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樓雜談 ,ID:xiaolouthink】,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摘要: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鮑勃.迪倫
在上一篇《我的投資之路4:散戶為什麼會虧錢》說到了散戶為什麼會虧錢,有個朋友私信我說「這裡面說的都懂,但是該如何投資有沒有好的辦法」,我於是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為什麼會出現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的情況呢,我又想起之前寫的《了不起的我:隨感一》,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了不起的你?
既然問題大部分出在心理層面,我們去讀一讀心理學的書,找到這些問題的本質根源,是不是會更好?
其實不光是在投資領域,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可以適應,我們知道了部分或者全部的問題,我們想做改變?我們該怎麼做?
不過轉變看似容易,但是做出真正的改變卻非常難。
這種阻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內心。就好像,理想中的自己是一個人,現實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嚮往改變、突破的自己是一個人,阻礙改變、突破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內心與生俱來帶有一些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讓我們追求穩定和可控,排斥改變與發展,令我們想要轉變的願望和現實的行動形成強烈的衝突。
我套用這套自我發展心理學到投資上:這些種種交易之中的難題,有沒有共同的心理根源?當他們想改變,阻礙改變的心理機制又是什麼?從自我發展心理學可以學到哪些來應用到交易心理上?
改變之路
首先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選擇,把從找困難變成找方法。關於改變,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
選擇要基於當前的現實,而不是現實中的理想,我們要選擇的,不是未來的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
關於投資,我們需要改變的是什麼?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散戶可能犯的錯,對於我們普通人,我們有多個選擇:
比如你覺得很難,不做改變,這是一種選擇;或者你沒有這些問題,不用改變,這也是一種選擇;或者你覺得部分很難,你確實改變不了,所以不改變了,這還是你的選擇。
如陳海賢所說:
把選擇的控制權拿回到自己手中,這是開始發展與改變自我的前提。
但是很多人在實際想要改變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或多或少的無力感,這又是為什呢?
第一,誤以為只有按照理想情況作出選擇,才算有選擇;如果選項不夠好,那就是沒有選擇。很多人說自己沒有選擇時,其實是說:「這不是我想要的選擇」。
第二,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因為在有很多選擇的情況下,現在的選擇不對,是不是自己有問題?
如果你的選擇不是為了找一個原因,而是為了推動改變。那就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更不是一味責怪自己,而是思考「有用沒用」。沒法改變,也許不是你的錯,可是,誰要為最終的結果負責呢?還是你自己。
關於改變,每個人都有選擇,這個選擇,既需要勇氣,也需要自身。
選擇的第一個原則:經濟選擇還是心理選擇。選擇的真正含義,是要用承擔選擇的後果來體現的。
第一 眼饞心理
「當你看到價格在上漲,而你身邊的人因此掙錢發財時,那個心情怎麼形容呢?可以用一個詞,萬蟻噬心」。
我們可以採用課題分離式思考方式: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對於投資,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每人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本金,甚至不同的運氣,不能因為看到別人賺錢,自己沒有賺錢,或者虧錢就眼饞,而導致自己心理異常。
第二 盲從心理
人的本能是尋求一致意見,融入群裡獲得安全感。這樣個體不會因為集體的錯誤而有負罪感。但在投資的道路上,意見越一致,越危險。因為大眾的判斷依據是荷爾蒙,而不是理性。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東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爭取。只有自己認真對待的東西,別人才會認真對待。
所以在群裡,經常有人會問別人買了什麼,是不是該賣或者買,就是為了讓自己融入集體,而給自己一種虛幻的安全心理。
第三 僥倖心理
很多人其實是知道風險的,但是總覺得自己不是那個最後接盤的人。其實,投資安全的道路有很多,有風險的道路更多,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們大可去選擇那些安全係數高的道路,而不要把自己置於可能的風險之地。如同期貨,你贏了前9把,最後一把輸了也是一無所有。
第四 貪婪心理
貪婪和恐懼如影隨形,看清心中的恐懼,我們害怕改變失敗,也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是自己期望的。考慮了太多人的聲音,卻沒有重視自己的聲音。
第五 逃避心理
所以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想想該如何做,而不是我要不要做。你做過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改變也就發生了。
第六 過度自信
大家都會覺得自己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高於平均水平,在投資中也是,會覺得自己買的股票、基金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賺錢。覺得在周圍一群人中應該是前20%的水平。但是仔細想想,這肯定不可能,如果大家都是20%的人,那麼股市七虧一平二賺是不可能出現的。
其他
改變方面的
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人的情感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就像一個騎象人。
改變的本質,其實就是創造新經驗,用新經驗代替舊經驗。
心理舒適區:擺脫舊經驗
真正的心理舒適區不是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環境,並不意味著走出了心理舒適區。只有改變應對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適區。
小步子原理:賣出改變的第一步
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變的道路上邁出小小的一步,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功。
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時,看到的東西經常不一樣。往前看,會看到困難;往回看,會看到方法和路徑。
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並接納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不要去想未來太過巨大的任務,而是專注於眼前能做的一小步,並把它做好
控制的兩分法:把目標變為行動
努力控制我們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圖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關注現在能做的,而不是關注事情的結果。
我現在能做什麼?我願意做嗎?
之前師父有說過:「投資的心態用一句詩來形容,就是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第一句說的是投資是一條艱苦的不歸路,第二句告訴你投資之旅是孤獨的,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而你能依靠的也只有你自己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進化的
人不會為自己要走的路後悔,只會為自己沒有響應召喚後悔。這就是我要走的路。
自我發展:一條不斷延伸的道路
過程的意義:讓一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