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文選萃,ID:liyongxin20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一
-
認真學習「定調子」
學習是撰寫匯報材料的前提,為的是充實頭腦、厚積薄發,把上級想了解什麼摸準吃透,把本級幹的工作掌握清楚。歸納起來,就是要做到「四個善於」。
1、善於學習上級精神。上級精神是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要求,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只有把上級精神吃準摸透,才能保證匯報材料的方向不偏。一方面,掌握各級政策規定。當前黨的路線方針、國家的法律法規、上級的規定要求,都需要我們找出來學、靜下心悟。寫材料時必須緊貼這些政策、規定、要求,絕不能跑偏了,甚至成為唱反調。另一方面,掌握上級最新精神。就是緊緊同上級精神對標對表,寫材料前我們要首先找出各級精神、領導講話,認真研究,搞清楚來龍去脈。 2、善於把握領導意圖。俗話說:「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領導意圖把握的準,撰寫的材料才能對上路子、獲得認可。一個是,把準上級領導意圖。通過領悟預先通知、詢問了解情況等方式弄清楚上級關心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另一個是,把準本級領導風格。有的領導注重文章的思想性,有的領導要求用事例作支撐,有的領導喜歡句式整齊、整裝;有的領導則喜歡開門見山、一針見血。這些都需要我們平時多觀察、多體會,多站在領導的角度籌劃工作、思考問題。 3、善於結合本級實際。匯報材料一定要結合實際,不能空、虛,比如上級下發了一個通知,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轉發,基層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幹,要把「乾貨」理出來,什麼時間、對象是什麼,幹什麼、怎麼幹寫清楚,不要長篇大論指導思想,其他的材料也是一樣,一定要貼合我們工作的實際、本單位的實際,這樣的材料才接地氣。 4、善於借鑑相關資料。寫材料,如果是新手,我們就要多進行「模仿練習」,比如說寫一個工作總結,那我們就去把往年起草的總結找來認真看一看、學一學,然後依葫蘆畫瓢,這樣我們上手就很快,不至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另外,我們平時要注意收集資料,加強學習,把總結、通知、經驗做法、調研報告、領導講話等方方面面的資料收集起來,沒事就看一看、學一學、練一練,時間長了,我們自然就有了感覺。平時也要多做留心人,單位的動態、典型的事例、新鮮的事物等面上的、點上的情況都有所留意和掌握,這樣才能心中有數,寫材料時才能信手拈來。
-
二
-
列出提綱「搭架子」
列提綱是撰寫匯報材料的第一步,提綱列好了,就相當於材料已經成功了一半。一個提綱如果能夠讓人聽起來「耳目一新」,讀起來「眼前一亮」,最後達到打下烙印、引起共鳴的效果,就是一個好提綱。
1、在表意上,要抓住中心、抓住重點,確保辭能達意。標題是對材料挈領式的概括,如果把提綱單獨分離出來,應該能保證讓人一聽、一看就知道這篇材料在講什麼、重點在哪裡。我認為,應該在「高、新、準」三個字上下功夫。高,就是思想站位高。材料的各級標題反映的不僅是工作,更是領導思維層次和單位工作思路的直接體現,要儘量與上級精神對標對表,這是對上級領導思想的一種反饋和印證,也更容易得到領導的認可。新,就是立題立意新。要有新意,不能老是那一套,聽了乾巴巴的,引起不了別人的注意。好材料就是要出思想、出思路的,因此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準,就是提煉概括準。各級標題都是對每部分材料的高度提煉和概括,所以在表述上要力求準確,讓人一看就知道想要表達什麼。2、在結構上,要掌握章法、掌握技巧,確保不落俗套。一般來說,標題應該通過提煉和概括把整篇材料「拎」起來,儘可能的使看材料的人印象深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相同句式法。這是就匯報材料的整個提綱來說的,也是材料最常用最普遍的做法。比如,「四個注重」「四個扭住不放」「三個堅持」等等,這樣的寫法使材料整體的脈絡顯得很清晰、每部分的內容也很有條理。但並不是用詞一定要相同,只要句子結構基本一致,就會讓標題顯得很規整。二是邏輯關係法。這是就單個標題來說的,按照這種方法列出來的標題一般都是「複合式」的,至少要分為上下兩句,而且上下半句之間具有因果、轉折、並列、解釋說明等邏輯關係。採用這種「邏輯關係法」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邏輯關係本身,切忌出現邏輯關係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的問題。另外,再介紹一個列標題的小技巧,有的材料都會對標題中的某兩個字做「押韻」處理,使標題讀起來朗朗上口。
3、在語言上,要追求精準、追求特色,確保錦上添花。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語言對於材料來說起著潤色增分的作用,對於標題,更能達到「抓人眼球」的目的和效果。一要精準,就是要緊貼上級精神、緊貼單位實際,善於選擇那些實在、貼切的詞語,不做過多的修飾和採用言過其實的形容詞。二要有特色,就是遣詞造句要在確保準確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不能平平沓沓像白開水一樣,讓人聽了之後感覺索然無味。我感到,特色還是更多的來源於本級領導的語言習慣,這些東西就靠平時一點一滴的觀察、積累和總結,慢慢掌握領導的風格。
-
三
-
要撰寫初稿「充裡子」
有了好的路子,佔有豐富的素材,一般就可以直接動筆了,也就是我們說的拿初稿。拿初稿的質量高低和速度快慢決定了整篇匯報材料的進度,更影響最後成稿的水平。主要應做到「六會」。
