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根,跟美國總統同名,十來歲偷師學一門手藝,估計要帶到墳墓裡

2020-10-18 豫西人文攝影

我叫李根,今年82歲,是河南省欒川縣白土鎮山裡的農民木匠,因為我的名字跟一個美國總統一樣,有些老夥計們開玩笑,就叫我「總統」,你見過哪一個總統還在大集上擺攤?平時家裡就我和老伴兒倆人,養點雞、餵頭豬,農閒了做幾把木勺子。我想著等我走了,把這些工具給我埋到身邊,手藝是十來歲時候偷學的,現在也沒啥用了,帶走去那個球……

(視頻演示為李根的徒弟,現在已經放棄製作了)

講述:李根  攝影:王懷卓  記錄:含煙

我家住的村子叫均地溝,溝裡地並不多,在這條溝的最深處,只有兩所院子,是我和大兒子的房子。我們的院子沒有院牆,整個院子都是用石頭壘成石牆,填起來的。以前地裡長得莊稼少,雖然坡上都開成了荒地,糧食也沒有現在多,房子不捨得蓋到耕地裡頭,都是填的山坡。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我和老伴兒身體都還行,也不依靠他們。溝裡出路不好,早晚都是要搬出去的。

生產隊的時候,大隊有幾個木匠,會修理犁耙、挖一些木勺,他們幹活的時候,我就站在邊上看。那時候流行大煉鋼鐵,有些小人口家庭的鐵鍋都上繳煉鋼了,後來大食堂散了,我們這兒都用木勺子、木水瓢和木鏟子。年輕時候呢,我也喜歡琢磨,看了幾回,就回來自己琢磨著砍了幾個鏟瓢,我爹說看著還怪像那回事,找人打了一副工具,閒了也幫人做幾個。

做木家什兒,首先是得找材料,老粗的樹可能芯壞了,不行,太小的紋理沒長成,容易裂開,也不行,我一般都是到山上找七八年的毛白楊或者楸樹。砍一棵樹,能鋸好多,現在不好賣,一棵樹一年賣不完。啥時候找木料,也有講究,你比方說,現在上坡砍棵樹,那就不行,還沒挖完肯定炸、裂縫了。別說賣了,用都用不成。看中那棵樹了,做個記號,到秋罷了(10月份以後),再來打截就行了。

這棵樹,做勺子還可以,做別的就不行,太細。木勺子一般是一尺二長,在坡上直接打截成一尺多的木段,年紀在這兒呢,太長的拿不動,一趟只能背一根。拿回家泡到水裡頭,剩下的,用樹葉子蓋著,不能叫太陽直接曬住,要不會裂開。跟螞蟻搬家一樣,兩三天之內把能用的木段拿回家就行了。

木段泡在水裡頭,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能把木頭裡面的蟲卵泡死,將來砍的時候不開裂,做成了,放幾年也不生蟲,再一個原因是,溼木頭好挖,幹了太硬,挖不動。樹梢等曬乾了,背回來做柴火,咱山裡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樹梢子,木柴灰還能上地,我院子裡種的豆角,上的都是人糞便和草木灰,一年吃不完的菜。

挖木勺其實也沒啥太難的技術,主要是眼力和手勁。眼力是你看見啥材料,就得知道能做啥東西,多長多寬,別費材料。手勁呢,不是說你手有多大力氣,是看有沒有巧勁,說再簡單點呢,就是熟能生巧,幹的多了,慢慢就會了。剛學的人,想的可美,說的也可美,一上手,嘿嘿,沒砍幾下就把木頭砍劈了,那不中。

木頭從山上背下來,泡到水裡頭,最少得泡一個星期,泡的時間越長越好,越好砍。閒了,我就把木頭撈出來,先大概砍成木勺的樣子,等哪天急著挖木勺了,省點力氣。別看說是挖木勺,其實第一步還是砍,咱老百姓沒有太高級的工具,這把鶴嘴斧是用一把舊斧子和壞了的钁頭(juetou,農村用來挖較深的坑時候用的農具)接的。有眼力,知道往哪砍,有手勁,知道砍多深,用多大勁。我見過三斧子直接劈成劈柴的。

