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懂得放棄,寶寶不吃就不吃吧,放過自己,放過寶寶。一天兩天不吃輔食,不會營養不良的。
小飯盒,乖,吃一口。
小飯盒,快吃!
小飯盒!到底吃不吃?!
自從小飯盒開始吃輔食後,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的場景。
小飯盒搖頭,閉口,繼而打翻碗,再狂哭,只需要幾秒鐘。
而我,從溫柔細語到咆哮怒吼只需要一瞬間。
什麼修養,什麼容忍,什麼耐心……在餵寶寶吃飯面前,全都不堪一擊,一溜煙都跑了!
有一天,我爸的一句話,讓這種劍拔弩張(請允許我用這個詞,每次吃輔食真的就是一場戰鬥啊)迅速緩解。
他不吃就不要餵了,弄半天他也沒多吃一兩口。
可不是麼,對峙了半個多小時,小飯盒也沒多吃一口兩口啊,那我何必這麼費勁呢?搞得人仰馬翻的,媽媽心情糟糕,寶寶內心估計也是崩潰的,得不償失啊。
於是,我放棄了,不再堅持讓小飯盒吃輔食。
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小飯盒開始好好吃輔食了,好驚喜。
這是為什麼呢?
事後我進行了反思,分析了小飯盒不吃輔食的原因,然後再逐步改善,老天憐我,形勢喜人。
有些寶寶反應比較大,一看到餐椅就開始哭鬧,根本不給你任何機會。
我的原則是,愛吃不吃。
愛吃就多吃幾口,不愛吃那就不吃,一點不勉強。
媽媽期待沒那麼高了,心態也就放鬆了,脾氣也溫柔了,寶寶自然也就開心了。
就這樣放養幾天,寶寶發現,咦?媽媽沒有強迫我吃了,原來坐這裡不是要給我不愛吃的啊。他就會放下戒備。
我當時是放養了兩天,也就是四頓輔食。
每次小飯盒都不吃,我也不急。我會跟他說,其實也是在提醒自己:「不愛吃啊?那就不吃,媽媽心態很好的。」
第三天,小飯盒乖乖地吃完了一整碗,沒有一絲絲的強迫。
怎麼形容當時的心情呢?大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吧。
媽媽們每次準備了一大碗,都希望寶寶能吃完。所以就算剩下幾口,哪怕寶寶已經非常抗拒了,還是要強迫寶寶吃,免不了又是一場大戰。
甭管媽媽準備了多少,寶寶想吃才是王道。
吃什麼,媽媽掌握。
什麼時候吃,媽媽控制。
吃多少,寶寶決定。畢竟,有沒有吃飽,只有寶寶自己知道。
小飯盒願意吃輔食後,有一天也是只吃了幾口就不願意吃了。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著急不焦慮。又是跟他說那句話:「不愛吃啊?那就不吃,媽媽心態很好的。」
事實證明,他也就是那頓沒吃完,後面還是很乖的再吃。就這樣,隔段時間會不吃,過後就好了。
若是我當時又著急了,強迫他吃……想想都有點後怕呢。
有一次小飯盒扭來扭去,我知道他餓了。
急急忙忙地準備了一大碗麵糊糊,餵給他時,他卻拼命搖頭。
這就奇怪了,麵糊糊是他最愛吃的,這回怎麼不吃了?
餓,是一定的。想喝奶?還沒到喝奶的時間呢。
罷了罷了,秉承首要原則,不吃就不吃吧,我心態很好的,哈哈。
那就喝點水吧。
我把水壺遞給小飯盒,沒想到他連喝了好幾口,還把著水壺不撒手。
看來這是渴了呀,又餓又渴。
等小飯盒喝完,我嘗試著把麵糊糊餵到他嘴邊,他居然很爽快地吃了。
然後就是一口麵糊糊一口水,娘倆配合默契地非常愉快地把一碗都吃完了。
無論是寶寶不吃還是不睡,媽媽心態最重要。作為家庭精神力量的主力軍,媽媽一煩躁,世界就亂套。
要相信自己的寶寶,天生就有覓食的本能。
餓了,自然想吃。不吃,就是不餓,就不要再勉強寶寶吃了。不要讓自己的一廂情願毀了寶寶的覓食意願。
心情愉悅最重要。心情好,才能吃得好,成年人是這樣,寶寶也是如此。
至於輔食好不好吃,外觀好不好看,個人一直認為,這是非常非常次要的原因。
因為一歲內的輔食不能加任何佐料,包括鹽,所以,所有的食物就是食材自身的味道,都是原汁原味,哪來的好吃與否?對成年人來說,都不好吃。對寶寶來說,都是沒有吃到過的新味道。
不過,對肉類去去腥還是有必要的。沒有去腥的肉我嘗過,真的難以下咽。
關於寶寶吃輔食,以上就是我踩過的坑,然後我從坑裡爬起來了,希望能幫助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