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2020-12-17 小酒九說歷史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但是在書中,老師並沒有告訴我們兩個人最終的結局,你知道他們兩人最終的下場嗎?

廉頗和藺相如都是趙國不可缺少的人才。廉頗為武將,藺相如為文臣,一個提筆安天下,一個上馬定乾坤,他們兩人的命運被緊緊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開,休戚相關。在廉頗負荊請罪後,兩人的關係更好了,兩人聯手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廉頗抵禦外敵,藺相如打理他國外交。趙國因為有了廉頗和藺相如兩人,國家安定百姓也是安居樂業。

藺相如曾經說過,對於趙國來說,廉頗和藺相如缺一不可,畢竟他們兩人也算是趙惠文王的左膀右臂。雖然看上去藺相如這話有些自負,但是說的也是事實。趙惠文王對兩人都很尊敬,也沒有因為藺相如那番「自負」的話語而介懷,反而更加倚重兩人。但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藺相如和趙惠文王有一顆寬容的心的,趙孝成王就沒有。

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繼位。這時候趙國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才了,趙國名將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也已病重,沒多少時間了。廉頗一生都在為趙國奔波,雖然垂垂老矣,但是依舊馳騁在沙場,為趙國站好最後一班崗,趙國實力遜色秦國,但是因為趙國的補給又比秦國的補給容易,於是廉頗便選擇與他們打消耗戰,最終使秦國陷入困境。

在這場消耗戰中,雖不折損兵將,但是卻讓秦國苦不堪言。秦國知道藺相如已經病危,而趙孝成王又年輕氣盛,鬥志昂揚,迫切地想要幹成一番大事業。於是便派人散布謠言說:秦國並不怕年邁懦弱的廉頗,只怕趙奢的後代趙括。雖然虎父無犬子,但似乎這句話一看就是有詐,趙孝成王想要讓趙括領兵,大臣勸阻,但是趙孝成王不聽,一意孤行。

在趙孝成王看來,廉頗就如同秦國所說的那般懦弱,都不敢進攻,的確沒什麼用處了。於是,趙括便代替廉頗對戰秦國,趙孝成王原以為趙括能像他的父親一樣,飛奪秦國城池,把秦國打得落花流水。但結果真是這樣嗎?最後,趙國折損四十萬將士,使得趙國元氣大傷。藺相如聽聞趙國將士幾乎全軍覆沒,一時間氣急攻心,最後撒手人寰。

恨趙孝成王不成器,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已經年邁的廉頗只能接下爛攤子,為他們收拾殘局,勉強保住了趙國。趙國是一代不如一代,趙孝成王雖鑄成大錯,後來也醒悟了。但是趙悼襄王繼位更加不堪,認為廉頗不如樂乘,於是便解下了他的兵權。廉頗氣憤,便帶兵攻打樂乘,打跑樂乘後,廉頗最終也是走投無路,只能流落他鄉,投靠魏國。

雖然魏國對廉頗也還算尊重,但是廉頗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後來,趙悼襄王也打算召回廉頗,但是又有小人讒言:廉頗飯量還很好,但是身體機能已經不如從前了,一會兒便如廁三次。趙悼襄王聽聞如此,便放棄了召回廉頗的意圖。最後廉頗又流落到楚國,最終在楚國抑鬱而終。

