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日本餐好是好,但真吃不飽呀

2020-12-20 電影歷史飯醉團夥

聊到陳曉卿,最早人們對他的記憶自然是他的成名作《舌尖上的中國》,可以說這部作品引發了中國人對於吃這件事最大的討論熱情。儘管中國人喜歡吃,愛吃,對吃講究,但卻也很少將吃這件事上升到一個文化層面之上。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熱度的引爆,緊隨其後的一系列相關節目紛至沓來。

而陳曉卿後來也另闢蹊徑,製作了一部口碑不差於《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節目,叫做《風味人間》。陳曉卿天生是個美食家,每次上節目談到吃這個話題,你能看到他眼裡不停放光,嘴裡不停咽著口水。

陳曉卿

在陳曉卿看來,作為一個美食家首先具備的第一條特徵就是要熱愛生活,喜歡吃,並且要吃的講究,吃的精緻,吃的出門道,要會吃,能吃,懂吃,並且永遠對於美食有著渴望,有「飢餓感」。

可以說對美食的渴望是他一直致力於美食文化推廣事業的最大動力。當然,作為一個資深美食家,除了品嘗中國的美食之外,他還要常常到全世界其他國家開個小灶。

中餐

尤其是鄰國日本,陳曉卿有時間總要去品嘗日本料理,日本飲食文化其實和中國差異很大,他們喜歡吃生,冷食居多,喜歡吃海產品,食材講究原汁原味,清淡,健康,這一點令陳曉卿很受用。

當然日本的美食固然好,但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卻也有「水土不服」的時候,陳曉卿在《圓桌派》的節目中曾講過一個故事,自己一個叫康建寧的大師級同行,當時在做節目《陰陽》,需要到日本做後期,在當地就待了幾個月。

日餐

這令陳曉卿非常羨慕,臨走的時候他就對康建寧說:「你這下有口福了,回來一定要好好請我一頓」。

儘管陳曉卿經常滿世界跑,但大多都是走馬觀花,像這種一待幾個月的機會幾乎沒有,所以能夠深度的體驗當地美食,對於陳曉卿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日餐

一開始朋友也興高採烈,日本料理全世界都很有名,作為資深美食家,康建寧自然也不會不了解,大家都吃過,但能夠更加深入,並且真正在當地生活、工作、居住的時候那種食物帶給你的感受又將是不同的。

幾個月之後,康建寧從日本歸來,按照之前的約定他們在北京見了面,下了飛機他第一件事就是給陳曉卿打電話,讓他請客吃飯。

陳曉卿

一開始陳曉卿還在埋怨康建寧,你在日本享盡美食,怎麼回來還惦記著吃呢。待菜上齊,康建寧也是真不客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時間陳曉卿都被冷落在一旁,於是陳曉卿就問他:「去一趟日本回來你怎麼變得跟餓狼似的?」。

這時候康建寧才抬起頭說話:「別提了,這些天給我餓壞了,你懂日本美食的特點嗎?」。

中國菜

陳曉卿答:「懂呀,食材新鮮,健康,原汁原味,擺盤精緻等等」。

康建寧搖了搖頭:「那只是你以一個遊客身份的體會,對於一個剛到日本生活的中國人來說,他的特點就三個字,不走菜!」。

中國菜

一開始陳曉卿對於康建寧這句話不太理解,直到有一次陳曉卿帶著全家到日本澀谷認認真真吃了一次飯,這次他才恍然大悟。

那次有一位日本的朋友帶著,兩個家庭坐在一起,他們給陳曉卿一家每人點了一份餐,待日本這一家人都吃完了,大家放下碗筷聊天,可陳曉卿心裡起急,自己和兒子根本還沒吃飽呢。

日餐

但是由於是對方請客,自己怎又好說沒吃飽再來一份?再看看鄰桌的日本人都是每人一份,安安靜靜吃,沒人點第二份。這下陳曉卿理解了為何自己的同行朋友在日本吃不飽了,在一起工作的都是日本的同行,人家每人一份全吃飽了,就自己一個人中國人非要點兩份,整的自己好像沒吃過東西一樣,顯得沒出息,出門在外不能讓人瞧不起呀,得,只好委屈了肚子。

中餐

說起來,陳曉卿對於中國老百姓飲食文化的研究算是非常透徹,他的作品火遍大江南北,節目的播出總會讓人們看得垂涎三尺,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一個能製作出《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首先具備的第一條特徵就是要熱愛生活,就是要對好吃的東西永遠沒夠,對美食永遠飽含熱情。

中國人的飯桌

但這個理念放到異國他鄉似乎就又不那麼適用了,在歷史上,中國從來都是全世界的人口大國,對於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來說,自古以來「吃飽飯」都會比「吃好飯」重要,吃飽永遠排在吃好前邊。所以從歷史根源上看,我們這個民族遺傳了一種「飢餓基因」。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吃到肚子頂,那就不叫飽,而日本人對於飽了的概念就不一樣,他們認為只要不餓就是飽。

