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小兒腹瀉頻發 醫生提醒切勿濫服抗生素

2020-12-20 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12月8日電(記者趙丹丹)隨著寒潮來襲,冬季小兒腹瀉又到高發期。記者近日在長春市多家醫院了解到,因發熱、嘔吐、腹瀉腹痛前去就醫的嬰幼兒大幅增多。醫生提醒,冬季腹瀉的發病原因多數為病毒感染,家長切勿擅自給患兒口服抗生素。

據長春市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溫鳳介紹,自11月中旬以來,醫院接診的腹瀉患兒較其他季節增加約三成。發病原因多數為病毒感染,一些腸道病毒例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杯狀病毒、腺病毒等都是耐寒病毒,極易在冬季高發。

溫鳳介紹,如果嬰幼兒感染比較輕,僅有腹瀉現象而無發熱嘔吐症狀,無多飲少尿等脫水症狀,可多飲水,吃半流質食物,口服蒙脫石散,補充益生菌及口服補液鹽,通常5至7天就可痊癒。如果嬰幼兒高熱不退,嘔吐次數較多,出現精神萎靡不振、少言懶動、多飲少尿、不能進食或抽搐伴心肌損傷,那麼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輸液及相應的對症治療。溫鳳提醒家長,冬季以病毒感染性腹瀉多見,發病48小時內,家長切勿擅自給患兒口服抗生素,應到醫院明確病因後再行用藥。防止發生因服用抗生素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加重病情。

溫鳳表示,居家或上學的孩子,要注意飲食及飲食器具的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如周圍有人患有腹瀉病,儘量遠離排洩物,防止排洩物揮發後通過呼吸潛入體內而被感染。(完)

