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喜當爹」技術可繁育更優良的後代

2020-12-20 木木西裡科技

一項最新研究先通過基因編輯使動物不育,再對其進行精原細胞移植,使它們產生的精子只攜帶供體動物的優良基因。這項技術如果能夠投入應用,將對畜牧業帶來極大的幫助。

圖片來源:Bob Hubn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華盛頓大學生殖生物學家 Jon Oatley 在給一頭山羊「代父」餵食。

科學家們首次將豬、羊及牛成功改造成「代理父親」,這些動物產生的精子不攜帶自己的基因,而只攜帶供體動物的遺傳信息。這項技術突破 9 月 14 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 Jon Oatley 帶領的研究團隊藉助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去除「代父」(surrogate sires)胚胎中負責雄性生育能力的基因片段。這些代父在出生後表現出了不育性狀,而在研究團隊對其睪丸進行幹細胞移植後,它們開始產生精子。檢測發現,代父產生的精子中僅表現出了幹細胞捐贈生物的基因性狀。該研究中的基因編輯技術針對的是諸如不育在內的物種自然缺陷。

該研究歷時 6 年,由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及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的研究者合作完成。研究團隊使用 CRISPR-Cas9 培育出缺失 NANOS2 基因的小鼠、豬、山羊及牛。NANOS2 與雄性生育能力有關,缺少該基因的雄性動物能夠健康生長,但會表現出不育性狀。因此,植入了來自其他動物的精原細胞(即產生精子的幹細胞)後,這些生物開始生產源於供體細胞的精子。

研究證實,這樣的代父能夠生產活性供體精子。由小鼠代父提供精子產下的後代攜帶供體小鼠的基因。其他大型動物還沒有完成繁育。Oatley 實驗室正在為下一步的研究改良幹細胞移植程序。

該技術將有助於提升培育具備優良性狀牲畜的速度,提高食物生產的水平,使之適應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此外,通過這項技術,偏遠地區的育種人員能更輕鬆地獲得其他地區優良種群的基因材料;該技術還有助於對難以進行人工授精的生物(如山羊)進行精確培育。Oatley 表示:「通過這項技術,我們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優良特徵的家畜,從而提高食物生產效率。這可能對解決全球食物安全問題產生巨大影響。從基因層面改進配種問題可能意味著,今後的家畜養殖可能消耗更少的水、食物以及抗生素。」

來自羅斯林研究所的 Bruce Whitelaw 教授認為,這項研究很好地完成了概念驗證:「本研究向世界證明,這項技術是真實、有用的。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這項技術,來滿足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對食物的需求。」

畜牧業研究的最新進展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尋培育「代父」的新方法。這是由於畜牧業使用的傳統技術,如選育及人工授精,都要求物種之間比較接近,或嚴格管控生長周期,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同時受到這兩個因素的限制。

人工授精技術在奶牛養殖中較為常見,這是由於對奶牛一般採用圈養,因此它們的繁殖行為相對易於控制。但對於需要遊蕩吃草的肉牛而言,這種方法的應用難度就很大。對於豬來說,該技術的難度在於豬的精子無法長時間保持活性,進行人工授精需要保證受體豬在較近的範圍內。在山羊身上進行人工授精更有難度,授精時需要對山羊進行手術。

「代父「技術通過自然繁育的方式解決了上述難題。農場主和牧民不需要限制牲畜的自然活動,供體動物與「代父」也不需要被帶到同一地點 ,因為可以將冷凍的供體精子或代父動物運輸到不同地方。此外,NANOS2 缺失的雌性動物依舊能夠生育——該基因僅僅對雄性生育能力造成影響,而產下的 NANOS2缺失雄性動物可以成為新的「代父」

被改造為「代父」的牛。圖片來源:Bob Hubn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來自猶他州立大學的 Irina Polejaeva 表示,由於很多地區的牧民還依賴著選擇育種來提升牲畜性狀,該技術的利用可能促進發展中國家加快食物產量的提升。「山羊依舊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首要的蛋白質來源,「 Polejaeva 表示,」這項技術能加速山羊優良性狀的繁育,比如抗病性、抗高溫性或更好的肉質表現。「

「代父」技術還為瀕危物種的遺傳信息保護提供了一條新路徑。種群數量的下降往往帶來群落之間的地理隔離,這限制了種群內部的基因多樣性。

推廣應用仍然受限

然而,倘若如今政府的管控以及公眾的看法不發生改變,上述所有代父技術的好處都無法實現。

儘管技術上已經足夠成熟,有待商用,目前全球的法律制度都不允許基因編輯代父技術的應用,即便代父的後代不會受到基因編輯。Oatley 認為,這種現狀部分源自公眾的錯誤理解,即將基因編輯等同於富有爭議的轉基因技術。基因編輯意味著對單一物種的自然性狀進行改變,不是說將不同物種的 DNA 結合起來。

