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2020-12-25 中國經濟導報網

  「疫情極大地加速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和普及,也充分證明了在雲,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加持下,在線教育可以幫助線下教育一起推動教育公平和個性化。。」 11月24日,在芥末堆主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阿里雲智能在線教育行業負責人解航在《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演講中如是說。

  今年,在線教育再度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審視。在線教育巨頭在前端獲客上的比拼有目共睹,但從業者往往容易忽視在線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

  為在線教育行業提供「新基建」的阿里雲,更像是行業的隱形服務者。針對不同在線教育公司的需求,阿里雲可以輸出差異化的完整解決方案,,即便是初創企業,也可快速構建起行業應用。

  疫情成在線教育行業「超級變量」

  對教育行業而言,今年的疫情危中有機。由於線下面授受限,在線教育的市場需求被迅速放大,迎來飛躍式的發展。然而,資本的湧入也讓在線教育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營銷及用人成本攀升,機構自身的盈利能力變得更加脆弱。

  在阿里雲智能在線教育行業負責人解航看來,疫情是在線教育行業的一個「超級變量」。阿里雲服務的在線教育客戶中,有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通過更低的成本實現了更高效的獲客。不過,教育市場在當前以及未來的競爭中仍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11月24日,阿里雲智能解航在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發表演講。

  「我們認為確定的是,整個社會都在做數位化,越來越多的場景都會跟數字有更強的結合,尤其是教育。」解航說。

  阿里雲團隊的判斷是,在線教育最大的機會來自基礎設施與泛智能技術的融合。諸如5G、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給在線教育帶來了體驗上的直接升級,同時催生了不少教育領域的智能硬體;而拍照搜題、自動批改等基於泛智能技術與數據驅動的新服務場景,則直接填補了教、學、練、測、評各個環節中的空白。

  在線教育三大趨勢帶來「上雲」需求

  過去十幾年間,阿里依靠電商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重要角色。如今,阿里雲嘗試用網際網路的思路去解決在線教育現有的問題。解航認為,在線教育的短期發展存在著三大趨勢,這些趨勢也是阿里雲和在線教育公司一起努力的方向。

  第一是在線教育的「電商化」。當然,這不是將電商運營與在線教育劃等號,也並非讓在線教育機構去做電商。「電商模式和教育場景結合之後,會有很多新的服務業態出來,這是一個新的場景。」解航說。

  在線教育的後端交互服務與電商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在前端的許多方法論上,成熟的電商能給帶新興的在線教育帶來許多經驗借鑑,如流量運營、用戶增長、續費轉化等。

  第二個趨勢則是OMO(Online-Merge-Offline)的融合與下沉市場的興起。無論是對線上教學機構還是線下教學機構,OMO的核心在於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善學習這一全流程過程。

  在協助機構實現OMO的過程中,阿里雲提供了從底層晶片、模組、IoT平臺,到上層方案輸出、智能硬體輔助的一站式支持。以天貓精靈為例,教培機構可以在天貓精靈上加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通過硬體交互,實時進行複習、練習等操作。

  「我們做了非常多的解決方案和努力,讓一些線下教培機構能夠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內實現成功的線上轉型。而OMO這個整體過程,我認為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解航說。

  教育行業的下沉市場也因疫情這個「超級變量」發生改變。據解航估計,疫情發生前教育頭部公司超過70%的營收都來自一線城市,二線相對較少,三四五線以及更廣闊的下沉市場佔比不超過10%。

  疫情發生後,下沉市場對在線教育的接受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不少教育公司順勢布局OMO打入下沉市場,以求拓展更多三四五線城市的學員。阿里雲則在此過程中,幫助教育公司構建面向全國的網絡鏈路,解決直播互動、錄播課或其他在線場景的網絡延時和網絡抖動問題。

  解航認為的第三個趨勢在於增強模式的個性化學習。現階段多數教育APP都注重標準化教學內容的打造和輸出,這也讓學生端看到的教育內容相對趨同。而在未來,個性化學習內容將成為教育公司差異化的競爭點。

  「我相信增強模式的個性化學習時所有在線教育公司必做的一件事,讓個性化內容真正幫助到每一個學生個體。簡單來說,就是你的APP跟別人看到的不一樣,它面向的你的進展,面向你的進度,面向你的問題,面向你的家庭。」解航說。

  隱形的服務者

  在多元化的教育上雲需求下,阿里雲開啟了一場在線教育新基建。

  「今年我們看到超過70%的在線教育公司把關鍵系統放到雲上。在業務峰值期間,雲可以提供快速擴容的能力。」解航舉例說,疫情期間,阿里雲曾幫助一家在線教育機構一天之內擴容千臺底層資源,從而承受住流量高峰的考驗。

