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的標準及步驟

2021-03-03 加拿大楓葉英語

英譯漢是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而英譯漢的過程則是 正確理解英語原文和創造性地用漢語再現英語原文的過程,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 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地注 意:

(1) 漢語所要表達的是英語原文的內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義, 而不是句子結構;

(2) 在翻譯過程中, 英語原文的內容要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而不是將兩種語言結構進行簡單的轉換。

因此,在做英譯 漢的題目時, 漢語所表達的意義應與原文保持一致, 而漢語的句子結構只是為這一表達服務, 而不應拘泥 於原文。另外, 應付英譯漢考試和一般的從事翻譯創作不同, 因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翻譯創作的標 準為「信、達、雅」, 而英譯漢考試則只要做到「忠實、通順」即可。要做到忠實原文,就應該掌握好適 度原則, 即要把原文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 既不能改變和歪曲, 也不能增加或刪減。例如, He is seriously ill. 這本來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句子, 可將其翻譯為「他病得歷害」或「他病得很重 」, 但有人為了追求譯文所謂的「漂亮」, 把它譯成「他苟延殘喘」, 這就給譯文增加了 一定的感情色彩, 違背了忠實的原則, 反而得不償失。要做到通順, 就必須把英語原文翻譯成合乎漢語規 範的漢語, 譯文必須是明白通暢的現代漢語, 即不能逐字逐詞的死譯, 也不能生吞活剝。例如, His addi tion completed the list. 有人將該句翻譯成「他的加入結束了名單」或「他的加入完成了名單 」, 這樣的翻譯儘管可以使讀者能勉強看懂, 但總使人有彆扭之感, 根本不象是地道的漢語, 根本 就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關於上句, 我們不妨把它翻譯為「把他添上, 名單(上的人)就全了」, 這樣採取靈活的方法, 沒有生硬地套用原文的結構, 就使得譯文合乎漢語的習慣, 使人容易看懂, 讀起 來也順口多了。

英譯漢的過程包括理解, 分析句架表達和校核三個階段, 理解是表達的前提, 若不能正確地理解原文就談不上確切的表達, 但理解與表達通常是互相聯繫, 往返反覆的過程, 在進行漢語表達的時候, 又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因此,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 往往需要考生從英語到漢語, 再從漢語到英語反覆的推敲。 

一、理 解
理解階段的目的在於讀懂英語原文, 弄清原文的意思。為了透徹理解原文, 建議考生在複習和應試時採取下列步驟:

(1) 通讀全文。通讀全文的目的在於從整體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理解劃線的部分與文章其他部分之間的語法與邏輯關係。在段落中要搞清劃線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間的關係, 特別要弄清代詞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所指代的詞或詞組。這些詞和詞組有時在劃線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時則要到前面有關的句子中去找,這樣的例子在今年的試題中是很多的。如: 92年的英譯漢考題第一小題的英文為: There is more agreement on the kinds of behavior referred to by the term than there is on how to interpret or classify them. 在該句子中有the term一詞, 那麼它指代的是什麼呢? 只有通過閱讀上下文才能搞清楚, 而有的考生只是單純地把它翻譯為「這一術語」, 但是,在標準答案中, 該詞被翻譯成「智力」, 因為通過上下文我們很容易地看出它指的是「智力」這一術語。再比如在93年的考題中的英譯漢部分的第二題的句子為「It is not that scales in the one case, and the balance in the other, differ in the principles of their construction or manner of working; but that the latter is a much finer apparatus and of course much more accurate in its measurement than the former. 」 在這個句子中, the scales in the one case, the balance in the other, the former, the latter等的含義都是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之上才能掌握的,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翻譯。目前市場上的一些複習指導書主張考生不用通讀全文,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可取的,因為孤立地閱讀劃線部分的英語,往往無法理解該部分的真正含義。一篇好的文章, 其前後的意思都互相關聯, 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一個單詞或句子只有在具體的上下文中才能體現出確切的含義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之後才對上文中的某個難以理解的地方「恍然大悟」。因此,上下文能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劃線的部分, 通讀全文是很重要的。但是, 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非劃線的部分不要花費時間過多,對於其中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內容也不必太在意,只是搞清大體意義即可。因為通讀全文的目的在於幫助自己理解劃線的部分, 只要能把該部分理解透徹也就足夠了。

