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星「★」「書法功課」,不再錯過精彩文章✔
古代書法家寫字都用什麼紙?✔
我想看到標題應該有一部分人是支持我這個觀點的。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王鐸。說王鐸超越王羲之可能有點誇張,但是要說比肩書聖,我覺得完全沒問題。我大概分析幾點原因,供大家討論。
書寫功底書寫功底方面王鐸比王羲之略遜,因為在自然書寫意境方面,書聖王羲之真的是已經入妙境界,無人可敵。
而王鐸,雖然書寫功底極深,超越了宋元明三代任何一位大家,甚至是毫不遜色於唐代的諸位大家。但是在王羲之面前,王鐸的自然書寫功底還是要低於王羲之的。
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對控制筆鋒的能力下相當強悍,且在很少借鑑前人的情況下變化多端(王羲之那個時代可以借鑑的前人不多,也就是秦漢三國這期間的那幾位大家)這種能力在之後的所有朝代直到今天,仍然無人可以與之比肩和實現超越。
可能是因為時代風格的原因,魏晉時代的結體偏向於守拙質樸,而到了唐以後的書法風格則偏向於規則性的外在妍美。從取法乎上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是偏向於魏晉的結體為宗。
王羲之的結體自不必說,王鐸的結體風也是上承魏晉的,但是有一點優勢就是,在繼承魏晉的同時,王鐸的結字風格還融入了唐宋風。可謂是相得益彰。
完全符合了筆法及形態多樣化的要點。這一點,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說,王鐸是可以比肩甚至超越王羲之的。
也許是王羲之與王鐸的時代不同,王鐸所處的時代,歷經多個朝代,數十位大家,可以借鑑的資料數不勝數。
而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書法大家屈指可數,最關鍵的是那幾位大家基本都是一脈相傳的技法及書風,單一性比較強。而王鐸,卻可以借鑑數十位大家的技法,書風與創作意圖。
王鐸的書法,可以找出魏晉到元朝任何一位大家的書風影子,不信大家可以自己讀帖一下,就明白了。從雜糅百家,汲取精華方面,王鐸也是可以比肩王羲之的。
說起這個曠達的心態,可能要屬魏晉專有了,雖然春秋時期也是曠達的時代,但是自秦漢以後,也只有魏晉時期算得上是百花齊放的時代了。
而王鐸所處的時代,則是以儒家法家兼有的共治社會了,基本不存在什麼文人曠達的心態,禁錮思維多,受限制多。而王鐸能在降臣的微詞之下,把書法學到這種水平,不能不說也是具備了一定的曠達心態的。
但是這方面與王羲之比較還是有欠缺的。
在書法創作中,曠達的心態是書法進入自然書寫妙境的核心創作心態。古人雖然沒有藝術創作這種概念,但是這種時代文人觀在古代是極其盛行的。
這也與兩晉時期的清談現象有很大關係。大部分文人都善於邏輯思維的辯論。
這種邏輯思維也同樣被應用到做文章與作字上來。這是一種精神絕對自由的狀態。這種狀態自唐以後基本不存在了,只有少許存在於唐宋之間。宋之後,再也沒有精神自由下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