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抄襲一定就是侵權嗎?什麼樣的抄襲才算侵權?

2020-12-11 賈振勇755

很多企業的老闆會說:「別人抄襲了我們的產品,已經侵權了,要去告他們。」

其實很多時候抄襲並不等於侵權,只有當產品的抄襲者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構成抄襲!

需要強調的是:侵權侵犯的是「權利」,而不是產品。

因此,有權利存在才是構成侵權的前提,如果產品中沒有智慧財產權,即便是產品被人抄襲了,抄襲方也不可能構成侵權。而只有當抄襲方抄襲了產品中的專利方案時,才有可能構成侵權。

也就是說,當產品的抄襲者可能構成侵權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產品中具有專利;抄襲方抄襲了產品中的專利方案。之所以說抄襲了產品中的專利方案可能構成侵權,首先是專利侵權判斷是一個專業、嚴肅的事情,需要經過法院審判才能確定是否真的構成侵權,未經法院判決,只能是可能侵權,或者涉嫌侵權;其次,即便是從表面上來看確實構成了侵權,也存在專利被抄襲方成功無效的可能,這需要經過複雜的無效和訴訟程序才能確定。

在跟企業接觸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企業沒有就創新方案及時申請專利而吃了虧。更為可悲的是,自己研發的創新方案可能被抄襲方搶先申請了專利,企業不但沒法追究抄襲方的責任,反而被告侵權,本來自己研發的技術也不能用了。

幾年前,有家做外貿出口的老闆曾經找到我,他們企業每年都會向美國、歐洲出口不少生活用品,生意還算不錯,比如聖誕樹上掛的彩燈就是他們出口的產品之一。

這個老闆對普通的聖誕樹彩燈做了創新設計,推出了一種奶頭式的彩燈,這種彩燈不但樣式新穎、可愛,而且由於奶頭部分的玻璃加厚形成可凸透鏡效果,使得彩燈的發光也會更加明亮、豔麗,受到美國消費者的歡迎。

由於他們只是外貿企業,自己沒有生產加工能力,所以就委託給了一個加工廠做代加工。沒想到產品銷售到美國後卻被起訴外觀設計侵權,產品因此被扣押。

經查實,在美國告他的恰恰就是這家代工廠。這家代工廠利用他的疏漏搶先把他們創新研發的奶頭式聖誕樹彩燈在美國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從而導致了這個悲催的局面,這次疏漏讓他們遭到了很大的損失,不但產品銷售受阻,還面臨著侵權賠償的後果,對這家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因此,企業必須重視研發成果的產權化工作,應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及時將創新研發成果形成相應的智慧財產權,將產品真正變為產權,否則產品一旦被他人抄襲,不但告不了他人侵權,反倒自己還成為了侵權者。

如果您有更好的見解,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及時與您一起探討交流!

