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與孩子一樣高度,其實已給出孩子3大禮物

2020-09-13 百閱街娛樂

每天與孩子說話時,你都是蹲下來還是站著呢?從孩子高度所看的世界,與大人的不盡相同,而大人卻常用自己的角度來要求或責備孩子。平日與孩子說話,若能蹲下來與孩子溝通,無形間也等同送給孩子3個寶物。

為什麼要蹲下來與孩子說話?

爸媽與孩子說話時,常是權威式的溝通、站著看孩子,這種居高臨下的「對視」會讓孩子有距離感。要是蹲下來說話,爸媽就能平視孩子的眼睛,此時語氣自然會緩和些,這種縮短距離的對談,孩子感受到的不會是說教,而是來自大人的尊重、在平等狀態下和自己說話,如此一來不但會更樂意與爸媽溝通,談話的效果也會更好。

與孩子一樣高度,溝通較有效率

爸媽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你帶著2個孩子在餐廳吃飯,一邊哄著哇哇大哭的二寶,一邊用手指著對角方向、請大寶去拿餐具。大寶順著方向看過去後,突然有些畏縮,拉著你的手要你陪他走過去拿。這時,被二寶哭聲轟炸、又被大寶黏著不放的你有點不悅了,口氣略帶嚴厲地催促大寶:「你去拿一下,就在那邊而已!」

但是,如果試著蹲下來,從孩子角度、順著媽媽的手指看過去時,你會發現,孩子看到看的可能是好多的桌椅、走來走去的客人,根本不曉得媽媽說的餐具在哪裡。在大人的視角裡,很多事都理所當然,覺得指令夠清楚了,但當孩子不按期望行動時,可能就被視為不大方、不聽話。不妨試著蹲下來對孩子重述一次,也許孩子會更有方向、更有效率地拿好餐具。

蹲下來說話的另一種含義:積極聆聽

曾有兒童發展專家指出,這種蹲下來說話的行為又稱作「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表達了父母主動傾聽孩子的意願,也藉此讓孩子知道「你對我來說很重要」 ,孩子也能從中產生對父母的信任感。

專家也提到,在溝通時,父母回應孩子不一定要透過帶有鼓勵的言語,反之,簡單的肢體回應就能起大作用,像是一個擁抱、點頭、微笑,對孩子都是強而有力的回應,同時幫助孩子的自信心。

蹲下來說話,你同時給孩子3樣禮物

綜合以上描述,當爸媽蹲下來與孩子談話時,也等於給了孩子:

1.尊重:平視孩子的眼睛說話,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知道爸媽願意聆聽,而非只是下達指令、要孩子執行。

