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是你危險的朋友|不良適應的白日夢

2020-12-19 知我心理學

我們所接觸的人影響到我們自身,這是真的。但我們沒有接觸過的人也會影響我們,有時影響更大,因為我們如此生動地想像過他們

——西蒙·范·布伊:愛始於冬季

我小時候是一個喜歡白日夢的人。到現在,走在路上的時候,我還會自己和自己說話。具有哪些人格特點的人會比較容易產生白日夢?白日夢從何而來?只是做做白日夢,也會有害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什麼樣的人容易做白日夢?

早在1907年,弗洛伊德就研究了作家與白日夢的關係。他致力於找到,創作者們是從哪裡發掘出了可供使用的素材,把他們加工成文字,以至於可以在我們心中引起如此深刻的迴響。結果他發現,白日夢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弗洛伊德看來,作家,特別是那些通俗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寫作者,不僅是白日夢的締造者,也是旁觀者。他以自我為中心,搭建了一個舞臺,安排了每個角色的位置和動作;運用藝術的手法來加工和偽裝自己的夢境,讓人們看不出這是一個以他自己為主角的故事,同時給人以強烈的審美共鳴和愉悅。

像作家那樣,在做白日夢的人中,很多人都富有創造性。在一則對因白日夢而產生刻板動作的孩子的研究中,大部分孩子都表現出了很高的創造能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會做白日夢的人,精神的工作空間更加寬廣,更能做好同時多個線程的任務。

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則表明,喜歡做白日夢、經常思緒漫遊的人,儘管會被人們認為容易分心,但實際上,他們在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方面的能力較一般人更強工作記憶是一種暫時性地存儲和處理信息的記憶,對於閱讀、理解和推理等能力來說至關重要。

弗洛伊德還認為,沉迷於白日夢的人是孩子氣的(infantile)。白日夢就像是兒時的遊戲:孩子把自己喜歡的事物重新組合,但又能將遊戲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很好地區別開來。而當我們成年,停止了遊戲,幻想成為了我們新的遊戲。我們一方面需要在現實世界中努力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在想像中構建一個自己喜歡的世界,以滿足願望。

現代研究證明,喜歡白日夢的人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的滿意度不高。2012年的一則研究統計了年齡段從18歲到85歲不等的白日夢上癮者,發現白日夢的頻率與生活的滿意度、個體孤獨的程度、獲得的社會支持都有關係,一般來說,一個人越孤獨、對生活越不滿意、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少,可能就越容易做白日夢(在對生活的滿意度上,對生活不滿意的男性可能做白日夢的頻率更高,而對生活越不滿意的女性則表現為夢境更鮮活)。而那些免疫力低下、健康狀況較差的人,虐待的受害者也都是白日夢上癮者的高發人群。

白日夢揭示你的內心

上面那則研究的結論認為,白日夢可能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補償,它是我們的潛意識從不如意的周遭環境脫離出來的一種方法。

弗洛伊德認為,在白日夢中,願望是一條主線,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個幸福的人不會幻想,只有願望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才會幻想。正因為幻想不是現實事物,也不是不可改變的,因此,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中完美地滿足自己。特別典型的兩種幻想就是野心和性慾,因此,英雄和美女主題的白日夢非常常見。

白日夢有一種非常典型的情況,就是在腦海中創造出一種未來的情景,使人能夠通過回溯到早年經歷的事情,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一個從小家境貧窮的孤兒正要去面試。一路上,他都沉溺於這樣的白日夢中——他得到了新工作,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和老闆的女兒結了婚,成為企業的合伙人,過上了自己滿意的生活。在這個白日夢中,他其實得到了自己童年時缺失的所有東西:家庭、情感和金錢。

在白日夢的形成中,過去的記憶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在白日夢上癮者自發成立的互助網站上,一名48歲的女士描述說,她曾在整整兩年的時間內,沉溺於自己改編的哈利波特的世界裡不能自拔。每當她看到斯內普教授的形象、名字、一切時,她都會進入夢境中。後來她才發現,她在夢中將斯內普的形象與自己父親的形象聯繫在了一起,她編織的那個故事,其實是關於自己和父親的。

如果你深入思考你最喜歡的幾個白日夢的橋段,那會成為你了解自己內心的有效渠道。

白日夢也會有害麼?