斧子只能砍厚的地方,比如邊緣部分,就不行,那咋弄?用鑿子,圓鑿子,專門挖圓的。剛開始把用斧頭砍出來的木屑挖出來,再慢慢的,一層一層往裡挖,看著能盛水了,就差不多了。

我這刀叫平刀,專門操平用的,除了挖木勺,別的地方都不怎麼用。做木匠,你得知道人家找你做木勺幹啥用的,以前都是家裡頭舀飯,那時候做飯稀,有那娃子蛋會去鍋底撈,你就得把勺子口做的平一些,光能攪稀的不能撈稠的,要不然稠的撈完了,鍋裡都是稀湯湯。現在有啥吃了,勺子口得稍微高一些,能舀住東西才行。你比方說急脾氣的,舀一下舀不住,舀一下舀不住,舀個兩三下,還不把勺子扔了……

定好形狀,就該往深處掏了。鑿子太鋒利,不敢往深處鑿,挖鐮就不一樣了,挖鐮就是專門挖東西的,挖出來的比鑿出來的更平滑。

原來師傅們用那挖鐮是不分大小號的,完全根據自己習慣。我找鐵匠打的時候,鐵匠問我,斧子還有口徑,挖鐮沒有標準口徑會中?想了想,做了三種口徑,4公分挖小木勺,6公分挖中勺,8公分的都能挖木碗了。使用的時候是這樣,倆指頭捏著杆子,三個指頭固定在下面。挖木勺一般不會傷手,卻有可能把挖鐮刃掰壞。現在打一套挖鐮得幾百塊,都只有一套工具,一旦用壞了,比較麻煩。

木勺外邊,一般是用平刀和蝙蝠刨修整,剛做好的木勺不能打磨,也不能拿到街上賣。因為溼的時候看不見,等幹了,都是木刺,得放到背光通風的地方,陰乾,才能打磨。

以前每一集還能賣三五個,今年到現在,一集能賣倆就不錯了。家裡做了不少,都擱棚上叫它慢慢幹,遇上大集了,一種打磨兩三個拿下去。擺攤也是湊個熱鬧,我耳朵聾,別人說話聽不見,看看人多,怪高興。生活上,都是娃子們管,我也不靠賣這個養家餬口,你說咱會這個,不幹點啥,多沒意思。

要是想叫木勺顏色更好看,咱不用上油漆啥的,啥木料挖的木勺,找啥樣的木屑,生把火靠一靠,燻一燻,紋理顏色就出來了,標準的綠色無汙染。比如做小米飯,你就是淘幾遍,說不定還有小石頭,看不見,吃到嘴裡硌牙,用這木勺攪鍋,哎,小石子啦、鋼絲球絲啦,都能長到勺子上。它是木的嗎,水裡一泡軟了,遇見硬東西就扎進去了。

遇上大集了,我一頭裝幾個木勺,另一頭掛倆小凳子,扁擔挑著,先走出去咱這道小溝,到公路上,遇見騎三輪車的,趁車到鎮上,找的地方擺攤。前年,俺孫子在網上給我買了十幾個,說是都賣到廣州了,現在孫子們都出去打工了,咋上網,我也不會,俺老婆子更不會,只能出來擺攤,能賣了賣兩個,不能賣了算拉倒。

去年,有個洛陽人來我家,跟著我看了一天,非要買我這一套工具,我沒賣。他對我說我這手藝能申請非遺,我也不知道啥是非遺,就知道整個欒川縣,除了我,別人沒人會了。老的都死了,我也帶過幾個徒弟,沒學成,嫌沒前途,不幹了。

要說木匠工具,咱農村好些人家裡都有,像我這套工具,怕是不會有幾套了。我家孩子們也不想學,他們得掙錢養家呢,不像我掙不掙錢沒關係,圖個開心。我說:等我走了,乾脆把我這工具也裝到棺材裡,叫我帶走算了,見了祖師爺,我也算守住了……

