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校姓「公」是一種教育腐敗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據《華商報》報導,「上名校」=「高學費」,這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理論。但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民辦學校,其投資主體資格多為國有資本,一邊享受國家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的同時,一邊以民辦學校名義收取高額學費。

民辦校多數姓「公」現象,不獨西安一地存在,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民辦現象在全國各地一直普遍存在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是教育產業化結出的一顆毒瘤,是不折不扣的教育腐敗。

因為民辦學校體制機制比較靈活,招生不受學區限制,招多少人、收多少錢可以自主決定,這讓許多姓「公」的名校領導和企業家看到了發財的機會,他們利用名校自身的資源優勢,辦起了所謂的民辦學校。這些假民校跟母校之間具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無論在管理、理念、文化、師資上都會有所繼承,更容易被社會和家長接受。

名校搶灘民校,看似緩解了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滿足了少數先富起來的家長讓孩子上名牌學校的需求,但是名校辦民校,對真正的民辦教育卻帶來了較大衝擊,導致一些民辦學校無法正常辦學,民辦教育資源不斷萎縮。這些姓「公」的民校藉助優質公辦教育資源與真正的民辦學校搶生源,擠壓其生存和發展空間,使原本就很脆弱的民辦學校雪上加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法。」從這個角度說,公辦學校作為國有單位主體興辦民校,本身就是一種非法行為。可是,既然於法無據,為什麼許多公辦學校能順利拿到民校辦學許可證呢?

仔細研究這些姓「公」的民校就不難發現,其背後都有著國有企業、教育部門、學校等利益主體間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這些民校將對學生收取的高額學費轉化為學校利潤,又將利潤實行按比例、按人頭分紅方式分配給企業、教育部門、學校等利益主體,從而形成一個關係緊密的利益集團。許多民校每招一個學生,都要向有關部門或者是向母校繳納一定的費用。同時,這些假民校是政府機關領導、教育主管部門和校長們權力尋租的「一畝二分地」,成為部分特殊群體牟利的工具,嚴格規範名校辦民校無異於自斷財路。

毋庸置疑,這些姓「公」的民辦校,游離於公辦與民辦之間,享有公辦學校的資源,卻又按照民辦學校的機制運作,顯而易見是公共權利享受了雙重政策。這些假民校佔用國有資源卻不盡義務,嚴重破壞了現有的教育生態,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教育腐敗行為,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應拿出壯士斷腕的魄力,清理名校辦的假民校,還老百姓一個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文/維揚書生)