2.自信:孩子覺得自己受到尊重,相對地能提升自我價值,有助於培養自信,在性格上也會較樂觀、勇往直前。

3 .信任:減輕距離感的談話,對孩子傳達的是愛、同理和耐心,能增進孩子對爸媽的信任,並且更樂於敞開心扉和爸媽溝通。

相關焦點

  •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普京總統在克裡姆林宮接見了索尼婭和她的家人。普京總統和索尼婭一家人一起吃飯、一起拍照留念。在整個過程中,普京總統和索尼婭說話的時候,都會蹲下來,跟孩子在一個高度上交流。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普京總統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能蹲下來,不但體現了他對孩子的尊重,更表現出他個人的風度,以及他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
  •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收穫的不僅是姿勢的改變
    她媽媽從來都沒有過和她一樣高度地與她說過話。並且每次都是「你快去做什麼;不能這樣做;怎麼老是說你都不聽……」瑩瑩特別反感媽媽這些命令和安排式的語氣和口吻。所以寧願把話留在心裡也不說給媽媽聽。綜合各方面歸納,她認為自己應該嘗試換個姿勢與孩子說話。當天下班回家,這個媽媽開門換好鞋子後,她蹲在門口,張開手臂,溫柔地呼喚著:「親愛的寶貝,媽媽一天不見你了,想死媽媽了,快來讓媽媽抱抱。」
  • 「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才能和孩子相互溝通
    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蹲下來看「蹲下來」不只是從生理的高度上與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高度也要保持平等。父母要被孩子接受,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了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呢?
  • 蹲下來,你會發現其實孩子並沒有那麼不聽話
    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常常會蹲下來替孩子做這做那,會蹲下來抱孩子,會蹲下來與孩子互動玩樂。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本能「蹲下來」自己消失不見,是孩子長高了不需要蹲了,還是孩子懂事後沒那麼可愛了?,父母沒有像以前一樣那麼有耐心了。
  • 兒童教育,比起「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誠懇的心態更重要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認為是對的,不少文章中也記載著「蹲下來」的案例,「蹲下來」屢次屹立在教育類文章的標題上,成為兒童本位思想的航標。  有人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不對!此人就是周作人,中國兒童文學的研究先驅,兒童本位思想的創建者,「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批判者。
  •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父母的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則小故事:一位母親喜歡帶孩子去逛商場,可孩子一進商場就發脾氣,就哭鬧,母親奇怪了,商場裡多好玩呀,那些花花綠綠琳琅滿目的商品多好看呀,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有一天,母親蹲下身子,她明白了,原來從孩子的高度望過去,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的腿呀。
  • 你對孩子的誤會有多深?蹲下來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吧
    聽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跟孩子說,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不一樣,成人的世界有很多便利、自由和美好,然後讓孩子憧憬著成人的世界,快快長大。1記得蹲下來看看著名教育家阮庚梅曾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
  • 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對孩子少一點批評
    商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商品, 孩子應該喜歡才,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逛商店呢?一次, 孩子的鞋帶開了, 她蹲下來給女兒繫鞋帶。 就在和孩子蹲得一樣高的那一刻, 她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原來站在孩子的那個高度根本看不到商品, 看到的都是擁擠的、 擺來擺去的腿的「森林」。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但不同人眼前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虛偽的平等,會讓人像睜眼瞎一樣看不清真相
    經常看到有人問,如何平等地對待孩子?而總有這樣一個答案「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好像「嘴」在同一水平線上就真的能夠平等了一樣。於此相似的問題還有如何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我們關注「如何」,是因為我們要行動,但我們的行動卻建立在對平等、尊重、理解、愛與自由等模糊認識的基礎上。所以一些父母看了很多「如何」的書籍,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依舊困難重重。
  • 當孩子不再和你說話,要蹲下來,用她的視角打開她的世界
    云云的父母是高校老師,她出生的那一年,他們做科研非常的繁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而且生下來沒有奶,媽媽直接把她放在南方鄉下的奶奶家。8歲的時候,奶奶中風,不能再照顧她,於是她又被安排去了北方的姑姑家。在姑姑家讀的都是普通的小學和初中,上高一的時候回到在北京的父母身邊。父母這個時候生活穩定了,有時間照顧她了。
  • 蹲下放低聲音跟孩子溝通的交流方式,孩子會更開心