(2) 分析劃線部分的句子結構。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語語法知識,在做翻譯試題時也應充分發揮和利用這一優勢。從近年來的研究生入學試題來看,劃線的部分一般來說結構句子都比較複雜。例如, 1994年的第二小題,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the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像這樣複雜的句子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語法結構, 很難達到正確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劃線的部分的句子結構時,我們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找出來,這樣句子的骨幹結構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幹結構時還應該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從句之間的關係是否明確等等,在此我們再次提醒考生注意,正確地把握句子的結構是進行正確地翻譯的關鍵,如果連句子結構還沒有搞清楚,就匆忙地動筆翻譯,肯定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在往屆的考生中,這樣的教訓屢見不鮮。下面我們以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來說明句子結構的分析方法: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fic demands that a government wants to make of its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in detail.

這是一個簡單句,句子的骨幹結構為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when是一個關係副詞,在這個句子中引導了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修飾前面的名詞the Second World War。而在when引導的定語從句中,主句是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 that引導了一個同位語從句,做conclusion的同位語。在這個同位語從句中,主句是the specific demands…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that是關係代詞引導了一個定語從句,修飾前面的名詞demands。這樣通過我們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搞清楚句子的具體結構之後,在動筆翻譯也就簡單多了。也只有劃清句架結構,我們才能知道如何翻譯。例如上句中如果我們把when作為狀語從句,譯成「當……時候」就要被扣掉0??5分。如果把demand當成動詞,也要扣0??5分。


(3) 理解分析劃線部分的含義。考生不僅要弄清句子中所有實詞和虛詞的詞彙意義, 還要理解全句的整體意義。理解句子的依據除了句子本身之外, 還有該句子所處的具體的語言環境。在此階段應清楚下列問題: A. 句子中是否 含有代詞和其他具有指代意義的詞, 如果有, 應根據上下文確定它們指代的內容是什麼; B. 句子中的短語和一些常 用的詞往往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 那麼, 在該句中它們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C. 按照你的理解, 該部分的意義是否與 全篇文章的內容一致, 有無相互矛盾。總之, 在動手翻譯之前, 首先要讀懂原文, 不要一上來就急於動手翻譯, 這 樣做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 該題快要翻譯完了, 猛然又發現自己理解有誤,馬上就急忙修改, 搞的卷面上一塌糊塗, 而且很容易忙中出錯, 把本應拿到的分數丟掉了, 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例如,某年的英譯漢試題中有這樣一句要 求翻譯的句子: The capacity to use a raw material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means of access,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techniques of processing. 一位考生把它翻譯成「使用原料的能力取決於各種各樣 的因素, 例如,接近的方法, 提取的方法和加工技術。」 很顯然, 這為考生並未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原文列出 的三個因素, 是指獲得某種原材料的三個過程, 即探礦、開採和冶煉, 因此, 」means of access」, 「methods of extraction」 和「techniques of processing」 應該分別譯為「鑽探手段」、「開採方法」和「冶煉技術」, 那麼, 整個句子就可翻譯為「利用一種原材料能力的大小取決於各種各樣的因素, 比如,鑽探手段、 開採方法和 冶煉技術。」

二、表 達

表達就是譯者把自己從英語原文理解的內容用漢語表達出來, 表達的好壞取決與譯者對於英語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漢語的修養水平。理解是表達的基礎, 表達是理解的結果,但是理解正確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有正確的表達,許多考生反映,有時對原文理解之後還不知如何用漢語表達,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因為在表達上還存在許多具體的方法和技巧。關於這些方法和技巧我們將在後面詳細論述, 在此我們只是介紹兩中基本的翻譯方法: 直譯和意譯。

(1) 直譯。所謂直譯, 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 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中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在對於許多英語句子的翻譯過程中, 完全可以採取直譯的方法, 這樣可以獲得一舉兩得之功效, 既保持了原文的結構, 又正確表達了原文的內容。但是直譯不是死譯和硬譯,象「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這一類的結構, 如果直譯過來那就不倫不類了。