  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阿里雲在線教育數字新基建框架體系。

  基於大量實踐,阿里雲針對K12教育行業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整體架構。其中,阿里雲提供IaaS「底座」(阿里雲公有雲、教育專有雲、混合雲);PaaS「能力」(教育行業的雙中臺);用數位化、智能化賦能生態合作夥伴進行創新應用,如智慧課堂、測考評學、行政數據貫通、運營管理、教研等。同時,釘釘也為教育行業推出了專屬釘釘入口,並在今年通過「雲釘一體」的戰略,與阿里雲協同搭建阿里教育大生態。

  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中,在線教育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是最高的,在線教育也擁有著最高的付費用戶比例。如果缺乏質量保證,所有的在線教育形態都難以展開。

  針對這一點,阿里雲通過串聯實現任意節點之間的網絡優化,提供了多個層級的網絡優化解決方案。針對今年下沉市場的需求,阿里雲布局了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為下沉市場用戶提供就近的網絡覆蓋,使之獲得與一線城市同樣優質的服務。

  除了基礎架構層面,阿里雲也推出了許多專屬解決方案。比如將通過數億用戶驗證的低延遲淘寶直播,移植到在線教育領域,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覆蓋更多的群體。

  「大家可以看到阿里雲在線教育方案是非常有特色的。但在表面上你看不到太多雲的影子,更多看到在線教育公司課前要做什麼,課中要做什麼,課後要做什麼。我們面向在線教育公司的最直接需求提供專業的基於阿里雲產品的行業解決方案。」解航說。

  解航認為,在線教育在未來一年還將持續升溫,創新在這個行業會繼續爆發,投資併購會更加激進,新的機會和場景也會陸續湧現。阿里雲在此過程中也將繼續為在線教育公司提供高效、穩定的服務,助力在線教育業務騰飛。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在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之後,也將迎來更大的挑戰,有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但可以確定的是科技會讓教育更美好。

 