廉頗與藺相如雖都是趙國的功臣,但是兩人最終的結局並不好,這也是課本中不提及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史記》中有記載,廉頗是趙國的一員大將,惠文王在位時他率領軍隊一舉將齊國拿下,攻下陽晉,在朝堂之上名聲大起。
  • 「負荊請罪主人公」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你可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如何?
    從小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一面為廉頗敢於擔當讚嘆,一面也為藺相如的智慧稱奇。這兩人原本各司其職,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交集,最終惺惺相惜,為人稱道。但世人皆知的故事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裡的一小段插曲,真要回顧兩人的一生,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悲嘆。故事要從廉頗和藺相如如何相知說起。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感慨
    廉頗和藺相如兩位惺惺相惜的勇將良相的相知相交,傳為千古佳話。但是語文課本上並沒有寫,廉頗和藺相如最終下場如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開篇第一句:「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出國之上將,率軍攻打齊國,大破齊軍,佔領了齊國的陽晉,於是官拜上卿,在諸侯之中以勇氣而聞名。此時,藺相如不過是宦者令繆賢手下的一位門客而已。
  • 世人只知道「負荊請罪」,卻不知道藺相如和廉頗最終的下場!
    在小學和初、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我們每年都會學到一些歷史典故,如晉文公的退避三舍,韓信的背水一戰,孫臏的田忌賽馬等。同時語文課本中的負荊請罪,也是深受大家喜歡的一個典故。 負荊請罪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對此,廉頗自然非常不滿,也即處處在找藺相如的麻煩,但是,就後者來說,始終以趙國的安危為重,處處對廉頗容忍謙讓,終使廉頗愧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由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
  • 世人皆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又有幾人知曉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我們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曾經發生過不少的歷史小故事,如田忌賽馬、自毀長城、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等。這些小故事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在歷史上留下了負荊請罪的廉頗,他們一同造就了一段千古美談——將相和,可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何語文老師從不提起
    《將相和》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的是趙國舍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得到重用,廉頗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屢次容忍避讓於他,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兩人重歸於好的故事。
  • 藺相如「完璧歸趙」獲得讚賞,廉頗「負荊請罪」獲得原諒
    文/來來往往【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想必每個人都聽過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吧。意思是說身後背著荊條來請罪,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關於成語的成語故事。那麼負荊請罪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
  • 「負荊請罪」人人都知,但藺相如和廉頗結局如何,你可知道?
    提到「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他來源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發生於戰國時期,而主人公則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當時,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率先在7個國家中強大起來,並逐漸有了吞併6國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出手相救,便約了趙惠文王在澠池相聚。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後來的命運完全不同,課本沒有告訴給你
    有著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講的是廉頗個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藺相如憑藉著自己寬大的胸懷,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告訴別人不要為眼前的利益之爭,而限制自己的格局,只有心懷天下才能以理服眾。不過在當時我們學習這個典故時候,老師可能只給大家介紹了這個故事,那麼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到底是怎麼樣呢?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將相和》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因為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而深入人心。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
  • 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可你知道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麼?
    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上,我們了解到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負荊請罪的故事成了我們那個時候最值得學習的認錯態度,甚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個故事讓我們也了解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將相之間是如何相處的
  • 廉頗知錯就改,藺相如心胸寬廣,2人最終落得什麼下場?
    提到負荊請罪,我們都不陌生,在初中歷史課上我們就已經有所了解了,但是對於這個典故的兩個主人公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並沒有提到,那麼這兩個人作為當時趙國的名將人臣,廉頗知錯就改,藺相如心胸寬廣,2人最終落得什麼下場?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負荊請罪」後廉頗、藺相如什麼下場?老師也不會告訴你最終結局
    「負荊請罪」後廉頗、藺相如什麼下場? 可這樣的故事對於我們來說好似就是斷章取義了,在有限的社會時代之中,我們似乎是看到了一種人間最珍貴的品格,可這段故事在後來怎麼樣了,廉頗與藺相如兩人最終的下場是什麼?
  • 負荊請罪之後,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和廉頗的後續?因為不好說
    這是出自著名的「將相和」典故,也就是在我們小學課本裡熟讀的「負荊請罪」。廉頗勇於承認錯誤,向藺相如請罪,最終互相和解的故事,讓我們一直學習他們的勇於承擔和寬宏大量,哪怕長大了之後也依然如此。但是,在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為何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好奇,而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根本不好說。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終結局怎樣?殘酷的真相,老師可能沒告訴你
    這是文章頭部 「負荊請罪」的廉頗與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語文老師沒有講給你。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那就是《負荊請罪》,可以說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了。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人際交往上尤其如此,作為武功派的廉頗一開始對憑藉智慧只是動動腦就站上政治舞臺的藺相如原本是抱著輕視之心的,當藺相如完成了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在澠池之會上憑藉大智大勇保全住了趙國的威嚴以及趙王的安全之後,他自然地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職加薪不在話下,地位比廉頗還要高的時候,廉頗原來的輕視就慢慢轉變成了不滿,私底下便有與藺相如對立起來的硬幹之勢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長平之戰最開始的時候,廉頗奉命抵擋秦國軍隊的攻擊,然而到了後期卻被趙括給取代了,結果我們也知道,趙國慘敗,丟了幾十萬士兵。廉頗的地位在趙國甚高,但自從藺相如出現之後,一切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