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50、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352……

2021-02-07 探求經方真意
 

             胡希恕解讀《經方》講座


        第二部分 金匱要略


       十八、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349、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這一段好得很。「心下堅」是個實證,準拒按。其脈平,三部脈皆平」,下利的脈一般說呢,要是沒有心下堅,脈平,問題不大。心下堅而脈平,肯定是實。那麼為什麼「急下之」呢?這與吳又可《瘟疫論》是一樣的。這個「下」不能再結實了。

       胃這個地方堅,它結實了,說明這個病了不起啊:一方面下,一方面結。結者自結, 下者自下。一方面瀉肚,一方面胃裡頭凝固起來了,結實了,就是「胃家實」這種反應來了。這說明這個病來得相當猛啊,不加以急治,危險得很。所以我們治病,這個病最容易給人耽誤。「心下堅」, 不只是心下堅,也疼,拿手按它,更拒按。

       這個要注意,有一種痢疾就這樣。這個我遇到過,還是個老太太,就是陳慎吾(編者按:陳慎吾先生乃傷寒大家,曾任北京中醫學院傷寒教研室主任。陳老與胡老為醫界摯友)的母親。這個老太太(的痢疾)還不是新得,我給她治的時候,痢疾已經一個多月了,我一看她那樣子,(就覺得)不行。她脈還偏遲,但是舌苔那個重啊,幹得不得了,我讓陳慎吾,我說你摸摸她的胃口,陳慎吾剛剛一摸,老太太就叫喚啊。她拒按,她就心下堅。後來我說:得了,乾脆吃大承氣湯。陳慎吾心中打怵。我說不要緊,我說雖然藥是猛藥,你給她少量服,頻服,你觀察啊,(因為患者是你)自己的媽媽呀,你一宿別睡覺,一會給她吃點,一會給她吃點。就這麼地(頻服),這個藥吃了她也不瀉,後來把全劑吃完了才瀉,瀉什麼?淨是乾巴巴的蛋子(燥屎)。我第二天去,她告訴我說,弄了個木桶,他們南方人,福建人,她們有恭桶(便桶),她說就聽著鋼當鋼當響(擬聲詞),就那樣了。所以這個痢疾厲害,應該急下之,宜大承氣

湯,沒有什麼可以疑慮的。

       不是咱們現在說,大承氣湯治痢疾,這是糟踐人,你得辨證啊,這是一種(下利)。其脈平,心下堅,堅且痛,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利不應該結實,吳又可說是瘟疫,這個病厲害。

       這是邊下、邊結,一方面下、一方面結。 這樣則津液也快喪失,結實也太厲害。如果津液喪失到家了(殆盡),人虛下來了,那結實就沒辦法(治療)了,大承氣湯沒法用,那就壞了。所以病實人虛,下之也得死,不下更得死,這就把人耽誤了,所以他擱個「急下」。


       350、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還有,從脈上來看。

      「脈遲」,在《傷寒論》裡也有這麼一段。脈遲,本來是個不及的脈,是為虛為寒,上邊不是有「脈沉而遲」(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嗎?

       「脈遲而滑者」,脈遲與滑同時見,這個「遲」說明正是實,實到相當程度,它阻礙氣機,脈不流暢,不那麼快了,遲而滑,這是實。不可輕視,利不是要止的樣子,「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351、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這一段(脈反滑)與上面那一段(脈遲而滑)就差一個遲,脈也滑。「下利」,脈不應該滑,「反滑者」是裡頭實。「當有所去,下乃愈",一攻就好,「宜大承氣湯」。

       為什麼不說急下呢?它只是脈滑,還沒到脈遲的程度,脈遲說明正有欲虛的表現,那你再給延誤,就不行了。那個(脈遲而滑,急下之)實得比這個(脈反滑)厲害,裡頭這個實啊,已經阻礙氣機了,所以脈也不那麼流暢了,這得急下。

       底下這段(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雖然滑,但是沒有那種情況,也得下,但不是那麼急。

       所以張仲景的辨證是極有分寸的。旁人在這裡頭搞(整理編撰仲景遺著),擱的東西都那樣(所增與附方值得我們高度警惕,恐非仲景之意),你看頭一章臟腑經絡先後病,那個文章與他(張仲景)這個不一樣,就是論脈論證也不一樣啊,所以那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張仲景)的。五臟風寒積聚篇裡頭也有很多不是他的東西。所以這個書經過王叔和收集、整理一番,大概後來又散失了,它不像《傷寒論》那麼比較更完整一些。所以這裡後人附的東西也不少。這幾段說得相當好。


       352、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大承氣湯方。​見痙病中

       這是說休息痢的了,下利本來已經好了,那麼到某年某月某時,它又復發了,這就是病毒沒盡的關係,那非攻不可。這

種事情也是常見的。咱們在臨床上,遇到痢疾,一般都喜歡用烏梅這類酸斂東西,常常一開始就用這種收斂藥。那麼,利也好了,但是不久又反覆了,這也是說明休息痢的一種。尤其熱痢的開始,據我的觀察沒有補法,補法很少啊!都是該攻不攻,把病毒遺留到裡頭了,早晚都是禍。