相關焦點

  • 兩高律師觀點:抄襲產品不一定侵權
    A公司很苦惱:別人抄襲我,侵犯我的權利,但法院基本不支持;B公司很苦惱:原創沒那麼容易,照著別人的產品搞出自己的產品,還容易被起訴。那麼抄襲產品究竟侵權嗎?法律是怎麼認定的呢?B公司產品與A公司外觀設計專利的相同之處為:產品也是噴頭,都有手柄、噴頭和連接處,出水口形狀相同。不同之處為:噴頭四周形狀不同、手柄是否有開關不同、手柄底部形狀不同等。A公司認為B公司完全就是抄襲,B公司覺得自己只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創新,孰是孰非呢?
  • 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什麼樣的內容才算侵權?
    在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的網路遊戲行業裡,著作權侵權已儼然成為很多從業者的「原罪」。中國網路遊戲巨大的市場和利潤滋生無數「山寨」遊戲,浸淫在網路遊戲的「業內人士」似乎也早已習慣網路遊戲之怪現狀。但「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
  • 如何認定遊戲的「抄襲」與「侵權」
    我們都知道前幾年(不說近幾年),抄襲成風。但凡有點實力的公司都有著一款玩法、風格類似當時最火爆遊戲的「模仿」遊戲,沒有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品向這種玩法靠攏。你可以說這叫做「致敬」,但誰說「致敬」就不能算「抄襲」呢?
  • 什麼樣的文章會涉嫌侵權?原創和抄襲有哪些區別?
    那擺在編輯眼前的問題就呼之欲出,我搬運了別人的素材,重新整理了,這算侵權嗎?原創和抄襲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呢?都有哪些因為侵權被索賠的情況呢?l 圖片版權侵權很多小編在轉載別人文章的時候,也會把文章配圖也一併轉載過來,那些看上去質量不是很高的圖,指不定就會讓你踩到坑。
  • 法律專家解讀於正「抄襲」:不構成侵權只能譴責
    「瓊瑤舉報於正抄襲,這主要是涉及劇本方面的抄襲,還是屬於文學作品的範疇。目前法律在著作權的保護中,只保護表現形式,不保護中心思想。」翁冶中解釋,所謂表現形式,就是在文字上對於事件的描述;而中心思想則包括故事的情節設置、框架搭建等。翁冶中舉例表示,如果瓊瑤寫了「太陽冉冉升起」,於正照抄了這句話,就屬於抄襲;但如果於正寫了「太陽從天邊慢慢升起來了」,這就不算抄襲。
  • 海底撈涉嫌抄襲巴奴火鍋,外觀擺盤相似算侵權嗎?
    雖然在火鍋行業中是一匹「黑馬」,但相比起海底撈,在增長獲客這件事上巴奴還是吃了很大的虧,明明自己的產品比別家要好,但就是沒人知道。這點從NCBD發布的2019中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火鍋品牌排行榜中可見一斑,當時海底撈以97.2的高分奪得了第一,而巴奴毛肚得分65.8,排行第四。
  • 多款產品被指涉嫌侵權 安踏捲入「抄襲」漩渦
    來源:國際金融報「從國內市場看,部分地區和領域侵權盜版、製售假冒產品的現象讓消費者防不勝防,也讓企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然而短短幾個月後,因與安踏的商標相似度較高,且其商標的意義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2017年8月布魯克斯因涉嫌商標侵權,被安踏訴諸於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法院。同時安踏提出,請求判令布魯克斯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因侵權行為給安踏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終於2017年12月,布魯克斯被法院宣判敗訴,產品全部下架,至此其在中國僅上線了5個月。
  • 著作權侵權?想說抄襲不容易!
    網友們雖然喜歡歸喜歡,但對抄襲零容忍是底線,因為智慧財產權不僅是藝人的生命,也是原創的生命。如果說花粥的《媽媽要我出嫁》是完全照搬俄文歌曲的歌詞使 「抄襲」證據確鑿,更多時候,無論在音樂界還是出版、影視界,著作權侵權都是很難判定的,「想說抄襲不容易」。
  • 抄襲,偽作,侵權——原創作者要維權
    原因如下,且聽我細細道來:汪曾祺先生在小說《徙》中提到過一位前清翰林李三麻子,這位李翰林學問不知如何,愛抽大煙(必須是雲土),最大的本事估計就是厚顏無恥,因為「李三麻子買到文稿,改頭換面,就成了他的著作。李三麻子慣於欺世盜名,這種事幹得出」。按照現在的說法,李三麻子是個不折不扣的侵權者。
  • 鹿晗《慢慢》MV抄襲道歉:承認借鑑分鏡,鏡頭構圖也會構成侵權嗎
    5月31日凌晨,鹿晗合作方風華秋實文化傳媒公司和鹿晗工作室回應其新歌MV《慢慢》分鏡頭被指疑似抄襲ヨルシカ樂隊MV一事。發聲中提到的鹿晗MV承制公司貝塞爾鉛筆文化影業方面也承認借鑑3個鏡頭構圖,表示非常抱歉。視頻/MV有版權嗎?
  • 從《霧山五行》被批抄襲《火影》來看什麼是抄襲,怎麼才算抄襲?
