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距離神獸們開學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粑粑麻麻們是不是很興奮呀?
2020年孩子們一共在學校沒待多久,這次統一回學校上課,聽說不少娃又重新產生了分離焦慮,更別提那些即將第一次走進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了。
眼瞅著一年一度的《爸爸媽媽不要離開我》催淚大戲即將上演,有沒有什麼方法是可以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更快適應規律的新學期校園生活呢?今天小E為你整理的這份獨家防哭指南,你可得收好了!
— 01 —
你對「分離焦慮」
了解多少?
有些人可能會說,孩子只是不喜歡上學,所以在那兒又哭又鬧的,過段時間就好了,不用當回事。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指出:
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是特指孩子與某個親密情感聯繫的人(通常是媽媽/主要照看者)分離時,產生焦慮、不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
分離焦慮其實會伴隨我們的一生,想想你第一次離開家鄉求學求職的感覺,只是成年人有了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控制釋放自己的情緒。而對於小朋友而言,研究發現,分離焦慮的高發期有兩個:一般從6-8個月開始,18個月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入園時期。所以離開熟悉的環境和人,上幼兒園、幼升小,焦慮這樣的情緒是不可避免的。
大大小小,任何形式的分離都能立馬觸發孩子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戰鬥(Fight):孩子們在幼兒園門口大哭大鬧,和爸爸媽媽們拉拉扯扯;
逃跑(Flight):提起上學興致不高,拖拖拉拉勉強的樣子;
而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幫助孩子們緩解,嚴重的話會引起寶寶一系列生理上的應激反應,比如頭痛、腹痛、噁心等症狀。長時間焦慮更容易使寶寶抵抗力有所減弱,在心理上也會有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缺乏安全感、情緒低落等表現。
那麼究竟如何克服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 02 —
避免消極的語言引導,
從物理和心理上建立孩子和學校愛的聯繫
下面這些話請爸爸媽媽們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在孩子們開學前和他們說過:
1.孩子早晨不起床,爸爸媽媽暴力叫早:
開學後你要是遲到,老師肯定罰你!幼兒園午睡完也沒人給你穿衣服,看你怎麼辦!
2.孩子耍脾氣,不吃爸爸媽媽做的飯,家長指責孩子:
趕緊開學吧,到學校老師給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了,沒得你挑。
3.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調皮搗蛋時,爸爸媽媽可能說:
開學讓老師好好給你「收骨頭」,管管你吧!
爸爸媽媽無心說出的這些話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不全面,甚至不正確的認知。
這些話傳遞給孩子們的信息是:
學校是個可怕的地方,沒有人會幫助我;
學校是個可怕的地方,老師會讓我做很多我不喜歡的事;
學校是個可怕的地方,一不小心老師就會批評我,一點都不快樂。
本來當人們來到陌生環境時,就會產生恐懼與排斥感。更別提孩子年齡小,接觸外界生活有限,對父母的依戀感強,對陌生環境,更是充滿了恐懼。但爸爸媽媽無意說出的話一不小心就會加深孩子對從未接觸過的幼兒園、學校的牴觸心理,分離焦慮的種子隨即種下。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用消極的語言來和孩子描述有關幼兒園的各種信息。相反,爸爸媽媽可以在開學前一周的時候就幫助孩子從物理和心理兩方面來建立孩子和學校的愛的聯繫。比如:
帶孩子一起去學校的附近散散步;
跟孩子聊聊在學校裡可能會發生的有趣的活動。
「你猜學校這學期的秋遊會去哪裡呀?」
「今年運動會你想報名參加哪個項目呢?」等等。
特意提及在學校裡發生的場景,會幫助孩子建立對學校環境的安全感。要讓孩子感覺到,學校是美好的地方,培養孩子對學校的積極情感。
— 03 —
給孩子一個專屬於你們的聯結物
讓分離成為普通的小事
為什麼小寶寶一看不到媽媽就哭呢?
因為寶貝們年紀小的時候還沒有「客體永久性」的概念。他們以為媽媽離開了,就會消失,所以害怕,焦慮。
所以首先爸爸媽媽要用一些方法來提高他們的這一認知。
➤ 陪孩子做一些克服分離焦慮的小遊戲
有一些克服分離焦慮的遊戲這幾天爸爸媽媽可以陪孩子們在家玩起來,比如躲貓貓,藏東西……從短時間的分離開始,訓練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感。
➤ 給孩子一個和爸爸媽媽的連接物
除此之外呢,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專屬於TA的聯結物,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都在關注著他們。
如果是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把家裡常用的香氛或者乳液等塗抹孩子的手上。告訴孩子氣味消失得越多,再次見到爸媽的時間就越近!
或者可以在送別孩子上學前,給孩子手臂上一個親親,告訴他,想媽媽了,就親親這裡,媽媽也會感覺到你的親親哦~~
如果是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偷偷在孩子的午餐盒、筆袋或者書包裡貼上爸爸媽媽的愛心便利貼,寫上「You are amazing!」、「You are loved」之類的話語。孩子收到一定超驚喜!
小E給大家準備了下面這些,保存圖片列印出來裁剪就可以用啦!
— 04 —
給孩子一個簡短卻正式的告別儀式,
不要悄悄溜走
有很多家長都喜歡送孩子上學時,尤其是幼兒園階段,趁寶寶不注意的時候不打招呼就偷偷離開這一招,害怕跟寶寶說了一聲之後他反而大哭不讓你走。
事實上,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體驗感,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影響孩子對安全感的建立。中國NLP學院親子關係專家林文採博士說:
「在寶寶不注意時走掉,寶寶會因為沒有安全感,造成分離創傷,引發更嚴重的分離焦慮症。」
偷偷溜走,對爸爸媽媽來說可能很省事,但寶貝們會在心理產生:媽媽怎麼不見了??為什麼要把我一個人扔在這兒?
一旦他覺得不安就會開始哭鬧,下次也會更加抗拒上學,也會更離不開你。
所以跟孩子建立一個有儀式感的告別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寶貝們會有一個心理準備,知道媽媽即將要離開。
每次送到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先帶孩子和老師打招呼,幫他整理一下小書包。然後建立一個擁抱或者親吻的告別儀式,再和寶寶約定好回來接他的時間。最後果斷地揮手、離開。
這樣,當孩子的感受被你所認同,就會變得通情達理。
每天都是一樣的模式,從第一天開始,固定下來,這樣有助於降低孩子的焦慮程度。孩子也會漸漸明白,媽媽會回來的,慢慢的,告別就會變得輕鬆。
看完是不是超有信心啦?迎接新學期你們一定都沒問題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