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會看到有些人眼神呆滯,茫然,仿佛與現實脫節的樣子,如果這時候有人讓其受到驚擾,會有如夢驚醒般的感覺,這就是白日夢,也稱為自然催眠,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心理學觀點上的"白日夢":是指人們在清限狀態下出現的帶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是一種有效的鬆弛方法。白日夢的內容大概都是在實現不滿足的欲望,及其相反的不安現象。因為大多數人現實生活中都不能達到完全的滿足,所以會藉由白日夢的幻想而暫時脫離現實,讓心思呈現一種分離狀態,以緩解一些心理 上的壓力或滿足一些欲望。有人也許會開玩笑說「這是靈魂出竅了」。
貧窮的人可以幻想自己有一天會有奇遇而 "麻雀變鳳凰":或者是社會殘酷、競爭現象,讓自己回憶起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因而透過白日夢讓自己沉沒在可以為所欲為的童年世界裡,忘卻現實生活的苦悶。這都是透過白日夢自我催眠,來暫時實現自己的夢想,得到心理上的平衡與滿足。白日夢是一種自然的自我催眠,這種自我催眠狀態經過短暫的時間後,就會自然終止,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這短暫的狀態也是緩解心理壓力的良藥。
就像一員工對老闆覺得實在受不了,可是又不得不低頭,這時可以在心裡想像著要讓他出糗,或者是要如何如何,雖然他並沒有真的付諸行動,可是透過這種做白日夢的想像,會暫時緩解掉些心理 上的不滿,讓他回去面對老闆和工作。
做白日夢有利於身心放鬆,有益於左右腦平衡使用,給人的機體健康"充電"。這種運動對免疫系統的生化物質起著良性的促進作用:另方面,沉思冥想能讓大腦的左側從語言活動中解脫並處於休息狀態,讓右腦充分發揮其直觀的形象思維能力,從而使善於語言思維和用右手勞作者容易發生的左腦疲勞獲得消除。
大部分人也許認為做白日夢事有危害,認為那純粹是浪費時間。其不然,研究發現,做白日夢是人的本能的休息和放鬆機制。這就是說.白日夢是健康的、安全的,不需要擔憂,更不必有意抑制。
白日做夢還可以培養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19 世紀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病中凝視世界輪常圖,陷入白日夢中,突然想像世界大陸原是一個整體, 後產生漂移,所以美洲和歐洲、非洲大陸輪廓才可以如此吻合。
白日夢題材多屬個人關心的切身事情,由於腦筋不受傳統思維形式限制,問題經過深思熟慮,而答案則反覆推敲,往往會激發出自己意想不到而覺得欣喜的解決方案。白日夢雖然是虛幻的夢想,,但對人的精神心理有積極作用。人們每天從事古板枯燥的工作,需要暫時從乏味的現實中游離出來,徜徉於白日夢境中, 情緒能獲得鬆弛,有助於消除生活與工作中的不悅。
白日夢不但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給人帶來挑戰困難的旺盛精力。在繁忙之餘,一個人坐下來,放飛下思緒,任其 東西南北中地四處飄蕩 遐想,也許還可以發現人生的另一片綠洲。況且,人生本就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