    那麼什麼是抄襲呢?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以下統稱抄襲),是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用。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係;第四,行為人有過錯。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製圖/李紅笛  逐字逐句對比可以鑑定抄襲,可如果只有情節、論點、人設相似,表現手法不同,要怎樣判定呢?「融梗」就是因此而生的新情況,它到底與抄襲區別在哪兒呢?「創作時可以合理借鑑他人的創意,但是不能抄襲他人的創作表達。」王軍表示,如果融梗是對他人原創的創作表達進行抄襲,比如抄襲他人原創的人物設定、人物關係、橋段以及情節等,就會構成侵權。其中,最直接的是會構成對改編權的侵犯,根據實際情況,也可能會構成對他人發表權、複製權、署名權等權利的侵犯。
  • 民族品牌安踏捲入抄襲漩渦 多款產品涉嫌侵權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接到植華品牌設計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植華公司」)代理律師的獨家爆料,體育界大佬安踏涉嫌抄襲植華公司多款有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兒童書包,存在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的情況。此後,安踏「抄襲」事件持續發酵,雖安踏未給予正面回復,不過有記者了解到,涉事商品已在網店和北京實體門店全部下架。
  • 什麼文章會涉嫌侵權?原創和抄襲有什麼區別?
    解讀他人內容後,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算不算原創內容?我們提出的「分泌腎上腺素可以提高標題打開率」,這種純粹的底層邏輯,算不算原創內容轉載新聞內容再度創作,算不算原創內容我翻閱了智慧財產權法中的部分規定,發現這幾個問題是在太大了。哪怕現有的法律法規都不能100%判斷原創、抄襲、洗稿的界限在哪。原創的核心要素百科上對原創的解釋是獨立完成的創作。
  • 什麼文章會涉嫌侵權?原創和抄襲有哪些區別?
    也就是超出一定時間範圍後的作品,屬於公知素材,我們可以把這些新來拿來當做我們的創作素材,進行二度創作。不過業內常稱的公開素材,多數值得是某個公開會議、公開演講、公開事件曝光出來的素材。不論它是免費或需付費,自由內容必須要可以更改才算。在公有領域的作品依定義它的著作權已過期或被放棄,因此它不能被授權。但是這樣的作品仍舊被認為是自由內容,這是因為它可以任意的使用。小公舉認為,百度百科、維基百科裡的信息既算公知素材,也算自由內容。
  • 詳解綜藝法律風險:侵權認定取決於抄襲內容,「致敬經典」或構成侵權
    那麼,作為綜藝節目,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侵權?綜藝節目模式不受著作權保護的前提下,還有引進版權的必要嗎?多位律師及綜藝行業從業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什麼行為會侵權?
  • 自媒體號泛濫,抄襲屢禁不止,網絡上採用別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由於自媒體平臺有很多,所有有些自媒體人沒有把所有的自媒體平臺都給註冊了,但是就會有一些在平臺專門抄襲別人原創文章的自媒體號。更有甚者,一字不差複製粘貼別人的文章,還標註「原創」標籤。
  • 一本萬利,侵權難究,國產漫畫陷入「反抄襲」拉鋸戰
    但缺乏足夠的專業性也使得反抄襲經常變成一場混戰,在平臺或公司未下場發聲的情況下。一旦捲入抄襲爭議的原作和抄襲作人氣都不錯,擁有一定的粉絲量,雙方很快就會發生口水戰。這種情況在涉及到抄襲國外作品的時候尤其常見,這類被抄襲的海外作品通常有自己的忠實粉絲,但缺乏公司層面發聲的人。
  • 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模仿的太多 什麼內容算侵權
    【遊久網1月20日消息】「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
  • ...少年的你》原著陷抄襲爭議版權律師:精神內核相似難以認定侵權
    玖月晞回應著作權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上,如何算「抄襲」?「想法」和「創意」的類似是否構成「抄襲」呢?事實上,我們通常講的「抄襲」,在法律上是指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接觸+實質性近似」是判斷是否構成侵權的要點。「接觸」是指被告在此前具備了掌握作品的條件,例如作品已公開傳播,或者權利人曾向被訴侵權人出示過作品;「實質性近似」是指比較被訴侵權作品與權利人作品的表達內容是否相似,比如在作品表達中的取捨、選擇、安排、設計等是否相同或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