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道士教他穿牆術,告誡他要保持童子之身,他卻犯了戒

2020-12-20 故事雙子座

說盡天下奇聞趣事,道盡人間喜怒哀樂。大家好,歡迎來聽故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第36期,如果您喜歡看,歡迎關注本帳號!

南京有個書生名叫李生,父母早亡,尚未娶妻,十年寒窗讀下來,卻一事無成,如今已經二十多歲了,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李生讀書雖不在行,卻有一顆善良之心,大是大非面前倒也能分清孰對孰錯。他平日裡靠賣些字畫為生,稍有些錢就去接濟比他還要落魄的窮人。

有一天,李生發現街頭躺著一個道士,來往的過路人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走上前去察看。

李生附身摸了一下道士的鼻息,發現還有氣,只是額頭滾燙,像是生了什麼重病。他一時心軟,就將道士背回了家中,然後請來郎中為他瞧病。

好在,道士只是害了風寒,高燒燒昏了頭。郎中開了幾服藥,經過幾日調養,病情逐漸好了起來。這個道士是一個豁達之人,眼看病要好了,他辭謝李生,準備要離開。李生讓他再住幾天,把身體徹底養好了再走。

有天半夜,李生起夜,忽然發現道士的床上沒有人。再一看,門窗都插得好好的,根本沒有開過的跡象,李生心生害怕,懷疑道士不是人。

早晨醒來,卻發現那個道士已經回到了床上,而且門窗同樣是沒有動過。李生決定一探究竟,看看這道士搞的什麼鬼。

這天晚上,李生一直沒有睡,他眯著眼睛時刻觀察著道士的動向。到了半夜,只見那個道士悄悄的起來,站在牆壁面前念念有詞,然後竟然直接穿過了牆壁!

李生大驚,不知道士是妖是仙,心中忐忑不安,害怕道士害自己性命,在胡思亂想中慢慢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晨,道士見李生看自己的眼神不對勁,說話也唯唯諾諾,心中便明白了幾分。他對李生說到:「您是個好人,又救了我的命,您有什麼疑惑只管問我。」

李生聽了,便說道:「我昨天晚上看到你穿牆而出,不知你是神仙還是妖怪,所以心裡沒有底」

道士笑起來,說:「恩人莫怕,我既不是神也不是妖,我就是一個凡人。我用的那招叫做穿牆術,晚上出去的時候怕打擾了你休息,就沒有走正門。」

李生一聽原來如此,便不再害怕,就求道士教自己穿牆術。道士為難地說道:「其實這學會了這穿牆術並沒有什麼好處,你看我,飄蕩半生,一事無成。」

李生好奇心大起,有這個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在他的再三請求,道士勉為其難,將穿牆術的口訣傳授與他,然後就離去了。

臨行前,道士再三囑咐李生:不可炫耀,更不可做雞鳴狗盜之事,除此之外,還要保持童子之身,如果犯了戒,法術會立刻失效!

李生連連點頭答應了他。

李生好不容易盼到天黑,見外面燈燭都已熄滅,他便念起了口訣,然後隻身向牆壁走去,沒想到果然穿過了牆,感覺就像是穿過了一層薄紗。

從那以後,到了晚上,李生就經常就到外面遊蕩,因為能穿牆,城裡的街巷都暢通無阻,想到哪去,會少走很多路。

他謹記道士的訓誡,從不作惡,也不偷聽別人的隱私。每天以穿梭在高牆大院間為樂,甚至可以屏住呼吸在厚重的牆壁裡行走。

過了些日子,李生聽說城南張家有座大宅,蓋得非常氣派,於是就想去看看。這天半夜,他穿上夜行衣,直接去了城南。

穿過張家大宅厚厚的宅牆,李生看到院內廳廊曲折,房屋錯落,非常奢華。又看見中間的房間還亮著燈,走到跟前,原來是那張老爺在給管家說話。

李生本想離去,卻聽到張老爺說:「前方傳來消息,說今年是大旱之年,你明天把帳上的錢都提出來,囤積五穀,到時候翻倍去賣,這是一個發大財的好機會!」

李生聽了非常生氣:你這不是魚肉百姓嗎?真是越富有,良心就越壞啊!於是,他從地上抓了一把泥,然後塗在臉上,瞅準時機,突然隔著牆把頭伸到了房間裡,並大叫了一聲。把那富翁和管家直接給嚇尿了……

第二天晚上,他又特意塗黑了面孔,再次去了城南大宅。這次,他不停地穿梭於各個房間,還放言自己是遁地太歲,不許李老爺抬高米價!

