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委託公司發布徵地補償相關文件,政府就不承擔責任了嗎?

2020-12-14 騰訊網

政府委託公司發布徵地補償相關文件,政府就不承擔責任了嗎?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根據最高院的一個判例為大家做出解析:受託主體在受委託的行政權限範圍內實施的補償安置行為,應當視為委託人行使法定職權的活動,應當由委託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此前提下,要注意甄別、區分受託主體基於行政委託所實施的行為與基於其自主意識所實施的行為。

案 情 概 述

朱某、李某夫妻二人系浙江省紹興市A區城南B村89號、310號兩處房屋的所有權人,其與長女朱一、二女朱二、外孫女王一及何一的戶口登記在89號,兒子朱三、兒媳沈一、孫子朱小的戶口登記在310號。2014年7月17日,A區政府在未依法公告的情況下發布《拆遷公告》。2015年3月21日,89號房屋被D公司委託的E公司拆除。2016年6月23日,D公司就310號房屋發出《朱某戶拆遷安置方案》,認定310號房屋現有建築面積287.24平方米,具有合法審批手續的建築面積為180.5平方米;並以180.5平方米給予房屋補償及搬家和過渡補助費,以重置價713元/平方米安置面積240平方米、另按商品房價7000元/平方米安置面積20平方米。夫妻二人認為,310號房屋287.24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有關政策,應當予以補償。89號房屋經發證確權登記,該48.64平方米房屋應當為合法建築,應予補償。兩處房屋建築面積為335.88平方米。其戶在冊人口9人,根據相關政策,應當給予安置房屋面積480平方米。A區政府在未與其二人達成拆遷補償協議,D公司又未報請A區政府作出補償決定的情況下將房屋拆除。

根據相關裁判的認定,A區政府系涉案房屋的拆遷補償責任主體,但卻未給予其補償安置,故夫妻二人請求法院判令:1.A區政府按335.88平方米支付房屋補償金、裝修補償金、附屬物補償金三項合計按917元/平方米標準計308002元;2.A區政府按335.88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支付臨時過渡補助費40305.6元(暫計一年)、搬家補助費4510.56元計44816.16元;3.A區政府按713元/平方米的價格給予其安置房屋480平方米。本案經過一審、二審、最高院再審。

依 法 分 析

本案屬於履行法定職責之訴,爭議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的法律問題:我們今天主要圍繞「關於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義務主體的確定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款之法律規定精神,集體土地經有權機關批准徵收後,市、縣人民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門是負責實施具體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法定主體。

實踐中,考慮到土地徵收與補償工作的複雜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規範性文件或者徵地公告方案的方式,委託鄉(鎮)人民政府、區(縣)街道辦、區(縣)徵地事務機構或公司等主體參與徵收與補償相關工作,人民法院通常應予尊重;但不能認為此類主體因此即成為了補償安置的法定義務主體,也不能認為其實際取得了獨立實施補償安置的行政主體資格,更不能認為市、縣人民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門即因此免除了法定的補償安置義務,而是應當遵循職權法定原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精神,將此類主體視為接受市、縣人民政府等委託從事具體的補償安置事宜。受託主體在受委託的行政權限範圍內實施的補償安置行為,應當視為委託人行使法定職權的活動,應當由委託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在此前提下,要注意甄別、區分受託主體基於行政委託所實施的行為與基於其自主意識所實施的行為。特別是在強制執行領域,後者既可能構成行政委託範圍外的其他行政行為,也可能構成民事行為甚至刑事犯罪行為。因此,人民法院既要防止泛化行政委託關係而使受託主體不加區別地成為行政法律責任主體;更要防止無視行政委託權限、突破行政徵收活動的公法關係定性,違法阻斷受託主體與委託人在行政委託範圍內的法律聯繫,將受託主體的相關公法行為不當導入私法框架予以評判。

史律師評析

本案中,A區政府系法定的補償安置主體,其發布的《拆遷公告》雖然將有關補償安置工作委託給D公司、D街道辦、B村負責實施,但不能據此否定其對受託主體實施補償安置工作的責任主體地位;相關方案中並未設定解紛機制,明確在無法達成協議時被徵收人可向誰去主張補償、可採取何種方式尋求救濟的情形下,更不能免除A區政府對被徵收人的補償安置法定職責。該府在原審期間的抗辯理由強調「《拆遷公告》已規定由D公司等第三人實施補償,故其作為本案被告不適格的」主張,於法無據,於理不符,既不利於被徵收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體現責任政府應有的擔當,也不利於在徵收拆遷工作中形成預防和化解矛盾的有效機制。