(2) 意譯。漢語和英語分別屬於不同的語系, 兩者在詞彙、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上具有很多的差異。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易採用直譯的方法處理時, 就應採用意譯法, 意譯就是不拘泥於原文的形式, 重點在於正確表達原文的內容。例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象這樣的句子, 只能採取意譯的方法, 把它翻譯為「你以為我是好欺騙的嗎?」 當然, 意譯並不等於亂譯,胡亂地翻譯是不符合「忠實」的翻譯標準的。

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 我們應該採取靈活的方法, 不論是直譯還是意譯, 只要是符合「忠實、通順」的翻譯原則, 都是可取的。在這裡我們建議考生對結構比較複雜的句子可以先採取直譯的方法,然後再對直譯得出得結果進行加工潤色,在保持原來句子意義的基礎上,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用既符合原文的意義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表達出來。例如,我們

在上面分析的題我們可以首先直譯為:

這種趨勢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一些政府得出這樣的結論,政府希望對科研部門所提出的特定的要求,總的來說還不能非常具體的預見到。

然後,我們對上述譯文進行加工潤色,就可以得出下面的結果:

這種趨勢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一些國家的政府得出結論,政府向科研機構提出的具體要求通常是無法預見的。


在翻譯的過程中, 我們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1) 理解透徹之後再動手表達, 否則表達的結果會令人莫名其妙;

(2) 切忌在翻譯時把漢語和英語對號入座, 逐字逐句的對號入座的結果往往是不倫不類;

(3) 切忌擅自增減詞意, 增減意義與翻譯技巧中經常提到的增詞法與減詞法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三、校 核

校核階段是理解與表達的進一步深化, 是對原文內容進一步核實以及對譯文語言進一步推敲的階段, 因此, 校核是翻譯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通過表達之後的校核, 我們可以發現譯文的一些問題, 確保自己理解的內容很有把握地得到分數。在校核階段, 一般應注意與下列各項有關的問題:

(1) 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數字等;

(2) 漢語譯文的詞與句有無錯漏;

(3)修改譯文中譯錯或表達不夠準確的句子、詞組或詞彙;

(4) 有無錯別字;

(5) 標點符號是否有誤。


4-12歲視頻在線1對1課程合作項目)

 

專注於4-12歲英語教育, 在語言學習的黃金年齡段用純正美式發音提供「母語式」語言環境; 生動活潑的高頻次互動, 鍛鍊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習英語; 1對1教學, 給孩子100%關注

 

培養語言學習的意識和興趣, 培養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聽懂老師的指令, 從字母認知到字母發音, 鍛鍊聽說基礎, 單詞發音規律

 

掌握初級詞彙, 句型的使用, 了解動詞形式並且運用過去時表達, 通過所學知識運用多種句型進行表達.

 

為了做好4-12歲孩子的英語基礎教育,讓初步接觸英語的孩子打好基礎,英語課程從娃娃抓起,加拿大楓葉英語教育正式與中國E英語寶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將會推出由楓葉教育的專業級多倫多在職英語教師與E英語寶的專家級英語教授共同協作出版專門為4-12孩子準備的學習教材,結合國內外優秀的教學理念,既能照顧到國內的應試標準,也能提高孩子對英語的應用技巧。

 

口語聽力課程

 

楓葉英語教育(MaplesEDU)為大家提供學習英語口語的一個在線視頻教育平臺, 在這裡大家可以沉浸在英語環境中來進行「學」「練」和「用」, 我們提供專業的北美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練習,不出國門也能找到與國外一樣的感覺, 讓大家能以更小的代價和更低的成本就可以掌握這項技能.

楓葉英語還根據學習的基本步驟, 在資源大分類下又進行了更細緻的小分類, 也就是在各個場景分類下, 將資源分為:美式發音, 常用短語及常用詞彙三個部分, 而這三部分正是在學習中最關鍵和最基礎的內容. 而這樣的細分, 為實現「教學」和「練習」提供了保障. 「美式放音」 掌握最純正的發音技巧, 「常用短語」則提煉出日常生活經典句型, 方便自己進行重點的反覆訓練, 並隨時更新北美地區最新最時尚的口語新詞彙,讓你緊跟時代的學習, 絕不會落伍, 成為老古董英語! 「常用詞彙」則為大家摘出了生詞,並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了分類, 可以實現按類按規律來進行批量記憶, 根據英語日常使用習慣進行成套記憶, 不但容易記住, 而且還可以一下就能記住很多, 甚至是逐類而旁通, 聯想記憶更多的詞彙, 從而達到更佳的效果.

