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帳戶緣何成了詐騙「幫兇」 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2020-12-23 湖南頻道

「黑灰產業鏈」人員非法辦理、買賣對公帳戶,為詐騙人員「洗錢」提供便利;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民警在清理查獲的部分對公帳戶、營業執照等資料。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對公帳戶原本是企業單位用於日常資金往來的銀行帳戶,如今卻成為了詐騙團夥的「愛寵」。對公帳戶每日轉帳限額高,且頻繁轉帳不易被風控部門監測到,詐騙團夥便將其當成「洗錢利器」,使上億元的詐騙贓款通過這些帳戶快速「遊走」。

而在這背後,還藏著一條「黑灰產業鏈」。一些普通市民為幾千元出賣自己的信息,開辦「空殼公司」及對公帳戶;買賣帳戶的團夥則組織這些人開辦帳戶,再以每套數千或上萬元的價格賣給詐騙團夥、洗錢團夥;更讓人痛心的是,還有銀行人員當「內鬼」,幫忙非法辦理對公帳戶。近兩個月裡,長沙警方在辦理電詐相關案件過程中,就繳獲315套「空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對公帳戶之事在網上仍有不少。電信網絡詐騙猖獗的背後,是「黑灰產業鏈」的猖獗;這一「黑灰產業鏈」猖獗的背後,既離不開各環節不法人員的鋌而走險,也透露出堵塞對公帳戶監管漏洞、強化源頭治理的迫切性。

「供貨者」 以自己名義開公司賣帳戶被拘

5月9日,30多歲的陳陽(化名)被關在長沙市第二看守所內,雖不清楚自己將面臨怎樣的處罰,但心裡的悔恨卻異常強烈。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為了3000多元,落到如此下場。而事實上,他為這3000多元所做的事情,卻讓他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詐騙團夥的「幫兇」。

陳陽原本在長沙以打雜工為生,偶爾在一些兼職聊天群裡找些兼職做。去年10月,他在聊天群裡看到一則兼職招聘信息稱,用自身名義協助註冊公司,每天輕輕鬆鬆就可以賺兩三百元。

陳陽添加對方微信後,對方說只要麻煩他幾天,便一次給1000元。他按照要求提供身份證等資料,對方為他在長沙代辦了一家網絡公司的註冊手續。事後,他又按對方要求在市場監管部門的一個登記註冊身份驗證App上完成實名驗證。

短短幾天,做著兼職的陳陽便成為了一家網絡公司的法人,且有人替他領了營業執照等。對方又讓他帶著營業執照等資料,到一個銀行網點,以這家公司的名義開設對公帳戶,最後,對方將營業執照、對公銀行卡、公司公章等一套資料拿走,並給了他1000元。

陳陽以為,這事輕輕鬆鬆就能賺錢,後來他又接受對方邀請註冊兩家公司,辦理了兩套對公帳戶。陳陽當最初級的「供貨者」,總共獲利3000多元。他本以為平安無事,但在今年3月29日,開福公安分局的民警把手銬戴到了他手上,事後,陳陽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被刑事拘留。

「中間商」 低價收購後,高價賣給詐騙團夥

和陳陽一同被刑拘的還有17人,其中既有不少和他一樣的「公司老闆」,也有買賣對公帳戶團夥的頭目王某倫和申某。

參與辦案的開福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民警劉碩告訴記者,王某倫原本自己就是個出賣自身信息為別人辦對公帳戶的無業人員,見這一行賺錢之後,當起了買賣對公帳戶的「中間商」。申某此前是做代辦工商業務的中介,後來也化身為這一團夥成員。

他們招攬陳陽等人開設「空殼公司」辦好帳戶後,以每套8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價格收購對公帳戶,然後又以3000元至4000元的價格賣給詐騙團夥或為詐騙者洗錢的團夥。警方查明此案牽涉的對公帳戶共有四五十套。

這只是長沙警方近期查獲的眾多案件之一。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周習文介紹,今年3月以來,在打擊電詐相關「黑灰產業」的過程中,警方就繳獲了315套對公帳戶、營業執照。

這些被買賣的整套對公帳戶資料包括對公銀行卡、U盾、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人印章、公司章程等。

近年來,隨著這一「黑灰產業」的發展,除不少收入較低的務工人員參與出賣自身信息以外,還有一些大學生也參與其中。在明面上,他們只是當了「空殼公司」的法人,暗地裡卻成為了詐騙洗錢的「幫兇」。

