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誤會有多深?蹲下來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吧

2020-09-22 興智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無限的關愛。」


——威廉·哥德法勃


周末,孩子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媽媽,現在的世界跟你小時候的世界,有沒有什麼變化呀?」


聽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跟孩子說,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不一樣,成人的世界有很多便利、自由和美好,然後讓孩子憧憬著成人的世界,快快長大。


我說著說著孩子突然打住,問我:


「為什麼大人可以做這麼多事,我們就不可以呀?是不是只要長大了就可以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


「是的,很多事情就是就是當你長大了才可以做,才能做得好。」


「是不是不管對的錯的都可以?」


「當然不是,大人更要分清對錯呀。」


「那為什麼你教我不能做的事,你總是時不時的都會做?」


...............................


一直以為我是一個成功的媽媽,通過這次跟孩子的對話我真切感受到,原來我們眼中的自己跟孩子眼中的爸媽真的是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視角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



反思這段對話後,我發現很多爸媽跟孩子之間的矛盾,比如:孩子叛逆頂撞、孩子不聽話、互不理解、互不尊重,甚至互為「敵人」等等,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爸媽就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思考。


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它遺忘了。


1


記得蹲下來看看


著名教育家阮庚梅曾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

蹲下來說話是一種平等交流的態度


孩子能從和他平等的視線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透露出來的愛意、真誠、尊重和平等,會認真地聽父母說話。


孩子才會打開他的心扉,不再牴觸與父母的真誠溝通,把自己的心裡話與成長心得分享給父母聽。


父母才有機會,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鼓勵,成為孩子心中的良師益友。



當蹲下來的那一瞬間,大人的視角改變了,和孩子目光平視,大人們靜靜地聽孩子的呼吸,在體察與理解的基礎上認真傾聽孩子內在的心聲,並慢慢理解其訴求。


我們常聽專家說:「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模式就是像朋友一樣」。


父母放低姿態後,更有利於增進跟孩子的關係,也更容易使親子間可以像朋友一樣溝通。



在很多歐美家庭中,大人跟孩子談話,總是會主動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也說過:「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這樣才能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但不知是不是由於文化傳統的原因,我們中國父母顯然比外國父母威風得多,習慣居高臨下用命令式的語言或語調去指使,甚至大聲呵斥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才有父母的「感覺和架子」


殊不知,這時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就已經變得不再那麼親近了。



與孩子相處的真諦就是要——蹲下去,平等、尊重地溝通,多聽少說,讓孩子感覺到平等與尊重。


這對於正處在自我形象確認以及形成獨立精神的3-6歲孩子而言,尤為重要。


2


尊重和理解更重要


許多爸媽覺得自己辛苦養大孩子本身就很不容易,於是就很少有耐心給到孩子,便會用一種便捷好用的教育方式——居高臨下發號施令,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但隨著孩子長大,獨立意識慢慢覺醒,他們會開始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再是爸爸媽媽的「提線木偶」


於是就產生了嚴重的叛逆心理,也就導致雙方的爭吵越來越激烈。


最著名的神邏輯之一就是:


你都是我生的,自然都要聽我的。


爸爸媽媽不論做什麼,都是為了你好。


原本血脈相連的家庭,就因為父母那高高在上的姿態,使得父母與孩子思想不同,隔閡漸深



但孩子真正想要的,並不是管的最寬、操心最細的愛,而是能夠俯下身來盡最大可能給孩子以平等的家長。


在孩子心裡,理解真的比愛更重要。


愛孩子不是我們的想當然,而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給他真正想要的溫暖和關心。


我們只有蹲下來和孩子平視的姿態,才能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想什麼。


有時候孩子並沒有錯,是我們一味地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卻從來沒有「蹲下來」,換個角度看看孩子的世界。



那些被我們否定的觀點和行為,只是因為我們從未從孩子的世界裡去解讀。


我們只有轉變姿態,蹲下來,像朋友一樣平等交流,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真正明白孩子的想法和真正動機。


