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何語文老師從不提起

2020-12-17 琅琊講武堂

《將相和》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的是趙國舍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得到重用,廉頗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屢次容忍避讓於他,最終廉頗負荊請罪,兩人重歸於好的故事。也就是這則流傳千古的佳話,讓廉頗和藺相如兩人成了知錯就改、寬容大度的典範。

很多人在小學時便已在課本中讀過將相和,但課本中的故事到兩人和好如初後就結束了,之後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卻未曾提及。其實現實中藺相如的結局還算平穩,但廉頗可謂是英雄暮年,晚景慘澹悽涼。

在負荊請罪後,廉頗一心報國,開始徵戰四方。畢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從公元前279年開始,廉將軍就屢立戰功,在10年間四次攻打他國,並大獲全勝,深得趙惠文王的信任與重用。然而在前266年趙孝成王即位後,君王心中的天平就慢慢從廉頗傾斜向了別處。

前262年,趙國與秦國交戰,廉頗憑藉充足的戰爭經驗和高超的作戰技巧,硬生生用處於劣勢的趙軍和秦軍打成了僵持的局面。他固守堅壁三年,秦軍屢次攻打都沒有成功,銳氣漸消,正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戰局面。

此時秦軍知道不妙,便使用了反間計到處散布謠言,讓趙王誤以為廉頗是怯戰畏死,於是罷免了廉頗而啟用趙括。當時藺相如為廉頗請奏,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可趙王卻一意孤行。最終趙括兵敗於白起,四十餘萬趙軍也在長平陣亡,邯鄲在之後的一年中被秦軍包圍,趙國搖搖欲墜,幾近滅亡,還是靠著楚、魏兩國前來馳援才得以保全國土。

也就是這一時期,本就病重的藺相如去世了,能在朝堂上幫助廉頗的人又少了一個。幸好長平之戰讓趙孝成王清醒了過來,他重新啟用了廉頗,在前251年的燕趙之戰中廉頗不負眾望,以少勝多打敗了前來進犯的燕軍,被趙王封為假相。

到了公元前245年,趙悼襄王即位,他剛愎自用,對廉頗實行打壓,一坐上王位就解除了在外徵戰的廉頗的軍職。此時的廉頗已經是三朝元老,又戰功赫赫,怎麼能忍得下這口氣,他二話不說帶領自己的親兵攻打了新上任的將領樂乘,樂乘不敵廉頗,狼狽逃走,廉頗則氣得連趙國也不回了,直接投奔了魏國。

後來趙王手下無人可用,又想起了廉頗,就派使者去魏國請將歸朝。可廉頗在朝中有一仇敵郭開,是個十足的奸佞小人,他唯恐廉頗再受重用,就賄賂使者說了很多廉頗的壞話,還說廉頗「一飯三遺矢」。趙王偏聽偏信,失望至極,再也不提啟用廉頗的事情了。