「內鬼」 銀行經理收好處費「開綠燈」

在這條「黑灰產業鏈」中,為何對公帳戶能被輕鬆辦好?事實證明,除相關部門的審核流程、管理機制等方面因素以外,這還與銀行裡的少數「內鬼」密不可分。

按照相關規定,銀行在為公司辦理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既要核查營業執照、公章等,還要到公司註冊地址進行實地核查,查看該處經營情況是否與之相符。而一些銀行「內鬼」卻在收取好處費後「開綠燈」。

以王某倫上述案件為例,去年7月,王某倫為了辦理對公帳戶,就找到某銀行湘府路支行主管對公帳戶的客戶經理方力(化名),讓其「幫忙」,並承諾只要辦理一套對公帳戶,就給方力500元至800元。

「銀行內部本身也有對公帳戶的辦理任務,我們支行一年要完成200個。」如今身處拘留所的方力向記者坦言,自己當時想到既能完成開戶任務,又能賺點好處費,就開了「綠色通道」。

辦案民警透露,按照程序,方力要在公司註冊地實地核查時拍照上傳系統。為了應付這道程序,王某倫、方力等人隨便找了一處寫字樓,讓不同的法人在這裡手持不同的營業執照拍照,通過這種虛假審核的方式,先後非法辦理了20多套對公帳戶。警方後來查明,方力非法審核註冊的對公帳戶牽涉到全國10多起詐騙案,涉案金額有160多萬元。方力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活動罪已被刑事拘留。

5月6日,長沙縣公安局也連續破獲兩起類似案件,某銀行銀迅支行營業室經理李某某負責對公帳戶審查,在明知他人代辦的對公帳戶將會被用於電信詐騙、洗錢的情況下,仍「開綠燈」。諷刺的是,李某某不僅收了2萬餘元好處費,還從銀行獲得了1.4萬餘元的對公帳戶業績費。

「除了這些案件,4月下旬以來,全市公安機關還查處了多起銀行網點、通信運營商工作人員為衝業績或謀取個人利益違規辦理銀行卡、對公帳戶和手機卡的案件。」周習文說。

暗訪

QQ群內有人叫賣有人收購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雖然對公帳戶的辦理需要在線下完成,但不少對公帳戶的買賣都隱藏在線上。

5月9日,記者在QQ上搜索,短時間內就發現二三十個涉及對公帳戶買賣的QQ群。

記者在群中以「客戶」身份詢問多名賣家,一名賣家聲稱,自己手頭上有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開出的對公帳戶,不同銀行的帳戶價格略有不同,4800元至6000元不等,每一套對公帳戶資料都包括營業執照正副本、銀行卡、網銀、公章等。

有賣家報價每套7500元,但他又說:「暫時沒有,查得緊,開不出來。」另有賣家在交談中詢問記者,買這些帳戶,是打算在境內用還是境外用,使用範圍和要求不同,價格也不同。

記者還發現,在一些國內知名的短視頻平臺、二手物品銷售平臺,也有人發布類似的對公帳戶買賣信息。

分析

對公帳戶因限額高、難監控受「青睞」

「這些對公帳戶辦好之後,被層層轉賣,層層加價,有的甚至流入境外詐騙團夥手中,最後賣到上萬元一套。」參與辦理過眾多類似案件的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翟安介紹,隨著全國警方對「黑灰產業」打擊力度的加大,對公帳戶在「黑市」上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即使如此,眾多詐騙團夥也仍願意花高價購買。

為何詐騙團夥如此「青睞」對公帳戶?翟安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相比普通個人帳戶,對公帳戶每日轉帳限額高,有的限額高達500萬元,這滿足了詐騙團夥快速高額轉帳的需求;二是公司業務往來較多,對公帳戶頻繁轉帳是常事,當詐騙團夥利用對公帳戶頻繁轉帳時,銀行風控部門或反洗錢系統不易監控到;三是詐騙人員利用對公帳戶行騙時,受害人發現是對公帳戶,更容易相信詐騙人員。

周習文稱,由於對公帳戶走帳金額大,查詢凍結止付相對困難,這已成為電詐犯罪分子流轉涉案資金的主要途徑,也成為支撐電詐犯罪的關鍵點。

管理

多部門聯合強化審核、開展排查

「對公帳戶非法辦理和買賣不是公安一家能管理得了的,源頭治理相當重要。」在調查過程中,多名長期參與反電詐工作的民警坦言,目前,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個人註冊公司越來越便捷,導致不少「空殼公司」被成功註冊,大量公司的註冊地址實際都是不存在的,比如有的註冊地址寫的是某樓棟9樓,但實際這棟樓只有4樓,還有的註冊地址門牌號也根本不存在,但這些地址卻被寫在正規營業執照上。