情景對話課程

 

楓葉英語教育提供北美日常生活情景交流課程,讓您學習到各種地道的表達方式。多樣的對話,主要涵蓋我們生活中將會遇到的話題:日常生活、時尚購物、文化教育、人際交往、出國旅遊、餐廳點菜、酒店服務、銀行服務。

 

針對不同的情景對話,設定不同的對話內容進行一對一的視頻對話練習,在情景對話練習中教師和學生可自由發揮增加聊天內容的豐富性和不確定性,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在各個情景下的對話交流能力。

 

鑑於出國自由行的火爆,楓葉英語教育現在提供專屬旅遊套餐課程,其中包括機場內服務、酒店服務、旅遊景點諮詢、出行問路、商場購物等。

相關焦點

  • 英譯漢的標準及步驟有哪些?
    英譯漢是創造性地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地注意:(1)漢語所要表達的是英語原文的內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義,而不是句子結構。
  • 英語四級英譯漢的目的
    英譯漢的目的,要求和評分   第一部分: 概述   一、 主要目的   1996年以前,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部分一直採用多項選擇題型,不能真實地反映考生的水平,不能較好地檢測考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原文。
  • 名師談考研英譯漢: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名師指導英漢譯,分三個步驟:閱讀理解;中文表達;校對潤色。但是任何難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海天考研老師將英譯漢三個步驟與大家一一分析,閱讀理解、中文表達、較對潤色。理解是表達的前提,但表達回過來又加深理解,所以理解與表達是一個反覆過程,即從英語到漢語,又從漢語到英文這樣反覆推敲的過程。閱讀理解 翻譯的關鍵在於理解,在於透徹地理解和把握住原文的內容和實質。從某種程度來說,理解英文原文要比用漢語表達困難得多。
  • 英譯漢學習 09 工業革命
    (from J,Bronowski,The Ascent of Man) 1760年前的標準方式是把活計拿到農民家裡去做,到1820年,標準方式已經變成把工人僱到工廠裡在工頭監督之下勞動。 (吳千之譯)原書解析:standard 在這裡是形容詞,意思是「合乎標準的」。
  • 2017考研英語:英譯漢翻譯步驟及技巧
    英譯漢在考研英語各題型中得分率是最低的,為什麼這麼難?關鍵在於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其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也完全兩樣。而要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就得多讀多練,把握翻譯的方法技巧,找到翻譯的意識,下面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考研英語翻譯英譯漢步驟及技巧。
  • 做好翻譯的標準和步驟有哪些?
    而英譯漢的過程則是 正確理解英語原文和創造性地用漢語再現英語原文的過程, 在英譯漢的過程中, 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地注 意:  (1) 漢語所要表達的是英語原文的內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義, 而不是句子結構;  (2) 在翻譯過程中, 英語原文的內容要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而不是將兩種語言結構進行簡單的轉換。
  • 考研英語小灶:英譯漢「必備技巧」
    考研英譯漢是閱讀理解的一種題型,它實際上是對閱讀理解更深層次的要求。現在正是研究生考試備考階段最緊張的備考期,前一段時間大家把英語的複習重點都放在閱讀理解方面,文都教育考試輔導中心英語輔導專家提醒廣大考生:在做模擬題時,不要僅僅重視英語閱讀理解,考試無小事,會出現在試卷上的題型同樣重要。
  • 考研英譯漢的幾點啟示
    考研英譯漢的幾點啟示 一、何為翻譯?理解的對象就是原文的意義,理解原文的意義是達到翻譯標準「忠實、通順」的前一項(忠實)的前提,「通順」只是表達階段的事。不論是什麼翻譯,意義為先,形式為次。因此,可以說,理解為先,表達為次。在沒有弄清原文的情況下匆匆翻譯,只能是一知半解,通常譯文對原文不忠實或欠忠實,在理解上犯錯,其表達是不可能正確的,只能是「猜譯」。
  • 英譯漢翻譯的三個階段,分別是什麼?
