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切勿濫用抗生素 對症治療預防脫水最關鍵

2020-12-20 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丁秀偉

■ 朱麗葉

一到秋冬,又是小兒腹瀉高發期。如果家長護理不當,會導致患兒腹瀉更嚴重或使病情遷延不愈。嬰幼兒出現腹瀉應怎麼辦?是自行給藥或限制飲食或擅自用抗生素?帶著許多媽媽們的疑問,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近日採訪了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急診科主任貢海蓉主任醫師,請她就小兒腹瀉的分類、如何合理用藥及注意事項給家長們「指點迷津」。 貢海蓉提醒說,腹瀉治療應根據脫水、電解質紊亂程度適當給予液體療法、飲食療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家長應避免誤區,切勿盲目用藥。

腹瀉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九成腹瀉不需抗菌藥物治療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腹瀉以及腹瀉的常見類型。有些媽媽認為寶寶一天拉4次就是腹瀉,其實,腹瀉的判斷標準是一天大便次數增多,總量超過200克,並伴有性狀改變比如糞便黏稠度降低,呈鬆散狀或水樣狀或有黏液血絲,綜合以上這幾條症狀我們才判斷是腹瀉,家長一定要明白,大便性狀比大便次數更有臨床診斷意義。」貢海蓉說。

「腹瀉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當中8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輪狀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和腸腺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感染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主要腸道病原體。細菌感染性腹瀉大便通常帶有黏液,有時帶有血性。非感染性腹瀉可能包括飲食不當、藥物相關尤其是抗生素藥物等導致,其他腹瀉還包括腸道過敏及其他原因所致。」貢海蓉強調,非感染性腹瀉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90%的腹瀉不需抗菌藥物治療。

「服用抗生素的孩子中有大概 1/5 的孩子會出現腹瀉。」 貢海蓉說,抗生素相關腹瀉在2 歲以下寶寶中比較多見,此類腹瀉較輕,較少會出現脫水,通常在使用抗生素藥物的第 2 天和第 8 天之間開始出現,腹瀉一般持續1~7天。對於抗生素引起的輕度腹瀉,兒童應繼續用完所開的抗生素。「若不滿 1 歲的寶寶出現腹瀉,則其脫水風險會更高,需要確保孩子飲用足量的液體以免脫水,建議多讓孩子飲水,不要飲用果汁或軟飲料,這樣會加重腹瀉。」

貢海蓉還提醒,嬰幼兒腹瀉總的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治療;預防及糾正脫水和酸中毒等併發症;繼續飲食;合理用藥;加強護理。其中合理用藥是治療腹瀉的一個重要環節,除非由侵襲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需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外,其他類型的腹瀉不需要應用抗生素。

小兒腹瀉需預防及糾正脫水,合理餵養對症用藥

「當孩子出現腹瀉症狀,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孩子有無脫水情況。脫水治療取決於孩子的脫水程度。嚴重的腹瀉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絕大多數腹瀉,尤其是病毒性腸炎,治療就是飲用足量液體和補充電解質,預防或糾正脫水。」貢海蓉說。

「對於輕度脫水的孩子,可以口服補液鹽,補充孩子失去的水和鹽分,這些補液鹽中包含均衡的水分、糖分和鹽分,促進液體的吸收。不要用淡水或家庭製備溶液來補水。」貢海蓉介紹說,口服補液鹽是治療腹瀉的一線藥物,與靜脈補液的療效是相當的。但口服補液比靜脈補液更加有效且安全性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補液鹽配製時要十分小心,否則溶液濃度會出錯。

貢海蓉強調說,伴有嘔吐的寶寶,可以每隔 5 分鐘就給孩子服用 5 毫升(1 茶匙)的口服補液,然後每隔 5 分鐘逐漸增加,直至增加到 30 毫升。1~2 小時後,給孩子服用的補液要達到 25~50 毫升/每千克體重。這意味著,如果孩子體重為 13 千克,1~2 小時後給孩子服用的口服補液需達到 325~650 毫升。如果對孩子進行母乳餵養,則繼續採用母乳餵養。

「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如何合理餵養更重要。」貢海蓉說,腹瀉患兒仍有消化能力,應該繼續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證其身體對營養的需要,補充疾病的消耗。大多數孩子不需要改成無乳糖奶粉餵養,但是對於嚴重腹瀉尤其是小於5歲的寶寶,適當餵養無乳糖奶粉可能會縮短病程。「腹瀉寶寶可給予母乳、配方奶、米粉、米湯,稀粥餵養,腹瀉停止後可較快恢復原有飲食,注意不能引用高糖飲品。」