孩子的世界,有時需要我們「蹲下來」,換位思考,換個角度去感受才能看得見。

相關焦點

  • 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對孩子少一點批評
    商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商品, 孩子應該喜歡才,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逛商店呢?一次, 孩子的鞋帶開了, 她蹲下來給女兒繫鞋帶。 就在和孩子蹲得一樣高的那一刻, 她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來站在孩子的那個高度根本看不到商品, 看到的都是擁擠的、 擺來擺去的腿的「森林」。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但不同人眼前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時, 就蹲下來吧!再大的火也能消
    朋友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又是在公共場合,電梯裡全是人,只是嚴厲教訓兒子安靜下來。看到朋友這樣,我二話不說就把她兒子抱了起來。出電梯後,朋友一個勁兒地責怪我,說我寫了那麼多育兒文章,懂得那麼多育兒道理,怎麼就這麼輕易屈服孩子的無理取鬧?我告訴她,我不是屈服,孩子也不是在無理取鬧,孩子是在不安。
  • 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你還要對孩子誤解有多深?
    快要放小長假那幾天,辦公室一個同事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平時活蹦亂跳的小可愛,那天卻一個人悶悶不樂地蹲在角落裡玩。,我深有感觸,雖然不是同樣的事情,但我也誤解過朵朵。為什麼大人那麼容易誤會孩子的好意?:「既然你覺得我是,那我就是吧!」
  • 孩子是個「家裡蹲」,父母應該怎麼辦?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個24歲的成年人還要靠自己的父母養活,這說出來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吧。只會「家裡蹲」,用想要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的理由,理所應當地吸父母的血,啃父母的老,任誰看了不得說一聲「666」。所以說,「家裡蹲」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存在太多的積極意義,反而會拉孩子的後腿,讓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當中立足。
  • 「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才能和孩子相互溝通
    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蹲下來看「蹲下來」不只是從生理的高度上與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高度也要保持平等。父母要被孩子接受,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了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呢?
  •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有一次,她帶女兒去公園畫畫,看到女兒畫完的內容,她吃了一驚。花還是那些花,草還是那些草,只是畫裡面的人都只有腿。朋友問,「寶寶,你這畫的什麼呀?簡直是瞎胡鬧!」「沒有」孩子使勁搖頭,「媽媽,叔叔阿姨們都只有腿,不信你看。」孩子說著,扯了扯朋友的手指。朋友被拉扯著蹲下身,才發現女兒眼裡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
  • 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與孩子一樣高度,其實已給出孩子3大禮物
    每天與孩子說話時,你都是蹲下來還是站著呢?從孩子高度所看的世界,與大人的不盡相同,而大人卻常用自己的角度來要求或責備孩子。平日與孩子說話,若能蹲下來與孩子溝通,無形間也等同送給孩子3個寶物。為什麼要蹲下來與孩子說話?爸媽與孩子說話時,常是權威式的溝通、站著看孩子,這種居高臨下的「對視」會讓孩子有距離感。
  • 《教育的本質》:蹲下來,發現孩子眼中的美好世界!
    01 尊重孩子獨立的「江湖」為人父母,在很多時候,我們似乎總是以一種趾高氣昂的姿態,對孩子頤指氣使,並理所當然地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殊不知,在我們厲聲呵斥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深深地傷害到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父母的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則小故事:一位母親喜歡帶孩子去逛商場,可孩子一進商場就發脾氣,就哭鬧,母親奇怪了,商場裡多好玩呀,那些花花綠綠琳琅滿目的商品多好看呀,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有一天,母親蹲下身子,她明白了,原來從孩子的高度望過去,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的腿呀。
  • 有時候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事實,嘗試蹲下來聽聽孩子怎麼說