張老爺嚇得屁滾尿流,當即應承了下來。但是,在金錢面前,張老爺怎能經得住誘惑?他雖然口上答應了,背地裡卻讓管家繼續囤積米糧。

這天晚上,李生想再去教訓他一下,到了張家,發現院子裡搭起了一座法壇,一個術士在那做法。只見他念念有詞,然後從袖子裡拿出一張符,穿在桃木劍上一甩,符燃燒了起來,看樣有些法力。

李生有些害怕,但是一想,我是人,不是鬼啊,符咒對我沒有效果。於是便膽大起來,他來到房間裡找了件女眷的衣服,從後面一下子套在了術士的頭上,然後躲到身後的牆裡。術士被整,慚愧地離開了。

又走到一個房間的時候,李生看到一個年輕女子,用一隻手託著下頜,痴痴的不知在想什麼。

李生從沒看到過這麼漂亮的姑娘,一時忘了自己是怎麼到這來的了,呆呆地看了好一會。那姑娘感覺到了他的存在,轉過頭來,說道:「是遁地太歲嗎?」

李生回過神來,說道:「你不怕嗎?」

姑娘說:「我不怕,您雖然有高超的法力,但是並沒有見你害人,我想你應該是個善良的神,小女子一直想見一見你。」

聽姑娘這樣說,李生便從牆壁裡出來了。沒想到,姑娘竟然驚喜地說道:「原來遁地太歲是位翩翩公子!」當夜,兩人聊了很多,相見恨晚。

接下來的日子,李生不再去騷擾張老爺,每晚都悄悄的過來和他女兒聊天。兩人談話投機,相聊甚歡,屋裡每天都是歡聲笑語。

慢慢的,李生發現自己愛上了張家的女兒,只要一天看不見她就吃不下也睡不著。而那張家的女兒對李生也早已許下芳心。

終於有天晚上,他和姑娘越過了最後的那道防線。纏綿到雞叫,他匆忙起來,穿過房間的牆壁,不像以前那樣順暢了,在穿過那厚厚院牆的時候,感覺以前如薄霧般的牆壁黏稠起來,最後寸步難行。就這樣,李生被永遠留在了張姑娘家的牆壁裡面……