對於小兒腹瀉的常用藥物,貢海蓉介紹說,除非醫生允許,否則不要給孩子服用洛哌丁胺(易蒙停)等止瀉藥物。蒙脫石散可用於腹瀉患兒,但其作用仍有待觀察,服這類藥需空腹,並且需要注意與水調和的比例。有很多媽媽會選擇給孩子服用益生菌,特定的益生菌可用於兒童腹瀉,推薦的益生菌有:鼠李糖乳桿菌、布拉氏酵母菌,一般使用5~7天。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類須用不超過40℃的溫開水衝服,以保證其能「活著」進入腸道發揮治療作用,也可以和奶粉以及牛奶同服。

最後貢海蓉強調說,如果孩子因腹瀉出現以下5種情況必須要靜脈補液:1.休克;2.脫水且伴有意識改變或嚴重酸中毒;3.脫水情況惡化,或口服補液治療無改善;4.口服不能耐受,有持續的嘔吐;5.嚴重的腹脹或腸梗阻。

相關焦點

  • 寒潮來襲小兒腹瀉頻發 醫生提醒切勿濫服抗生素
    新華社長春12月8日電(記者趙丹丹)隨著寒潮來襲,冬季小兒腹瀉又到高發期。記者近日在長春市多家醫院了解到,因發熱、嘔吐、腹瀉腹痛前去就醫的嬰幼兒大幅增多。醫生提醒,冬季腹瀉的發病原因多數為病毒感染,家長切勿擅自給患兒口服抗生素。
  • 小兒腹瀉易發生脫水的原因是什麼 小兒腹瀉脫水怎麼預防
    小兒腹瀉並不可怕,但如果小兒腹瀉導致身體脫水,問題就會很嚴重,那時小兒會出現少尿、無淚以及內臟功能減退等多種不良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會特別嚴重。平時小兒腹瀉不止,體液流失過快,不能及時補充都會導致小兒腹瀉脫水,而合格的家長在平時就應該做好小兒腹瀉脫水的預防。
  • 小兒腹瀉別亂吃抗生素
    兒科專家認為,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眾多,有感染因素如病毒、細菌等,也有非感染因素如餵養不當、食物過敏、乳糖不耐受以及氣候因素等。作為家長應正確認識小兒腹瀉,避免防治走入誤區。  小兒怎樣才算腹瀉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兒科副主任醫師趙長安說,家長一見孩子腹瀉就很緊張,立即送到醫院。
  • 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 這些危害別說我沒告訴你
    ,小兒腹瀉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父母不能盲目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小兒腹瀉亂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耐藥菌株增加:小兒腹瀉濫用抗生素會增加疾病後期治療的難度,並且容易導致疾病反覆發作,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並且也會降低孩子身體的免疫功能,會降低孩子身體的抗病能力,小兒腹瀉期間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育兒園」小兒腹瀉預防脫水 及時口服補液鹽Ⅲ
    小兒腹瀉預防脫水 及時口服補液鹽Ⅲ徐曉紅給患兒做檢查。夏季天氣炎熱,食物易滋生細菌,有些寶寶在飲食和衛生習慣上不太注意,加之腸胃免疫力弱,很容易受病毒和細菌侵襲。「特別在夏秋交替時,也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發病急、病情嚴重,並伴有嘔吐、噁心、發熱、腹痛等症狀。」
  • 小兒腸炎突然來襲,腹瀉、脫水好幾天,如何預防才有效?
    小兒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患者會有發熱以及裡急後重的感覺,所以也叫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不同,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 這才是治療腹瀉的正確方式,你都做對了嗎?
    腹瀉會伴隨大量水分、電解質的丟失,其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脫水,嚴重脫水會造成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腹瀉是佔第二位的兒童死亡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有53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腹瀉,主要原因是脫水。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治療腹瀉呢?
  • 小兒腹瀉高發季又到了,如何預防請看這裡
    立秋後,早晚溫差變大,小兒秋季腹瀉的發病率逐步增高。寶爸寶媽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小兒腹瀉的家庭護理及預防方法。 預防和糾正脫水是關鍵。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可在家治療。如果患兒3天不見好轉,出現腹瀉次數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飲食;頻繁嘔吐;發熱;明顯口渴;糞便帶血就應立即找醫生診治。
  • 對待小兒腹瀉的5大誤區
    誤區1:濫用抗生素  夏季腹瀉多為細菌感染性腹瀉,用慣了抗生素、殺菌藥,以為秋季腹瀉也不例外。於是多種抗生素一起上,結果反倒傷了免疫系統,使得病毒有機可乘。輪狀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樣,是不怕抗生素的。
  • 疾控發布12月「防病指南」 腹瀉切忌濫用抗生素
    專家提醒,目前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季節,尤其是兒童、老人等體質偏弱群體,更須小心防範。諾如病毒具有潛伏期短、變異快、環境抵抗力強、傳播途徑多樣、感染劑量低的特點,很容易在人群間傳播。諾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發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流行的高發季節。每隔2-3年還可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諾如病毒新變異株。
  • 腹瀉不要濫用抗生素