就這樣,在魏國千盼萬盼著繼續報效國家的老將,還是沒能等來君王的啟用書。後來楚國又請廉頗當將領,但他心繫故國,始終無法再像以往一樣戰無不利,最後在他鄉鬱鬱而終。

而趙國則在昏聵的趙悼襄王的手中江河日下,廉頗死後不久,趙國就被秦軍攻打而亡。

相關焦點

  • 負荊請罪之後,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和廉頗的後續?因為不好說
    這是出自著名的「將相和」典故,也就是在我們小學課本裡熟讀的「負荊請罪」。廉頗勇於承認錯誤,向藺相如請罪,最終互相和解的故事,讓我們一直學習他們的勇於承擔和寬宏大量,哪怕長大了之後也依然如此。但是,在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和廉頗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為何語文老師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好奇,而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根本不好說。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對此,廉頗自然非常不滿,也即處處在找藺相如的麻煩,但是,就後者來說,始終以趙國的安危為重,處處對廉頗容忍謙讓,終使廉頗愧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由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
  • 知道負荊請罪的故事,可你知道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麼?
    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上,我們了解到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負荊請罪的故事成了我們那個時候最值得學習的認錯態度,甚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個故事讓我們也了解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將相之間是如何相處的
  • 「負荊請罪」中廉頗和藺相如最後命運如何?語文老師說不出口
    我們中學所學的語文課本中就有一篇文章是關於戰國時期文臣和武將的故事,大家一定想起來了吧?當時的語文老師還用這兩個人來教育我們應該做到知錯能改,勇於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那麼小編就要和大家說的是,語文老師只告訴了我們負荊請罪中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那麼他們的最後的命運如何呢?語文老師卻說不出口。
  • 負荊請罪的廉頗跟藺相如最後怎樣了?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廉頗的功勳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最終結局如何?課本上肯定沒告訴你
    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廉頗負荊請罪,結局卻讓人唏噓,語文老師不會告訴你
    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勳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
  • 世人皆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又有幾人知曉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
    這些小故事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在歷史上留下了負荊請罪的廉頗,他們一同造就了一段千古美談——將相和,可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趙孝成王拒絕採納藺相如的建議,一意孤行地任命趙括為前線主將,結果釀成了慘敗,四十餘萬趙軍主力全軍覆沒。藺相如得知趙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再度病倒,不久便撒手人寰。
  • 殘酷的真相:我們只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藺相如最後的下場
    「負荊請罪」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典故了,裡面的廉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赤背背負著荊棘去向藺相如賠罪,藺相如也寬宏大度,最終選擇原諒了他,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歷史典故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懂得顧全大局,舍小我成全大我。
  • 「負荊請罪主人公」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
    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令人悲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二人成為摯友的故事被後人所流傳。可是各位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下場是什麼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史記》中有記載,廉頗是趙國的一員大將,惠文王在位時他率領軍隊一舉將齊國拿下,攻下陽晉,在朝堂之上名聲大起。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你可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後下場如何?
    從小看過「負荊請罪」的故事,一面為廉頗敢於擔當讚嘆,一面也為藺相如的智慧稱奇。這兩人原本各司其職,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交集,最終惺惺相惜,為人稱道。但世人皆知的故事只是他們漫長人生裡的一小段插曲,真要回顧兩人的一生,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悲嘆。故事要從廉頗和藺相如如何相知說起。
  • 「負荊請罪」人人都知,但藺相如和廉頗結局如何,你可知道?
    提到「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他來源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發生於戰國時期,而主人公則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當時,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率先在7個國家中強大起來,並逐漸有了吞併6國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又擔心趙國會出手相救,便約了趙惠文王在澠池相聚。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記者:廉頗老師,憑藉在《負荊請罪》中知錯能改的精神以及誠摯真誠的認錯態度,加上他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幹架的,對敵人的敗軍也不加以追殺屠戮的貴族精神,榮獲新世紀人民頒發的「德聖」獎盃,請問老師你有什麼感想?廉頗(一臉懵懂):貴族精神?我怎麼不知道我自己原來是個貴族?
  • 與藺相如鬥氣,廉頗負荊請罪;與此人鬥氣,廉頗負氣出走
    《將相和》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因為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而深入人心。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藺相如通過與秦王交涉和氏璧、在澠池會議中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等功績而被封為上卿。這讓身經百戰的廉頗不滿,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獲得的封賞竟然沒有藺相如這個書生多。因此,不服氣的廉頗多次揚言要給藺相如顏色瞧瞧,然而藺相如卻總是躲著廉頗,避免和他相見。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終結局怎樣?殘酷的真相,老師可能沒告訴你
    這是文章頭部 「負荊請罪」的廉頗與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語文老師沒有講給你。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那就是《負荊請罪》,可以說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了。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學會廉頗的故事吧!這是《負荊請罪》課文裡面出現的事情,那麼這裡面的主人公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是有什麼秘密嗎?
  • 負荊請罪中的廉頗與藺相如後來的命運完全不同,課本沒有告訴給你
    有著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講的是廉頗個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藺相如憑藉著自己寬大的胸懷,沒有和廉頗斤斤計較,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告訴別人不要為眼前的利益之爭,而限制自己的格局,只有心懷天下才能以理服眾。不過在當時我們學習這個典故時候,老師可能只給大家介紹了這個故事,那麼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到底是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