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遺書,是給奶奶最後的情書:願我走後兒女善待,享享清福

2020-12-22 山河故事兒

爺爺從沒說過她喜歡奶奶,至少我沒聽到過。也許在他們眼裡,沒有愛與不愛,只有合適與不合適。決定了的,就是一輩子。

爺爺不會做飯,每天都是奶奶做好了端在爺爺手上,他不愛吃素,典型的無肉不歡。可在那個年代,家裡並不能頓頓有肉。奶奶總說她不愛吃肉,肉太油膩了。我對此深信不疑,奶奶總碰也不碰肉,盡數吃到了爺爺和我的嘴裡。

爺爺雖做不了家務,卻是個乾重活的好手。奶奶身子弱,他捨不得奶奶下田地幹活,奶奶便只管在家做好一日三餐,因此惹來了不少的議論,可爺爺對此充耳不聞,爺爺對所有人都兇巴巴的,唯獨對奶奶順從得像只大貓。

高三那年的夏天,爺爺病倒了。都說病來如山倒,爺爺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歲,他死活不願住院,卻仍是愛吃肉,奶奶不給他吃,醫生說了,不能吃肉,也不能喝酒。

於是他就鬧起了脾氣,不吃也不喝。奶奶沒有辦法,只能做給爺爺吃,他邊吃,奶奶就在一邊抹眼淚,邊哭邊控訴著爺爺不拿自己當回事,如今生病了也不消停。

爺爺對此仿佛並不在意,他仍是該吃吃該喝喝,似乎生死對他來說無關緊要。直到有一天夜晚,我聽見了爺爺因為疼痛發出的呻吟聲,奶奶在一旁給他順氣,我聽見爺爺說:老婆子,等我走了,就沒人煩你啦。我活了這一輩子,沒讓你享什麼福,我就先走啦,孩子們都孝順,你以後的日子會好過的。

奶奶一言不發,只緊抓著爺爺的手不放,我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爺爺已經走了,我哭著喊了很久的爺爺,奶奶才如夢初醒般的大喊著爺爺的名字,嘴裡念叨著我還要給你做一輩子的紅燒肉,你怎麼就走了……奶奶向來內斂,哭得如此,應是傷心到了極致。

爺爺出殯的那一天,奶奶像是個木偶人般,叫一聲應一聲,一直坐在椅子上望著天邊,仿佛被勾走了靈魂。爺爺走了,奶奶好似從那時起眼裡便沒有了光亮,整天訥訥地一聲不吭。

爸爸對此不知愁了多久,誰陪著奶奶都是那一個樣子。偶然的一次將爺爺生前的手機拿給了奶奶,她才似有了些煙火氣。老頭生前愛打電話,也沒什麼要緊事,現在想來,緊是因著老人都有的孤獨。奶奶拿著手機,一遍又一遍地看,似乎這樣就能想著爺爺還在這世上。

後來從姑姑口裡得知,爺爺的遺書裡對財產分配隻字未提,只有一句話「國秀(奶奶的名字)跟了我沒享過福,我的錢不多,卻也足夠她安享晚年,願我走後兒女善待,享享清福。」這甚至算不上一封遺書,用我爸的話說,這是老頭給你奶奶的情書。

老頭對奶奶說著兒女孝順,自己卻仍是放心不下,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兒女一定要孝順。在爺爺心裡,奶奶永遠需要被保護。