    據新華社電 夏季是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稍不注意,很容易發生腹瀉、嘔吐。濟南市疾控中心的專家提醒,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周左右就能自愈,發生腹瀉最好不要濫用抗生素。專家表示,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急性腹瀉有可能因此轉為慢性腹瀉,治療起來得不償失。還有些腹瀉是由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抗生素對這些腹瀉也毫無效力。
  • 小兒秋季腹瀉吃什麼吐什麼怎麼辦 小兒秋季腹瀉怎麼預防
    每年秋天都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而且有小兒患病以後不但會腹瀉,還會伴有嘔吐,幾乎是吃什麼吐什麼,那時家長都會特別焦急,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這時家長首先要看患兒是否脫水,還要積及尋找病因,對症用藥,爭取讓患兒早日康復,另外進入秋天以後做好這種疾病的預防也很重要。
  • 小兒腹瀉有哪些主要類型?了解了這些可以更好的預防腹瀉
    小孩腸胃比較嬌嫩,日常生活中護理不當,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微生物的侵害而出現腸胃感冒,腸胃方面的疾病腹瀉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引起小孩腹瀉的原因有很多,腹瀉的原因不同腹瀉的種類也不一樣,對於不同的腹瀉種類,採取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對腹瀉進行正確的判斷是對症治療的前提。那麼小兒腹瀉可以分為哪幾種?
  • 小兒腹瀉增加三成!
    病毒感染性腹瀉多為自限性疾病  同時何醫生也介紹說,雖然輪狀病毒、腺病毒、諾如病毒等病毒感染性腹瀉的傳染性較強,以群發為主,好發於幼兒園、學校等人群集中地,但本身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並不需特殊治療,主要通過補液和飲食調理來控制症狀等治療即可。家長不能輕視,要做好預防脫水工作,但也不必過於恐慌。
  • 小兒秋季腹瀉的家庭處理與預防
    ——戴江瑞 劉銀萍 王姣峰 張偉 馬培志/文 河南省人民醫院秋風漸起,又到了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腹瀉雖然是常見的疾病,但是也有過於嚴重導致生命危險的病例,小兒腹瀉也是小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長們可以多了解一下相關知識,早做防範。
  • 夏季腸道疾病高發 腹瀉不要濫用抗生素
    核心提示:抗生素不但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得不償失,而且對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腹瀉,抗生素毫無效力。腹瀉大多一周左右就能自愈,預防重在防止病從口入。   夏季是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稍不注意,很容易發生腹瀉、嘔吐。
  • 孩子拉肚子了 別急著用上抗生素
    醫生告誡明明的爸爸媽媽:孩子腹瀉嚴重時最好能第一時間過來醫院給醫生診斷,不能一拉肚子就馬上自行服用抗生素,明明這次的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但沒有多大效果,反而會加重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瀉時間延長。   輪狀病毒腸炎,是秋冬寒冷季節小兒腹瀉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好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
  • 小兒腹瀉怎麼辦?能吃鈣鋅特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嗎?
    很多人都有腹瀉的經歷,而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抗病毒能力比較弱,所以稍不注意,就可能會有腹瀉的現象。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原體和多種因素所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大便的次數增多,可能還伴隨有發熱,嘔吐的症狀。
  • 提醒:腹瀉後切勿亂用抗生素
    腹瀉後切勿亂用抗生素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左鹿、南極、大輝)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胃腸疾病患者也逐漸增多。市協和醫院專家提醒,患者一旦出現嚴重腹瀉,切勿亂用抗生素,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許多患者腹瀉後不去醫院,而是在家隨便找些止瀉的抗生素藥物來吃,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專家介紹說,可以引起腹瀉症狀的疾病很多,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多數抗生素對病毒和黴菌無效,即使是細菌性腹瀉,由於抗生素的濫用,產生了許多耐藥菌株,一些原本有效的抗生素也無效了。
  • 小兒腹瀉怎麼辦?|小兒腹瀉|蒙脫石散|食物|脫水|-健康界
    文章轉載自:龍醫全科資訊秋冬季節寶寶腹瀉高發,特別是6個月~2歲的嬰幼兒,秋季腹瀉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常見病因之一。1、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哪些?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或拉稀便甚至水樣便為特點的消化道疾病。孩子與成人不同,小兒腹瀉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要引起足夠重視。嬰幼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抵抗力低,容易發生腹瀉,常見誘發因素包括:(1)感染因素病毒、細菌感染,秋冬季節腹瀉以病毒感染多見,特別是輪狀病毒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