       就是痢疾不再發,也能為其他的禍患。這段就是啊。

       他說「下利已差」,裡頭很有含蓄,也有自己沒治,患者他也就是(自己)好了。再不,自己吃些燒雞蛋之類,這都是一種補法,當時也好了。但是不久又復發。復發之後,你要是不瀉,一半時病也不好啊,這也依法當下,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我們也不必太迷信,不必非大承氣湯不可,我們要看情形了。如果噁心、胸脅滿,那大柴胡湯就行。那麼要是即或沒有柴胡證,調胃承氣湯啊,最常用的藥之一,也有大黃、芒硝,但是沒有厚樸、枳實,它不那麼大脹大滿。如果脹滿得厲害,大承氣湯是非用不可的;不那麼脹滿,用調胃承氣湯就行。我們不一定非得用大承氣湯不可, 但真正大實大滿還得用的。

       這個書的證候總是不全,因為在《傷寒論》裡頭都有,所以在這兒就隨便一說,休息痢當下,也是說用大承氣湯(這是隨便一說啊)。大承氣湯證當然是大承氣湯,沒有大承氣湯證,下之就可以的(不一定非得大承氣湯),就是隨證而施了。大承氣湯方在痙病裡頭,咱們已經講了。

       (編者按:以上內容摘自《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學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用大承氣湯急下、四逆湯急溫的「少陰病」
    太陽病為津液充實於體表,少陰病為機能沉衰,津液不足於體表,治療都用汗法,有汗用桂枝劑,無汗用麻黃劑,不同者,少陰病需加用振奮機能的附子。少陰病急下三證原文如下:320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幹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 卷二十八 脈法
    弦急,疝瘕小腹痛,又為癖病(一作痺病。) 遲而滑者,脹。盛而緊者,脹。弦小者,寒 。沉而弦者,懸飲內痛。弦數,有寒飲,冬夏難治。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胃反。遲而緩者,有寒。微而緊者,有寒。沉而遲者,腹髒有冷病。微弱者,有寒少氣。實緊,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時時利者,難治。(一作時時嘔稽難治。) 滑數,心下結熱盛。滑疾,胃中有熱。緩而滑,曰熱中。沉而急,病傷暑,暴發虛熱。浮而絕者,氣病。
  • 大師秦伯末高度評價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並垂不朽!的「平脈辨證第一書」
    右寸外候肺,內候羶中;右關外候胃,內候脾;右尺外候命門,內候大腸(外者上也,內者下也)。左三部之心肝腎屬血,為陰;右三部肺脾命門屬氣,為陽。如左三部脈見濡微澀小,或散大芤革之象,是陰血虧損之候,宜用四物湯,摻入六味地黃湯或附桂八味湯之類。
  • 澳洲木匠學中醫(第十七課) | 寒、熱腑實證與大承氣湯、溫脾湯
    煎煮方法:先煎枳實、厚樸,後下大黃,溶服芒硝。【功效】峻下熱結。【主治】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2.熱結旁流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
  • 一起學經典-大承氣湯
    方歌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 痞滿燥實四症見,峻下熱結第一方; 去硝名曰小承氣,便鞭痞滿瀉熱良; 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 傷寒論類方【承氣湯類方】
    1、大承氣湯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也,可攻裡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洩下。
  • 中醫古籍完整版《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 \ 翼醫通考(下)
    及遇脾胃虛而致風寒暑溼之邪襲,同體實者而施治之,則大有間然者矣。攻之不已,則曰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必大攻之,脾胃益傷而疾愈篤;技窮無措,則曰難醫。時弊如斯,曷可勝紀?要皆不知本之故也。經曰∶得谷者生,失谷者亡。又曰∶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然則胃氣谷氣得非人身之本歟?□凡為醫者須略通古今,粗守仁義,絕馳騖利名之心,專博施救援之志。
  • 中醫古籍完整版《脈經》十卷:卷一、二、三
    軟,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散脈,大而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裡。緩脈,去來亦遲,小快於遲。(一曰浮大而軟,陰浮與陽同等)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一曰舉之不足,按之盡牢。
  •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你好,上一次我們複習了《傷寒論》第三十九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學習了三十八與三十九條,我們明白大青龍湯的兩大適應症:一個是外有寒內有熱,一個是外有溼內有熱。不過,大青龍湯證的必備條件是不汗出而煩躁。講完大的,今天講小的。
  • 傷寒論:太陰、少陰、厥陰病的下利證有哪些?
    太陰病下利,以外邪直中或脾陽損傷所致,輕者與理中丸(湯),重者以四逆湯之類化裁。 只提表裡合邪的下利證三個,以資鑑別: 1.葛根湯證之下利。太陽病表證不解,內迫大腸。治以發汗解表,升津止利(重在解表)
  • 黃龍湯:直搗黃龍,攻補兼施;大承氣湯加六味中藥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大棗二枚,煎之後,再入桔梗一撮,熱沸為度。現代用法:上藥加桔梗,生薑,大棗。水煎,芒硝衝服。看出來沒,是什麼方變來的。沒錯,是傷寒論裡的大承氣湯,陶氏是學傷寒的嘛,肯定是用傷寒的方。這個黃龍湯是大承氣湯加甘草、人參、當歸、生薑、大棗、桔梗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