    簡單的說,英譯漢的步驟或過程大概分三個階段:理解、表達和校核。在翻譯實踐中,理解是表達的前提,不能正確理解就談不上確切表達。但理解與表達通常是互相聯繫,往返反覆的統一過程,不能截然分開。理解主要通過原文上下文來進行。考生必須從上下文的關係中來探求正確譯法。所謂上下文可以指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也可以指整篇文章。對原文作透徹理解是確切翻譯的基礎和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 考研英語英譯漢的方法與技巧
    所以,英譯漢的關鍵在於調整漢語語序。根據英語產生漢語意思,用漢語的語序和漢語的表達習慣完整準確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果只知其大意,而不懂調整語序,那麼翻譯過來的句子會洋腔濃重、佶屈聱牙。這也正是通常說的翻譯者自己知道原文的意思,就是說不出來或表達不清楚的情況。   簡單而言,考研英譯漢試題就是要求考生準確地理解英語,完整、通順地進行語言轉換。
  • 2016考研英語:"搭配記憶"法巧解英譯漢(匯總)
    2016考研英語:「搭配記憶」法巧解英譯漢序號   標題 查看詳情 1 2016考研英語:「搭配記憶」法巧解英譯漢
  • 英譯漢必背 | 「皮包骨」、「略知一二」如何表達?
    Beautiful Day2020.09.13初學翻譯,很多小夥伴都哀嚎英譯漢太難:單詞不認識、結構理不清,翻譯中碰到形象表達就歇菜。歸其原因,除了英語基本功不夠紮實之外,最主要方面就是閱讀量太少、輸入不足。
  • 我想說:學英語不是英譯漢,「甩鍋」是什麼?
    我想說:學英語不是英譯漢,「甩鍋」是什麼?但是,我想說:如果說明一個人曾經「學了」英語,那他可以英譯漢,一個人「學過」英語,他也可以英譯漢,一個人「」學完了」英語,他還是可以英譯漢。但是,我想說,「學並學好」英語的話,學英語不是英譯漢,是英譯英。也就是你的「學並學好」英語是一直學到你會英語blame the shift的「英譯英」為止,這個「方程式」才算解完。
  • 考研英語二級英譯漢真題
    當我們在學習單詞時,要時刻聯繫其背後的語境,在語境中學習單詞,掌握它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和含義,而不僅僅是掌握它的字面意思,要學會與語境結合,在語境中記憶單詞,下文是小編為你精心編輯整理的考研英語二級英譯漢真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點擊相關欄目查看,謝謝!
  • 英譯漢學習 18:《鼠疫》選段 | 互助批改練習(1)參考譯文
    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一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二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三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四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五大家來挑錯——互助批改練習(1)譯文之六英譯漢學習 17
  • 看巴金是怎麼英譯漢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看巴金是怎麼英譯漢的 2008-07-08 18:39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英譯漢技巧:掌握各國文化很重要
    要真正掌握英譯漢的技巧並非易事。這是因為英譯漢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首先是英文理解難,這是學習、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覺,由於兩國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來順理成章,而在中國人看來卻是顛顛倒倒、斷斷續續,極為彆扭。
  • 2012考研英語(一)大綱英譯漢深度解析
    通過與2011年考研英語(一)大綱對比,2012年考研英語大綱中對於英譯漢部分沒有做任何實質上的調整,依舊將其作為閱讀理解中的PartC部分出現,還是測試考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所以學生按原計劃複習即可
  • 英譯漢必背 | 「未雨綢繆」這樣譯?
    Beautiful Day2021.1.22初學翻譯,很多小夥伴都哀嚎英譯漢太難:單詞不認識、結構理不清,翻譯中碰到形象表達就歇菜。歸其原因,除了英語基本功不夠紮實之外,最主要方面就是閱讀量太少、輸入不足。
  • 英譯漢必背 | 「違約」如何翻譯?
    Beautiful Day2020.12.04初學翻譯,很多小夥伴都哀嚎英譯漢太難:單詞不認識、結構理不清,翻譯中碰到形象表達就歇菜。歸其原因,除了英語基本功不夠紮實之外,最主要方面就是閱讀量太少、輸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