Oatley 也意識到,為了這項技術的順利推廣,他還需要完成許多實驗室之外的工作。他最近加入了美國家畜基因編輯全國工作小組(National Task Force on Gene Editing in Livestock),這個組織聚集了研究人員、產業界代表、生物倫理學家及政策制定者,旨在推動這項技術的實施。

「即使科學上已經完全成熟,這種方法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被應用於家畜繁育的速度仍然受到社會接受程度和政策的影響」,Oatley 表示。「通過與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合作,我們能夠向公眾提供更多信息,證明這項技術並不會帶來與其他方法類似的風險。」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Evol Lett:壽命較長的精子更易產生健康的後代
    2019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volution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讓卵子受精前存活時間較長的精子往往更易於產生健康的後代,研究者表示,相比壽命較短的精子而言,雄性斑馬魚所射出的精液中壽命較長的精子往往能夠產生更加長壽和健康的斑馬魚後代
  • 代育父系技術出爐!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來說,首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精子。
  • 國際空間站冷凍老鼠精子產出小鼠:太空繁育或成真
    最新研究發現,精子經過太空旅行後完全有可能繁育出健康後代,這將為人類未來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甚至繁育後代帶來希望。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人類的精子能夠在太空中保存、存活並發育成健康胚胎,那麼人類通過太空旅行訪問火星甚至更遠宇宙將成為可能,日本山梨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讓這種可能性大增。山梨大學科學家近日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曾經保存於國際空間站長達9個月的老鼠精子竟然繁育出健康的小老鼠。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將為人類未來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甚至繁育後代帶來希望。
  • 克氏症候群 小睪丸、無精子 多一條X染色體引發的男性不育
    克氏症候群的成因是卵母細胞或精原細胞在兩次減數分裂形成卵子或精子的過程中性染色體出現「分配不均」,可以是患者父親的精子核型異常,也可以是其母親貢獻了一枚異常卵。所以克氏患者的父母不要互相苛責,這只是上帝開了個過火的玩笑。這類病人往往在精液化驗中見不到精子,因而無法自然生育。
  • 功能精子製造成功 未來生娃還需要男人嗎
    這個研究團隊先提取了胚胎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細胞類型能力的空白細胞,從而為身體創造出了一個「修復工具箱」。然後利用某種化學製劑、荷爾蒙和睪丸細胞的混合物,將這些幹細胞轉變成「精子細胞」。研究團隊通過胚胎幹細胞分化得到原始生殖細胞樣細胞,然後將其與小鼠睪丸體細胞混合培養,並添加有助於精子產生的細胞因子及激素,使生殖細胞完成減數分裂,體外分化獲得具有功能的精子。
  • 男人失去一個睪丸會有什麼影響?還可以當爸爸嗎?
    睪丸,由於其具有產生精子的作用,影響著男人能否成就爸業,所以對於男人而言就是其「命根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有一部分男性朋友因為激烈運動、意外事故或相關疾病而失去了一個睪丸(正常情況下是兩個睪丸)。那麼,如果男人失去了一個睪丸,只剩下一個睪丸會不會變成電視中的「太監」?
  • 睪丸顯微取精術可助無精症患者「尋精」
    目前臨床證實造成非梗阻性無精症的基因並不多,最常見的是染色體異常和AZF基因,也就是無精子基因。藥物影響、醫源性因素(如放化療等)、局部高溫影響、環境因素等後天因素也可引起非梗阻性無精症。另外,先天性基因突變導致雙側或單側輸精管缺如,後天性因素如感染性因素、創傷、腫瘤等均可導致梗阻性無精症。
  • 為何說"睪丸外露"是人類進化的最大失誤
    但這些特徵中,最難解釋的是長在體外的睪丸。畢竟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睪丸是男人最重要的部位。沒有它們,男人就不算男人。但它們就這麼裸露在體外,極容易受到傷害。這是怎樣的設計?當然,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比起人體其他部位,人體精子細胞更適宜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
  • 男人精子是怎麼產生的?
