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東四十條站是一座再熟悉不過的車站。每日的通勤早晚高峰,數萬人在這裡進出。但很少有人留意,喧囂的站臺下方還封存著一座距今30多年前就修建好的地鐵3號線的站臺。
一波三折!跨越半個世紀
歲月的見證下,車站外圍的牆壁已然斑駁顯現。但牆壁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見,「東四十條站,建於1971年」。
白守興:新建三號線動土施工的時候,好多人特別好奇。一直塵封多少年了,這回終於聽見已經施工了。
在過去的50年裡,與上方承擔了無數人出行的2號線對比,這座「站中站」卻一直靜悄悄地等待被啟用的那一天。
段俊萍是目前在建北京地鐵3號線的設計總體(總設計師),2009年開始參與線路的設計規劃方案。
段俊萍:大概從1957年開始的時候,3號線就已經納入軌道交通的線網規劃了。1957年是線,是一個南北向的線,位於西部。
1956年,五位蘇聯專家來到北京,憑藉參建莫斯科地鐵的經驗,指導繪製了北京地鐵最早的線網設計規劃圖。這份規劃,在當年並沒有立即付出實踐。9年後的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鐵一號線正式開工,而實施建設的規劃線路則發生了巨大變化。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鐵1號線開始進行試運營。同年3月,北京地鐵2號線,復興門站至建國門站開工,並同步修建3號線的預留換乘站臺。但3號線的規劃,再次面臨調整。1984年,2號線開通運營,為3號線預留的東四十條換乘站也完成了修建。但就在大家認為地鐵3號線修建即將開始的時候,工程卻遲遲沒有進展。
段俊萍:其實在1999年,北京計劃八通線和13號線的時候,3號線也提上日程了,主要還是基於這條線施工特別難,投資特別高。它主要是解決城市向外圍疏解以後的居民出行問題。
直到2017年,歷經60年數次擱置、改版的北京地鐵3號線規劃一期工程完成批覆,正式開工。目前在建的3號線一期工程,西起東城區東四十條站,東至朝陽區的曹各莊北站。線路全長約20.8公裡,設有15座站點。此外,還將在東四十條站、工人體育場站、團結湖站、朝陽公園站連續4站大客流集散點實現換乘。
白守興告訴我們,要在上世紀70年代的預留車站基礎上改擴建一個新站,這在全國都屬於罕見。他們需要讓這座跨越半個世紀的「站中站」實現與2號線的對接。但對接的第一步,已堪稱難上加難。2020年的11月底,3號線必須下穿完成已經存在的2號線。在地鐵施工中,穿越已有的線路的施工被評為特級風險源。如今,工程施工不斷推進,離這個特級風險源已經越來越近了。
鐵鍬挖土、疫情暴發......施工困難重重!
上世紀60年代初,北京開始修建中國最早的地鐵。由於當時的地面建築稀少,而且地鐵只修在地下10米的位置。所以一律採用的是開膛明挖的方式。但這樣的做法,在今天的北京,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位於東二環主路的東四十條站,不但是北京的交通要道,其環島周邊更是聚集著中匯廣場、保利劇院、港澳中心、新保利大廈等眾多地面建築,這也是01標段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地鐵的施工分為明挖和暗挖。
如果明挖,需要藉助無數的鋼筋做支撐。但是,明挖的方式必須拆除大面積的地上建築。由於地鐵線路與交通線路緊密貼合,如果頻繁採用明挖,將會導致北京的交通陷入癱瘓。同時,拆遷費用也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暗挖的工法,就是在地下開挖的數個小洞內,逐步搭建起車站的結構,再清除多餘的土方。整個修建過程全部在地下完成。它免除了地面拆遷帶來的麻煩,非常適合3號線01標段將要修建的工人體育場站和東四十條站。
記者:他們現在施工的工法是什麼,就是用這種鐵鍬挖是嗎?