    生活工作中,有人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生怕你聽不到,而有的人而平和謙虛,說話都能讓賞心悅目,這兩種人,如果與自己相處,大多數不用說都會選擇第二種。大人世界尚且如此,不諳世事的孩子又是怎麼選擇的呢?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自醫學考察:孩子自母胎開始,他已能洞察母親的情緒和聲音,如果懷孕中母親的情緒波動不穩定,孩子的情緒也跟著波動,那自打出生獨立於母體外,孩子的洞察能力更不用說了,所以,你要以什麼心態跟孩子相處?
  • 你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麼?優秀的父母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問題
    在生活中,有些在孩子眼裡很重要的事情,往往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在孩子的世界中,除了家庭就是校園,不能上場踢球是一件很影響生活質量的事情。而家長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踢球只是一個愛好,學習和工作更加重要。所以才會很隨意的回答孩子的問題。
  • 孩子大庭廣眾鬧彆扭?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
    其實,理解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只需要一個動作——「蹲著說話」。為什麼要蹲著和孩子說話?為什麼站著說話孩子不聽,蹲著說話孩子就會聽呢?這也是俯視著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感受。這種狀態下,再怎麼和孩子講道理和溝通,其實也很難讓他們集中注意力聽,更別說能理解我們在什麼了。所以,當孩子不願意和我們交流時,不妨試試蹲下,看著Ta的眼睛說話,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聽我們在說什麼,也能讓他感受到尊重。
  • 「六·一」兒童節,原來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它
    這個「六一」,有點不一樣受疫情影響,每年的保留歌舞節目「下線」讓這個六一少了那麼點活力但我相信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絲毫未減!想著給孩子送份與眾不同的禮物?想著給孩子親手做頓美味的大餐?其實,與眾不同的禮物不在貴,而在用心。爸爸媽媽可以提前半個月搜集孩子想要的禮物,然後挑選一份與孩子目前認知最符合的禮物。
  • 天天出門「野」,和家裡「蹲」的孩子,年齡越大,兩者的差距越大
    但是,天天在外面「野」的和家裡「蹲」的孩子,性格上是差別很大的。因而,這位媽媽非常擔心,孩子不愛說話的性格會嚴重影響到他的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於是有位醫生建議她儘快帶孩子去做心理諮詢,以便及時了解他是否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建議其他家長有時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做一些戶外活動,這對良好性格的養成很有幫助。
  • 有時候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事實,嘗試蹲下來聽聽孩子怎麼說
    ,學會蹲下來,傾聽孩子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聲音。1.家長認為的,不一定是真相作為家長,我們不能自以為是的認為,你所見到的孩子就是真相,事實上,好多家長都反映過,孩子在家長的和在別人口中的孩子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孩子有兩面性,他們本能的在權威面前表現出了另一個自己。
  • 作為家長,你還在死要面子居高臨下的和孩子溝通嗎?
    熱鬧的場面,豐盛的美食,還有聖誕老人的禮物...媽媽興高採烈地和朋友們打著招呼,不斷地領女兒到晚會的各個地方,她以為女兒也會很開心。但女兒幾乎哭了起來,母親開始還是很有耐心地哄著,但多次之後,女兒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母親氣憤地一把把女兒從地上拖起來,訓斥之後,蹲下來給孩子穿鞋子。在她蹲下來的那一剎那,她驚呆了: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剛才所看到的笑臉、美食和鮮花。
  • 有時候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事實,嘗試蹲下來聽聽孩子怎麼說!
    撰稿:鏡子| | 審核:靜好沒在文章題目上下任何的功夫,不需要雕琢,吸引眼球,但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換個視角看問題,可能你會恍然,隨即,瞬間不再迷茫,有點頓悟的感覺;也可能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再歇斯底裡,學會蹲下來,傾聽孩子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聲音
  • 父母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他捧著手機蹲在電線桿下,是在給孩子開家長會。據說,這一蹲就蹲了一個多小時,還驚動了校長。拍照記錄下這一幕的是媽媽,拍完後,兩口子就一同蹲在電線桿下開家長會。春寒料峭的夜晚,蹲一個多小時不冷嗎?到底是咋回事?該校校長委託戴老師了解情況。原來,他們全家目前還待在老家千島湖,當晚家裡臨時來了客人,陪著吃完飯後,兩口子送客人出門,路上沒特別留意時間,走到一半,突然發現家長會開始了。
  • 父母情商課  第4堂:蹲下來和孩子溝通
    這樣的親子關係,絕對培養不出高情商的孩子。作為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個性,就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成為有效溝通。所謂「蹲下來」,是讓父母和孩子處於同一個高度,彼此目光碰觸,能夠清晰感受到互相內心情感波動。給與孩子足夠的時間,傾聽和感受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完整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打開心扉,父母才能真正發現孩子的問題。 而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給孩子以正確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