    睪丸是男子的生殖器官之一,它由200-300個睪丸小葉組成。每個睪丸小葉由1至4條又細又長的曲細精管組成,曲細精管的直徑只有180-250微米,最長可達150釐米。而每個睪丸中約有400-600條曲細精管,算起來它的總長超過250米。正是由於有這樣「龐大」的精子製造「工廠」,睪丸才有可能每天生產上億個精子。
  • 精子形態反映男人生育力
    作者:寶寶知道 雙子蒲公英66精子形態反映男人生育力除了母體疾病對胎兒的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之外,父親精子的質量也影響著受精卵的發育,甚至胎兒的成長。一般人常常只注意到了女性在孕育後代中的作用,因為卵子的受精及發育成長都是在母體中進行,故認為母親的責任重大。
  • 爸爸的精子裡,不僅有遺傳密碼,還有他的人生
    許多動物研究發現,在交配前經歷食物剝奪的小鼠父親的後代的血糖水平更低。大鼠父親如果飲用酒精,那麼後代出生時體重更低,在迷宮裡的空間學習能力更差。而吸菸的人類的精子染色體數量更容易發生異常,這容易導致流產或唐氏症候群。同樣,爸爸的體重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 切開蛋蛋找精子!顯微取精,讓精子」無「中生有!
    然而顯微取精技術卻是男性不育治療革命性的治療方案。  曾經非梗阻性無精症患者是幾乎不可能生育自己血親的後代的。自從美國康奈爾大學開始通過顯微鏡直接在患者的睪丸組織中尋求精子,並取得成功和突破後,使許多原先需要供精治療或抱養嬰兒的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的夫妻,開始有了生育自己血親後代的希望。  今天荷醫生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這個技術。
  • 無精症患者就一定沒有精子嗎?
    精液檢查發現沒有精子,我們稱之為無精子症。
  • 15歲少年睪丸異常 媽媽帶其到醫院儲備精子
    [事件] 媽媽帶15歲兒子「凍精」長沙某校中學生15歲的小軍(化名)在一次體檢中,醫生發現其睪丸異常,其中一側睪丸有腫塊,並建議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媽媽立即帶他去醫院複診,經確診,泌尿外科醫生稱,需手術切除腫塊。為防止手術影響生育,醫生提醒小軍媽媽到中信湘雅精子庫做生殖保險,將孩子的健康精子凍存。
  • 1.2億個精子的挑戰
    就像最初女性避孕藥是為治療不孕而產生的一樣,JQ1一開始被用於治療癌症,後來引起了馬特醫生的注意。馬特發現這種藥物的目標基因和另一個叫做BRDT的基因非常相似,BRDT基因只存在於睪丸裡,BRDT通過打開或關閉其他基因的功能,掌管著健康精子的生產。去除BRDT基因的小白鼠會絕育,2010年的研究發現,有BRDT基因突變的歐洲男子精子數量更少。
  • 睪丸小,父愛更強烈
    父親是幫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橋梁。孩子勇敢、自信、果斷等個性的形成,離不開父親的陪伴與影響。美國埃默裡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父愛強的人通常有一種身體表現——睪丸更小。研究團隊以70名年齡約33歲的父親為研究對象
  • 沒有精子也能當爸爸?這不是夢
    有數據顯示,我國男性精液質量逐年下降,少精、弱精乃至無精已成為阻擋男性實現「父親夢」的攔路虎。當他們在茫茫沙漠中尋找生命的綠洲時,如何助力他們重燃當爸爸的夢想?對此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男科主任袁明振介紹,生殖男科新技術的發展已將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在接受正規系統治療後,很多男性朋友可以得償所願。
  • 男性精子質量保衛戰
    歐洲的調查數據顯示,與20 年前相比,男性的精子活力只有過去的一半。環境汙染、氣候變暖、工作壓力、多吃少動……這些問題都使得不孕成為現代人的困擾。作為創造生命的另一半,男人也該為孕事時刻準備著。
  • 男性生育力 多吃鱔魚可提高精子質量
    男性多吃鱔魚可以提高精子活力  精子是人繁衍後代的主要物質,也是決定男性生育能力的關鍵因素。如今,因精子量太少而造成不育的病人佔相當大的比例。若想提高精子的活力,男性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生猛活潑的鱔魚。  鱔魚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維生素A對精子的生成、提高精子的活性具有良好效果。
  • 法科學家稱成功製造人類精子 學界質疑真實性
    2011年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將取自小鼠的胚胎幹細胞培育成一種能產生精子的源細胞。他們把這種源細胞植入不能生育的小鼠睪丸中,源細胞產生了外觀正常的精子。將這些精子注射到雌性小鼠的卵細胞中,不久雌性小鼠生出了健康的小鼠後代。  但「卡利幹細胞」公司強調說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人體實驗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