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平仄韻律,點綴《詩經》的旖旎

2020-12-13 英啵啵吖

春有風箏,夏有魚,秋有青鳥,東有雁,書信一來一往間,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學習《詩經》的這段時間,我懂得時光如河,浮生為魚,在暗流湍急裡相遇,總是命裡該遇;人生一世,選一條路,不退讓,不更改,一直走到盡頭,也是人之幸事;愛情的感覺,是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是措不及防遲到的檸檬,是手拿玫瑰握到的刺,也是陽春三月裡的風和日麗……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到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儘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最喜歡《靜女》的純真愛情。 少男少女相約幽會,開個天真無邪的玩笑,獻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天真爛漫勾畫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生氣勃勃,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言喻、動人心魄的美。兩心相許,兩情相會,相看不厭,物因人美,愛 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純淨透明碧藍如洗。花開過,雨來過,你來過,風輕輕一吹,所有的草木生機勃勃,而我,輕輕裁一段落滿花香的時光,記住春暮將暮的美,只待季節凋零之後,回眸,依舊是一個纖塵不染的春天。

最喜歡《丘中有麻》的熱戀大膽。土坡上一片的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來的步伐。土坡上一片的麥田,有郎的愛意纏綿。有郎的愛意纏綿,盼望郎再來野宴。土坡上一片的李林,有郎的真情愛心。那一蓬蓬高與肩齊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麥田壠間,那一棵棵綠蔭濃鬱的李子樹下,都是姑娘與情郎情愛激發的地方。 這首詩表現了二千多年前黃土高原上那對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其情緒熱烈大膽,敢於把與情郎幽會的地點一一唱出,既顯示姑娘的純樸天真,又表達倆人的情深意綿。敢愛,敢於歌唱愛,這本身就是可敬的。清風曼柔,夏色至濃,六月柔情四溢,時光陌上,偷聽一縷縷輕風的對話,他們低聲細語,要把那美麗的花瓣卷落人間。