民警介紹,他們在一些案件中發現,有人為了辦理更多對公帳戶,一個人在一個月內註冊了10多家公司。「空殼公司」的大量成立,為非法辦理對公帳戶打下了基礎。

面對這一情況,周習文稱,一方面,公安機關會持續保持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相關管理部門、各大銀行、通信運營商加強對內部員工的普法教育,開展風險排查,堵塞管理漏洞,規範審核流程,加大內部懲處力度,加強源頭治理。他也提醒市民,不要為圖一時之利,而出售、出租、出借身份證件、銀行卡、對公帳戶等,不要因蠅頭小利而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

記者了解到,近期,湖南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與長沙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已就對公帳戶管理問題對長沙40多家商業銀行進行約談。

5月8日,長沙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又對各銀行機構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嚴格審核新開帳戶、全面排查存量帳戶、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及督導考核問責。

此外,上述辦公室也已組織市市場監管局在內的單位,召開調度會,要求加強審核管理,並將與公安等部門實行相關數據共享,對「空殼公司」重點對象進行排查,進一步剷除「黑灰產業」土壤。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聶映榮

編輯:馬麗紅

相關焦點

  • 揭秘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為整治這一行為,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按要求配合公安部門核查電信詐騙帳戶,全面排查所有企業對公帳戶。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多家銀行收緊了對公帳戶的開立審核,把控開戶質量;同時要求員工對存量對公帳戶進行交易核查、上門核查等。
  • 揭秘銀行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為整治這一行為,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按要求配合公安部門核查電信詐騙帳戶,全面排查所有企業對公帳戶。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多家銀行收緊了對公帳戶的開立審核,把控開戶質量;同時要求員工對存量對公帳戶進行交易核查、上門核查等。
  • |電信網絡詐騙|對公帳戶|銀行|...
    僅在秦州區,就有9名年輕人像趙鑫鑫一樣,為了幾百元的「兼職」收入,不經意間成為電信詐騙的「幫兇」。據了解,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僅有24歲。為了賺取「勞務費」,還有人將自己的同鄉、同事「拉下水」。然而,這群年輕人僅僅處於電信詐騙「黑灰」產業鏈的最末端。據警方介紹,他們上面還有一些上級卡商。
  • 電信網絡詐騙分工日益精細弱勢群體成幕後「幫兇」
    「兼職者」只需要上交自己的身份證件等資料,就可以免費住在酒店裡,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配合刷臉,確保銀行帳戶不被凍結。大部分「兼職者」都辦理了10張左右的銀行卡,最多的一人辦了18張。隨著參與人數越來越多,為了加強作案的隱蔽性、便於集中轉帳,「上家」給「兼職者」們購買了往返機票,將他們送到中緬邊境小城。
  • 對公帳戶成協助詐騙洗錢新利器,工行、招行等銀行員工涉「幫信罪...
    近期,各地公安機關通報,專門團夥成立公司、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開設對公帳戶,然後再販賣包括營業執照、公司印章、銀行卡等完整材料的對公帳戶,從此成為犯罪團夥的詐騙和洗錢利器。據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通報會,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
  • 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招聘法人,工資當天結算,一天八百到一千五」,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就能賺錢,這「生意」表面看是「真香」, 殊不知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兇,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自2020年1月22日公安部關於集中開展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銀行帳戶黑灰產進行打擊整治工作以來,長春市公安局堅決打擊,重拳出擊。
  • 出賣個人法人身份虛假註冊公司,開設對公帳戶有何後果?
    對公帳戶本是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的工具,但警方研判發現,境外詐騙犯罪集團為了轉移贓款,不惜向境內的黑中介重金購買對公帳戶這一犯罪工具,境內黑中介為了謀取暴利,招募一些謀求蠅頭小利的社會閒散人員,出賣個人法人身份虛假註冊公司,開設對公帳戶。犯罪團夥吸引開戶的廣告手段「招募電商夥伴!」「15天,3000元,包吃住!」
  • 為電信詐騙、洗錢團夥辦理對公帳戶 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被刑拘
    央廣網長沙5月14日消息(記者孫永 唐國榮 譚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公帳戶,原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專用帳戶。然而,近期,全國多地公安機關披露,對公帳戶成為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的高級犯罪工具。註冊、買賣對公帳戶,成了電信詐騙黑市的一條專門產業鏈。
  • 對公帳戶成洗錢詐騙工具 22家銀行開戶資格被暫停
    通報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涉案企業銀行帳戶倒查及問責情況,明確下一步工作要求。對涉案銀行採取強化監管及嚴格問責措施。一是對管理不善,存在重大違規行為的4家銀行予以通報批評,並約見其行領導進行監管談話。責令嚴肅追究開戶網點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客戶經理以及負責開戶審核、非櫃面業務管理、交易監測、對帳管理、實名制動態覆核等的相關機構和人員責任。責令四家銀行機構嚴肅追究管轄行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員責任。四是將涉案企業銀行帳戶情況納入對銀行機構「兩管理、兩綜合」評價內容,降低涉案銀行評價等級。對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