相關焦點

  • 被徵地農民要求履行補償安置職責,需要提前申請嗎?
    ■本文作者:趙安琪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實踐中,市、縣級政府及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農村集體土地實施徵收時可能將補償安置等具體工作委託給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直至開發商等民事主體來落實,但補償安置的責任主體不會因其委託行為而發生改變。
  • 徵地拆遷的相關文件可以公開嗎?律師:必須公開
    最近有不少當事人問我,說在徵地拆遷中什麼最重要?我認為在徵地拆遷中,最重要的不是評估報告也不是補償協議,最重要的是徵收方發布的那些文件。因為在案件中,如何判斷徵地拆遷工作是否合法,我們就要從這些文件中入手。那麼在實踐中,這些文件可以被公開嗎?如果徵收方或者行政機關不予公開或者拒絕公開該怎麼辦?本文,我就來為您講講關於信息公開的那些事兒。
  • 法院採納史律師意見,撤銷政府拒絕公開徵地補償方案,責令公開
    眾所周知,政府信息公開是了解政府行為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百姓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在徵地拆遷中,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但實踐中,也會遭到徵收方各種理由拒絕公開。例如,因雙方信息不對稱,在申請信息公開時不能明確所申請公開信息的準確名稱,被以「申請內容不明確」駁回。
  • 史律師解讀:被徵收人是否有權查看相關徵地拆遷文件?
    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這種情況:被徵收人在幾乎不知情的情況下,房屋就被一紙通知徵收、補償和拆遷了。那麼在徵收拆遷過程中,作為被徵收人,老百姓有權查看相關的徵地拆遷文件嗎?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 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
  • 徵拆補償款的發放和使用情況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範圍,應當公開
    齊某,縣長委託代理人:呂某,縣司法局工作人員孫先生是廊坊市香河縣人。2011年,承包坑地相關權益轉讓給孫某,對坑地進行土方填平後建設庫房,從事倉儲經營活動。因京唐城際鐵路建設需要,孫某承包的坑地及庫房被納入徵收範圍。孫先生為了拿到合理的補償,隨即選擇委託我們德凱律師團,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 未籤補償協議鎮政府就強制拆除房屋?七裡河區人民法院判決違法
    原告趙某及委託訴訟代理人沈玉潮、被告榆中縣執法局委託訴訟代理人魏相昆、和平鎮政府委託訴訟代理人張瑩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原告趙某訴稱,2018年2月9日,榆中縣執法局和和平鎮政府在未出示任何相關強拆手續的情況下,將其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沈家河村蘇家莊社區的合法房屋強制拆除,嚴重侵害其合法權益。
  • 承包的茶園因徵地被毀?景德鎮市中院責縣政府採取補救措施
    委託代理人張接生,該村委會工作人員。委託代理人彭劍,江西昌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告王某因與被告浮梁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浮梁縣政府」)履行徵收補償義務糾紛一案,於2018年4月4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被告浮梁縣政府提出如下答辯意見:1、原告不是土地的承包人,其與法京自然村是土地租賃關係,不是土地徵收行為相對人,故原告無權對徵收行為提起行政訴訟。2、原告無權要求浮梁縣政府徵收218.9畝高產茶園,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人民政府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徵收相對人的土地使用權,但沒有規定相對人可以要求政府徵收,所以行政行為相對人無權請求人民政府徵收,不符合法律規定。
  • 呼蘭區徵地拆遷如何補償
    聲明:本文所採用信息和數據均來自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可信任媒體等公開渠道,但無法確保其完整性和準確性。本文所形成的分析、或觀點均由後臺及其相關專家編寫,僅供交流探討之用。未經本公眾號平臺組織正式許可與授權,任何個人或組織只可原文轉發,不得以任何手段或形式竊取發布。如引用刊發,須註明出自,且不得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本公眾號刊載信息內容或觀點表達,並 不構成對房地產投資、買賣的諮詢建議。任何人因使用本所涉及信息、觀點而導致直接或間接的投資或買賣損失,責任自負,本公眾號所有權人不承擔任何責任。
  • 政府文件材料,竟委託文化傳媒公司幫忙起草?
    案例4月27日,北京通報了4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其中有一起:平谷區平谷鎮委託文化傳媒公司起草文件材料問題。2017年6月,平谷鎮與某文化傳媒公司籤訂文案策劃顧問合同,該公司派遣員工(非中共黨員)先後參與了平谷鎮黨委及政府工作總結、鎮黨代會及人代會工作報告、鎮主要領導發言和向市、區媒體宣傳報導等材料的修改潤色。2019年2月,平谷鎮與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解除合同。平谷鎮黨委書記崔躍不正確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 徵收方不公布合法徵地文件,拒絕坐以待斃,主動拿下維權基礎
