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纏」關係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現這些問題,父母要負起責任

2020-12-19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三角纏」關係在很多的家庭裡都是存在的,當然這並不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第三者的意思,而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三個人之間的關係。

麗麗家裡的情況大抵就是如此,她的爸爸媽媽在她六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在她的腦海裡六歲以前的記憶,依稀記得爸媽經常吵架,每次吵架她都呆呆地站在一邊哭,等爸媽吵完架,媽媽就會向自己各種吐槽爸爸,一邊說還一邊哭。爸爸呢?被媽媽關在門外,時不時地喊麗麗幫忙拿東西,一會兒是打火機,一會兒是煙盒。

後來爸媽又各自重新成立新的家庭,發現他們對自己早已沒有了以前那股感情,麗麗便開始覺得自己的爸媽再不需要自己,自己就是多餘的,開始變得膽小、自卑,不敢開口說話。

從那時起,麗麗變得對一切小聲議論和笑聲都特別的敏感,有同學小聲的議論,她都覺得那是在說自己壞話,當她開口說話時,聽到笑聲她也會認為那是對自己的嘲笑。甚至當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她都會低著頭,紅著臉小聲地回答……

很多的父母都不會妥善的處理這種矛盾,當家裡的父母發生矛盾,處於僵持狀態下,家長都會選擇讓家裡的孩子加入到矛盾裡,讓孩子給自己傳話,來分擔焦慮,這就在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

父母平日裡的關係好壞,以及處理矛盾的方式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01什麼是「三角纏」家庭關係?

鮑恩提出的「三角纏」理論,指家庭中情感的聯繫常常由一系列三角連接的網絡來保持平衡。直白一點說,就是在一個家庭裡三個人中的某兩個人出現矛盾時,雙方或者其中的一方會把焦點轉向第三個人,那這個人就會自動的參與到矛盾中來緩解其中的緊張氣氛。

具體表現如下:

01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三角纏關係

在傳統觀念的灌輸下,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在大多家庭裡很常見。媽媽要在家裡生娃帶娃,每天都圍著娃轉,而爸爸就會專注於掙錢養家,有時候忙於工作,忙於出差,就會影響他對妻子和孩子感情上的傾注。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因為丈夫對自己感情的疏遠,而把注意力全部都轉移到孩子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就會和丈夫發生矛盾。

02老人和孩子VS夫妻雙方的三角纏關係

有些新手父母由於帶娃經驗不足或者工作原因,常常會讓自己的長輩來幫忙帶孩子。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年輕父母和長輩帶娃的思想畢竟還是不一樣的,就會在教育孩子上和老人發生衝突,這時候就會形成老人和孩子VS夫妻雙方的三角纏關係。還是建議年輕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要完全託付給老人,父母的角色爺爺奶奶也是不可替代的。

03家庭三角關係中的三種角色

「家庭動力學」中說到,家庭三角關係的三個角色:施害者,受害者和救人者。父母的感情不合,隨時都有可能和孩子抱怨配偶。就如麗麗的媽媽一樣,每次吵完架,都會和麗麗埋怨爸爸,訴說他的不是,這個時候被抱怨的人就成了「受害者」,而孩子被迫地成為了「救人者」的角色,不知不覺中就被捲入了一場鬥爭中。

當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態不再是和諧的步伐,並且還伴隨著頻繁吵架,最後把孩子也捲入進來的時候,那就證明「三角纏」關係誕生了。

02「三角纏」關係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01孩子無辜受罪

對於孩子來說,毫不知情地被捲入到父母的矛盾中,其實就是一場噩夢。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麗麗一樣,父母在沒有離婚的時候總愛各種吵架,夾在其中的麗麗變成了媽媽的垃圾桶,是爸爸的傳送帶。麗麗不僅要安慰媽媽,還要懂事地幫助爸爸,本來不該經歷這些的孩子,如今卻要承擔起兩種不同的角色,想著怎麼來安慰和幫助大人,這是一種何等的無奈。

02孩子充滿負能量

孩子作為父母之間的調和劑,對於大人的各種情緒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是在變相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對於孩子的成長很不利,被無辜捲入父母的矛盾中,就意味著孩子會承擔很多的負能量,這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說,無疑是非常殘忍的。

03孩子被迫成長

在這種「三角纏」關係中,也許父母會覺得自家的孩子很懂事,每次吵架都會逗他們開心,其實孩子這麼做,都是為了能夠儘快地制止這場戰爭。在「三角纏」關係中,孩子所做的這一切,實際上這都是孩子加速自己的成長,在盡力逼迫自己快速地成長來適應這種可怕的家庭關係。

孩子始終還只是個孩子,他本不應該在這種單純的年紀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因此為了家庭和諧幸福和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父母應該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03為避免家庭的矛盾和衝突,父母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01採取良好的溝通方式

