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圖小利買賣對公帳戶,淪為電詐幫兇的他獲刑3年

2020-11-22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1月21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周琪)用身份證辦理對公帳戶出售就能賺幾百元,如果因此而「心動」,小心攤上大事。

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從省檢察院獲悉,保康縣檢察院近日提起公訴的一起收買、非法提供信息卡信息案,被告人楊某經二審維持原判,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3萬元。

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34歲的楊某是秦皇島市撫寧區人,此前一直在秦皇島從事信用卡養卡、貸款業務,因生意需要認識了同城的孟某。

孟某也是秦皇島人,2019年2月,他在賭博網站上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從裡面發現了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的賺錢方式。「就是想賺錢。」落網後,孟某道出了走向犯罪的緣由。原來,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文員,當過會計,工資收入不高。

得知買賣企業對公帳戶就能賺錢,孟某開始試著添加了一個收購對公帳戶信息的人。經溝通,對方以4000元每套的價格收購孟某提供的帳戶。孟某四處聯繫辦理貸款業務的人,以2300元每套價格收購,孟某於是成了楊某的「上線」。

2019年3月一天,孟某主動聯繫楊某,想要讓楊某幫忙收購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見有利可圖,楊某動了心,從他人處獲取了公司營業執照和公司銀行帳戶共11套賣給了孟某。

「沒想到我被貸款公司騙了。」楊某買賣的一個對公帳戶中,營業執照顯示的法人是許某,是這起案件的受害人之一。許某稱,2019年,她認識了辦理貸款的人,自己正好需要貸款,對方就讓她註冊一個公司,再辦營業執照和開對公帳戶。

「當時你就沒有懷疑嗎?」面對偵查機關詢問,許某回答:「他們說只是為了走流水,我就沒有多想。」「許某辦理了兩套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和網銀,直接交給了貸款公司,這套對公帳戶最後落入楊某手中。」

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直到公安機關找到許某,許某才發現以她名義辦理的公司銀行帳戶被用於電信詐騙,帳戶上流動的資金很大。原來,2019年5月,家住保康的受害人鄒某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公檢法工作人員,以鄒某涉嫌洗錢為由,誘騙鄒某將80餘萬元打入了所謂「安全」帳戶。直到收到帳戶扣款的提醒,鄒某方知被騙、立即報警。

保康警方通過鄒提供的銀行帳戶和交易流水,層層追索資金流轉去向,發現其中20萬元流入了許某的帳戶。經過順藤摸瓜,孟某、楊某被抓獲。

記者了解到,孟某已於2019年以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息卡信息罪被先行起訴、判決。今年8月,保康縣法院一審公開審理後,判處楊某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3萬元。收到判決後楊某不服,在10日內提出了上訴。

「今年10月中旬,襄陽市中院經審理後認為,楊某以營利為目的,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資料、數量巨大,構成收買、非法提供信息卡信息罪。依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承辦檢察官介紹說。

