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之路5:自我發展心理學指導投資?

2020-12-25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樓雜談 ,ID:xiaolouthink】,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摘要: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鮑勃.迪倫

在上一篇《我的投資之路4:散戶為什麼會虧錢》說到了散戶為什麼會虧錢,有個朋友私信我說「這裡面說的都懂,但是該如何投資有沒有好的辦法」,我於是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為什麼會出現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的情況呢,我又想起之前寫的《了不起的我:隨感一》,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了不起的你?

既然問題大部分出在心理層面,我們去讀一讀心理學的書,找到這些問題的本質根源,是不是會更好?

其實不光是在投資領域,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可以適應,我們知道了部分或者全部的問題,我們想做改變?我們該怎麼做?

不過轉變看似容易,但是做出真正的改變卻非常難。

這種阻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內心。就好像,理想中的自己是一個人,現實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嚮往改變、突破的自己是一個人,阻礙改變、突破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內心與生俱來帶有一些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讓我們追求穩定和可控,排斥改變與發展,令我們想要轉變的願望和現實的行動形成強烈的衝突。

我套用這套自我發展心理學到投資上:這些種種交易之中的難題,有沒有共同的心理根源?當他們想改變,阻礙改變的心理機制又是什麼?從自我發展心理學可以學到哪些來應用到交易心理上?

改變之路

首先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選擇,把從找困難變成找方法。關於改變,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

選擇要基於當前的現實,而不是現實中的理想,我們要選擇的,不是未來的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

關於投資,我們需要改變的是什麼?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散戶可能犯的錯,對於我們普通人,我們有多個選擇:

比如你覺得很難,不做改變,這是一種選擇;或者你沒有這些問題,不用改變,這也是一種選擇;或者你覺得部分很難,你確實改變不了,所以不改變了,這還是你的選擇。

如陳海賢所說:

把選擇的控制權拿回到自己手中,這是開始發展與改變自我的前提。

但是很多人在實際想要改變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或多或少的無力感,這又是為什呢?

第一,誤以為只有按照理想情況作出選擇,才算有選擇;如果選項不夠好,那就是沒有選擇。很多人說自己沒有選擇時,其實是說:「這不是我想要的選擇」。

第二,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因為在有很多選擇的情況下,現在的選擇不對,是不是自己有問題?

如果你的選擇不是為了找一個原因,而是為了推動改變。那就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更不是一味責怪自己,而是思考「有用沒用」。沒法改變,也許不是你的錯,可是,誰要為最終的結果負責呢?還是你自己。

關於改變,每個人都有選擇,這個選擇,既需要勇氣,也需要自身。

選擇的第一個原則:經濟選擇還是心理選擇。選擇的真正含義,是要用承擔選擇的後果來體現的。

第一 眼饞心理

「當你看到價格在上漲,而你身邊的人因此掙錢發財時,那個心情怎麼形容呢?可以用一個詞,萬蟻噬心」。

我們可以採用課題分離式思考方式: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對於投資,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每人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本金,甚至不同的運氣,不能因為看到別人賺錢,自己沒有賺錢,或者虧錢就眼饞,而導致自己心理異常。

第二 盲從心理

人的本能是尋求一致意見,融入群裡獲得安全感。這樣個體不會因為集體的錯誤而有負罪感。但在投資的道路上,意見越一致,越危險。因為大眾的判斷依據是荷爾蒙,而不是理性。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東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爭取。只有自己認真對待的東西,別人才會認真對待。

所以在群裡,經常有人會問別人買了什麼,是不是該賣或者買,就是為了讓自己融入集體,而給自己一種虛幻的安全心理。

第三 僥倖心理

很多人其實是知道風險的,但是總覺得自己不是那個最後接盤的人。其實,投資安全的道路有很多,有風險的道路更多,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們大可去選擇那些安全係數高的道路,而不要把自己置於可能的風險之地。如同期貨,你贏了前9把,最後一把輸了也是一無所有。

第四 貪婪心理

貪婪和恐懼如影隨形,看清心中的恐懼,我們害怕改變失敗,也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是自己期望的。考慮了太多人的聲音,卻沒有重視自己的聲音。

第五 逃避心理

所以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想想該如何做,而不是我要不要做。你做過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改變也就發生了。