家庭中的夫妻關係應該採取良好的溝通方式,不管兩個人鬧出什麼樣的矛盾,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做好自我反省,私下直接溝通去解決。不管是打電話還是面談都有助於雙方清楚地了解自己,並且充分地表達自己。最大限度地減少雙方的誤解,減少負面影響,營造歡樂的家庭氛圍。

02家人之間要相互尊重

在家庭成員裡,表達少的人多給些表達的機會,家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在父母雙方發生矛盾,或者老人和子女之間發生矛盾,其他的家庭成員儘可能地幫助搭建直接溝通的橋梁,最好不要讓孩子當傳話筒。

03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

夫妻之間的問題不要轉移到孩子身上,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把夫妻之間的矛盾傳遞到孩子的耳邊,不要讓孩子來參與成人之間的負面意見,成年人之間的問題,還是要直接地溝通,面對問題,一旦孩子參與進來,想到爭吵的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只會左右為難,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承受無謂的困難。

今日話題:你們家是否也存在「三角纏」關係呢?你是怎樣解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你家有「三角纏」關係嗎?別把父母間的矛盾,施加給無辜的孩子
    何為三角纏關係呢?「三角纏」理論由鮑恩提出,指家庭中情感的聯繫常常由一系列三角連接的網絡來保持平衡。直白一點說,就是在一個家庭裡三個人中的某兩個人出現矛盾時,雙方或者其中的一方會把焦點轉向第三個人,那這個人就會自動的參與到矛盾中來緩解其中的緊張氣氛。三角纏關係的表現有哪些?
  • 孩子的人生「績」湯!家庭裡微妙的親子三角關係
    在家庭治療中,我們常常把成績不好叫做「症狀」,產生這一症狀的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之間有問題,成績不好只是症狀之一。如果一個家庭的家庭關係是扭曲的、忽視的、否認的、投射的、缺乏滋潤的,那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甚至他在學習的時候,大腦一半在想我的家庭到底怎麼了,這樣如何才能學習好?
  • 警惕「三角關係」,3個方法提升家庭幸福指數
    同事小王為此煩惱的不得了,為什麼別人家人的孩子成績又好又聽話,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如此不省心。孩子不省心,未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這背後的禍根有可能是夫妻關係緊張,父母和孩子陷入了危險的家庭三角關係。什麼是「三角關係」?「三角關係「是家庭治療大師莫瑞·鮑恩提出的,陳海賢老師在《了不起的我》一書中做了生動的解釋。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這本書主要探究的是孩子心理和父母關係之間的聯繫,一個最主要表達的內容在於,孩子出現問題,有時候應該從家人身上找原因。這些「危險」都是因為女兒的叛逆嗎?其實媽媽所扮演的角色無時無刻不在激化這些矛盾,並強化負面情緒在女兒心中滋長,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父母是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
  •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是什麼?有什麼影響?秩序感對於家庭很重要
    這大概就是三角關係家庭的孩子了吧。孩子是三角關係中的最大受害者三角關係存在於很多家庭中。當然,這裡的三角關係,不是所謂的第三者,而是爸爸、媽媽、孩子三者之間的關係。當家庭不再和諧,矛盾頻繁爆發,並將孩子牽扯進來時,三角關係誕生。
  • 把孩子交給月嫂帶走3年?父母不負責任,才是毀掉孩子人生的元兇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私無求,甘心付出一切。然而總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人生的意外,並不願意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一片真心,但是卻在親子教育中採取了不正確的方式,同樣也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人生。
  • 這3種家庭關係,孩子最容易出問題,尤其是最後一種
    作者|安歌孩子出現問題,最心如刀絞的莫過於父母。可「問題」孩子到底是怎樣造就的?央視曾花10年時間,拍了一部紀錄片《鏡子》,來探索問題的答案。而這些容易致病的家庭,都有以下3個特徵。父母過度關注,背負著沉重的期待現在的父母,都特別捨得愛孩子。他們那麼用力,為孩子不惜一切,可孩子也因此背負著沉重的期待。
  • 擺脫家庭中有害的三角關係,不再把孩子當替罪羊
    這個叛逆少女把一家人逼向崩潰的邊緣,父母為他吵架,關係降到冰點。這個家中最痛苦的,無疑是母親。她陷在家庭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沒有自己的愛好、休閒,到頭來還遭到子女憎恨、丈夫疏遠。女人當了媽媽後,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折騰得筋疲力盡。有情緒還無處訴說,孩子一調皮更像是火上澆油,太容易點燃我們敏感的神經。
  • 家庭治療師: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矛盾重重的父母
    在家庭治療領域,有個「三角關係」這個詞。當孩子出現時,家庭就從夫妻兩人的關係變為父親、母親和孩子這樣的三角關係。三角關係是正常的人際關係現象。兩人之間有問題,拉上第三者,可以緩解兩人間緊張的關係。這個第三者,可以是某個人,某個物,或者某人的工作,例如有的夫妻關係不好,丈夫成了工作狂,這裡面工作就是第三者。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有些父母會很容易反省和自責:「應該是我們家庭的問題,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或者,我們家庭關係不好,影響了孩子。」父母的反省可以讓孩子放鬆下來,獲得喘息和修復問題的機會。但是,父母的自責會讓他們過多承擔責任,有時候會被孩子利用,成為掌控父母,獲取自己利益的突破口。