調查顯示,96%的人都至少有過一次白日夢的經歷,但是,也有一些適應不良的白日夢者(maladaptive daydreaming)會沉溺在白日夢中,長時間捲入自己的幻想世界而無法脫身。他們會感到,自己的腦子經常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墜入白日夢中,高速運轉,遙控器卻不在自己手裡。

1981年,Cheryl Wilson和Theodore Barber 用「幻想傾向人格」(Fantasy prone personality)一詞來形容嚴重適應不良的白日夢者,他們估計,人群中大約有4%的長期幻想傾向人格者。這不是一個小的數字,也就是說這個人群並不是那麼罕見。

Jayne Bigelsen就是一個這樣的長期幻想者。她12歲時,便發現自己經常不能控制自己地沉入白日夢。因為父母是醫生,她曾經翻遍了家裡的DSM(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試圖找到一個對自己症狀的描述,但翻遍全書也沒有找到。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白日夢這一現象都未被收錄入DSM。但白日夢的確會對那些適應不良的人造成現實生活中的困擾。Jayne Bigelsen高中快畢業時,很憂心於無法掌握好夢境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切換。每天早上,她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自己編的電視劇劇情中。在學校,白日夢境的入口無處不在,哪怕是最喜歡的戲劇課也不能使她完全集中精力。

後來,Jayne Bigelsen發現,像自己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常常稱自己為白日夢上癮者(addictive daydreamers)。在Hunter College的調查中,25.5%的白日夢上癮者都曾因為白日夢而感到痛苦,尋求過心理諮詢或治療。有的人因為白日夢過於活躍,無法在學習和工作中集中精力;有的人因為白日夢陷入過不良的感情,忽視了現實中的種種信號,把自己幻想中的角色投射在對方身上,最後受到傷害;有的人因為白日夢中的世界過於美好,而對現實有著超過實際的期望,最終反覆失望;也有的人最終無法區分白日夢與現實,導致了人際上的重大困難,沒有人喜歡一個沒有真實感的人。

直到10年以後,上面這個故事的女主角Jayne Bigelsen才真正做到與自己的白日夢共處。和她一樣,一些人經過多年艱苦的努力,才得以自如地操縱兩個世界的切換,讓白日夢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現實生活。

就算不是白日夢上癮者,長期幻想也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畢竟在幻想裡我們有著所渴望的一切。如果過於放縱自己,我們會越來越不願意直面這個充滿破碎的現實世界。沉溺於幻想,影響到現實中的功能,在現實中受挫,更加沉溺於幻想。再漸漸的,開始失去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力,不再能夠區分幻想和真實的邊界在哪裡。——是這樣一種惡性循環。想要跳出這樣的循環一定要趁早,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捲入了這樣的循環裡,請儘快尋求幫助,足夠有力量的支持對你很重要。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白日夢的狀態與大腦中的默認網絡(default network)受到外在刺激而產生的活躍有關。而我們是可以掌握調節默認網絡的技能的。因此,從生理結構上來說,你是有能力控制你的幻想世界的。儘量使它幫助你,比如刺激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不要讓它過多地幹擾到你獲取外界的信息,取得現實世界與想像世界的平衡。

如果運用適當,白日夢其實是一种放松的手段,它能使你在現實世界中獲得短暫的休息。因此,也有人運用白日夢來作為自我發現和療愈的手段。更甚至,卡爾·榮格還曾發明了一種叫做「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的技術,即通過與自己幻想的情節中的人物或角色對話,用意象溝通來達到療愈的目的

和很多其他事情一樣,我們和白日夢相處的要點在於:是我們控制著我們的白日夢,還是白日夢控制著我們?你可以把幻想作為偶爾逃離世界的秘密遊戲,作為認識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手段,作為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創造力的夥伴,但不要讓它成為你的主人,讓它吞沒你的世界。永遠在做夢的人,生時已死。即便頭破血流,讓真實的自己體驗這個真實的世界才可以說是活過。