第六 過度自信

大家都會覺得自己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高於平均水平,在投資中也是,會覺得自己買的股票、基金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賺錢。覺得在周圍一群人中應該是前20%的水平。但是仔細想想,這肯定不可能,如果大家都是20%的人,那麼股市七虧一平二賺是不可能出現的。

其他

改變方面的

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人的情感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就像一個騎象人。

改變的本質,其實就是創造新經驗,用新經驗代替舊經驗。

心理舒適區:擺脫舊經驗

真正的心理舒適區不是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環境,並不意味著走出了心理舒適區。只有改變應對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適區。

小步子原理:賣出改變的第一步

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變的道路上邁出小小的一步,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功。

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時,看到的東西經常不一樣。往前看,會看到困難;往回看,會看到方法和路徑。

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並接納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不要去想未來太過巨大的任務,而是專注於眼前能做的一小步,並把它做好

控制的兩分法:把目標變為行動

努力控制我們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圖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關注現在能做的,而不是關注事情的結果。

我現在能做什麼?我願意做嗎?

之前師父有說過:「投資的心態用一句詩來形容,就是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第一句說的是投資是一條艱苦的不歸路,第二句告訴你投資之旅是孤獨的,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而你能依靠的也只有你自己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進化的

人不會為自己要走的路後悔,只會為自己沒有響應召喚後悔。這就是我要走的路。

自我發展:一條不斷延伸的道路

過程的意義:讓一切發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虛假同感偏差
    金融投資市場是一個參與型市場,沒有人的參與市場無法獨立存在。既然是人參與的市場,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參與者。人這種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是最難研究透徹的,所以我嘗試先從經典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解,也許會為我們投資開啟不一樣的思路。小馬主要從心理學十個比較著名的理論入手,向大家進行介紹。
  •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 陳海賢
    ……破解這些難題,心理學能夠提供很多有用的線索。陳海賢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諮詢的經驗和思考,結合多個心理學流派的理論,從行為、思維、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這5個層面出發,給你一套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書裡不打雞血,不灌雞湯,而是提供一系列改變與發展的實用工具,直擊人生的種種問題。幫你創造更滿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 投資不能忽略的心理學因素:過度自信
    投資是一項極其複雜的過程,要想成功,除了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懂點心理學。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學科,尤其是它和投資結合的時候。在投資領域中,有很多心理學現象。比如荷蘭的鬱金香熱、英國南海泡沫、美國網際網路的瘋狂和次貸危機等,裡面都有心理學因素。今天聊一個投資中的心理學因素:過度自信。
  • 股民修養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9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9講 投資心理學的內容與方法【投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9講【投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學習投資心理學,與學習其他學科有不同之處,需要投資者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環境以及不同投資主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並不斷加以驗證和總結。
  •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17講 人格與投資心理「人格」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17講 人格與投資心理【人格】>第17講 人格與投資心理【人格】一、人格的內涵與特徵人格,又稱個性,是指個體有別於他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所謂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的生物特性影響著人格發展的道路和方式,也決定人格特點形成難易。但是,人的生物特性並不能決定人格的發展方向。對人格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個體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這就是人格的社會性。
  • 一個投資人的自我拷問:我為什麼做投資?
    為什麼做投資?大多數人都有一點偶然,誤打誤撞進到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光鮮、收入高等等。但入行之後,如果不能解決人的第一性原理和投資的第一性原理,就會很痛苦。我自己也經歷了尋找答案的自我拷問之路,一直持續了幾年,琢磨「我為什麼做投資」這一個問題。
  • 股民修養,共1028講,投資心理學 第八講 「投資心理學體系」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八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投資心理學體系】第八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投資心理學體系】2002年經濟學領域的一件大事莫過於當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投投資心理學家Daniel Kahncman和經濟學家Vernon Smith。
