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王大爺上個月做了直腸癌手術,目前正在恢復期,親戚朋友來探望,有帶海參的,有帶保健品的,有帶魚油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大家給出的理由都說是要給王大爺補身子,增加營養。王大爺盛情難卻,收下禮物後卻擔心起來。
王大爺上個月做了直腸癌手術,目前正在恢復期,親戚朋友來探望,有帶海參的,有帶保健品的,有帶魚油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大家給出的理由都說是要給王大爺補身子,增加營養。王大爺盛情難卻,收下禮物後卻發愁,自己剛做完癌症手術,都說術後飲食要清淡,這些補品能隨便吃嗎?不會營養太多又把癌細胞給弄活了吧?
吃太營養會餵飽癌細胞嗎?
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癌症病人和他們的家屬。許多癌症患者都有一個觀點,就是怕攝入過多營養會讓癌細胞吸收,反而擴散得更快!所以許多癌症患者治療和康復期間,都不敢主動攝入營養豐富的食物,例如雞蛋,魚肉雞肉等,甚至有人天天青菜白粥,企圖讓癌細胞被「餓死」。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醫學專家進行了闢謠,浙江省腫瘤醫院中西結合科主任姚慶華曾經強調過癌症病人建立科學營養觀的重要性:「很多癌症患者擔心攝入營養會讓腫瘤加速發展而盲目忌口,瘦骨嶙峋是他們的常態。癌症患者要建立科學的營養觀,手術前、手術後、化療期、康復期都需要合理的營養介入。」
姚慶華主任的話不無道理,如果癌症病人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保證身體機能穩定,那麼很可能無法堅持完整個抗癌過程。
癌症會嚴重消耗身體的營養和能量,癌症手術之後,更加需要注意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這對於癌症患者的術後康復十分重要。人體營養補足了,免疫力提高,也可以讓癌症患者有更多的能量去對抗癌症復發。
當然,這並不是說,癌症患者可以在手術後大吃大喝毫無顧忌。
癌症患者能吃發物嗎?
「發物」也一直是民間流傳的癌症患者飲食禁忌之一,那麼這個「發物」,到底是什麼呢?由於中西醫理論都無「發物」一說,更多的是民間經驗總結,所以從廣義上說,凡是容易誘發某些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都可以是「發物」,比如雞鴨魚、肉蛋奶,或者是蔬果與姜蒜也算。
在談到病人不吃「發物」,盲目忌口的風險時,姚主任以一個病例作為例子:曾經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腸癌晚期患者,因為腸癌病痛,身體又弱扛不住化療,導致一直嘔吐。原本應該好好進補的患者堅持認為魚肉蛋奶等都是「發物」,不能吃,結果病期後期,身體消瘦厲害,體重驟減,很快進入了全面惡病質晚期,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最後去世的時候,體重連四十五公斤都不到。
所以,他提醒,癌症患者如果盲目忌口,沒有正確進食,很可能會導致身體能量消耗過大,缺乏營養。尤其是肝臟和大腦的熱量消耗,會讓肝癌、腦轉移的患者,身體惡化的更加厲害,從而也導致抗癌治療無法繼續!
癌症患者真正要遠離的食物
那麼,既然「發物」不需要忌口,癌症病人的飲食是不是「百無禁忌」了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管曾青山醫生告誡:高脂肪、高油脂、低纖維素的食物還有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是需要忌口的。
曾醫生解釋說,此類不健康的食物是誘發癌症的元兇,諸如大腸癌等。如果經常攝入肥肉、油脂,醃製、煙燻類的食物,會引發飲食結構失衡,加上經常吃辛辣刺激食物,又很少吃新鮮瓜果蔬菜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的話,會造成脂肪攝入過多,體內鈣和維生素缺乏,誘發各種腸道癌症。
除此以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戒掉,比如抽菸酗酒,這些壞習慣對於人體健康是否有害,尤其是對於需要精心維護預後效果的癌症病人來說,戒菸戒酒是鐵律!
另外,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流行病學室柳青教授表示,對於腫瘤患者有「三個1/3」的說法,即1/3被嚇死、1/3被餓死、1/3被毒死。我們在討論癌症的致命性時,首先要了解,癌症的病發原因非常複雜,它與遺傳、生活習慣、周邊環境等息息相關。所以針對癌症的治療、包括飲食習慣的改變,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癌症病情來做判斷,而不是盲目地忌口,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加重癌症病情。
總而言之,癌症患者的術後防護非常重要。尤其是飲食需要大家更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維護癌症治療效果,癌症患者們一定要謹遵醫囑,在醫生建議下制定符合自己病情的食譜,不要盲目忌口導致營養不良,虧空了身體。也不能放肆大吃,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科學飲食、合理預後。
參考資料:
[1]顏昌軒.癌症研究及其防癌食譜和抗癌食物[J].四川環境,1993(01):73.
[2]《癌症患者當心 這些「飲食禁區」莫入》.央視網.2015.12.21
[3]《腫瘤患者需要對「發物」忌口嗎?》.央視網.2018.08.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