚人的學者大師。「他一生的業績和清華結合在一起」(陳岱孫語)。梅貽琦能夠在清華大學接連三任校長被趕下臺之後,穩穩噹噹做了17年(1931-1948)之久的校長,在近代教育史上也確實無人匹敵。究其原因,主要是梅貽琦打好了幾張牌。
  • 揭秘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 為何遠離清華出走臺灣
    鳳凰衛視6月24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48年底,國共爭奪北平的戰鬥已經在圓明園打響,隆隆的炮聲傳到了原本寂靜的清華園,清華學子們縱談時事,聽說一眾知名教授們在政權鼎革之際大多會留下,而校長梅貽琦卻要隨著蔣氏政權南撤臺灣,當下就有學生組織起來懇切勸他留下,同時,梅貽琦也收到了發自吳晗的「挽留」函電,是奉周恩來之命以中共軍代表身份發出的
  • 梅貽琦告別清華園
    梅貽琦一位年輕的清華好友張起鈞說,梅貽琦離平的大體經過是:十二月九日得知東單操場的臨時飛機場修好,政府飛機來接運教授。當天晚上梅貽琦和北平師範大學袁敦禮校長等學界領袖以及少數第一批接運的教授,齊聚在北大秘書長鄭天挺先生的辦公室內,商討第二天南飛事宜。鑑於胡適飛走時的混亂情形,大家主張有秩序地組織起來,由梅氏為主導,跑腿打雜的事則由年齡最小的張起鈞擔任。
  •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
    他到清華教書時,學校並不景氣,報名人不太多,例如錄取150名學生,報名不過400人左右。他先後擔任教務長等多種職務。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那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學潮動蕩,清華師生趕校長、攆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梅校長卻深得學生愛戴。無論什麼時候,清華學生的口號都是「反對×××,擁護梅校長」。
  • 【知情識趣】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
    1931年,梅貽琦正式出任清華校長,可謂就任於危難之際。那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學潮動蕩,清華師生趕校長、攆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梅校長卻深得學生愛戴。無論什麼時候,清華學生的口號都是「反對×××,擁護梅校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他風趣地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吧!」此後不到十年時間,清華大學便聲名鵲起。
  • 清華校長梅貽琦也擺地攤?
    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是清華史上任期最長校長。剛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就放棄校長可以享受的免交電話費、免費僱傭家庭幫工等「特權」。辭去司機,自己學開車;辭去廚師,讓夫人下廚,甚至連學校供應的兩噸煤也不要。其實當時清華有相當豐厚巨額庚子賠款基金,可梅貽琦卻分文不取。
  • 抗戰勝利75周年:再憶梅貽琦,永遠的清華校長!
    今天,在值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我們一起來追憶一位在抗日戰爭中與國家共進退,為中國培養了無數人才和大師的教育家——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2018年,一部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堪稱清華大學最強宣傳片。
  •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
    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的名字和清華大學緊緊地聯繫在一起,1931—1948年,梅貽琦出掌清華校長17年,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一手奠定了臺灣的清華基礎,被稱之為"兩岸清華校長"。
  • 驚豔 | 最牛的清華畢業證書!
    如果不是上面這張走紅網絡的民國初年清華大學畢業證書,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瀏陽三口鄉的一位鄉村教師,竟然是一位清華古文字學研究生,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啓超……這份證書簡直太牛了!校長:曹雲祥教務長:梅貽琦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小楷書法就不用多說了,下面看看證書上的校長
  • 北大清華的校長,胡適、梅貽琦為何跟著蔣介石去臺灣?
    當時的知識分子諸如胡適、梅貽琦、梁思成等都面臨著「去留」的思考。當然林徽因、陳寅恪、梁思成等選擇了留下,而當時北大校長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則選擇了跟隨蔣介石到了臺灣。他們到底是處於什麼考慮去臺灣了呢?
  • 紀念梅貽琦誕辰125周年:梅貽琦和清華傳統精神
    2012年10月26-27日,臺灣清華大學舉辦梅貽琦校長逝世50周年紀念研討會,兩岸清華校長、雲南師大、廈門大學等高校首腦與梅貽琦教育思想研究學者近百人云集新竹,鹹懷梅先生之德風。在積累和創造這筆文化財富的眾多傑出清華人中,被譽為清華終身校長的梅先生堪稱貢獻最大,弘揚和實踐清華傳統精神最力,影響最深。但他因為66年前毅然離開被他稱為「生斯長斯,吾愛吾廬」的清華園,而常常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後人不經意或者刻意淡忘。不過,在成千上萬人心目中(尤其是清華校友),梅貽琦就是清華,清華就是梅貽琦。
  •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
    梅先生是清華大學在周詒春校長之後帶領清華繼續走向能與北大比肩的傑出校長,如果說周詒春校長為清華在眾多高等學府之間脫穎而出有定鼎之功的話,那清華能夠聲名鵲起而享有超然學術地位就一定得歸功於梅貽琦校長。梅貽琦校長於1931年接手清華大學,筆者很是佩服他的勇氣,要知道此時清華大學的「校長風潮」正愈刮愈烈,已經有好幾位不受歡迎的校長被教授會和學生會毫不留情地驅逐出去,但梅貽琦校長不僅留了下來還帶領清華取得了超然的學術地位直到1948年解放軍解放北平。
  • 偉大的人格成就偉大的事業——《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
    前言前些時候,我花了40個小時,在微信讀書上用聽和看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的閱讀。這本書雖說是梅貽琦傳,但它涉及的面很廣,對與清華大學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都進行了描述。它像是一部清華大學從成立到解放前的校史;甚至是一部簡略的中國近代戰爭史。
  • 偉大的人格成就偉大的事業——《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
    、乃至對清華大學起重要作用的各色人物進行描述,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啓超、胡適、陳寅恪、馮友蘭、聞一多、梁思成等等。因此這也是研究眾多大師級人物和文化界、教育界名人的重要視角。因此,作為校長的梅貽琦,始終以民主思想、學術自由的開明政策為治校原則,在清華營造出寬鬆自由的人文環境,並逐漸使自由之風遍布清華的各個領域、每一根神經脈絡。
  •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導語:1948年11月,第四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不久後林彪將軍帶領野戰軍全面進入華北,並同傅作義的部隊形成對峙之勢。蔣介石匆忙從北平帶走了大批黃金和財寶,之後又運走了許多故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