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 2019-12-29 02:25:00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吳洋 編輯:葉廣冬
又到一年歲末時。
盤點2019,你是否因高鐵的開通,早早地買好了返鄉的火車票?身處他鄉的你是否早早拿到工資,為家人準備好年貨了呢?
大時代,小崗位;大事件,小幸福;大變革,小目標。很榮幸,我們生活在偉大的時代,能夠用努力與拼搏,成就自己與時代的更新,收穫行進安徽中的小幸福。
這些改變與收穫,或大或小,都讓人怦然心動。本網推出「歲末盤點:我和我的2019」專題報導,述說你我的收穫和幸福,載著滿滿感動,點亮2020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溫暖的空調房內,餘女士大口吃著餛飩、雞爪、素三鮮,不時喝幾口排骨湯,似乎在為忘記一個人蓄力。她身後的兩個女兒,一個不會說話,一個嗷嗷待哺。
12月26日,餘女士入住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特護室已有6天。早上,救助人員送來的第18份月子餐打開了她的味蕾,這讓身邊的陳冬百感交集。
兩人數天前相識。11月30日,省城南陵路邊,該站救助科科長陳冬發現一輛破舊的電動三輪車內,蝸居著三口人。幾經敲窗,餘女士憔悴地探出頭,把剛出生十餘天的嬰兒捧給陳冬。
本能的信任,讓45歲的陳冬努力了解她的過去:餘女士今年30歲,五年前在南昌某酒吧結識了大女兒的生父。孩子出生不久,這位父親便不知去向。她帶著女兒南下,今年在廣州打工時認識了小女兒的生父。餘女士懷孕期間,這個準爸爸也失去聯繫。
憑著僅存的記憶,11月中旬,懷孕8個月的餘女士騎著三輪車從江西宜春老家出發,一周後來到合肥,打算北上河南濮陽,尋找第二個孩子的父親。在合肥街頭,一陣腹痛後,她被送到安徽省婦幼保健院,生下了小女兒。剛坐月子,餘女士就帶著孩子重回三輪車內蝸居。
「那天,我抱著懷裡可愛的小傢伙,深深感到基層救助者肩上的責任。」陳冬勸說餘女士去救助站坐月子,遭到拒絕。
「她擔心合肥救助站像此前去過的救助機構,環境冷冰,缺少人情味。」為打消餘女士顧慮,陳冬先安置餘女士母女到賓館入住,再帶她到救助站參觀。
一來二去,餘女士對合肥救助站的看法變了。12月20日,她自願上門求助。母女三人被安置進全天暖風不斷的特護房,救助人員每天為餘女士烹製月子餐,卻發現她無心吃飯。
在該站領導的指導下,陳冬針對餘女士的特殊境遇,制定具體個案具體對待。
隨後幾天,心理專家幫餘女士疏通心理,醫護人員抱起孩子檢查身體。特護房內溫暖如春,月子餐持續供應,兩個孩子有了新衣服和新奶粉。
12月25日傍晚,陳冬下班時看到餘女士在抹淚。「細聊得知,她不知道未來該怎樣。」陳冬幫她分析,如果繼續帶著孩子尋人,可能處處碰壁,也不安全。「等出了月子,我們送你回宜春老家,找親朋落腳。」經過三個小時長談,餘女士將一串無法打通的電話號從手機中刪除,含著淚說,「謝謝你,我會忘了他。」
第二天,餘女士起了個大早,她微笑著對陳冬說:「我餓了。」
不一會兒,第18份月子餐送進屋內。一份主食,兩菜一湯。
餘女士笑中泛淚,大口扒著飯,收下了返鄉的車票。
截至12月26日晚,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幫助餘女士母女在內的1688人返鄉,總救助3928人,其中站內1862人,站外2066人。陳冬說,今年,該站通過網際網路+、精確定位、站際協作等多種方法,繼續為受助人員尋親。「對於像餘女士這樣情感重挫的弱勢群體,我們基層救助人會付出更多善心與耐心,讓她們的返家路越發堅定。」(記者 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