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定律》中的摩西奶奶效應:成功從來與年紀無關

2020-08-14 走心巷子


作者|走心巷子


你對生活了解嗎?

你對自己的心理了解嗎?

心理就像是陪伴在我們生活中的朋友,默默地陪伴,潛移默化間影響著我們,或是美好與幫助,或是糟糕與羈絆。

偶然間看到一本書《彼得定律》,甚是喜歡。

喜歡思考的我,看到裡面是各種各樣生活中的心理學表現,忍不住去探究。

通篇看下來,更是覺得值得。

《彼得定律》的作者是包楚婷, 自由撰稿人,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本書用十分通俗的語言,揭示我們生活中潛在的心理機制,而且作者非常清晰地從環境定位、角色定位、能力定位、溝通定位、決策定位五個維度出發,講述心理學的同時,對讀者有很深的生活啟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讀者的迷茫。

這次,我將從中抽取3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3個定律,結合書中的理論知識,以及自我生活感想,與大家共享。

01 摩西奶奶效應——成功從來與年紀無關

美國有位藝術家叫摩西奶奶。她在75歲之前都是農婦,在73歲那年,由於一次摔傷,停止勞作。

憑著對生活的熱愛,摩西奶奶在75歲的時候開始學習了畫畫,驚人的天賦開始展現,摩西奶奶的畫受到萬眾喜歡。

摩西奶奶更是在80歲的時候,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摩西奶奶也成為美國最著名,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

摩西奶奶家庭條件並不好,所以在畫畫之前,都在為生活勞作。

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所以才能在不能勞作後,及時找到自己的愛好,並有所成就。

年老才開始出名的藝術家,也是存在的。

雖然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

但是對待生活的熱愛與期待,不該被年齡限制。

是的,不該被年齡限制。

任何年齡都不能夠失去對生活的期待。

其實「摩西奶奶效應」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大的指導性作用。

縱觀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大致分為三種狀態,努力上進,自我頹廢,不知所向。

一類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努力工作,另一類人深覺自己沒有此生不悔大富大貴,所以隨意頹廢,還有一類人不知道該去做什麼,所以迷茫。

當然很多迷茫的人,總會拿「年齡大,沒機會」為藉口。

確實很多人在心底裡認為,很多事,很多夢想要趁早做,好像過了二十多歲最瘋狂的年齡,就再也沒有機會似的。

其實不然,摩西奶奶告訴我們,只要對生活充滿熱愛,什麼年紀都不是問題。

也願你投身生活,充滿熱愛。

02 名人效應——被權威帶偏的「獨立思考」

書中總結提出:名人出現的時候,總是會引起人們裡三層外三層的簇擁圍觀。

確實如此。

而且針對這一現象,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

教授向學生們介紹了一位學校新聘請的世界著名化學家,這位化學家說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烈的氣味,但對人體無害。

說著,教授打開手中的瓶蓋,以測試大家的嗅覺為由,要求聞到氣味的同學舉手,結果有不少同學舉了手。

但是實際上,這位所謂的「化學家」只是一位普通的助手而已,瓶子裡裝的也不過是蒸餾水。

這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帶來的負向作用。

因為「輕信」名人,盲目地順從和輕信。

「名人效應」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

現在最常見的就是明星類人物的名人效應。

比如電視劇熱播,劇中女主的口紅或者服裝,就會受網友追捧。

再者就是很多明星的粉絲,效仿明星的行為,偶像受到惡評,就會絕地反擊,維護偶像。

說實話,很多明星身上還是很正能量的,努力的形象,會感染粉絲,促使粉絲變得更好。這是積極的正向能量的展現。

不過也要告誡很多粉絲,對待自己的偶像,也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選取偶像身上好的那方面,提升自己。

對於一些不好或者糟糕的東西,不要盲目隨從。

我們最該崇拜的是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們,而不是沒能力只會賣顏值的年輕明星。

03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外部受到的壓力越大,反彈就越大

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想必人人皆知。

作為世仇家庭的兩位年輕男女,墜入愛河,受盡雙方家庭的阻擾,結果兩人沒有因此而分開或者放棄,反而誓死要在一起,最後殉情而亡。

這是西方的典型悲劇愛情故事,在我國古代也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最後雙雙化蝶,廝守終生。

對於這種形象的解釋,最常見的便是:得不到的東西往往會覺得更有價值,就會越想要。

這個內在解釋,在愛情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不止愛情,對於其他東西也是一樣,這跟人的本性有一定的關係,人往往會對加以禁止的東西,產生興趣以及喜愛。

所以這樣的現象就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

那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效應在生活當中有怎樣的啟示呢?