  • 投資心理學—讀《投資中最簡單的事》(4)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本書中文版本共計8.6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01掌握了投資心理學,可以抵抗投資風險。然而,由於人性的固有弱點,投資者常常陷入許多心理誤區。
  • 格裡昂一畢業就走上了酒店投資之路
    他解釋說,他的日常職責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酒店投資諮詢,旨在在收購單個酒店或酒店投資組合的過程中為客戶提供幫助。與其他類型的房地產資產相比,房地產酒店物業的投資非常複雜,投資者需要我們的專業知識才能最大化他們的投資收益。」「第二部分是代表投資者管理酒店房資產。
  • 【活動集錦】金融投資、自媒體、心理學、雲計算、天文、化學等名校科研
    要知道,其實每個人的大腦裡都裝著一個漫長進化歷史的心理,因此,去學習心理學,了解自己心理的發展因素,就是去掙脫「社交困難」的鑰匙。  而改變的開始,你需要的不是去發朋友圈打卡,也不是去自我催眠,而是堅實有力的心理學知識和一個指路人。
  • 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羅森塔爾效應
    金融投資市場是一個參與型市場,沒有人的參與市場無法獨立存在。既然是人參與的市場,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參與者。人這種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是最難研究透徹的,所以我嘗試先從經典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解,也許會為我們投資開啟不一樣的思路。小馬主要從心理學十個比較著名的理論入手,向大家進行介紹。
  • 自我修正與自我否定——投資過程中自我提升必不可少的一環
    投資,和社會上其他很多事情一樣,當進行到一定程度時,不管自己處於什麼段位,都或多或少會有點「患得患失」的感覺,這時大部分投資者都會下意識停下來復盤或是調整一下倉位、資金計劃。花無百日紅,世界上沒有一直單邊發展的市場行情,自我調整甚至是自我否定勢在必行,關鍵是「火候」的把握,這就好比同樣的食材,100個人會炒出100個味道來一樣。
  • 投資 香港大學ICB解密
    投資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場人性的博弈文件來源:香港大學 ICB 中國商學院編輯:香港大學 ICB 2017 「小二班」投資交易的實質是一場心理遊戲:一邊與市場角逐,一邊與頑固的自我心智對抗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投資行為學研究生文憑課程課程特色課程前瞻、實效、實用、專業,由金融和心理學基礎開始,引導學員掌握投資偏見及人性弱點,從而掌握增加投資回報的技巧。無論對投資者還是金融從業員來說都是不能錯過的新學科。
  • 精神分析之自我心理學的創立與發展
    1923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自我與本我》一書,正式提出自我、本我、超我新型人格結構模型。對自我的重視從此產生,在精神分析發展後期特別重視,以至於提出了很多跟自我相關的理論。自我部分重點研究的是防禦機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十幾種防禦機制,後來他女兒安娜補充了幾種。其實真正地把自我重視起來並發展成自我心理學的,不是弗洛伊德,而是哈特曼。哈特曼在弗洛伊德去世那年,也就是1939年,出版了《自我心理學與適應問題》,標誌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學流派正式誕生。
  • 健身房投資選址指導 健身房是如何盈利的
    健身房投資指導又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小編從周邊環境,交通情況、人流分析、配套設施、建築硬體、競爭分析以及地塊前景等多個要點小技巧現場對健身房投資進行指導。下面帝豪裝飾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圖片來自網絡【健身房投資】健身房投資選址指導 健身房是如何盈利的
  • 股民的修養 共1028講,第7講,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7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內容】 第7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上述諸多理論是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上逐漸產生的,對於一個新興市場來說,這些理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具有諸多不同,因此,針對新時期我國投資主體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軌跡來設計投資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
  •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10講,認知與投資心理「認知」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10講 認知與投資心理【認知】 >第10講 認知與投資心理【認知】人的心理是動物心理發展的繼續,動物心理的發展為人的心理產生做了生物學上的準備認知心理學對認知活動的研究涉及認知過程、認知風格、認知策略、元認知四個方面的內容。
  • 了不起的我 自我發展心理學
    比如,想養成新習慣、想擺脫一段糾結的人際關係、想走出職場迷茫期……都能在書裡找到實用、有效工的具,實現轉變與突破,比如減肥,我有足夠的動力想減肥,但就是容易半途而廢。這本書說,之所以改變不了是因為我們內心的「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讓我們追求穩定和可控,排斥改變與發展,令我們想要轉變的願望和現實的行動形成強烈的衝突。
  • 為什麼投資《行為金融學》很管用?
    2019年,將是我持續探索區塊鏈投資的一年,也是我全面學習經濟金融學的一年,我會結合區塊鏈投資實戰,用微文學習輸出《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薛兆豐的經濟學課》、《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用長文輸出一些精品投資課程和經典投資書籍,最近一個月,我會來分享陸蓉的《行為金融學》。
  • 想要做好投資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儲備
    其實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為了更好的做出決策,在投資市場上為了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實現投資獲益。我自己的讀書除了解決以上問題之外,讀書還能使我遠離市場,使我回歸理性,不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獨立思考問題而不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