東四十條站負責經理 周海冰:對,因為用機械開挖的話,這個面太小,運轉不開,它只能用這種人工來進行開挖。然而,暗挖施工的難度,要遠大於開膛明挖。不僅工期會更長,也需要更多的人手。東四十條站的暗挖工程也一直保持工人兩班倒,24小時連續施工。
按照暗挖法工程要求,除了挖土之外,還有包括制拱、噴漿、焊接、信號、測量在內的10幾種工序。負責每一道工序的操作工人,都擁有多年的北京地鐵修建經驗。
劉伯周、黃正洪、嚴宜斌、吳洪四人,都來自四川廣元,北京的5號線、6號線、8號線、13號線、以及在建的12號線、17號線都曾留下他們暗挖的身影。工人表示,從建設第一條地鐵到現在,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個年頭了。
劉伯周告訴我們,在廣元過完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而至,到處都是封閉、隔離的狀況。原本初六打算回京的他,不知何時才能再回到3號線的施工現場。
6月11日,北京新發地疫情暴發,整個工地又重新回到了封閉式管理。
記者:現在宿舍具體管理怎麼管,怎麼調整?
01標段安全項目經理 周建民:把宿舍這塊還是給它留出空餘房間來,讓新來人員與現有人員不再接觸。
面對疫情的反覆,01標段會對工區內所有人員進行核酸檢測。與此同時,將會在工人的居住區實行嚴格的隔離、消殺、分區居住等管理方式。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狀況是,距離完成下穿2號線任務的期限,只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
「站中站」 讓「站城」真正地融合
橘紅色這部分是既有的2號線結構,以及預留的3號線結構。然後暗紅色這部分,是我們將來要做的新建的3號線東四十條站。它這個新建結構跟老結構應該是交錯在一塊的,整體來說新建的3號線是在既有結構的下方。
劉兵科是01標工程項目的總工程師,也是整個標段的技術負責人。1998年他第一次來工體看球,在東四十條站第一次注意到了2號線站臺上的「乘客止步」。
記者:差不多十七年以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直接跟這個車站有關。你覺得對你來說最頭疼的地方,施工起來,你發愁什麼地方?
劉兵科:說白了,我們的車站,將來新建車站是從它的車站底板下邊貼著穿過去。
由於北京的地鐵網絡修建日益密集,下穿既有線路成為地鐵施工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9號線的軍事博物館站,在修建過程中,就曾面臨必須下穿已經存在1號線的難題。但與東四十條站不同的是,1號線下方有一個巨大的水層,如果9號線密貼下穿1號線,新車站就將置身水中。
最後,修建軍博站的專家決定,在原定新車站的位置,繼續下沉8.5米,用暗挖法在水層下方建造一個車站。在施工工人的頭頂,就是無法被抽乾的水層,土層最薄處,只有3米的間隔。工程必須保證土層不能塌方和滲漏。2012年8月15日,軍事博物館站車站主體完工,成功下穿上方水層和已經存在的1號線。
在目前已建成的北京地鐵線路中,除東四十條站外,也有多處新建車站,涉及到下穿既有線路。
挖掘隧道的工人們,正在一點點的貼近這個已經運行了50年的東四十條站。工人們正在完成下穿2號線前最後1米鋼筋水泥的加固工作。
記者:害怕挖塌嗎?
工人:不會,這個怎麼會挖塌呢。挖之前是提前注完漿的,注完漿之後是凝固的,特別硬的那種。我們在挖的時候,肯定心裡比較清楚。
此刻,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正在下穿既有2號線東四十條的站臺層。每一米的施工,工人們都將面對的是特級風險源,他們的挖掘隧道的最頂端,就是東四十條站的底板。
此外,他們還要改造這個存在地下快50年的老站臺。現在的站臺層將變成站廳層,挖好的行車隧道將建設成設備用房。為了將新建結構和老站臺進行連接,他們還需在既有2號線、3號線既有結構側牆及底板的28處位置進行開洞,建設換乘通道和安全出口。開洞的數量之多,也是北京地鐵工程中從未遇到過的。如何在保證老站臺的梁柱體系不被破壞的前提下,讓老站臺煥然一新,是他們即將面臨的特級風險。
2020年11月11日,3號線的體育中心站完成結構封頂,這也是3號線首座實現封頂的車站。
段俊萍:這次北京市我覺得也做了一次特別大膽的嘗試,就在東壩地區,拿出一小塊的地。統一做它的整個道路,以及城市用地的一些規劃。這樣的話就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條件,能讓地鐵和城市的功能同步進行,實現無縫銜接。
記者:具體講,它會有什麼好處呢?
段俊萍:你在地鐵車站裡,你不會感覺它是一個車站,它跟城市的地下空間是完成融合一起。就不再是站是站,城是城,而是站城真正的融合成一體,站只是城的一部分。
3號線下穿既有2號線東四十條站臺工程
將在近期完工
3號線1期工程東四十條站至曹各莊北站
預計2023年通車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