其實對於愛情和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尤其是戀愛男女遭到父母不同意的情況,勸告各位父母不要強硬地拆散,畢竟還沒受到現實的衝擊,沒有緣由地讓一對相愛的人分開,任誰都不樂意。

相反地,正確地「阻擾」愛情,應該從緩和的態度開始,語重心長的分析局勢,給他們空間,讓他們盡情地享受愛情,可能在忍受不了現實,或者遇到問題的時候,自然會影響原來看起來很好的愛情。

當然,如果經歷了各種困難,還能完好地在一起,說明是真愛和合適,家長也需要妥協,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期待。

總結

作者包楚婷有這樣一種信念:「曾經想改變世界,現在想治癒世界。」

讀完整本書,我也有類似這樣的感覺。

其實人生來就是一個個體,看似生活艱難,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受著我們心理的指引。

即使如此,生活卻也是五彩斑斕的。

這本書涵蓋很多著名或者不著名的心理學理論,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向讀者闡述以及給出生活理論。

喜歡心理學或者時常對生活現象迷惑的人,確實可以看看這本書,能夠從中了解生活常識,也能治癒自己破爛不堪的心。

治癒自己,治癒生活。


--end--

走心巷子:95後摩羯女孩,愛寫作如愛自己。想用溫柔的筆觸,寫滿這世間真情種種,還有各種或溫暖,或悲哀,或無助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摩西奶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今天我想分享一篇關於摩西奶奶的文章。她說過:「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今天就可以開始行動,曾經的美好憧憬終有一日會實現。正文在美國的小鄉村,有個老奶奶,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摩西奶奶。她像任何一個普通的主婦,操持家務,養育了10個孩子。
  • 什麼是「金蟬定律」,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成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慢慢堅持下來,才更有可能贏得成功。木心在《素履之往》裡面寫道:「所謂萬丈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裡。」世界上任何成功,都少不了想要獲得成功的堅定決心。勇氣,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連想要獲得成功的勇氣都沒有,那麼結局註定失敗。05堅持,是成功的秘訣摩西奶奶說過:「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情,並堅持做下去。
  • 讀書筆記:莫雷《摩西奶奶給年輕人的人生哲學課》
    本書對摩西奶奶傳奇般的人生經歷進行介紹,希望她的寶貴精神能給處於迷茫、浮躁、壓力中的現代年輕人以激勵與啟示。通過閱讀本書,能夠重新認識自我,重新看待生活,從疲憊的生活中找到另一種方向,重新出發,收穫積極而美好的人生。
  • 摩西奶奶: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直到78歲被一位旅行收藏家發現,摩西奶奶才被大眾熟知;80歲的那年,她在紐約開了自己的畫展;89歲,被總統接見;101歲,摩西奶奶去世,被譽為「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藝術家」。在58歲以前,摩西奶奶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農婦,一輩子在農場裡生活,像所有女子醫院,嫁人結婚,生兒育女,為家庭忙裡忙外。
  • 人生感悟:101歲的摩西奶奶的勵志故事,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101歲的摩西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姜子牙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因為他只是傳說的中的人物,太沒有說服力。為什麼叫「摩西奶奶」,因為她的輝煌是從80歲開始的。摩西奶奶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事女傭15年,丈夫只是農場的僱工。27歲,摩西奶奶嫁給農民託馬斯·摩西(確切地說他只是農場中的一名工人,跟我們的長工差不多),成為一名普通的農婦。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是群居性動物,《墨菲定律》一書裡,在教會你如何做自己的同時,也教會了你如何和世界相處。他在「海潮效應」中提到:優秀是人總是互相吸引。又通過「名片效應、」 「曝光效應」、「近因效應」等來教會我們通過多與別人接觸,多去尋找,打造自己IP,融入集體。當然,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和諧,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 當你迷茫時,讀讀摩西奶奶這10句話,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01接到朋友的電話,閒聊了一會,彼此之間互像交流想法,吐槽一些工作上和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從她的語氣中能夠聽得出來,整個人處於一種很疲憊的狀態。我詢問她怎麼啦?02之前度過一本書《摩西奶奶》,摩西奶奶真的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和楷模。她80歲才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讀書寫作、學習畫畫。如果你也感到迷茫了,就看看摩西奶奶的這十句話,可能對你會有所幫助。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酸葡萄效應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會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根據星座對人的描述就是這樣,每個星座只是描繪了人類複雜內心的一部分,並且十分模糊,絕大部分人會覺得「好準啊」,是因為人是多面的,覺得被戳中也很正常,其實這些東西放在誰身上都適用,認清這個效應,可以避開很多套路。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酸葡萄效應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會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根據星座對人的描述就是這樣,每個星座只是描繪了人類複雜內心的一部分,並且十分模糊,絕大部分人會覺得「好準啊」,是因為人是多面的,覺得被戳中也很正常,其實這些東西放在誰身上都適用,認清這個效應,可以避開很多套路。