    ,學會蹲下來,傾聽孩子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聲音。2.父母認為的,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好多媽媽對孩子用心都冠以「我愛你」的口號,可你真的愛孩子嗎,既然愛,那你知道你的孩子想要什麼嗎?你給她的就是孩子真的需要的嗎?你的愛對孩子真的有益處,對孩子有好處嗎?
  • 「蹲」下來,發現孩子的美,走進孩子的內心!教師節將至,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專欄節目,一起來認識一位老師,她從教28年,不把孩子當學生,而是朋友,同時她說,要學會蹲下來,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她就是雲南省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美術老師胡滄波。雲南省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美術教研室主任 胡滄波:「一開始尤其我年輕的時候,孩子是很可愛,但是有時候你會覺得孩子太煩了,就是很瑣碎,就是小學美術教育中有瑣碎的事情,可能自己會沒有足夠的耐心。」
  • 房間凌亂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
    導讀:房間凌亂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房間凌亂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妹子你這是拍給你男朋友的嗎?會誤會的吧
    1、孩子:我爸三天沒打我了,沒打我了!2、還是現在的小孩子會玩啊3、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嚇死爸爸了~4、什麼牧馬人,什麼霸道,在這我才是爺!5、看見中間那三角沒,嫁到我家這塊地都是你的6、原來破爛的褲子蹲下來是這樣的,大開眼界了7、報告老師 這裡有人妨礙我上課!
  • 有時候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事實,嘗試蹲下來聽聽孩子怎麼說!
    撰稿:鏡子| | 審核:靜好沒在文章題目上下任何的功夫,不需要雕琢,吸引眼球,但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換個視角看問題,可能你會恍然,隨即,瞬間不再迷茫,有點頓悟的感覺;也可能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再歇斯底裡,學會蹲下來,傾聽孩子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聲音
  • 《小歡喜》:孩子眼中的世界與父母眼中的世界如此不同
    《小歡喜》這部電視劇,應該是當前最熱門的最有話題感的電視劇。不管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人到中年的父母或者是老年期的爺爺奶奶,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共鳴點,然後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或悲或喜,或叫好或痛罵。成年人的世界遠比孩子的世界複雜,面對的情況更多。
  • 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比如,針對處於幼兒園至四年級階段的孩子,該標準中有這樣一條內容:「理解和應用媒體、技法和過程」,而評判孩子是否達到這條標準的指標則是:a、懂得材料、技法和過程之間的區別;b、描述不同的材料、技法和過程怎樣引起不同的反應;c、運用不同的媒體、技法和過程來交流觀念、經驗和情節;d、以安全和負責的舉止運用藝術材料和工具。
  •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國慶中秋雙節那天,適逢七叔新房子入夥,頭一天晚上上過晚班的我來不及補覺,一早就隨老公回了娘家,但下午四點必須趕回來上班。回到家,我眼睛都有些睜不開的和一大家族親朋好友打招呼。
  • 當孩子不再和你說話,要蹲下來,用她的視角打開她的世界
    01當孩子不再與外界交流,他在用沉默對抗整個世界,可能他的世界只剩下了沉默。而要打開一扇沉默的門,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過程,可能只剩下了等待。云云的父母是高校老師,她出生的那一年,他們做科研非常的繁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而且生下來沒有奶,媽媽直接把她放在南方鄉下的奶奶家。8歲的時候,奶奶中風,不能再照顧她,於是她又被安排去了北方的姑姑家。在姑姑家讀的都是普通的小學和初中,上高一的時候回到在北京的父母身邊。父母這個時候生活穩定了,有時間照顧她了。
  • 你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麼?優秀的父母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問題
    一個孩子怒氣衝衝地回到家裡,跟爸爸說:「我再也不踢球了,每次想上場時,老師從來都不讓!」爸爸甲:「成天不好好學習,老想著踢什麼球」爸爸乙:「我明天去找你們老師談一談,憑什麼不讓咱上。」爸爸丙:「你有耐心,只要練習就會進步的,老師只是暫時沒看到你的才能。」爸爸丁:「你怎麼這麼生氣啊,老師為什麼不讓你參加呢?」
  • 中國兒藝《螢火蟲姐弟歷險記》蹲下來看世界 「主旋律」也可以很有趣
    中國兒藝《螢火蟲姐弟歷險記》蹲下來看世界 「主旋律」也可以很有趣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20年新創現實題材童話劇《螢火蟲姐弟歷險記》19日在中國兒童劇場首演,首輪演出16場,陪孩子們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