相關焦點

  • 江浙滬​「公」「民」同招,民辦校掐尖告終
    但在公立學校之間、公辦校和優質民辦校之間,還存在明顯的辦學質量差距。公辦不擇校,擇校去民辦,一些地方興起了民辦擇校熱。民辦擇校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民辦校提前掐尖。在掐尖過程中,多輪筆試、面試、體能測試等成為公眾持續熱議的話題,生源搶奪戰引發了家長持續升溫的擇校熱焦慮,強校更強弱校更弱讓教育陷入怪圈動搖著教育公平的天秤。
  • 五年「業主班」疑滋生教育腐敗 知達常青藤中學欲特權「常青」
    太原市2020年小學升初中(以下簡稱「小升初」),民辦校招生將於8月7日進行全面搖號並隨機錄取。 「業主班」存在利益輸送 多年以來,一種叫「業主班」的特權模式,一直風行於太原小升初教育界,這種模式擾亂了太原的教育秩序,剝奪了孩子們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 國有民辦學校「轉公」為什麼 這麼難
    這種由政府投資建設、民營資本運營的辦學體制,由於資本的尋利性與教育的公益性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導致優質公共教育資源的流失和分配不公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時,國有民辦學校對於辦學方而言是低成本,其間出現的暗箱操作和損公肥私的行為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詬病。
  • WinKey英啟在線英語 公校合作顛覆在線英語教育新模式
    WinKey英啟在線英語和嗨語言作為上海光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光語教育近期可謂大動作頻繁,和上海地區眾多名校達成深入合作:2018年3月開始嗨語言與上海市民辦永昌中學達成深度合作,就嗨語言加拿大教學中心的外教團隊及國際課程的植入雙方聯合教研
  • 上海又一個教育集團成立!這7所公民辦學校成為首批成員校
    閔行又有教育好消息傳來。上周,上閔外教育集團在華漕鎮正式籤約成立。上閔外教育集團,吸納了這7所學校為首批成員校。自上閔外落戶華漕以來,作為華漕鎮學區化辦學的領銜校,上閔外在優勢學科輻射、教師培訓、強校工程結對等方面起到了極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了地區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 紹興民辦教育微調查:「獨木橋」外的另一片蔚藍天
    在杭州、寧波等地,不少民辦小學、中學甚至需要搖號排隊入學,競爭比例高達1∶8,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們進入教育資源更優質的民辦學校可謂是「操碎了心」。  相比之下,紹興的「虎媽貓爸」們卻大多很淡定,「真搞不懂他們在搶什麼,民辦教育就那麼好嗎?紹興前兩年不是也辦過,後來還不是拼不過公辦的。」  然而,記者在深入調查後發現,這種「想當然」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
  • 廣州民辦學校也抽籤,教育機會公平了嗎?附廣州民辦校學費TOP10
    去年廣東省教育廳頒布新規,要求報名數超過計劃數的民辦學校要和公辦學校一起搖號抽籤,這項政策被視為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是堵住掐尖招生、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不管漲價的出發點是這樣,在目前的形勢下,民辦校,尤其是那些優質的民辦校,為了避免抽籤導致的生源質量下滑,漲價確實是一種選擇,而且賺錢和優質生源兩不誤,可以說是下有對策的典型。如果再回到我們政策的出發點,為了教育公平,實行抽籤,現在回過頭看,這樣公平了嗎?
  • 公、民辦幼兒園「同質同價」體現了教育公平
    據澎湃新聞報導,2019年以來,瑞安市率先探索出一條「亦公亦民」的公益性幼兒園辦學新模式,為群眾提供與公辦園「同質同價」的學前教育服務。按照新模式,瑞安市各民辦幼兒園自願申報,經程序嚴格的評審、認定後,即可獲得政策支持和獎補,與公辦幼兒園實現「同質同價」。
  • 民辦校不應畏懼「公民同招」
    至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華倫中學校長林捷冬認為,一體化精細化辦學是民辦學校未來的出路。 華倫中學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 仍有信心培養出好學生 多年來,福州市的初中教育處於「公弱民強」的狀態,自2018年開始循序漸進地試行民辦校部分生源搖號,引發不少家長重新審視選擇民辦校的動機。
  • 在北京,一所公有民辦體制的新型高校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在北京,一所公有民辦體制的新型高校,是誰呢?大家猜一下,沒錯,就是北京城市學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概況北京城市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綜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頒發國家承認的研究生、本科學歷學位資格,並舉辦中職、高職專科教育。
  • 民辦學校「降溫」教育公平「升溫」
    近日,西安市2020年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電腦隨機錄取工作結束。西安市教育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民辦小學、初中電腦隨機錄取報名人數低於往年水平,民辦學校熱度「降溫」明顯。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多重作用下的結果。首先是制度的約束。
  • 中山市初中名校比拼,已然是民辦校的天下,公立校怎麼了?
    中山的基礎教育在近幾年教育新政策的形塑之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公立初中排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私立學校開始佔據前幾名,傳統紀中、一中、僑中三大校,在全派位的影響之下,中考成績一蹶不振。今天咱們就來盤點梳理一下,新形勢下的中山市初中排名,供大家參考。
  • 私校好還是公校好?砸鍋賣鐵還是聽之任之?新移民的子女教育焦慮!
    目前澳洲的主流教育模式有兩種,一種Reggio Emilia Inspired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孩子在關係驅動的環境中通過自我導向和體驗學習,同時講求合作的理念,在課堂上多通過collaborative classroom (合作班級)來學習,多為1-2年級一同上課,3-4年級一同上課,5-6年級一同上課。
  • 「小升初」在即,「名校長」的「民辦校」人氣爆棚,家長們怎麼選
    「小升初」工作即將在4月下旬啟動,家長們的「選擇困難症」又要犯了:是老牌公立學校好,還是新興民辦學校好?今年的「小升初」,除了一些老牌名校依然大受追捧,一些名校長擔綱的新民辦校也很受關注。薛女士認為:「公辦校畢竟是義務教育,按照學區劃分都是可以上的,但是民辦校就不是這樣,肯定還是擇優而錄的。」 張建波校長談到明道中學的教育方向時說:「第一強調生活課程。
  • 天下政協|西安五大名校竟以民辦居多,「公弱民強」亟待破局
    9月29日,陝西省西安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圍繞「加大公辦教育力度,提升公辦教育質量,促進我市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進行專題協商。「公弱民強」在會議期間成為常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民盟西安市委會此前開展的調研顯示,「西安優質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所謂『五大名校』、好學校,以民辦居多。」
  • 公辦校轉民辦或成大勢所趨(圖)
    「那麼相對的,在公辦校裡,學生壓力會比較大,整個的國際氛圍肯定就不如這種純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包括硬體設施、課外活動、國際交流等,後者肯定相對來說更完善一些。其實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就看家長們看重哪些方面。」周丹說。  專家分析  公辦校國際班轉型民辦系趨勢  北京四中日前發布國際校區2016年招生簡章。
  • 長沙22所公參民辦學校學費實行「指導價」
    從今年秋季開學開始,長沙22所公參民辦學校學歷教育學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審批,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由學校,按照不以盈利為目的據實收取,報發改委備案後執行。小布為你劃重點!在此之前,發改委、教育行政部門已制定今年秋季學費標準的公參民辦中小學校,應嚴格按標準執行。對於暫未制定的公參民辦學校,則按自定標準收費並對外發布。開學之後,市發改委與市教育局將對辦學時間1年以上所有公參民辦學校進行成本監審,學校自定標準如有超出,將衝減2020年春季學費。公參民辦學校即為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即名校辦民校。
  • 基礎教育「國退民進」的背後:為何最好的初中都是民辦學校?
    民辦校的學費對部分富裕階層的家庭來說壓力也許並不算大,但對於大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義務教育階段每年動輒幾萬的學費實在「壓力山大」。 當然,有人會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教育也是一種商品服務,享受了優質教育就該認賭服輸;沒經濟實力可以去家門口的公立學校,那裡便宜。
  • 教育|2020卑詩省小學最新排名出爐,前10僅1所公校
    17所滿分小學裡仍是私校的天下,只有一所公校。也是唯一一所滿分的公校。卑詩公立小學前10名的排行榜上,西溫的小學就佔了8名,再次傲視卑詩其它地區公校,其中West Bay小學更曾經多次拿到滿分,看來,如果被追捧的公校,還是得去西溫。西溫並不是一個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但小學的教育質量令人驚訝,公校不比私校差,有人戲稱這裡處處是學區房,價格低不下來是必然的。
  • 深圳30餘所國有民辦學校「轉公」難 3年只轉4所
    這種由政府投資建設、民營資本運營的辦學體制,由於資本的尋利性與教育的公益性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導致優質公共教育資源的流失和分配不公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時,國有民辦學校對於辦學方而言是低成本,其間出現的暗箱操作和損公肥私的行為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