相關焦點

  • 小兒腹瀉切勿濫用抗生素 對症治療預防脫水最關鍵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丁秀偉■ 朱麗葉一到秋冬,又是小兒腹瀉高發期。如果家長護理不當,會導致患兒腹瀉更嚴重或使病情遷延不愈。嬰幼兒出現腹瀉應怎麼辦?是自行給藥或限制飲食或擅自用抗生素?
  • 提醒:腹瀉後切勿亂用抗生素
    腹瀉後切勿亂用抗生素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左鹿、南極、大輝)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胃腸疾病患者也逐漸增多。市協和醫院專家提醒,患者一旦出現嚴重腹瀉,切勿亂用抗生素,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許多患者腹瀉後不去醫院,而是在家隨便找些止瀉的抗生素藥物來吃,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專家介紹說,可以引起腹瀉症狀的疾病很多,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多數抗生素對病毒和黴菌無效,即使是細菌性腹瀉,由於抗生素的濫用,產生了許多耐藥菌株,一些原本有效的抗生素也無效了。
  • 小兒腹瀉別亂吃抗生素
    如果家長自己無法判斷孩子腹瀉是輕症還是重症,還是及時去看醫生比較安全。  趙長安強調,一旦小兒出現了脫水的表現,則要立即到醫院治療。通常,判斷孩子是否脫水可根據三個表現:一是孩子皮膚會比較乾燥;二是孩子小便量減少;三是孩子哭鬧,可是眼淚比較少甚至沒有眼淚,那就表明孩子的脫水比較嚴重了,應立即送到醫院治療。  醫生一般會給孩子口服補液鹽,這是一種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藥物。
  • 寶寶秋季腹瀉頻發 警惕是病毒性腸炎
    (原標題:寶寶秋季腹瀉頻發 警惕是病毒性腸炎)
  • 夏季小兒腹瀉的防治措施
    夏天腹瀉是小兒最常見的多發性疾病,父母應該多學習一些兒童腹瀉防治的相關知識。醫生說,對於新生兒,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大便的次數5次以內為正常,如果是吃配方奶粉的,大便的次數3次以內為正常。另外,小兒的大便正常的性狀為不成型,呈糊狀,淡黃色。醫生特意指出,如果小孩的大便帶血絲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那很可能是因為小孩的腸胃被細菌感染了,這時就要及時帶小孩看醫生了。
  • 小兒秋季腹瀉來襲,調護重拳出擊
    隨著秋季的到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每個寶寶都會有發生秋季腹瀉的可能,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更易發病。當寶寶上吐下瀉時,家長們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讓寶寶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孩子服用各種藥物。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拉越厲害,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下面就與家長朋友們談一談小兒秋季腹瀉的防治及護理常識。
  • 鹽城醫生:喉炎秋季頻發切勿當作感冒發燒
    經過醫院醫生檢查,暢暢不是感冒,而是得了鼻炎。不光鼻炎症狀有點像感冒,在近期的接診過程中,喉炎也偽裝成感冒的模樣,讓很多家長真假難辨。 喉炎秋季頻發切勿當感冒發燒 「在接診的一些小患者中,有的孩子夜間常出現咳嗽的症狀,聲音嘶啞,有時還發出『吼吼』聲,有些家長以為是孩子感冒咳嗽,就服用急支糖漿,沒效果才到醫院就診。」李樂說,這些症狀的出現,有可能就是急性喉炎,不及時有效治療,只會讓孩子更危險。
  • 廈近期病毒性腹瀉幼兒猛增 醫生提醒慎用抗生素
    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發現腹瀉的孩子真不少。記者從市中醫院和第一醫院兒科了解到,近期病毒性腹瀉患兒明顯增多,市中醫院兒科接診此類患兒數量達到平時的兩到三倍。陳女士連續跑了三家醫院,但醫生都說是病毒性腹瀉,嘔吐、腹瀉都是自然病程。寶寶嘔吐比較嚴重時,陳女士按照家裡老人所說的先不要給寶寶進食,母乳也暫停了。由於還伴有發燒,寶寶還吃了次抗生素,但效果不好。
  • 抗生素引發副作用:腹瀉
    有人認為,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濫服的結果便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較為嚴重。
  • 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 這些危害別說我沒告訴你
    ,小兒腹瀉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父母不能盲目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小兒腹瀉亂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耐藥菌株增加: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會增加疾病後期治療的難度,並且容易導致疾病反覆發作,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並且也會降低孩子身體的免疫功能,會降低孩子身體的抗病能力,小兒腹瀉期間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小兒腹瀉「猛如虎」,爸媽應該怎麼做?醫生教你如何用藥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繁殖加快,再加上孩子的胃腸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各類疾病的抵抗力相對較低,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腸胃問題,其中以小兒腹瀉最常見。春夏季節是小兒腹瀉的多發期,特別是2歲以下嬰兒更容易發生,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將近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和多發病。
  • 吃藥還能導致腹瀉?是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要重視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藥源性腹瀉中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1)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是藥物相關性腹瀉的一種,指使用抗生素後發生,無其他原因的腹瀉。它的發生率可達5%-25%,還是非常常見的。(2)什麼抗生素會引起腹瀉?
  • 小兒腸炎突然來襲,腹瀉、脫水好幾天,如何預防才有效?
    小兒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患者會有發熱以及裡急後重的感覺,所以也叫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不同,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 抗生素勿亂用 丁桂兒提醒家長正確治療寶寶腹瀉
    嬰幼兒腹瀉多因病毒感染、脾胃虛弱所致  研究發現,嬰兒腹瀉多因病毒感染,脾胃功能差引起。容易導致嬰幼兒腹瀉的病毒則以輪狀病毒最為常見。輪狀病毒所致嬰幼兒腹瀉的發生有全球性、季節性、流行性和自限性的特點。臨床上最容易侵犯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其起病急,病情重,常伴發熱和較嚴重上呼吸道症狀,嘔吐,頻繁腹瀉,排洗米水樣或蛋花湯樣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狀。
  • 小兒腹瀉、厭食、頸部歪斜怎麼辦?松江兒科醫生為你支招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主治方向:小兒斜頸、腹瀉、厭食、易感保健。小兒推拿的療法對象一般是6歲以下的小兒,尤其適用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小兒推拿常用於肌性斜頸、感冒、發熱、咳嗽、鼻炎、哮喘的緩解期,反覆呼吸道感染,腹痛,腹瀉,嘔吐,便秘,厭食,疳積等以及小兒保健與預防。
  • 孩子拉肚子了 別急著用上抗生素
    醫生經過檢查大便常規、病毒、乳糖不耐受檢驗,結果提示:輪狀病毒性腸炎、乳糖不耐受。醫生告誡明明的爸爸媽媽:孩子腹瀉嚴重時最好能第一時間過來醫院給醫生診斷,不能一拉肚子就馬上自行服用抗生素,明明這次的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但沒有多大效果,反而會加重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瀉時間延長。
  • 對待小兒腹瀉的5大誤區
    誤區1:濫用抗生素  夏季腹瀉多為細菌感染性腹瀉,用慣了抗生素、殺菌藥,以為秋季腹瀉也不例外。於是多種抗生素一起上,結果反倒傷了免疫系統,使得病毒有機可乘。輪狀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樣,是不怕抗生素的。
  • 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後需要吃什麼藥呢?
    進入秋季,秋季腹瀉來襲,很多寶寶出現腹瀉,寶寶一出現腹瀉家長就異常緊張,很想寶寶腹瀉儘快好轉,有的家長就著急的買一些藥給寶寶吃,帶寶寶看門診醫生也會開一些藥,那寶寶腹瀉後需要吃什麼藥呢?如何更合理的用藥治療腹瀉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的用藥指南
  • 秋季小兒腹瀉來「搗蛋」,爸媽們該如何應對?
    進入秋季,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每個寶寶都有發生腹瀉的可能,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更易發病。當寶寶上吐下瀉時,家長們都很著急,於是一股腦兒給孩子服用各種藥物,恨不得馬上讓寶寶好起來!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拉越厲害,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下面,就與家長們談一談小兒秋季腹瀉的防治及護理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