我總覺得奶奶辛苦,卻忘了爺爺的付出。夫妻之間本就沒有誰付出多少的問題,你情我願,相輔相成。愛永遠體現在細節裡,他們從不言愛,卻相愛了一輩子,成為了彼此最好的情書

相關焦點

  • 從小在農村被爺爺奶奶帶大,現在有能力蓋棟新房,讓二老享享清福
    今年是小劉爺爺奶奶最開心的一年,一年家裡辦了兩件喜事,一是爺爺辦了70大壽,爺爺身體好,對於晚輩來說也是非常開心的事,二是老家的新房子蓋好了,爺爺奶奶如願以償住進了新房。老家這棟新房所有的費用都是小劉出的,村裡人都誇讚小劉有孝心。
  • 沒文化的奶奶靠查字典,用十天時間,給爺爺寫了封98字情書
    奶奶的愛情裡就包含著靦腆和怯懦,奶奶喜歡爺爺,爺爺也喜歡奶奶,但靦腆怯懦險些讓他們錯過彼此。他們的靦腆和怯懦,主要不是性格上的原因,而是在那個年代,人們還羞於把愛情正大光明的表達出來。還是奶奶更勇敢些,雖然她沒有文化,但她愣是花費了十來天的時間,靠一部古老的字典,一頁一頁的翻,趁沒有人在身邊的時候,以每天八九個字的速度,給爺爺寫了一封九十八個字的情書,就是這九十八個字,把他們結合到了一起。情書古已有之,古籍《五溪論事》中有一首詩:「拭翠斂雙蛾,為鬱心中事。搦管下庭除,書就相思字。
  • 一位打工媳婦寫給老家婆婆的信:您該享享清福,讓我來孝敬您吧!
    我從來沒有單獨給婆婆一封信了,借著這個平臺,給遠在老家的婆婆一封信。我想說的是,婆婆你辛苦了,以後的日子,你不要為我們家做任何家務,可以享享清福了,讓我來孝敬你您了。自從結婚後,我婆婆幫我們忙裡忙外的弄家務帶孩子,真的特別辛苦了,我特別感激和敬仰婆婆。
  • 《家有兒女》中劉星姥姥,享億萬家產有2女1子,晚年卻難享清福
    近日閒來無事,筆者又重新回顧了一遍《家有兒女》。這是一部畫風輕鬆的家庭喜劇,貫穿了90後一整個童年。
  •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__寫給我親愛的奶奶
    先是戰亂,後是歷史原因,總之,爺爺後來的去向成迷,我們家一直在尋找,卻依然沒有下落。而奶奶獨自帶著幾歲的爸爸和姑姑,在這世上艱難的生存。開始還好,畢竟家族龐大,爺爺的那份總是不缺的,但後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家族也漸漸衰敗。
  • 人到晚年,老兩口先走的享福還是後走的享福?三位老人說了心裡話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之間即便感情再好,最後也總會有一個人先離開對方,那麼對於那些老年夫妻來說究竟是先離開的享福?還是後離開的享福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三位老人的故事,既真實又令人感動。,讓她感覺到什麼才是患難見真心,她覺得自己雖然躺在床上不能動了,但是卻享受到了以前從未享受過的幸福,就這樣劉奶奶在床上躺了四年後離開了人世,據她的兒女們說,劉奶奶走得很安詳就像睡著了一樣,想必此生也沒什麼遺憾了吧。
  • 我回來了您卻走了(奶奶)
    昨晚我夢見已去世兩年的奶奶,夢裡我帶著兒子和奶奶一起睡,夢醒了很難過很傷心;連奶奶去世的時候,都沒能回去送奶奶一程,這是我一生的遺憾。小時候有什麼好吃的奶奶都不捨得吃,都要留給我吃,因為沒有媽媽,我也不愛說話。還記得三叔和小叔他們分家的時候,問奶奶願跟誰住一起,奶奶想也沒想就說:跟我和爸爸一起住。我知道奶奶是心疼我們,可三叔沒有同意,三叔也心疼奶奶跟我們生活會更辛苦。媽媽去世後,我很害怕失去身邊的親人,我傻傻地問奶奶:你不會像媽媽一樣死去吧,奶奶說:不會;我真以為不會。
  • 「你奶奶走了,我也沒著落了」爺爺的一番話,讓我懂得了愛情
    小時候,我覺得爺爺是討厭奶奶的,在我眼裡,奶奶也是個蠻不講道理的人,因為不管爺爺說什麼話,奶奶都會喋喋不休地說上好幾天,今天說完,明天又說,明天說完,後天還掛在嘴邊。爺爺為此也總嫌棄奶奶太過於囉嗦,那時候爺爺總喜歡帶著我們幾個孫女一起玩,所以,我們是比較偏向爺爺的,覺得奶奶根本就不懂爺爺,只會責怪他。
  • 坐享清福人易老
    □馮林    許多五六十歲的人退休後,逐漸變得閒散懶惰起來,覺得辛苦了幾十年,現在該享享清福了。有的人還說:離退休後面掛著個「休」,就是要坐享清福,不必追求什麼了。乍聽似乎有理,但並不全面。  現實告誡人們,坐享清福,減少或不做運動更易衰老。
  • 離去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別人說,你的爺爺年輕時是個很好的人,別人說,你的爺爺曾經幫過誰的忙。在別人的記憶中,似乎只留下那些美好的部分。總之,我得出的結論是,我爺爺是很和善的人。所以我在想,如果爺爺沒有那麼早走的話,我是否也能像電視上演那樣,有一個很疼愛我的爺爺?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孩子不喜歡去爺爺奶奶家是因為平時沒有太多交集,沒有感情基礎!你要時不時給孩子買點吃的喝的,隔三差五帶點衣服玩具什麼的,孩子肯定開心願意親近你啊!反之如果成年累月見不到人影,一年到頭沒有任何交流,那麼小孩大了自然不與你親近!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小的時候因為都是我自己帶的,也不和他們住在一起。爺爺奶奶基本不參與他的生活,也從來不會主動帶娃玩玩或者給他一顆糖逗逗他!