承辦檢察官提醒,目前,全國部署開展的「斷卡行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張卡就構罪、五張卡就構成情節嚴重。一旦一張卡涉案,名下所有的卡都可能被暫停。作為公民,不得出售、出租、轉借本人身份證、電話卡、銀行卡,如果以此方式提供給他人用於電信網絡詐騙或者其他違法犯罪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貪圖小利買賣對公帳戶,淪為電詐幫兇的他獲刑3年
    孟某也是秦皇島人,2019年2月,他在賭博網站上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從裡面發現了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的賺錢方式。「就是想賺錢。」落網後,孟某道出了走向犯罪的緣由。原來,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文員,當過會計,工資收入不高。得知買賣企業對公帳戶就能賺錢,孟某開始試著添加了一個收購對公帳戶信息的人。
  • 靠買賣對公帳戶賺錢?武漢警方斬斷一條「電詐黑灰產業鏈」
    按照指示,張某填寫了申請相關資料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輾轉武漢經濟開發區、礄口、江漢等地辦理了三張營業執照,開設對公帳戶,刻印公章……在武漢待了幾天,籤了幾個字,露了幾次臉,3套公司證件全部辦妥了。張某拿到報酬後開開心心回到老家雲夢。但是沒過幾天,他就被民警「請」進了派出所。
  • 反電詐進行時|湖南警方破獲買賣對公帳戶、銀行卡犯罪團夥
    如果有人告訴你,辦理一張銀行卡然後賣給他可以拿到500元,可千萬不要上當! 郴州市公安局蘇仙分局刑偵大隊破獲一個買賣對公帳戶和銀行卡的犯罪團夥,揭秘一張銀行卡背後的故事。今日,警方通報了案情。 銀行卡背後的「發財路」 今年3月,郴州市公安局根針對集中代辦、組織開辦和買賣銀行帳戶等黑灰產業鏈進行深挖徹查,發現「郴州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
  • 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招聘法人,工資當天結算,一天八百到一千五」,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就能賺錢,這「生意」表面看是「真香」, 殊不知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兇,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自2020年1月22日公安部關於集中開展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銀行帳戶黑灰產進行打擊整治工作以來,長春市公安局堅決打擊,重拳出擊。
  • 三名電詐「黑灰產」嫌疑人落網冠縣
    9月4日,合成作戰中心聯合刑警大隊反詐中隊,成功將三名電詐「黑灰產」犯罪嫌疑人潘某某等抓獲歸案,並順利移交德州警方。他們或為電詐分子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銀行卡、手機卡和洗錢套現,或者買賣、出借對公帳戶為電信詐騙犯罪提供便利,或者利用「絡漫寶」等設備充當電詐分子的幫兇,使不少群眾遭受了財產損失。
  • 第十期 | 每周電詐警情預警(對公帳戶風險防控篇)
    周某稱,自己欠下許多外債,無力償還,經由朋友介紹,決定以9000元的價格,將自己公司對公帳戶的使用權賣給別人使用。沒多久,周某接到銀行電話,稱他名下的對公帳戶有異常。到銀行一查後,發現帳戶上資金流動頻繁,數額巨大。他猜想,別人極可能在用他的帳戶洗黑錢,於是動了歪心思。
  • 非法買賣對公帳戶 4人被平頂山警方刑事拘留
    8月10日,平頂山市公安局中興路分局對外通報,日前,該分局成功抓獲4名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犯罪嫌疑人,斬斷了一條為電信網絡詐騙上遊提供支持的「黑灰產業鏈」。,發現外省人員王某、馬某來平頂山成立一家商貿公司,該商貿公司銀行對公帳戶可能涉嫌電信網絡詐騙。
  • 對公帳戶緣何成了詐騙「幫兇」 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一些普通市民為幾千元出賣自己的信息,開辦「空殼公司」及對公帳戶;買賣帳戶的團夥則組織這些人開辦帳戶,再以每套數千或上萬元的價格賣給詐騙團夥、洗錢團夥;更讓人痛心的是,還有銀行人員當「內鬼」,幫忙非法辦理對公帳戶。近兩個月裡,長沙警方在辦理電詐相關案件過程中,就繳獲315套「空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對公帳戶之事在網上仍有不少。
  • 為電詐團夥開立對公帳戶!光大、工商、郵儲三家銀行客戶經理被刑拘
    對公帳戶,原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專用帳戶。然而,近期以來,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帳戶成為了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並且,註冊、買賣對公帳戶,成為了電詐黑市的一條專門產業鏈。5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通報會獲悉,近日,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
  • 【亮劍2020】嚴打「電詐」黑灰產業:又見買賣對公帳戶 刑拘!
    ,高昂的市場價格,加上巨大的需求空間,已經形成了一條推助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展的「黑灰產業鏈」……8月3日,成安縣公安局勸降一名利用買賣銀行卡、國家機關證件進行牟利的違法犯罪嫌疑人。今年3月份,成安縣公安局接市局移交線索:成安縣某公司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刑偵二中隊聯合反詐中心立即反應,迅速查明事實真相將該公司法人抓獲歸案,隨後順藤摸瓜查到了躲在交易「背後」的吳某。然而,吳某在交易完後就躲了起來,民警一面研判其行動軌跡安排抓捕,一面對其家屬進行勸降工作。在警方強大的壓力下,8月3日,吳某到成安縣公安局投案自首。
  • 為電詐團夥開數十個對公帳戶:多家銀行經理涉「幫信罪」被拘