  • 父母吵架,為何受傷的總是孩子?家庭三角有驅動力
    而拍攝視頻的人,卻是孩子的母親。這兩人吵架後,孩子的悲劇就發生了。在普通家庭,也經常出現父母親吵架,孩子受傷的情況。甚至到孩子長大,這傷依然疼痛。春節前,一位女孩在微信上對我說:「王老師,我不想回家,不願意看爸媽天天吵架。」按說,A與B吵架,是無法讓C受傷的。但是,家庭中,父母吵架時,孩子作為第三方,就是會受傷,心理創傷,一生的疼痛。這是為什麼呢?
  • 「創作開運禮」家庭中出現「三角關係」,那~戀愛情感課堂
    在家庭關係模式之中,有一中關係模式叫作「三角關係」。除非我們能預見得到這種「三角關係」模式的威力,並且了解它在家庭中的運行機制,否則我們將無法改變家庭環境的各種爭端。那「三角關係」到底是什麼?從本質上來說,三角模式可以指任何一種涉及三方的人際關係。
  • 家庭於孩子,不只是養育,67歲產子,是不負責任行為
    2、我們身體一直以來都很好,準備活到110歲,可以陪伴孩子長大。 田女士和丈夫的話是不是真的能實現還真是個問題,活到110歲畢竟是個美好的願望,真正的能否實現完全不由人。小編想說的是,即便是田女士和丈夫的願望真的能實現,他們生育這個孩子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 孩子寧願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維繫「問題家庭」
    家庭需要一對關係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間的婚姻關係運作正常,他們才能安心撫養孩子,孩子才有機會健康成長。如果夫妻之間關係不佳,家庭中的成員就會被迫做出不良的適應,利用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這些即時、自動的防衛方式,既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輔導之後,往往發現是他們婚姻先有問題。
  • 這幾種家庭容易養成「不孝子」,父母一定要警惕,給孩子做好榜樣
    80年代,很多農村家庭的父母養孩子比較放養,不會給孩子較好的家庭環境,結果孩子長大以後,會養成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想贍養自己的父母,想跟其他兄弟姐妹分攤贍養費,生怕父母多佔了自己的便宜。有一類父母經常在家吵架,讓家庭變得岌岌可危,婚姻關係很難維持下去,在他們吵架的時候,爸爸會推卸責任,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而是因為媽媽在某些方面做錯了。
  • 在家庭關係中,三角關係是真相,孩子不應該是愛的人
    婚後,由於經濟能力有限,男人對父母的責任、孩子的出生,以及公婆的幫助分擔壓力,很多新婚夫婦不得不和公婆住在同一屋簷下。為了兒媳,她為丈夫來到了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不同的生活習慣,以家庭為基礎的觀念和與人相處的方式,將很難相處。對她深愛的丈夫來說。對婆婆來說,她是家裡原來的情婦。為了讓兒媳加入這個大家庭,她很高興還有一個人愛她的兒子。
  • 出現問題的是孩子,為什麼家長也需要做心理諮詢?
    但是在跟父母解釋必要性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有問題的是孩子,為什麼家長要做心理諮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其次,孩子之所以會有「問題」,跟家庭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人不能脫離社會生存一樣,孩子出現「問題」時,基本上都可以從家庭找到原因,孩子承擔了家庭關係不正常的「責任」,表現形式就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行為及心理問題。什麼是正常家庭?
  • 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必須承擔起責任
    琪毓彩虹08:34孩子得心理問題,父母的責任難辭其咎,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沒有讓孩子養成正面的積極的思維模式,是導致得上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怪父母,父母沒有不為兒女好的,甚至對孩子的愛都超過了自己。問題就出在父母也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大多也是負面的思維模式。既然孩子得了心理問題,自己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那父母就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幫孩子做選擇,這個選擇關乎孩子一生的命運。心理問題中的孩子,思維被負能量近乎控制,這個時候絕對不可以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 問題孩子,也許只是家庭的「替罪羊】
    從小到大,每當父母出現矛盾,我們很難不被牽涉其中,那這種把父母之前的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的現象,其實在家庭治療中會被稱為「三角化」。 對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說,孩子、妻子、丈夫,他組成的是家庭的最基本的單元,家庭內部出現任何的問題,第三方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 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我是一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比較寵愛。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是父母過度地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各種缺點,也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前幾天在親戚家吃飯,看到他給孫兒餵飯,不停地說:「我的心肝寶貝兒,你吃一口飯吧!」孩子有三歲多了,完全可以自己吃飯。有的小孩,從出生起,受到全家人關注,當寶一樣,整天都被這種溺愛包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