    徵地過程中的這些文件、信息,都關乎著被徵收人的相關利益,因此,政府應對拆遷事項進行信息公開,如果不公開相關信息的話,只會損害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信息主動公開,要確保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徵地批准文件: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集體土地需要由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進行審批,審批後作出徵地批准文件。
  • 「海華觀察」徵地補償免徵增值稅的確定與不確定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40號(以下簡稱40號公告)發布,對徵地補償的增值稅政策進行了明確,結束了關於這一話題的紛爭,增加了稅收政策的確定性,對納稅人來說,是一個利好。40號公告規範和完善了36號文的相關規定,對原文件沒有涉及的不動產和有形動產也一併納入了免稅的範圍,平息了前期的一些爭議。二、爭議焦點在「營改增」之後,關於徵地補償是否徵稅和如何徵稅的爭議很大。
  • 最高法判例:採用由房地產公司與被徵收人直接籤訂補償安置協議方式代替徵收主體履行補償安置義務
    ☑ 裁判要點 在履行補償安置義務過程中,徵收補償機關採用由房地產公司與被徵收人直接籤訂補償安置協議方式代替徵收主體履行補償安置義務,可以予以支持。但在相關補償安置協議履行不能的情況下,其仍應採取補償決定方式對被徵收人進行公平補償。
  • 徵地拆遷中被拆遷公司誤拆該怎麼認定?律師:違法強拆
    要學習對本身遭受的「強拆」合不合法實行「分辯」,讓眾多被拆遷的老百姓感受到困惑又頭疼。目前問題困難度又升格了:如果庭院被拆遷公司一不留神「誤拆」了,這能說是強拆嗎,可以追查拆遷方的責任嗎?安徽的黃先生就遭遇到了。
  • 徵收補償被拆遷公司違法截留,北京四中院判決區政府具有查處職責
    申請人認為,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申請人是該公租房的合法承租人,被告是法定的徵收主體,被申請人作為被告成立的全資國有單位受委託作為徵收實施單位,在該項目的徵收過程中應當按照法律規定予以徵收補償,在徵收過程中,被申請人違法截留申請人的搬遷補償款及安置房的行為已經違反法律法規,被告有義務對被申請人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和監督。
  • 集體土地上企業拆遷流程 拆遷前必須發布擬徵地通告
    一、集體土地上企業拆遷流程是什麼根據相關的規定,徵收土地前需要履行的法定程序主要按照下述流程進行:(一)、徵地前程序1、發布擬徵地通告。2、徵詢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二)、徵地實施程序1、徵收土地公告2、徵地補償登記3、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制訂、公告、聽取意見(聽證)並修改4、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報批5、徵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
  • 鄉鎮政府、村委會無權徵收土地,以下4種情況屬於違法徵地
    然而現在很多農村的一些地方,村委會私自把土地賣給開發商,而土地補償款卻被無故扣留,當地村民也沒有找到政府徵收土地的文件,這種徵收土地的行為是違法的,村民一旦發現一定要拒絕籤訂相關徵收文件。那麼以下這4種土地徵收行為,都是違法的,村裡和鄉鎮都無權徵收,廣大村民要注意。
  • 在徵地拆遷中,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在同一案件中怎麼區分?
    2014年7月17日,A區政府在未依法公告的情況下發布《拆遷公告》。2015年3月21日,89號房屋被D公司委託的E公司拆除。夫妻二人認為,310號房屋287.24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有關政策,應當予以補償。89號房屋經發證確權登記,該48.64平方米房屋應當為合法建築,應予補償。兩處房屋建築面積為335.88平方米。其戶在冊人口9人,根據相關政策,應當給予安置房屋面積480平方米。夫妻二人在提起徵地拆遷補償的同時也提及了徵地賠償。本案經過一審、二審、最高院再審。
  • 籤訂安置補償協議後,發現不在徵收範圍,怎麼辦?
    ,便委託某位律師替他處理相關維權事宜。律師介入後,便向該市政府相關部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請求公開本次徵地的相關文件。一個月後,該律師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答覆,律師通過查閱,得到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王某的宅基地並不在徵收範圍之內。為此,該律師代理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
  • 隨意改變徵收補償安置方案補償村民,法律允許嗎?
    徵收補償安置方案是經過行政機關層層審批而最終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根據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徵地拆遷活動作為由政府主導的行政行為應當依法進行,徵收部門作為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行政,這就表示徵收部門應當嚴格按照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的規定進行拆遷安置,如若違反,就屬於違法徵收。
  • 徵地補償可以要求置換宅基地嗎?
    我們知道房屋如果被徵收的話是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的,雙方需要籤訂一份合法的協議,然後制定相關的方案,這樣的話拆遷工作才可以順利舉行。那麼徵地補償是否可以要求置換宅基地呢?下面由劉勇進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徵地補償可以要求置換宅基地嗎徵地補償是沒有置換宅基地的要求的,只有貨幣和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