後記:農村有很多冷門的老匠人、老藝人,生前沒機會得到更多人認可,去世後精妙的手藝斷了傳承,希望欒川縣也能重視一下民間的老手藝人,讓傳統文化有根可尋。

老人聽力不好,溝裡信號也不咋樣,如果您想找到老人,可以聯繫他的孫子:18338866967,或者通過河洛鄉村公眾號聯繫老人。

相關焦點

  • 30多歲的全職媽媽,想學一門手藝還來的及嗎
    有讀者在後臺問我,我32歲,是全職主婦,現在有了自己的時間,想去上班又覺得中間離開了四五年,回不去了,想學一門手藝,靠技術養活自己,可能嗎?所有想學一技之長的,都值得鼓勵。多數人喜歡問的是我好像沒什麼特長,所以不知道幹什麼。
  • 學一門手藝 免費教殘疾人
    「想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手藝,也希望遊說手藝工作室幫助殘疾人。」2015年開始,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一趟「尋匠之旅」,背起背包從北京出發,花了5個月的時間走了大半個中國,最終回到北京。  「基本沒有成功的,只是路上看到有人已經在做助殘培訓。」唐劍說,這種「手藝經紀人」的方式效果並不好,打鐵還需自身硬,當時他下定決心自己要學會一門手藝,完成手工助殘的夢想。
  • 六個員工都是聾啞人,老闆說:要讓殘疾人學一門手藝
    在湖南長沙有一家特殊的「無聲麵包店」不僅吸引很多當地的顧客還成為一家「網紅」店受到網友的關注↓↓↓「麵包店開了快九年要讓殘疾人學一門手藝」這家麵包店名叫「吧赫西點」店主是一位德國大叔他有個地道的中文名字叫吳正榮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還能熟練使用中國手語吳正榮介紹說他和太太2002年來長沙到現在已經十八年了最初,他們是在湖南省殘聯的一個項目工作幫助聽障兒童做康復訓練「因為覺得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後來就留下來了」
  • SQL是一門手藝
    SQL不是一門語言,而是一門手藝。
  • 「我25歲,給瑞士總統做翻譯」:做對這件事,你一開口就贏了
    現實中,可能:  有無數中年人知道,「中年危機來了,是該掌握個跟得上潮流的技能!」有無數年輕人相信,「懂英語,真的可以讓自己的發展,變得不一樣!」有無數爸媽明白,「孩子平時要想擁有英語交流環境,真的要靠父母!」有無數的人懂得,現代社會,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真的很重要......
  • 羅振玉墳墓今何在?
    主管領導問過幾位地方史專家,回答是墳早就平了,地裡都栽樹了,什麼都沒有了。主管區長問我是否了解情況。我說一周後形成文字,於是便有了下文。大連日本刊登之後,此文被收入全國羅振玉研究重要文章之一。之所以能夠被收入,其原因很簡單,這是第一篇寫有關羅振玉墳墓的文章。
  • 一門手藝,就是一輩子的選擇
    大師工作室內,51歲的家具製作雕刻藝術大師黃福華正在一尊色澤暗沉的木樁上精雕細刻,刻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飛,刀起刀落間,圖案慢慢呈現,淡淡的木材特有的清香擴散開來。每天帶著傷口回家黃福華的祖父、父親都是出色的木雕師,他13歲開始學藝。
  • 揭秘白宮首席攝影師:美國總統們的照片是怎樣拍成的
    他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美國民眾,甚至是全世界人們都可以看到,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元首,美國總統到底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他們記錄下美國歷史中那些動蕩的時刻、悲傷的時刻以及歡樂的時刻。不久前,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專門製作了一部紀錄片《透視內幕:鏡頭中的歐巴馬和白宮》,來揭秘這些被稱為「總統的影子」的白宮攝影師。和崗本洋一與詹森總統一樣,攝影師通常會跟他們要拍攝的總統建立友誼。
  • 在美國所有總統當中,這一位總統跟中國的關係是最好的
    2018年11月30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享年94歲。雖然已經久別政壇,但他所締造的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族之一,布希家族卻依然具有經久不衰的影響力。在上世紀70年代,尼克森總統派出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啟了與中國關係的破冰之旅,49歲的老布希也隨之來到北京,擔任起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
  • 青年武生演員李根:勤學苦練不怕成不了角兒