以上。

相關焦點

  • 心理分析:經常做白日夢是不是一種病?
    以色列教授Eli Somer在2002年提出這個概念:適應不良的白日夢(Maladaptive Daydreaming),又被稱作過度白日夢,是一種能量吸收性(absorbtive)的幻想行為。幻想者花大量時間沉浸想像,常常主動沉浸在幻想世界當中,並逐漸上癮。
  • 晚安|你是我白日夢的盡頭,是我全部的渴望與幻想
    1.我看見白日夢的盡頭是你,從此天光大亮,你是我全部的渴望與幻想。2.你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我每天給你發的生活瑣碎,都是在表達愛意。3.雲朵偷喝了我放在屋頂的酒,於是她臉紅變成了晚霞。4.想用每日的溫暖和月光換取一束光,最後將它們化作星河萬頃贈予你。5.這個世界是唯一的,人都要回家,都要用布把星星蓋好,然後把燈碰亮。6.你是天上星,我是塵世間那個追星的人。我樂此不疲甚至翻山越嶺,只為看你眨眨眼睛。
  • 做白日夢是浪費時間嗎
    克林格給被試一個尋呼機,讓他們在每次尋呼機響的時候寫下他們正在做的白日夢。他 發現白日夢的差別巨大,一天中人們記錄了 6~176 個白日夢。他發現大多數白日夢 並非絢麗的幻想,而是日常生活的預演或生活事件的回放。
  • 新生適應不良
    新生入學之新生適應不良這段時間疫情還未完全結束,但是大多新生已經開學,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疫情的洗禮,相信大家的心裡都會有所感觸,半年時間都在家裡上網課。現在開學,有許多新生出現了適應不良的情況。在這裡給各位同學們提一些建議。新生適應不良的問題很多同學都會出現,每年開學都會有。
  • 「白日夢」英語怎麼說?
    當你看到一個人不由自主地嘴角上翹,你也許會說,這個人可能在做白日夢。那麼白日夢的地道英語怎麼說呢?.mp301:49來自Jonathan陪你學英語學習3種簡單地道的英文表達No 1.Daydream 白日夢daydreamer 空想家比如:Abby likes daydreaming in class. Abby喜歡在上課的時候做白日夢。
  • 撲朔迷離的「性幻想」
    聽到這樣的解釋,雖然心中相信老公的「忠誠」,然而,心裡還是有團團疑慮……  專家點評:  從你的敘述中看,你老公的所作所為是性幻想。幾乎所有的人頭腦裡總會存在程度不等、內容廣泛的有關性場面和性活動的幻想,在意識中普通存在動情的想像,美好性經歷的回憶和期望。因各種煽情、挑逗的圖片、聲音及影像隨處可見,性幻想的激發也就更加容易。
  • 做白日夢怎麼說
    通常大家說一個人好幻想空想,常常說是做白日夢,英語表達的有:>build castle in the air 、daydream(s)、reverie 、pipe-dream、 fantasy如:He is building castle in the air.他正在做白日夢。
  • 「白日夢」兩種常用英語表達!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白日夢」,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pipe dream 日夢,幻想,妄想;行不通的計劃Her plans are not realistic - they'll
  • 什麼人才做白日夢?究竟這又是不是白日夢?給你推薦個電影!
    但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男主非常喜歡做白日夢,幻想著女主對他投懷送抱,幻想著他將可惡的老闆痛打一頓,別人卻總會笑話他的走神,就像嘲笑一個傻瓜一樣。直到有一天,雜誌社換了一個老闆,而男主卻找不到攝影師肖恩寄來的最後一張底片,於是男主為了找到攝影師要到這張底片,而踏上了令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旅程。
  • 心理老師回信12:適應環境不良,無法集中精神,多幻想,影響學習
    背景:該生適應新環境不良,想來想去,無法集中精神學習,習慣性的幻想自己喜歡的東西,影響到生活學習。馨怡:你好!這個名字難寫但好聽。一開頭,你就說出寫信目的,原來是你心理有病,有病應該看醫生,怎麼找老師來了,我可只是個小小的心理老師,不看病,只看問題的。
  • 白日夢是大腦健康的重要指標,是大腦保留和回憶信息的一種方式
    你經常走神嗎?在上課或開會的時候,你是否會望著窗外的那棵樹,開始考慮到哪裡度周末,或者如何在家裡向你的妻子道歉?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的老師經常告訴你不要做白日夢嗎?經常「神智不清」的人,每次從白日夢中醒來,不是覺得困窘得要死,就是丟面子回家,如果老闆或老師批評兩句話,一定會很自責,心裡說,「別胡思亂想,你這個絕望的空想家」。如果你真的對自己做白日夢的行為感到內疚,那就讓最新的心理學研究來拯救你吧——新的研究表明,做白日夢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它是大腦活力和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大腦保留和回憶信息的一種方式。