中國人的飯桌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他們開始主張脫亞入歐,很快走向了發達國家的行列,「吃」對於他們來說很快就不再是問題,更像是一種精緻的享受,對於果腹的功能他們反而不那麼在乎了。

當然,這也和日本一些特定國情有關,筆者一位在日本生活的朋友就曾說過,日本首相曾親自做廣告,說夏天要節能,空調調高2度,調高空調又覺得熱,那麼西服就不要穿的那么正式,最頂上的扣子可以解開,可以不戴領帶,可見日本人對於節能概念有多麼重視。

年輕時的陳曉卿和其團隊

所以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國情決定了這個國家的人對於飲食文化的不同看法和不同需求,對於陳曉卿來說,偶爾到日本解解饞還是必須的,但是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城市裡,他還是更享受吃到兩眼發直,扶著牆走出飯店大門的滿足感。

相關焦點

  • 曬曬我的宴客餐,199元5人吃,管飽還管好,網友:摳門,吃不下
    曬曬我的宴客餐,199元5人吃,管飽還管好,網友:摳門,吃不下請朋友幫忙做事情,自然要回報人家,於是約了兄弟一共5個人一起去吃飯,點了一桌的飯菜,有肉有菜大家都說吃得真不錯,曬到朋友圈,卻說我很摳門,這樣請客不如不要請
  • 陳曉卿:食物就像指紋一樣獨特
    「你根本就想像不到,兩個地方為什麼吃的東西幾乎一模一樣?」說起美食尋覓之旅,陳曉卿的語氣裡透著一種探險家的驚喜。「比方說烏魚子,我們都以為臺灣烏魚子很厲害,最多日本有這種東西。慢慢研究了就知道原來地中海也有這個,而且在公元前就已經有了。」每當對食物的研究增添新的了解,陳曉卿的感受是:就像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星系。
  •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丹婧發自:貴州松桃 2017-07-03 來源:健康       貴州松桃縣妙隘鄉塘坳村的幼兒園小朋友正在吃營養午餐。(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超千億國家投入,覆蓋三千萬學生 這道農村學生餐,吃得飽,如何吃得好》)        2011年,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迄今已有六年。據最新一份官方報告顯示,試點地區農村學生的身高、體重等均有顯著提升,但在一些營養指標上仍待改善。
  • 日本料理到底吃不吃得飽!
    說到日本料理,恐怕國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生魚片和量少吃不飽吧。百合把開博這幾個月來在外面吃的料理搬上來,一同來看看日本料理到底吃不吃得飽。
  • 直擊:各國動車的盒飯,日本最精緻,歐美的吃不飽,中國的如何
    直擊:各國動車的盒飯,日本最精緻,歐美的吃不飽,中國的如何。前段時間小優在網上一直有看到很多網友在熱議各國的飛機餐,相信大家也是看過不少。雖然飛機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交通工具,但是有些飛機餐還是受到了網友的吐槽。
  • 「吃的飽,吃的好,吃的瘦」的減脂餐應該是這樣的
    要麼放棄美食,要麼瘋狂運動,要麼亂吃減肥藥,要麼各種奇葩辦法短時間內很有效果,一放縱又立馬反彈,真是痛苦不堪。但今天,我要告訴你,其實減脂光吃不動也是能瘦下來的。真正的減脂其實是「吃得飽,吃得好,吃的瘦」。
  • 陳曉卿:為了吃蟹,這些年我做了不少功課
    老米不僅是這次澳門水蟹粥拍攝的顧問,在日餐螃蟹料理方面也給我很多指導。前年,他帶我去北海道拜訪著名匠人嶋宮勤,嶋宮先生親手做了蟹柳刺身:幾刀下去,就把蟹腿上半部分的肉剃了出來,清水裡稍事清洗,配上山葵即食。當時非常驚訝日本廚師的手藝。
  • 這次去日本旅遊的團餐,都是定食或自助,不用擔心吃不慣、吃不飽
    這次在日本旅遊,團餐一般以定食為主,也有自助。定食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套餐的意思。日本餐進餐形式的一種,即日本份飯。通常是午飯菜時用此菜單。其主要特點是簡單、經濟,客人來到餐廳就可以吃到定食、湯、菜放在一個盤內託出。這樣可以滿足那些吃午飯還要上班,或者時間緊迫顧客的要求。
  • 世界最老壽星去世 長壽秘訣「吃得好和睡得飽」(圖)
    來源:廣州日報  「我的長壽秘訣是吃得好、睡得飽。」  世界最長壽的人、居住於日本九州島福岡縣福智町的老人皆川米子於當地時間13日晚上在養老院中去世,享年114歲,死因是自然死亡。皆川老太太生前身體一直很健康,她的長壽秘訣是「吃得好和睡得飽」。
  • 陳曉卿:為什麼我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你今天進的什麼好食材,他大概知道你是做魚的,做牛肉的,或者哪怕是做豬肉的店也有,拉麵館也是,都是一個小的那個吧檯。竇文濤:你看那個吧檯,日本是不是習慣,不認識的人你們倆在那兒吃,但你們聊天我也看著,我也聽著,我也甚至插話參與。李小牧:完全可以,我們同類的人才來同一個店。
