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徽州名山齊雲山上不知從哪跑來一個瘋道士,此人渾身髒汙不堪,成天只知道嘻嘻哈哈的四處閒逛,累了就地一倒,餓了便伸手向人討要食物。好在山上香客如雲,倒也從來沒餓著他,不過他這瘋癲模樣卻也常使得女香客嚇得驚慌逃竄。
為此,管理齊雲山事務的縣丞李松甚是頭痛,總擔心這瘋道士哪天會嚇到了官宦名流的女眷,到時不僅給這道教名山蒙上陰影,更會令他頭上烏紗不保。他有心想將這瘋道士趕到別處去,但山上道士卻以同門為由,不肯聽從他的命令。
這天,李松家裡來了兩位不速之客。這一老一少都是道士,老的身材清瘦,額下三綹長鬚飄飄然,著了一身洗得發白卻不顯髒汙的道袍,顯得仙風道骨;少的那位膚色黝黑,身強體壯,稱老道為師傅。
李松乍一看,那老道竟有些眼熟,再仔細一看,猛地驚叫起來:「東方兄?是你?」那老道拈鬚一笑,道:「李兄,京城一別二十年,一向可好?」李松這才相信自己沒有認錯人,又驚又喜,連稱不可思議。
原來李松二十年前進京趕過考的途中結識一位叫東方會的人。東方會自幼聰明過人,過目不忘,只可惜時運不佳,連年趕考,連年落榜。李松敬他才學,引為知己,二人一路結伴到了京城,又一起進了考場。
然而,待到放皇榜之時,二人竟雙雙落榜。李松自知才學有限,倒也沒多少失望,而東方會卻是絕望之極,於次日清晨,給他留下一封絕命信,不告而別。李松四處尋找之後,得知有人親眼見到他縱身跳下懸崖,想必已是屍骨無存了。
沒想到今日又見到了東方會,李松忙問起原因。東方會笑道:「當年我縱身懸崖之後,自有一番奇遇。現在我與徒兒月清雲遊天下,行到此地時,聽說有齊雲仙山,又聽說李兄在此為縣丞,故特來拜訪,還望莫怪唐突。」
李松忙請二人進屋,得知二人都屬道教正一派,與齊雲山的道士是一家。他知道正一派道人戒律甚松,不僅可以娶妻生子,非齋日也不忌酒肉,於是吩咐妻子備酒備菜。
片刻後,酒菜上席,三人一邊聊,一邊喝起酒來。席間,東方會問起齊雲山的歷史。李松是本地人,對齊雲山自甚了解,當下將齊雲山的歷史娓娓道來。
原來南宋寶慶年前,有方士餘道元在齊雲山斬草結庵而居,善男信女為他建了座佑聖君真武祠。據說當時祠雖建成,但因為後繼資金不足,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卻無處著落。正當大家焦慮之時,突見齊雲山的各座山頭上撲稜稜地飛來成千上萬隻嘴中銜泥的鳥兒。待到一切平靜時,供案之上,真武大帝神像已然落座。從此,齊雲山也就成了道教靈驗之山。
這一番話聽得東方會不時點頭稱讚,道:「看來傳言不虛,此山確是祖師爺顯聖寶地。」
李松突然靈機一動,說:「東方兄,在下現在有一事困擾,不知可否幫我一把?「得到東方會的同意,他將瘋道士的事說了,又說:「齊雲山每日都會有各地高官大紳前來上香,那瘋道士若是驚嚇倒了他們,我這地方小吏便會被第一個問罪。還請你看在他是你們同道的份上,想個辦法將他弄走吧。」東方會笑道:「待我明日見了他,再做打算吧。」
第二天早上,李松親自送東方會與月清上山。行到半路時,便見那瘋道士正跌坐在路邊一塊巖石上,或許是因為心質純淨,目光中竟有幾分得道者的安靜祥和。有香客路過他的身邊,主動放下些瓜果茶點,他不回禮,香客也不以為意。
東方會看了良久,含笑對月清道:「此地人心淳樸,民風向善,又是祖師爺顯聖之地,我看可以長住。」月清也是連連點頭。
李松急道:「二位想留下來,自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不過咱們昨日之約……」東方會哈哈一笑,道:「李兄你哪裡知道,這瘋道士正是當年的餘道元真人轉世,請都請不來呢!」說罷,他長袖一拂,就見各個山頭湧動起來,隨後撲稜稜飛起無以數計的鳥兒,趕過來將瘋道士團團圍在其中。
這一幕奇事被眾多香客目睹,紛紛磕拜,口中稱道:「餘真人轉世了!」
月清到底年輕,不服地道:「師傅,這分明就是個真瘋子,他們拜的應該是你。」東方會笑道:「我借他身顯靈,一來是感念此地人心向善,二來也是為這可憐人尋個好歸宿,何樂不為?」
從此,東方會與月清便在齊雲山的洞天福地住了下來,而瘋道士顯靈的傳聞也越來越多,齊雲山也更是名聲大噪。二十年後的一天,東方會於眾目睽睽之下白日虹化飛升,人們這才從李鬆口中得知,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得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