  • 開立對公帳戶來出售,淪為詐騙幫兇被判刑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亞東 通訊員 周維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使用自己的身份證件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並以公司名義到銀行開立對公帳戶為他人提供資金結算幫助。2020年3月底,趙某的朋友張某給趙某介紹了一條「輕鬆賺錢的門路」,稱只要到江西省撫州市辦理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給張某使用,就可以獲得五千元的報酬,並且在此期間的吃住行均由張某負責,正愁沒有經濟來源的趙某欣然同意。
  • 一個地址辦理10多個對公帳戶?「內鬼」原來是他們!
    方某原本是長沙某銀行湘府路支行負責對公帳戶的客戶經理,月薪上萬,受到業績壓力和利益驅使,違規為一個詐騙團夥的成員辦理對公帳戶,在長沙警方介入這起案件後被揪出。 方某的被查獲,是長沙警方近日重拳打擊在涉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行動中,堅持源頭治理的一個縮影。
  • 長沙多名銀行職員因涉嫌違規辦「對公帳號」被傳喚或刑拘
    三湘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劉彬 翟安) 銀行帳戶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想方設法需要獲得的作案工具。記者今日從長沙市公安局獲悉,近段時間,長沙警方加大了對辦理買賣對公帳號案件的打擊查處,傳喚或刑拘了多名銀行工作人員。
  • 因涉嫌違規辦「對公帳號」,長沙多名銀行職員被傳喚或刑拘
    三湘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劉彬 翟安) 銀行帳戶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想方設法需要獲得的作案工具。記者今日從長沙市公安局獲悉,近段時間,長沙警方加大了對辦理買賣對公帳號案件的打擊查處,傳喚或刑拘了多名銀行工作人員。
  • 網上公開售賣對公帳戶 詐騙團夥「升級」手段務必警惕
    (小標題)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曝對公帳戶被用於轉移贓款今年3月,福建漳州市民蔡某接到自稱「網絡貸款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以為其辦理貸款為由,騙取蔡某3.6萬元。公安機關調查發現,詐騙分子得手後,迅速將資金轉入多個對公帳戶,這些帳戶分別屬於廣州、青島的多家公司。
  • ...對公帳戶實施電詐?銀行嚴查風暴來襲:嚴審新開帳戶,上門拍照成...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廖丹「從上周開始,企業在我們銀行開設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需要去企業實地拍照,核實企業的辦公地址。之前對於上門拍照的要求不嚴,現在成了必備項。」上海地區一家股份行的員工感慨道,銀行對公帳戶管控如今更為嚴格。
  • 工行泰安分行強化對公帳戶風險排查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4月30日訊(通訊員 劉寶美)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開立或收購對公帳戶實施地下錢莊、電信詐騙等洗錢犯罪案件頻發。為有效防範此類風險,根據監管部門要求和省行統一部署,工行泰安分行採取有效措施,在全轄組織開展了對公帳戶風險排查,切實加強案件風險防範工作。一、高度重視、強化組織。分行領導高度重視此次排查工作,親自召集內控、結現及運行等專業部門負責人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具體事宜。
  • 為電詐團夥開對公帳戶,長沙多名銀行職員被刑拘
    5月9日,記者從長沙市公安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長沙公安在打擊治理電詐犯罪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詐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目前,長沙多家銀行職員因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被刑拘。
  • 多名光大工商郵政銀行職員為電信詐騙開設對公帳戶被抓
    5月9日,湖南長沙市公安局召開新聞通報會,長沙公安局在打擊治理電信詐騙行動中,排查出近百個用於電信詐騙及洗錢的銀行對公帳戶。這些帳戶由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在明知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情況下違規辦理。對此,長沙市公安局立馬對光大,工商,郵政三家銀行涉嫌「幫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多名職員進行刑拘。
  • 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詐? 銀行嚴查風暴來襲:嚴審新開帳戶
    「從上周開始,企業在我們銀行開設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需要去企業實地拍照,核實企業的辦公地址。之前對於上門拍照的要求不嚴,現在成了必備項。」上海地區一家股份行的員工感慨道,銀行對公帳戶管控如今更為嚴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買賣對公帳戶、利用對公帳戶實施電信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引起了業內高度重視。
  • 國家強化銀行帳戶和轉帳等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新華社記者劉錚 王文迪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國人民銀行30日發出通知,通過加強帳戶實名制和轉帳管理、強化可疑交易監測等辦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9月23日,中央綜治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發布《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就打擊治理工作作出周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