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金迪 王玉偉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APLAR 20205個
RA患者的骨質疏鬆風險評估及臨床治療管理尤為重要。
10月26日,來自中國臺灣長庚醫院的鄭添財(Tien-Tsai Cheng)教授介紹關於類風溼關節炎(RA)相關骨質疏鬆和骨折的中國臺灣經驗。
圖1 來自臺灣長庚醫院的鄭添財教授介紹關於RA相關骨質疏鬆和骨折的中國臺灣經驗
01
骨質疏鬆和骨折是RA的主要合併症
RA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疾病,RA患者發生局部和全身性骨質疏鬆症風險明顯升高,骨質疏鬆及骨折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死亡率增加。鄭教授等人開展研究納入651位RA患者,結果發現骨質疏鬆和骨折是RA的主要合併症。
圖2 調查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和骨折是RA的主要合併症
自2008至2014年,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研究總共納入18992名研究對象,其中包含RA患者880名。研究發現與非RA患者相比,RA患者股骨頸和髖部的骨密度水平明顯減低,骨折發生率明顯升高,FRAX評分預測10年主要部位骨質疏鬆性骨折及髖部骨折概率更高。
圖3 與非RA患者相比,RA患者骨折發生率明顯升高
02
為何RA患者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率如此之高?
RA患者骨折風險高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如病程、病情活動、使用糖皮質激素、生活方式、血清學指標以及藥物影響等。鄭教授等人研究隨訪3年,發現血清陽性RA患者有顯著的骨丟失,骨質疏鬆症發生率及10年骨折風險升高,如同時存在多個自身抗體可能會加重對骨密度的不利影響。
圖4 血清陽性RA患者骨密度更低,骨質疏鬆發生率及10年骨折風險升高
圖5 在3年觀察期中自身抗體數目對骨密度變化的影響
03
RA患者骨質疏鬆和骨折治療藥物研究
從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招募RA患者,記錄其臨床特徵、骨密度和脆性骨折證據,研究期結束時重複測量骨密度。鄭教授還進一步調查RA患者接受3年生物製劑/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風溼藥(b/tsDMARDs)和傳統合成改善病情抗風溼藥物(csDMARDs)後骨密度變化。對總共388名參與者完成為期3年的隨訪,參與者按傾向評分匹配(1:2)分為b/tsDMARD+csDMARD治療組和csDMARD治療組,分別為92名和184名。3年後,b/tsDMARDs+csDMARDs治療組股骨頸、髖和腰椎關節的骨密度水平較穩定(P=0.09,0.15,0.87)。但是,csDMARDs治療組發現有明顯的骨密度水平下降(P=0.045,0.001,0.004)。此項研究認為長期b/tsDMARDs治療對RA患者骨丟失具有保護作用。
圖6 兩個治療組股骨頸、髖部及腰椎(L1-4)骨密度在基線時和3年後比較
但是,不論b/tsDMARDs還是csDMARDs治療組,聯合抗骨質疏鬆治療後對骨密度均有保護作用。抗骨質疏鬆治療聯合b/tsDMARDs治療組能使RA患者骨密度獲益最大。
圖7 接受抗骨質疏鬆治療的股骨頸、髖部及腰椎(L1-4)骨密度在基線時和3年後比較
RA的治療目標是達到病情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即達標治療。對於RA患者來說,如已經達到病情緩解,抗骨質疏鬆治療可能會更有助於改善骨密度(尤其是股骨部位)。中至高度疾病活動度會導致顯著的骨質丟失。達標治療不僅是RA治療的目的,對於減少骨質丟失也有重要意義。
圖8 抗骨質疏鬆治療對疾病緩解、低、中至高疾病活動度組RA患者髖關節骨密度的影響
鄭教授最後提到:除老齡化及年齡相關合併症外,髖關節骨密度、較高的健康評估問卷殘疾指數(HAQ-DI)、較長的病程及之前有骨折史等都是骨折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在這些危險因素中,之前有骨折史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建議醫師在評估RA患者骨折風險時,除了使用FRAX工具之外,還要考慮上述危險因素。另外,還建議既往有脆性骨折病史的RA患者採取更有效的幹預措施,降低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及降低死亡率。
結語
臨床工作中,RA患者的骨質疏鬆風險評估及臨床治療管理尤為重要。血清陽性RA患者更應加強評估及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RA骨質疏鬆治療兼備RA和骨質疏鬆兩個方面,需在達標治療同時兼顧骨保護。
周亞歐教授
RA除導致骨質破壞,關節畸形外,也會使患者發生局部和全身性骨質疏鬆症風險明顯升高。骨質疏鬆及骨折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死亡率增加。
中國臺灣長庚醫院的鄭添財教授團隊入組分析了651名RA患者的骨密度,統計了骨質疏鬆和骨折的發生率、危險因素和相關情況,發現病程、病情活動、使用糖皮質激素、生活方式等增加骨折風險,血清陽性RA患者骨丟失更為常見;b/tsDMARDs能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不論b/tsDMARDs還是csDMARDs治療組,聯合抗骨質疏鬆治療後對骨密度均有保護作用。
因此在臨床中工作,除了要有RA達標治療的理念,還需密切關注RA患者的骨質疏鬆,並儘早控制;對於已存在骨質疏鬆的患者,尤其既往有骨折病史的患者,b/tsDMARDs治療聯合抗骨質疏鬆治療能使這類RA患者最大獲益。
專家簡介
周亞歐 教授
周亞歐,女,博士,湘雅醫院副主任醫師。湖南省免疫學會青年委員,海峽兩岸風溼免疫病學專業委員會感染學組委員。長期從事風溼科免疫性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臨床經驗非常豐富,成功救治大量危重及疑難的風溼病患者;對風溼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及也有較深的造詣。入選2018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先後發表SCI、CSCD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參與國家級課題7項,參編著作6部,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及湖南省醫學科學進步獎一等獎各一項。
參考資料:
1.Chen,JF et al,Rheumatology 2020;59:2471-2480.
2.Ho,SR Formos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in print.
3.Yu et al.Medicine(2017)96:5(e5959).
4.Cheng TT,J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2018.
5.Cheng et al.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18)20:16.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金迪 王玉偉
本文點評:周亞歐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責任編輯:風禾
版權申明
原標題:《RA患者千萬要小心骨折,這兩種治療方法缺一不可! | APLAR 2020》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