蘸一抹花瓣的馨香,蓋一方春日的印章,讓愛情的唯美裝點《詩經》的帷幕,讓詩律的婉轉點綴《詩經》的旖旎。

相關焦點

  • 近體詩的韻律平仄
    卻無意中發現,原來在臺灣,簡單的詩詞韻律平仄在國中孩子的國語課程裡。曾經自嘲,自己是理科生,不懂平仄,卻不知道自己原來連國中的水平都不及,不禁汗顏。臺灣的國中,就是我們國內的初中。我不知道現在的初中、高中課本裡,是否有詩詞韻律的內容,反正我們那時候是沒有的。任何一門學問,一個行業,甚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門檻的。
  • 對聯仄起平收,平仄到底是韻律還是枷鎖?
    有朋友提問:對聯仄起平收,平仄到底是韻律還是枷鎖?並附帶闡敘如下: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韻律和詩意,到底哪個更重要(附佛家偈子平仄調整)?
    有朋友問:韻律和詩意,到底哪個更重要?原創律詩一首, 《禪蓮》 梵花生慧眼,悟空不沾塵。 善念結蓮子,仁心渡世人。 末句如果用「仁心」則合韻律,但欠詩意。若是用「苦心」則詩意靈動,又承上啟下,突出蓮子苦心卻清心淨化的特性。哪一句更好呢?
  • 詩歌韻律和平仄
    古詩詞韻律1基本介紹所謂押韻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從上可以看到詩具有如下的特點。1、語言精煉。不像寫文章那樣長篇大論。2、節奏鮮明。詩作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跳動。3、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古人有「詩言志,歌永言」之說——《書·舜典》。
  • 漢語韻律之美--文化--人民網
    在浙江諸暨東白湖鎮斯宅村,斯民小學學生將書寫的春聯送到百年千柱屋的居民家中。新華社發 語言是有節奏的,人們說話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都有自己的節奏。古四聲分為平、上、去、入,文人將其作「二元」分類,謂之「平仄」。平聲歸入「平」,上、去、入讀起來不平,統統歸入「仄」。聲調的變化會產生抑揚頓挫的節奏,語言學家謂之「韻律」。國人講求韻律有著悠久的傳統,無論是創作詩、賦、駢文、詞、曲還是散文,都很講究韻律,因為韻律是漢語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啟功在《詩文聲律論稿》中把詩歌比作「七色板」和「積木」。
  • 平仄有聲——經典詞牌韻律大全
  • 愛上這些星座,不懂點「平仄韻律」,意再美好,也嗅不到真情味道
    文/凌婷七七 長期關注七七的朋友,一定知道七七星座頻道除了涉及情感,還帶著點國風味道,曾經七七為我們的十二星座量身定製了屬於自己的藏頭詩詞,以及情感詩詞,當然他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星座漢字,星座字謎等等,這是凌婷星座想要傳遞不一樣的星座韻律,帶著家鄉文化的星座頻道,除了情感的粘連,更多了點素雅的恬靜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韻律中遇見唐詩宋詞元曲,邂逅漢語之美
    書中首度獨家推出「詩詞常識」,在平仄韻律中解讀詩詞奧秘,邂逅漢語之美。平仄是一種相對立的聲調關係。「平」字指的是不升不降,「仄」字指的是不平,也就是或升或降。「上」字指的是聲調中的升,「去」字指的是聲調中的降,「入」字指特別短促。這也就是說,上聲、去聲和入聲合成一類(仄聲),平聲自成一類,而平仄遞用可以構成詩的節奏。
  • 光明日報語言文字版:漢語韻律之美
    在浙江諸暨東白湖鎮斯宅村,斯民小學學生將書寫的春聯送到百年千柱屋的居民家中。新華社發  漢語有四個聲調。古四聲分為平、上、去、入,文人將其作「二元」分類,謂之「平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更有一種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章太炎說:「中國自古無無韻之詩,有之自胡人史思明始。」  唐代成熟定型的律體詩歌,講求一定的格式和韻律,特別是對平仄的要求非常嚴格,最集中體現了漢語的韻律之美。律詩的字數、句數固定、整齊,增強了詩的韻律與節奏。律詩要求只押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除首句押韻自由外,要求隔句押韻。
  • 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這個要看什麼時候的古人。平仄韻腳都屬於聲韻學,我們大致搞清楚聲韻學的發展,就知道從什麼時候平仄格律成型,並以此規範出格律詩的創作,進而成為詩詞通順的一個衡量標準。 聲韻學的起源很早,但並非從《詩經》開始,那個時候的創作大多是隨心所欲,只需要吟唱最終落到韻上,對詩句內的字詞使用並沒有要求,通順表意即可。這個也就是古體詩的標準。
  • 《詩經》:中國古詩「季語」書寫的開端
    論及中國古詩季節書寫傳統,前人多以楚辭為其開端,同為先秦詩歌藝術高峰的《詩經》則被研究者重視不足。實際上,《詩經》中大量出現的自然現象、具體動植物常帶有或顯或隱的季節性,為中國詩史貢獻了最早的一批「季語」。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這些詩上承詩騷,下啟唐宋,詩體形成以五言為主(《詩經》以四言為主,《楚辭》以六言為主)。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
  • 三字腳與五言詩的韻律
    原來在《詩經》中較少見的名詞形式, 現在也幾乎與形容詞形式不相上下。另外, 這種形式在《詩經》中原本只能看作是兩個單音詞的平列, 而在五言詩中, 很多例子應是在已有的並列式雙音詞中插入一個連詞, 以適應三字節。其中只有個別例子另有出處, 21在已成為一種慣用形式後, 在以上諸例中也可以看出有些是根據這種形式派生和新造而成的。這種句式在近體詩中仍有保留, 儘管數量不多。
  • 冬遊齊魯|候鳥翩飛,蘆浪翻湧,菏澤這座旖旎水城藏著《詩經》裡的...
    冬遊齊魯|候鳥翩飛,蘆浪翻湧,菏澤這座旖旎水城藏著《詩經》裡的絕美意境 2020-12-11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仄兩用的字
    平水韻表中平仄兩用而意義相同的字——中華詩詞網校秋風聽雨編審平水韻很多字平仄兩用而意義相同,常常使很多作詩者茫然
  • 夢梅軒詞話:填詞格律平仄問題
    平是此處應該用平聲字,仄是此處應該用仄聲字,中是通用,此處平仄字都可以使用。但是在制譜的時候有些人只顧悶頭照抄,不講究句式、韻律和平仄、上、去聲的關係,於是就形成了一整句全是「中」的句式。填寫的詞也就失去了韻律。查歷代名家詞作《沁園春》的起句都是兩兩平仄互用。
  • 從《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淺談中國文化中的那些韻律之美
    韻律作為貫穿全文的核心,對整篇文章的結構都有影響。詩詞的韻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平仄「平」指的是平直,「仄」指的是曲折,古漢語中一共有四種聲調: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他都屬於仄聲。古代詩詞中,就會注意平仄的協調搭配。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所以現代漢語的平仄為:平——陰平、陽平。仄——上聲、去聲。我們現在寫格律詩,按照普通語四聲的平仄來寫即可,沒有必要去按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寫。不過學習一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可以讓我們再欣賞以前的律詩時更加能感受到詩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