1、會開頭。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開頭既要點題、又要簡潔,使人一看就知道這篇材料的精髓所在,給人耳目一新、為之一震的感覺。 2、會站位。就是撰寫匯報材料時既能站在本級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梳理工作,又能站在「材料受眾」的角度找準入口、把準方向。一方面,要對本單位工作的每一個階段、每個領域的情況,尤其是特色做法、突出成績和薄弱環節的事例、數據要了如指掌,正確地理解領導的意圖。另一方面換位思考,材料的受眾想看什麼,想了解掌握什麼。 3、會切入。框架搭好後,要從高度凝練的標題引出做法和事例,就要有一個好的切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性的話。切入點選的過高或過低、過寬或過窄都會讓整段銜接不緊,不是「蓋不住」,就是「貼不緊」。一般來說,習慣用上級精神、特色做法、思路方法做引子,既蓋住了下文,又解釋了標題,是目前很標準的一種寫法。
4、會破層。一般來說,列綱只列到三級標題,但每一小段裡必須有邏輯、有層次,這樣材料看起來才上檔次、很整裝。小段裡的層比較靈活,有的用分號隔開,有的用句號隔開,有的可能寫三種做法,有的可能舉兩個事例,也有的做法加事例加成果,但每層意思一定要清楚,互相之間要有明顯界限,不然就會顯得很「攪」。通常,我們習慣用比較明顯的邏輯分層,像「堅持刀口向內帶頭查、堅持令行禁止帶頭做、堅持敢於擔當帶頭抓」的「三個堅持」,就是比較明顯的分層方式。還有的時候層與層之間區分不是十分明顯,用做法或事例分割。 5、會用語。毛澤東同志曾把寫好的材料比喻成糖葫蘆,意思就是材料裡面的詞句要飽滿,看著好看,吃著香甜,像糖葫蘆一樣,一顆接著一顆,每顆都很豐滿圓潤,一條主線把它串起來。匯報材料的標準莫過於一個「實」字,文章要寫的實,在寫的實的基礎上,還要寫的漂亮,這就要求語言既要「接地氣」,又要「上的去」,讓材料者看著滿意、讀著順口,讓聽材料人聽的明白、聽的舒服。另一方面,要善於運用流行的網絡用語,像「爆料」「被淘汰」「忐忑」等這些詞語,都是時下比較流行的,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加以運用。 6、會說事。一個好的材料,一靠觀點的思想性,二靠事例的真實性,這樣才能既有骨頭又有肉,還是前面說的,一定要實,有數據、有事例、有論證,讓人信服。
-
四
-
反覆修改「增面子」
我們在寫匯報材料的時候都有體會,就是一稿就能成的很少。初稿完成,一篇材料應該說只能算是完成了60%到70%,還需要我們通過精雕細琢,反覆修改,才能把質量提上來。
1、反覆推敲,理順邏輯關係。一篇好的匯報材料,首先一點是思路脈絡清晰、行文邏輯順暢,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人聽了感覺不雜、不亂,對基本脈絡能有個初步了解。一個是,標題與內容。就是看二級、三級標題下面的做法、事例,包括點思想的話,與標題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否一致,是否緊扣主題。如若不然,那麼就需要我們重新選擇做法或者事例,千萬不能「撿到筐裡都是菜」,捨不得仍、捨不得改。另一個是,導語與行文。就是各部分、各段落開始時的導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冒」,銜接是否順暢、過度是否自然,能不能蓋住下面的小標題或者主要內容。再一個是,做法與事例。要相互佐證、相輔相成,對於前後關聯不大,明顯不存在因果關係的,要及時進行調整。 2、去粗取精,突出特色亮點。匯報材料是通過文字來說明情況、報告工作的,受時間、空間、聽眾興趣等條件的影響,要求我們寫出的匯報材料必須在短時間內既把基本情況說清楚,又能把單位建設的特色亮點展現出來,讓上級領導聽了能感興趣、受觸動。具體就是做到「三看」:一看內容準不準。就是看所寫的一些做法事例,是否有違背上級精神要求的地方,是否有與當前形勢結合不緊密的地方,是否有明顯不符合單位實際的地方,一經發現要及時進行修改。二看特色亮不亮。寫材料講究一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新」,所以在修改匯報材料的時候就要看我們一些特色經驗、個性做法寫的夠不夠豐滿,挖的夠不夠深,能不能引起領導的興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看層次明不明。寫初稿的時候,由於思考的不一定很深入,對整體掌握不一定很全面,在材料某一方面工作時難免會有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情況。修改的時候就要求我們根據需要,對特色的工作濃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為整個材料的重頭戲;對於一般化、共性的東西則儘量少材料,或者一筆帶過,或點到為止,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3、總結凝練,體現思想高度。毛主席關於如何寫材料曾說過:「只談情況,不談觀點,是開材料倉庫。人的頭腦是加工廠,沒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經過加工,要產生觀點,用觀點統率材料。」修改材料初稿,就是一個再加工、再提煉的過程,要對已經成文的初稿,進行深刻透徹的綜合分析,總結提煉觀點、思路,把材料的思想高度提上來。一要先聲奪人。就是對具體的工作內容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觀點,提升材料的思想性,能夠反映出抓工作的思想站位很高、針對性很強。二要精準概括。就是把零散的做法用生動的語言系統串起來,總結出本單位帶經驗性、指導性的思路和做法,給人留下比較直觀的印象,讓人聽著很直接、很明了,也反映抓工作很有思路。三要畫龍點睛。就是在敘述完具體的經驗做法之後,會用成績、事例或者一句總結性的語言進行印證,使經驗做法顯得更加真實、有效。四是字斟句酌,提升語言質感。如果材料是用於本單位向上級領導進行口頭工作報告,不像書面材料具有較強的「即視感」,需要我們在修改時要充分考慮有聲語言的特點,逐字逐句的打磨雕飾,使材料內容更加簡明、新穎,引人入勝。具體要做到:簡潔精練。敘述要力求簡單、明了,既把事情說明白,又不顯得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