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大學經常會要求學生閱讀大量的研究報告、科學家論文,並且根據這些文章提取關鍵信息來寫作業或者自己的論文。因為這種文獻一般都相當長並且大量使用專有名詞,所以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快速領略到文章要義就成了留學生的主要煩惱。
你知道哪些快速有效進行文獻閱讀需要技巧嗎?
英文文獻閱讀需要重點看的部分包括:
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Conclusion/Discussion。
01閱讀前首先判斷目的並且對文獻大致背景做簡略了解
明確自己從這篇文獻想要得到什麼(是理論框架、方法論、案例素材或其他),文獻與我課程的主體有什麼關係等。在閱讀之前對文獻的基礎信息進行梳理,包括發表年份、作者信息、學科地位、環境背景等。
02快速閱讀文獻的標題、摘要、小標題
略讀閱讀的小標題:一般報告或論文都有詳細的小標題介紹每一段的作用或者概括內容。在通讀全文之前先讀一下小標題對理清文章結構非常有幫助。
先讀摘要和結論段: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窗口,一般會介紹文獻的背景、目的和大概內容。總結段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並且表達作者的態度和立場,有時也會對所討論的話題抒發自己的建議。這一步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論文結構,以便更快速有效的理解文獻。
03閱讀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技術類文獻通常不需要我們精讀課文,在通讀全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只讀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因為這兩句一般是段落的topic sentence 或者 concluding sentence,可以幫你掌握段落大意。
04確立句子的架構,巧用關係連詞
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關係連詞,他們承上啟下引領了全文。西方人的文獻注重邏輯和推理,進行的是大量重複,新舊觀點的支持和反駁,有嚴格的提綱,尤其是好的文獻體現得非常突出。讀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題, 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無用信息可以一帶而過,節約你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05跳過不懂的生詞
很多同學認為大量的生詞是閱讀的主要障礙。然而這個障礙經常只是心理障礙,單個詞的理解通常不會影響我們對文章整體意思的把握。讀文獻不是學英語,不需要把每個詞都查清楚,重點是抓邏輯。因此遇到不會的單詞千萬不要一個一個查詞典,先標記下來,如果讀完覺得影響了你對文章的理解再有選擇性的查詞。
06做讀書筆記
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參考和學習。做讀書筆記可以保證自己follow作者的核心邏輯 (可以試試做reverse outline,就是國內文科生很擅長的拉框架),標記清楚你可能想quote的句子,最好電子化,這樣方便查閱和做citation;隨時對照讀前自己明確的目標,看看問題是否已經得到解決。
07梳理邏輯,聯繫思考
讀完第一遍以後停下來,自己可以在紙上理一下作者的邏輯,對於模糊的地方標記一下,再對照文章結構進行修改。進行第二遍閱讀時需要對關鍵性語句和知識點進行細讀提煉,聯繫所學進行論證和思考。
08從參考文獻中學習
最後,References也非常重要。它告訴你作者寫這篇論文,引用了哪些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想深入了解一個領域的發展和現狀,前人的經典論文不可不看,通過參考文獻的檢索可以進一步快速獲取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