    對公帳戶,原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專用帳戶。然而,近期以來,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帳戶成為了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並且,註冊、買賣對公帳戶,成為了電詐黑市的一條專門產業鏈。5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通報會獲悉,近日,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
  • 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詐? 銀行嚴查風暴來襲:嚴審新開帳戶
    「從上周開始,企業在我們銀行開設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需要去企業實地拍照,核實企業的辦公地址。之前對於上門拍照的要求不嚴,現在成了必備項。」上海地區一家股份行的員工感慨道,銀行對公帳戶管控如今更為嚴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買賣對公帳戶、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信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引起了業內高度重視。
  • 銀行對公帳戶也能買賣?這幫註冊公司的栽了
    3月23日,海口警方出動150餘名警力開展統一行動,搗毀「辦、賣、轉、銷」銀行對公帳戶的「黑灰產」窩點10個,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66名,繳獲對公銀行卡360張、U盾98個、公司營業執照367張、公司印章932枚、手機102部、電話卡40張及註冊公司成套材料119份等涉案贓物一批。
  • 有人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詐?銀行嚴查風暴來襲!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買賣對公帳戶、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信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引起了業內高度重視。除了新開帳戶愈發嚴格,銀行針對存量對公帳戶的排查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今年總行的基調就是抓風險,以前在風險排查時,覺得有問題的才會打電話核查企業經營狀況,今年則是全面排查。」某國有大行員工告訴記者。
  • 買賣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違法!
    今年2月起,鍾某某等四人在並非自己實際經營的情況下,以他人信息辦理《營業執照》,再予以收購,將收購的《營業執照》辦理相應的對公帳戶,並用對公帳戶申請支付寶帳戶及收款二維碼,在某賭博平臺上接單「跑分」,幫助賭博平臺提供資金結算服務,短短兩個月時間,為賭博平臺提供資金結算金額高達180多萬元。
  • 「亮劍2020」嚴打「電詐」黑灰產業:又見買賣對公帳戶 刑拘!
    8月3日,成安縣公安局勸降一名利用買賣銀行卡、國家機關證件進行牟利的違法犯罪嫌疑人。在警方強大的壓力下,8月3日,吳某到成安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深挖中。警方提醒隨意買賣銀行卡、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已經成為為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提供幫助的「黑灰產業」,給各種電信詐騙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廣大群眾千萬別貪圖小利,以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正確的做法應是:一、加強防範意識。
  • 開平兩名男子開多個對公帳戶出售被逮捕
    2020年5月,開平水口鎮的孫先生加入了一個虛假的薦股群參與股票投資,結果被騙走了巨額資金。接到報警後,開平警方迅速介入調查,發現轉走孫先生資金的其中兩個帳戶是王某和沈某名下的帳戶。 經審訊,王某稱2019年6月在佛山某網吧認識了一個陌生男子,對方稱用他的身份證開對公帳戶可以獲得一筆報酬,他覺得事情簡單又有錢賺。
  • 有人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詐?銀行嚴查風暴來襲:嚴審新開帳戶,上門...
    「從上周開始,企業在我們銀行開設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需要去企業實地拍照,核實企業的辦公地址。之前對於上門拍照的要求不嚴,現在成了必備項。」上海地區一家股份行的員工感慨道,銀行對公帳戶管控如今更為嚴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買賣對公帳戶、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信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引起了業內高度重視。
  • 為電詐團夥開對公帳戶 多名銀行職員被刑拘
    5月9日,記者從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目前,長沙多家銀行職員因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被刑拘。
  • 對公帳戶=「洗錢帳戶」?
    1哪裡來的這些空頭對公帳戶?今年4月9日,我市抓獲一名販賣對公帳戶犯罪嫌疑人,據交代,該犯罪嫌疑人在網上發現有人求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於是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註冊了3家公司,並開設了對公銀行帳戶,轉手以1000元的價格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