  • 那些以動物命名的效應與定律
    作者/沈子友生活在現實社會和大自然中,周圍的事物紛繁複雜,千變萬化。通常是由某種人或動物的行為或作用,往往會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產生相應的因果反映或連鎖反映,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現象或規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效應、定律、法則,它們中與人有關的往往被冠以人名,與動物有關的則冠以動物名。
  • 什麼是馬蠅效應?墨菲定律中這些必知的生存競爭法則,引人深思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是由美國一個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提出的,它也可以解釋為一種心理學效應。下面為大家介紹墨菲定律中的生存競爭法則,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其實都有其定律,都有其需要掌握的規律,只要研究透徹了他們的定律,你也可以從中收穫不少,從中受到啟發,從中得到更多,將來有一天你也可以邁向成功。
  • 時尚從來和年齡無關!90歲奶奶少女穿搭驚豔歲月,變老真的不可怕
    身邊到了奶奶輩的女性,大多數已經與時尚無緣。衰老與身材的走樣,更多的奶奶穿衣變成了舒服、保暖最重要。就算時尚可以與其兼顧,大多數人也不會費心思搭配。奶奶們穿的最華麗時尚的時候,可能就是跳廣場舞的時候。但舞蹈的服裝大多誇張,跳完舞馬上回歸正常。
  • 內心的不安源自逃避恐懼,3個心理學定律助你快速提升安全感
    正常的發展狀態下人們在腦海中對事物會建立相應的模型,我們的認知可能源於自我接觸和他人的告知,比如父母告訴我們老虎會咬人,我們便會遠離它。但當一個新鮮事物出現,認知中沒有對應模型,我們不知道如何的應對,那會促使人產生無限的恐懼。內心的不安,正是因為感受到恐懼,然後卻又無法正確的處理這種恐懼感而進行的逃避。
  • 58歲學畫畫,80歲紅遍全球,這位佛系奶奶,有幾句勵志名言送給你
    比如關於摩西奶奶的書,我找了三本,但看完第一本後,發現其他兩本都差不多,半個小時可以翻完。摩西奶奶這個名字,一點都不陌生,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但我也是看完關於她的書,才更了解她。她其實是一個特別普通的老太太。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身為管理者,一定要讓團隊成員認識到,作為團隊中的一員,這個團隊的成與敗、榮與辱都與自己息息相關,團隊的成功也就是自己的成功;團隊的失敗也就是自己的失敗。那些從經營不好或者倒閉的公司裡走出來的職員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而一位從一家優秀的公司離開的職員卻會成為最受歡迎的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獲得成功的四大定律,一個效應,一個法則,你知道麼?
    古羅馬的小塞涅卡說: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有目標未必能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人一定不能成功。例如: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廢寢忘食發明永動機,花了十年時間,最終沒有成功。因為,永動機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假設本身就違背了物理學上的質量守恆定律。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定的過大,聽起來很空洞,沒有一點可行性,那這個目標只能是一個空談,永遠沒有可以兌現的一天。
  • 墨菲定律:成功到底有什麼秘密?
    右腦幸福定律:幸福感來自右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左腦是「自身腦」,屬於理性圈,例如邏輯、公裡、分析與計算等等;而右腦的代表詞彙是:靈感、直覺、藝術等等。開發右腦,有助於提高記憶力、提高做事效率、鍛鍊觀察力、增強判斷力、提高情商等等。布裡丹毛驢效應:在抉擇面前,不要猶豫。
  • 《墨菲定律》:和成功距離的真相就是幾個定律
    洛克定律認為,人需要有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才是走向成功最好的方式。目標,就是船在海上航線的終點,投籃的籃筐,是一個人做一件事需要達成的自己,是奮鬥的方向。沒有目標,人的一生很難有作為,就像迷失的船如同沒頭的蒼蠅,盲目不知所措。
  • 基督教刊|《聖經》中五經的作者是誰?摩西嗎?
    在「自由派」及「新正統神學」的圈子中,學者普遍認為摩西從未有參與組成五經的工作。這派的大多數評論家以為,所謂「摩西的書」乃由多個不知名的作者寫成。這些無名作者於主前九世紀開始工作,而約在主前四四五年完成五經的最後部份,即「祭司典」。
  • 摩西的出生和摩西的名字來由、以及摩西從埃及逃到米甸
    摩西出生偉人生時倖免於難 古代世界還有其他故事,描述偉人出生時奇蹟地得免死亡,在獨特的環境中養大。這種文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個是《撒珥根誕生傳奇》(Legend of Sargon's Birth,大概是主前八世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