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有人直接稱之為「差生」,但是,給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籤似乎帶有強烈的歧視色彩,因而,稱這類學生為「學困生」似乎更加妥貼。
面對學困生,教師們是愛恨交織,「看見就有點心煩」:老師滿腔熱血,認真備課,努力上課,而他們卻無情地搗蛋 、睡覺 ;老師辛辛苦苦地教,而他們的作業卻是亂寫一通;每次考試,慘不忍睹,除了亂填個ABCD,其他一律是空白。
一糰子心血,換來的是考試個位數,老師的評優、評先被否決,甚至於在領導面前抬不起頭來。
教師越教越氣,越氣越差,越差越煩。學困生難教成為了老師們難以跨越的夢魘。
面對學困生,如果老師失去了耐性,那麼我們就談不上去善待學生,更不會用心去轉化。
因而,轉化學困生,教師首先要轉換自己的思想,換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放緩自己的心態。
常常聽老師們說起:學生畢業以後,能夠經常看望老師的不是那些優秀的學生,往往是那些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學渣」。
想想還真有點兒道理,每年的教師節,打電話、寄賀卡給我的多是這種平時挨罵多、受氣多、挨打多的學生,他們寬闊的胸懷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學習!
你看看我們的身邊:他們聽不懂課,寒來暑往,堅持來校,無論寒風凜冽還是烈日炎炎,他們每天都堅持一件事——聽他們聽不懂的課,做他們不會做的作業。換來的是什麼?老師的責罵、批評,同學的嘲笑、冷眼。
一聽就是漫長的九年,十二年,他們容易嗎?老師,想想你會這麼執著嗎?
每一個學生都值得尊重,每一朵花兒都需要我們教師精心呵護。
你看看,他們如此執著,我們怎麼能夠忍心去恨他?做為教師,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善待他們,感化他們,轉化他們!
學困生永遠是「相對而言」,學習上的落後並不是包涵他人生的全部,他們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教師去挖掘,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