相關焦點

  • 教育新基建
    「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同時,5G和AI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資成本的回收。」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表示,「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同時,5G和AI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資成本的回收。」
  • 雲端研發新基建:Serverless 與持續架構服務落地實踐
    今天,我想結合我們打造的雲開發平臺(Cloud Workbench)跟大家進一步聊聊,如何打造全雲端研發的新基建,去服務好研發團隊和用戶。 為研發團隊提供一種將應用開發方法和結果抽象成標準的格式化的解決方案的能力,用該解決方案統一快速地教育開發者。
  • 兩會瞭望之教育改革: 職教政策加碼 新基建加快行業發展
    原標題:兩會瞭望之教育改革: 職教政策加碼,新基建加快行業發展   在我國抗疫狙擊戰中取得重大成果之際,深受全國各界關注的兩會於近日召開。
  • 校寶在線與億歐發布《2020智慧教育發展研究報告》 探尋教育新基建...
    而疫情的影響短時間內依然會延續,它促使人們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變化中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行業也不例外。2020年的教育行業經歷了「停課不停學」, 從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到培訓機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老師、學生到教務管理者,每一位教育行業的參與者在短時間內被推上了數位化的快車道,今年的兩會上,「教育新基建」亦成為熱詞。
  • 招聘5000工程師,2000億投入三大領域,看阿里雲智能總裁怎麼解讀...
    2020年,新基建已經成為近期最為熱議的話題。筆者在聆聽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分析師武則超的報告時,了解到新基建兩大動力:5G新基建和雲基建。在5G新基建中,中國三大運營商的55萬站基建計劃已經公布,中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基站招標也陸續公布,華為、中興、愛立信等廠商都出現在主要的供應商行列。那麼在雲基建中,中國哪家企業最為引人注目呢?
  • 從抗擊疫情到復工復產,看新基建雲計算的重要性
    從防疫到復工,阿里雲幾乎出現在兩場戰役的每一個角落。在抗擊疫情中,阿里雲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用於加速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同時,還將阿里雲的高能運算和計算集群用於病毒、蛋白質結構、基因組計算等等,並且藉助雲平臺輔助進行文獻分析和篩選。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布的《新基建 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把這四家企業名稱的首字母放在一起並稱「BATH」,認為以它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率先從科技基礎設施層面布局新基建。  雲計算是新基建的重要技術領域,早在2009年,阿里巴巴敏銳地看到雲計算背後的潛力以及重構商業模式的可能性,率先進軍雲計算產業。阿里雲不但支撐起阿里的業務,還成為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布局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阿里雲飛天在管服務規模超百萬臺,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雲計算、人工智慧、智聯網等技術服務。
  • 賦能高校教育改革 2020千鋒教育教研中臺戰略發布會將開啟
    高校如何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作為IT職業教育行業的探索者和革新者,千鋒教育給出了具有實踐意義的答案。為了更好地探討新基建大趨勢下高校人才的培養,7月8日,2020年千鋒教育教研中臺戰略發布會將於雲端盛大啟幕,會議以「聚焦新基建 協同新高教」為主題,將對千鋒教育教研中臺生態共同體戰略進行集中發布,並聚焦千鋒教育教研中臺戰略在高教協同領域所帶來的價值和未來發展前景。
  • 教育成新基建重要應用場景 智慧教育的實現急需技術的改造升級
    而疫情的影響短時間內依然會延續,它促使人們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變化中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教育行業也不例外。2020年的教育行業經歷了「停課不停學」,從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到培訓機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老師、學生到教務管理者,每一位教育行業的參與者在短時間內被推上了數位化的快車道,今年的兩會上,「教育新基建」亦成為熱詞。
  • 新基建 · 在教育 | 新華三讓智慧教育釋放新價值
    從孟母三遷,到畫荻教子,千年之前的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教育之中蘊藏的價值。但是,從春秋戰國時的稷下學宮,到這個世紀初琅琅書聲的校園,教與學的方法卻發生了質的變化。當前,「新基建」正在加速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推動了數位化創新與行業場景的深化融合。
  • 新基建 新引擎│網龍網絡:推進數字教育「新基建」激發未來教育潛能
    作為「新基建」重要應用場景,教育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網龍網絡公司是中國數字教育的領軍企業,公司抓住5G發展機遇,融合AI、VR、AR、大數據等技術,不斷加碼數字教育「新基建」,打造更有體驗性、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未來教育新形態。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新基建
    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深深憂慮。徐匡迪之問「中國有多少數學家投入到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研究中?」是基於當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如何在教育和科研領域落地的隱憂。百年變局、中美冷戰、疫情持續的多重壓力下,我國如何轉危難為機遇已經擺在每一個中國國民面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之時,我國應該一方面,明修棧道,繼續中國製造2025,正面迎接挑戰,開展競爭。
  • 雲棲大會·南京峰會落下帷幕,阿里雲都幹了些什麼?
    教育專場—數據智能下的創新教育《阿里雲大學創新教育生態》——王曉斐 阿里雲教育培訓事業部總經理《基於企業崗位技能需求的雲計算&大數據課程與實訓案例》——俞京華 知途教育CEO發布:阿里雲-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學院合作發布王曉斐 阿里雲教育培訓事業部總經理 王鈞銘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 從「雲端家長會」走進阿佤山區 看騰訊教育扶貧的「方法論」
    2020年全國兩會,教育扶貧成為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也建言,藉助發展「新基建」機遇,突破地理條件限制,幫助數字教育等資源更深入地擴大到農村。  近日,騰訊教育將這一建言進行落地實踐:在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中心完小,借力企業微信和騰訊智慧校園的連接能力,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雲端家長會」。
  • 阿里雲電腦無影哪裡購買 阿里雲電腦無影購買地址入口
    阿里雲電腦無影哪裡購買 阿里雲電腦無影購買地址入口 最近,阿里雲正式的推出了一個雲電腦——無影,目前正向企業辦公市場發售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8年度教育基建統計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8年度教育基建統計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08〕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  教育基建統計是各級教育基建管理部門實行科學決策、加強宏觀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基本建設投資完成情況,現將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制發的《教育系統基建統計年報制度》印發給你們,並就做好2008年教育基建統計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教育領域「新基建」推進與落地受關注
    來源:東方網新基建為疫情經濟恢復貢獻巨大力量,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逐漸被提升至國策地位。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涉及多個重點民生行業。其中教育領域「新基建」的推進與落地備受矚目。
  • 攜手教育「懂行人」,打造新基建的「人才底座」
    2020年是「新基建」迅速推進的一年。「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顯然,「新基建」的三個領域需要大量的數位化人才進行賦能。教育現代化為「新基建」打造「人才底座」,這意味著教育行業將開啟更深層次的數位化轉型,數位技術不僅要改變教學流程和教育形態,更將融入教育教學等核心場景,實現「以人為本,創造智慧」。
  • 攜手教育「懂行人」,打造「新基建」的「人才底座」
    2020年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基建」迅速發展的一年。「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顯然,「新基建」的三個領域需要大量的數位化人才進行賦能。
  • 一文看懂BATH新基建:5G是基礎,AI是內核
    題圖 | 視覺中國「新基建」政策升溫,「競標賽」將啟。「新基建」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