  • 日本主婦的「極簡早餐」走紅ins:不求吃飽,只求吃好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被這樣一群熱衷「少食而多餐」「食少而精緻」的日本主婦曬出的「極簡早餐」圈粉了。憑藉「七分飽」「量很少」的賣相,走紅了ins。在她們眼中,忙碌的早晨,比起做一大堆沒有營養的早餐,還不如選擇簡單,營養豐盛的搭配。
  • 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圖)
    從前有這樣的說法:寧可撐死人,也不佔著盆。意思是說,即使你已經吃飽了,可是為了不佔餐具,一定要把飯菜吃得一點不剩才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科學的做法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剩飯佔著鍋沒關係,把身體搞壞可就划不來了。
  • 一群饕餮客,跟著陳曉卿吃遍福州城
    「大家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有我關心你吃得好不好。」12月3日晚,南國的福州秋風習習。穿過一條美食飄香的夜市,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陳曉卿與全國一眾美食愛好者和媒體人士,在達明美食街一家名為「燕壹品」夜宵店裡坐了下來,品嘗著一道道福州的「夜味覺」。說是宵夜,實際菜色是按照婚宴標準安排,端上來的菜,一盤盤都豪橫的很。
  • 既要「吃得飽」 更要「吃得好」 如東深化學校食堂「提質工程」建設
    原標題:既要「吃得飽」 更要「吃得好」 如東深化學校食堂「提質工程」建設   如東縣召開學校食堂管理暨學生營養餐推進工作現場會  瞄準「師生舒心家長放心
  • 少吃多餐七分飽 101歲教授的長壽法寶
    其實長壽很簡單,每個人長壽的秘訣都是不一樣的,只能自己慢慢的去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長壽之道。雖然說長壽要靠自己,不過有些長壽的秘訣是可以借鑑過來的。那麼你知道長壽的秘訣有哪些呢?不妨試試這幾種吧。  1.七成飽  你知道嗎?少吃多餐吃飯就吃七成飽是教授的長壽秘訣之一,據了解,101歲的教授在飲食上面很有講究。據悉教授早餐都是以包子牛奶還有雞蛋為主,而午餐則是葷素搭配比較合理,有菜有魚還有肉。下午4點的時候又吃了一點水果以及麵包。晚餐吃得最少了,只吃半碗飯以及半碗菜。以上就是老教授少吃多餐只吃七成飽的飲食原則。
  • 總吃不飽是為何?日媒盤點抑制食慾「好幫手」
    原標題:總吃不飽是為何?日媒盤點抑制食慾「好幫手」 總吃不飽是為何?日媒盤點抑制食慾「好幫手」 冬去春來,春遊聚餐邀約不斷,又到了增肥的好時節了!看看自己的時間表是不是被飯局排滿了呢?
  • 每餐都吃得很飽,為啥還會被胃病盯上?
    網友提問:我前陣子體檢查出得了胃潰瘍,但我平時很注意飲食啊,幾乎每餐都吃得很飽。不是經常餓肚子,才會得胃潰瘍嗎?胃潰瘍,指的是一些因素促使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對胃黏膜進行自我消化,從而導致黏膜缺損。而引起胃潰瘍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消炎藥刺激,以及飲食不規律等。所以,很多人會認為,經常餓肚子,胃裡沒啥食物,那胃酸、胃蛋白酶只好消化胃黏膜,時間久了,肯定容易得胃潰瘍。
  • 一份飛機餐吃不飽,為什麼發餐不問要不要兩份?空姐告訴你實情
    那麼大家坐飛機的時候呢飛機會提供一些小吃和其他食物,但是當飛機飛行很長的距離時,它會是一些非常正式的餐,比如米飯和蔬菜,或者義大利麵等等,每個航空公司的飛行餐也不一樣。有人說一頓飛機餐對我來說根本不夠。我必須吃兩個才能吃飽。否則,如果我餓了怎麼辦?飛機上一個人能吃兩頓飛機餐嗎?那麼空姐都說了這個是可以吃兩份的。
  • 日本人都怎麼吃壽司?單點壽司店點餐全攻略
    日本代表性美食「壽司」有許多人愛吃,不過懂不懂得吃那可就不一定了!究竟有哪些種類的壽司店?到單點壽司店該如何點餐?還有日本人到壽司店的必點海鮮食材又是什麼?就讓小編來揭曉!文章中一併附上各種人氣配料的日文及念法。
  • 1940年的中國人,吃不飽睡不好;在美國集中營的日本人,吃好喝好
    有的人水深火熱的生活,有的人卻高官厚祿的平步青雲;有的人饑寒交迫,有的人卻溫飽不懼;有的人生活艱難努力勞作,有的人卻頤指氣使指揮他人。世界的不公平已經見慣太多太多,並非生而平等,但要記住,生而不凡!一陣陣雲飄過遮蓋著身後的真相,一束束光透過雲朵露出真理。每一個雲朵的背後都是真相,每一束光都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