    青年演員李根(右一)拜師京劇名家楊少春2012年,在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舒桐主任的推薦下,李根與兒時心目中的「大武生」楊少春先生學習武生劇目。第一次見面,當兒時的偶像從電視裡走到面前,李根竟緊張地說不出話來。後來,隨著相處發現,楊老師為人和藹可親,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傾囊相授。
  • 歷任美國總統之死:第十任總統泰勒,晚年無家可歸,死在小旅館裡
    這是一個有關美國歷任總統之死的系列文章。從1776年起直到今天的244年裡,美國一共出了45任總統,除了第39任吉米·卡特、第42任柯林頓、第43任小布希、第44任歐巴馬,以及現任的川普外,其它40任總統都已經成了歷史人物。其實盤點美國歷任總統,差不多相當於梳理一遍簡約美國歷史,也別有一番趣味。
  • 日本餐廳推出拜登漢堡,網友:「總統漢堡」我一定要吃一次!
    我是原創作者何毅說美食,專業從事美食領域多年,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美食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多多支持大家好,這裡是何毅說美食,專注為大家分享美食小技巧。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商店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美國海軍基地附近,漢堡在日本並不罕見,隨著美國總統的受歡迎,日本餐館似乎喜歡出售漢堡。
  • 歷史上那些家底殷實的美國總統們,做不好總統就回家繼承家產?
    追蹤競選花銷的美國非政府組織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估計,今年(2020年)大選總花費最終將達140億美元,刷新「燒錢」紀錄,是2016年的兩倍。而2004年,兩黨總統候選人競選費用僅為7億美元。(此數據來源搜狐 紅星新聞)
  • 七任美國總統,十個中文名句
    (很多年前,一個叫王勃的中國詩人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引用古詩來表達中國美國雖然隔著太平洋,但是中美還是像鄰近朋友一樣。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經》)引用者:裡根 (美國第40任總統)背景說明:仍然是1984年,在美國總統裡根訪華歡迎晚宴的第二天。
  • 白宮醫生:我的病人是美國總統
    她說:「他非常感激,他跪下來親吻我的手。」還有一次,她不得不對一位外國貴賓實施哈姆利克急救法,因為此人在白宮國宴進餐時被一塊蝦卡住了氣管。當然,醫療小組的核心是要保證最重要的服務對象的需求,按照規程,一旦總統有需求,不管手頭是不是有其他病人,或者正在救治的其他人死活,醫療小組成員必須先搞定總統的問題。
  • 「來這學一門手藝」,長虹大姐家政培訓班開課啦!
    「來這學一門手藝,我想往育嬰、糕點方向發展,一方面是對這些感興趣,另一方面這些日常生活也都用得到。」王群芳說道。與王群芳一起報名參加培訓的還有幾個要好的姐妹,她們紛紛表示,因為培訓後有參加實習的機會,學好了以後可以先做一下,能勝任的話就堅持做下去。
  • 蒙特婁中學培養出來的她,要競選「美國副總統」!?
    《每天五分鐘,生活不糾結》說實話,這個標題用的我自己都底氣不足但是很多人每天都在說類似的話不知道他們底氣足不足十有八九是製造噱頭她當年就讀的蒙特婁西山中學是從7年級到11年級因為魁省沒有高三在college裡面跟大一銜接整個中學階段在蒙城
  • 「我也叫拜登」,日本人熊本縣一町長火了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美國大選受到全球關注之時,遠在大洋另一邊的日本,一位與拜登「同名」的日本人,也因為這次大選,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今年73歲的梅田穣,是日本熊本縣山都町的町長,也是熊本熊的老鄉。他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熊本縣,2017年當選上了人口只有1萬3000人的山都町町長,類似中國的鎮長。
  • 改行做家具美容師,老師傅踏實掌握了一門手藝
    比如有些逐漸被智能AI取代的職業,人們應該在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前學一門實在、有其不可替代性的職業。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個例子,一位老師傅的改行故事。丁師傅以前是做水果生意的,每天忙忙碌碌,進貨、出貨,還有幾個月總是很忙,日子也過得踏實的很。
  • 總統選舉中 陰謀與醜聞永不變 十部與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的政治影片...
    時光網特稿 距離2020年11月3日——美國第59屆總統的選舉日,已經過去了一周多的時間。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據美國媒體測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