  • 我的爺爺害死了我的奶奶
    世相作者:歲月何須溪上記幾天前得知,我的奶奶是被我爺爺害死的。我的奶奶四年前被診斷出肝癌晚期,當時她70多歲。診斷結果出來,家裡人討論後決定瞞著她。出於對我爺爺的了解,家裡人並沒有將奶奶的實際病情告訴我爺爺。奶奶只得知了自己身體不好,需要治療調養。她非常配合,給什麼藥就吃什麼藥,二話不說。
  • 山東12歲男孩離家出走生死不明 留遺書「很想媽媽」
    12月4日深夜,山東臨沂市費縣探沂鎮豐厚村12歲男孩張富給家人留下遺書,翻牆離家出走,至今仍沒有音訊。多年來,這個孩子住在爺爺奶奶家,大多數時間由他們照顧。他的父母在4年前離婚,後又各自重組家庭。在遺書中,孩子表達了對母親的想念。
  • 75歲奶奶學打架子鼓屢次獲獎,架子鼓老師:奶奶對自己特別較勁
    後來她自己聽,王奶奶說如果每一首歌都是有這個架子鼓敲的,節奏就特別好,王奶奶很喜歡節奏節奏感很強的東西,所以就想學架子鼓,後來朱老師表示可以免費教奶奶學習架子鼓,王奶奶從零基礎學到現在,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技術也越來越嫻熟,朱老師說王奶奶越來越認真,把學架子鼓當一個事情做了,由於她的堅持與努力,
  • 我媽生下我時,奶奶完全不想管,如今對爺爺奶奶說不上親
    對父母有固定依戀,我帶到1歲半最近斷奶了,給奶奶領了半個月,我以為孩子沒見幾天就會不記得我的臉了,但是她見到我倆去別提多興奮了,第二個星期我再去就有點捨不得我走了。每天叨叨媽媽、媽媽。奶奶只能悻悻的跟別人說,孩子還是跟媽親,血緣關係擺在那。孩子的頭一年還是最好自己來,如果給了奶奶,在孩子心裡奶奶就會取代媽媽。我老公表妹就是例子,孩子都扔給姥姥。
  • 爺爺奶奶的故事
    爺爺奶奶的故事作者:樊家耀編輯:oyj重訪故居之地  從我很小記事以來,就知道我的爺爺奶奶住在石寶上坑,當然在我爺爺那個時代,石寶並不叫石寶,而是叫石咀頭,幾經更名,到現在卻叫興寧鎮新聯村上坑組,雖然上坑猶在,可我的爺爺奶奶卻已離開我們五十多年之久了。
  • 《安家》中宋爺爺和江奶奶的老洋房最後為什麼不能賣?
    江奶奶和宋爺爺是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因為宋爺爺重病纏身,所以老兩口想把自己的老洋房儘快出手,於是找來房似錦店長幫忙。因為老洋房一共三層,房產證也是三個人的名字,所以交易的時候必須三個人籤字。也就是江奶奶的兩個外甥還有江奶奶。而房似錦店長也儘快幫忙找到了買家,眼看就要籤合同。兩個外甥卻各自盤算想把江奶奶和宋爺爺的那一份也平攤所以就想拖住,等二老離世。
  • 爺爺被父親接來養老,常常悶悶不樂,他夜裡的夢話讓父親苦思良久
    01我父親是農村出來的娃,由於自己努力上進,刻苦學習,以優異成績考入進城市大學,大學畢業後,國企領導看中我父親的才華,特批申請批准總公司同意,破格錄入我父親為公司正式員工。消息傳入農村的親戚朋友中,大家都讚嘆爺爺培養出來了好兒子。一晃,我的父親在國有企業工作了十幾年,他由公司的普通員工升職為高層領導。這其中自己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我父母本是大學的同學,大學畢業後,他們就在城市中安家落戶了,隨後就有了我這個可愛的寶寶。
  • 奶奶就是「生命在於運動」的最好踐行者——我的奶奶是超人(九)
    ,我姐的孩子出生後,又接茬帶重外孫子。奶奶有著常人少有的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她眼裡,就沒有她做不到的事情。我弟小時候我媽找了一份離家較遠的臨工,中午休息時間短來不及回家吃午飯,奶奶就把家裡飯做好後,一手抱著我弟一手提著飯盒,走好遠路去給我媽送飯。從焦作到我老家大概90多公裡路程,現在看來路途不算遠,但在交通不發達的過去,卻要先乘火車到新鄉市,再從新鄉轉長途車到輝縣常村公社,下了車還要走好幾裡路才能到家。
  • 家庭教育: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愛也應有方法
    在我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二孩的放開,爺爺奶奶很可能還要多帶一個孩子,無疑加重了年邁老人的負擔。對比一下國外,孩子成年之後便獨立了,與父母同住的現象都不多,更何況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其實,按照我國流傳下來"孝道傳家遠"的思想,贍養老人是兒女、孫輩應盡的義務,老人管教後輩也是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