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本的國立、公立學校自2002年實施新的教育大綱實行「寬鬆」教育後,很多華人擔心公校學習力不足,以及公立學校經常出現欺負人現象,選擇把孩子送往補習「塾」和私立學校。
有關機構調查發現,現在日本小學生中報考私立初中的人數並沒有隨著少子化傾向減少,反而有增加趨向。華人由於人數的增多,在日本社會生活日漸穩定,子女上塾率大幅度攀升。據記者對有小學四、五、六年級小學生的抽樣調查,華人子女上塾率達30%左右,高於日本社會平均數。在新華人居住比較集中的川口市芝園團地,上私立初中的華人子女人數更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這顯示華人擔心日本公立學校學習力不足,肯在子女教育上投資的重教傾向頗強。
日本的國立、公立學校自2002年實施新的教育大綱以來,實行「寬鬆」教育,為此很多人擔心學生在校學習力不足。
2004年12月,日本經濟協力開發機構發表的國際學習達成度調查表明,與2000年相比,日本學生的讀解能力從國際排名第8位下降到第14位,數學應用能力從第1位下降到第6位。國際教育評價學會在同一時期發表的「國際數學,理科教育動向調查」也顯示,與1995年相比,日本小學四年級理科的平均分從553分下降到了543分,初中二年級的數學平均分從581分下降到570分。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考慮送孩子進私立學校,報考私立初中的人數在畢業生中比率連年增加,1999年是12.6%,2002年達13.9%,到2004年達15.2%,今年預計會達到16%左右。
在日華人由於初來日本時對日本教育不夠了解,大多送孩子到公立學校上學。隨著對日本社會了解的加深,把孩子送進塾補習、考私立初中也就成了很多家長的選擇,華人子女上塾比率也逐年增加。
有的華人家長表示,送孩子上私立中學,最主要是擔心日本的公立學校經常出現的欺負人現象,和公立學校中常見的學習不足開放有餘的風氣。
調查中也有一些華人家長表示,由於經濟上的原因沒有送孩子上塾,不考私立,但同樣擔心日本教育不足,由家長在家督促孩子比照中國的教科書學習,並參加了較為經濟實用的通訊教育等。
日本著名連鎖補習校——市進學院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華人子女進塾學習的人數確實在不斷增多,這些華人子女大多和日本本土學生一樣,各有強項和不足,華人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他建議華人家長在孩子的圖書閱讀量和動手能力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