  • 做"白日夢"有問題嗎?
    心理學觀點上的"白日夢":是指人們在清限狀態下出現的帶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是一種有效的鬆弛方法。白日夢的內容大概都是在實現不滿足的欲望,及其相反的不安現象。因為大多數人現實生活中都不能達到完全的滿足,所以會藉由白日夢的幻想而暫時脫離現實,讓心思呈現一種分離狀態,以緩解一些心理 上的壓力或滿足一些欲望。有人也許會開玩笑說「這是靈魂出竅了」。
  • 《作家與白日夢》: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重要文論
    《作家與白日夢》,這篇寫於1908年的論文,是弗洛伊德從心理學角度對文學的分析,在文學批評上也是具有重大意義。弗洛伊德以兒童遊戲為例,認為「作家的工作和孩子遊戲時的行為是一樣的」。人總是追求和體驗快樂的,遊戲給兒童帶來了快樂,但他們長大成人後,不可能再玩兒時的遊戲,但又無法忘懷遊戲所帶來的樂趣,於是以幻想替代了遊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每個孩子心裡都曾住著一個「幻想朋友」
    我的女兒今年五歲,這些天她經常跟我們說一個奇怪的朋友,告訴我們她這個朋友無所不能,甚至能穿越時空,她經常和這個朋友一起玩各種遊戲……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這個奇怪的朋友存在,總覺得她這是在做白日夢,每次她繪聲繪色跟我們說這些的時候,我們都很無語,也很擔心孩子是否得了什麼病?為什麼會冒出這些稀奇古怪的念頭?我們應該怎麼對待她的這個不存在的朋友?
  • 白日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白日夢?短語pipe dream(白日夢)還真得從菸鬼們騰雲駕霧的「感覺」談起。   在18、19世紀的英國,上流社會吸食鴉片並不罕見。據說,英國湖畔詩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謬爾·柯勒律治)就是在鴉片的作用下,創作出了流傳後世的詩作Kubla Kahn(《忽必烈汗》),只可惜詩中的元大都與實際都城相差十萬八千裡遠。
  • 會做「白日夢」也能成功 四步教你學會「思維對照法」
    &nbsp&nbsp&nbsp&nbsp大多數人都有過做「白日夢」的經歷,比如在考試的時候,幻想自己超常發揮,順利被理想大學錄取的場景;在開會的時候,幻想自己成為領導,走上「人生巔峰」的模樣。不知從何時起,「白日夢」被賦予了貶義色彩,愛做「白日夢」的人常常會被貼上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等標籤。
  • 做白日夢能幫人們驅散孤獨?
    做白日夢可謂是一大人生樂趣。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能讓你的思緒暫時逃離無聊的會議和冗長的隊伍。然而,這些看似無害的消遣,卻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有研究發現做白日夢能夠提高人們的創造力,但同樣也有研究人員提出,白日夢會危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影響智力。在我們了解它的弊端之前,先來看看白日夢積極的一面。
  • 留學生,你是不是也做過這些白日夢?
    假期易醬放飛自我好幾天,那麼白日夢也就跟著來了,開始天天開啟的無限幻想模式。「如果我………………那該有多好呀!」這大概就是人類吧。想必不止我,很多小夥伴在留學前都對未來充滿了鬥志,幻想了許多自己留學後在課堂上與local/印度等其他小夥伴全英語積極討論的模樣。
  • 心理學:中500萬,是幻覺還是幻想?是理想還是空想?區別在哪?
    你可能有時會這樣,坐在那兒發呆,產生了你所期盼一種需求出現的幻想,很普通的女生竟然嫁給一個高富帥的男人,打工的男生竟然娶到了一位白富美的老婆,兜裡空空的你,用兩塊錢中了500萬的巨獎,呵呵,快把眼睛睜開,這是白天……。
  • 留學生的白日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
    文:Anna非典型斯萊特林 | 電競BB姬 | 純種酷蓋圖:Sliver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有或多或少的幻想。可事實是,你對白日夢垂涎不已,現實卻對你重拳出擊。 英語夢留學前:「我高考英語 145,六級 620,雅思裸考 7.5,這世界上還能有本學霸聽不懂的英語?」我想像中的留學英語:實際上的留學英語: 英文菜單.jpg我:?印度教授.jpg我:??專業文章.jpg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