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對早餐是極為重視的,寧可不吃晚餐對於早餐的攝入也是必須的。由於全國各地的飲食文化及習慣不同,所以產生了很多特色早餐。其中京城的早餐就極具特點。
咱們一起看一下吧。
豆汁焦圈
說到老北京的特色早餐,豆汁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最能代表老北京的食物了,不管嘗沒嘗過的朋友都不會陌生,老北京的魔鬼美食。10個當地的朋友裡有2個都是喝不習慣的,雖說營養豐富,但其本身的發酵味就很令人上頭。正是這獨特的味道,吸引了很多前來打卡的遊客。
提起豆汁那絕對少不了焦圈和鹹菜絲。鑑於豆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最好佐以焦圈和鹹菜絲,才能配合出豆汁的味道。
焦圈和油條的做法類似,配比完揉好之後的麵團做成首尾相連的一個個小劑子,鍋中油溫燒至6成熱,用手拿住焦圈劑子的一端下油鍋,用筷子從中間撐開在油鍋中轉圈,使其定型成手鐲狀,色焦撈出即可。
麵茶
麵茶不是廣義上的茶,而是用糜子面和芝麻花生碎等煮成的糊狀物,盛出後均勻澆上芝麻醬撒上芝麻鹽。柔滑綿密的芝麻醬配鹹香的芝麻鹽,鹹香打底細密稠厚,入口香滑不膩口,越吃越有味。味道好價格便宜,是京津地區有名的小吃。
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麵茶既然為麵糊狀,為何老北京人從不用勺子。老北京人有個講究,喝的時候要拿起碗,嘴巴貼著碗沿轉著圈喝,用「吸溜」來形容更貼切。這東西很充飢,多為晨練者首選。
糖油餅
提到家喻戶曉的油條大家都不會陌生,糖油餅和油條都是老京城的味道,皮酥餡軟,上手簡單。糖油餅的靈魂所在就在上面的紅糖,在做完油餅劑子後,用紅糖,麵粉,水,花生油做成紅糖劑子,入鍋前將其貼在油餅劑子上醒發4、5分鐘炸制即可。
製作完成的糖油餅。
此時配上一碗鹹豆腐腦或豆汁,這樣一份不一樣的「豆漿油條「就誕生了。
炒肝
炒肝,聽名字大夥可能認為是個炒菜,其實不然,炒肝是一種以豬大腸和豬肝搭配各種配料煮成的小吃,別看黏黏糊糊的,主配料就有十多種,用小火慢慢煮透,是一種讓人越吃越上癮的食物
吃炒肝必須配豬肉大蔥包子,這是老北京早餐的標配。就好像啤酒炸雞,缺了啤酒的炸雞太膩,同樣缺了炒肝的包子太幹。天剛轉涼的時候來一碗炒肝就著包子,整個人都暖起來了。這何嘗不是種滿足呢?
現代人的生活早餐樣式多了,各地美食文化的運輸多了,可是對老北京人來說,以上這些仍然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能替代的,有著老北京味兒的早點。若是來了北京,嘗一嘗這些特色美食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