相關焦點

  •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保持童子之身?把他七個弟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懂了
    這,或許與他的七個弟子有著某種關聯。而郭襄後來卻還給了他一對鐵羅漢,多年後,張君寶拿了出來,對弟子說: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 百年前!這是個怎樣的時間概念?張君寶竟將郭襄送給他的東西收藏了百年之久!可見,這一百年來,張三丰一直愛著郭襄,是啊,世界上的愛分有許多種,有些愛是真的可以埋藏在心裡許久許久的,暗戀最痛苦最難受,但卻最長久,卻又沒有情敵!
  • 金庸世界三門絕頂武功,任選一門都能無敵天下,修煉條件:童子身
    還有風清揚的《獨孤九劍》和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術》,這兩門武功都非常厲害,但對修煉者的悟性要求十分高。先看獨孤九劍,修煉者必須悟性極高,否則斷然不能融會貫通,更不能體會「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意境。左右互搏之術就有點相反,悟性太高之人反而不能一心二用,悟性太低又不能左右手同時畫畫,所以一般人也是學不會這門武功的。在金庸的世界裡,還有三大曠世神功,這三門神功只要任選一門都能無敵天下,可惜的是它們也有修習的苛刻條件,那就是:童子身。
  • 民間故事:獵人壞了規矩,捕獵懷孕的母鹿,最終他遭了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古代的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小故事後,小田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收穫。對於文章中所影射的寓意,希望大夥能引以為鑑!
  • 第1146期【語文學人·詹丹專輯1】在小說中理解小說—— 以《勞山道士》為例再論教學內容的深化
    道士對他的拒絕,一言點明其「恐嬌惰不能作苦」,這才是透徹之論。王生以「能之」來回復,說明他與道土的對話有很大的錯位。清代評點家但明倫在此評道:「理甚玄妙,彼自以為玄妙已耳,非能領會者。觀道士不示以入門之功,第曰,恐嬌惰不能作苦,已明知其不足與語矣。」②不足與語已是必然,不過既然王生堅持要其為師,道士也就聽之任之,把他留在道觀中,這樣做,正是得道之人固有的通達之處。
  • 民間故事:賣米山精
    張浦新這個人歷來崇尚道教,喜歡仙術煉丹之類的事情,他小時候曾有個道士對他父母說,此子頗具道緣,應該在他成年後至玉郎山找賣米人。他的父母聞言非常疑惑,不知道這賣米人是哪路神仙,也不知這玉郎山在什麼地處?張浦新在幾歲時,表現就已經很不一般了,他不似其他頑童,平時只好靜坐和嚮往道觀之類的地方,聽觀中的道士唱經,他往往會忘記白天黑夜。到了十六歲時,他就要辭行去尋找玉郎山,父母攔不住,只好收拾行裝,為他送行。張浦新每至一地,必問當地人,此處有玉郎山否?人家說有,他必訪問,如無,則繼之。
  • 《聊齋志異》之嶗山道士篇:窺小道即語天者,必觸硬壁不止
    次日一早,他便找到老道士說:「徒弟千裡迢迢來投奔師父,縱然不能教我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法術,總也該傳授我點小法術傍身吧,但至今已過去三個月了,我每天只是砍柴、採藥,連個法術的毛都沒見到。」老道士聽罷,哈哈大笑道:「我早就說過,你吃不了苦嘛!既然如此,也罷,明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急忙跪倒:「徒弟在山中做了數月苦工,師父總該授點小本領,才不枉我一番勞苦。」
  • 民間故事:蛇仙天雷|申道子|鎮江|道士
    嚴贊聽了他的回答很想笑,但還是忍住問他,要到什麼時候?道士看了看天回答道,應該還有一個時辰,主持已經前去迎接神仙了。嚴贊見他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心中奇怪他所回答之事的真假,就躲在道觀門口,一個多時辰後,果然見來了兩個道士,一個有七八十歲,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十多歲,但是老道士卻對這個年輕的道士態度很恭敬,只見這兩個道士一前一後進了道觀,嚴贊一直躲在後面跟蹤他們,直到見兩人走進一間廂房內,他挑開窗紙,在暗中觀察這兩個道士。只見那個年輕道士坐在案桌前,年紀大的道士卻站在他右側,似乎在認真聽年輕道士說話。
  • 傳統命理中所謂的童子命是什麼?
    正統八字應該是不太重視童子煞。童子,主要是道家的說法,起源無從考證。道家把神仙和童男童女聯繫起來,早在《史記》裡就有一段記載。《史記 封禪書》裡描述了秦始皇派童男女出海外找神仙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漢武帝時很流行。
  • 民間故事:生意上有過節,他一把火,毀了對方的風水寶地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35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北宋年間,山東巨野縣有一個大戶人家,男主家姓馮,叫馮友。他有四個兒子,一個閨女,因祖上是做藥材生意,幾輩人積累了不少家產。
  • 朱元璋賞給道士丘玄清兩個宮女,他沒有感激,卻揮刀自裁?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自帶光環的皇帝,關於他的故事實在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常常用「平民皇帝」來說他的出身。的確,人們不斷地提說朱元璋的家庭背景。傳說他的出生很有傳奇色彩,這為他後來成為真龍天子(皇帝)做了很好的鋪墊。也為他一生和道教解不開的情緣找到了理由。
  • 中國神話故事六:黃初平修仙,民間尊稱他為黃大仙!
    黃初平十五歲的時候家裡人讓他放羊,有一道士路過他發現皇初平骨骼清奇、骨有靈根,道士就把皇初平帶到金華山的一處石室中修仙,修煉了四十年多年,不曾回過家。黃初平有個哥哥叫黃初起,弟弟放羊四十多年未歸,他找弟弟也找了四十多年,黃初起翻山越嶺,出入集市,四處打聽弟弟的消息,但四十多年來毫無音訊。
  • 民間故事:馬鳴生成仙記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57期,馬鳴生的成仙之路,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出自《神仙傳》,話說以前有一個叫馬鳴生的人,他原來姓和,字君賢,他是齊國臨淄人,是一個普通人,他一直都不知道道術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的遭遇改變了他的看法。
  • 為什麼豬八戒犯了錯,一定要讓他投胎變成豬,而不是其他動物?
    為什麼豬八戒犯了錯,一定要讓他投胎變成豬,而不是其他動物?《西遊記》中最搞笑的一個角色,無疑是豬八戒。你瞧他貪吃貪睡又貪色,耍小聰明,出盡洋相。如果沒有他,漫漫取經路該有多麼無聊。豬八戒製造的笑料量大質優,其中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還是那些未遂的風流韻事:蟠桃會上喝醉了想對嫦娥耍流氓,被玉帝怒貶下界投了個豬胎;高老莊中強佔翠蘭為妻,被孫悟空結結實實揍了一頓。
  • 命犯「童子」,只要送走就能化解嗎?
    而且後面還有納音推算的說法,比如,水命和火命,八字日支,時支有戌土,酉金則犯童子命。通過這樣的理論去推算一個人的八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十個人有七八個人都是童子命。可見,童子命幾乎是人人都有。但是為何影響卻不一樣呢?童子命的推算李雙林認為是非常粗糙的,但凡是粗糙的理論就必須要辯證的去看待他。在我初學周易的時候,也會看看是否為童子命,但是到後來發現童子命遍地都是,難道我們都是神仙轉世?
  • 民間故事:天狐教
    民間故事:真道士,假道士話說唐代的時候,太原有一位名族,叫張旻的人,新近得了官職,將啟程赴任。
  • 民間故事:書生外地看到妻子,疑惑不解,道士竟說他妻子不是人?
    在古縣,有著神童之稱的書生古墨,已經二十來歲了。要說這古墨,三歲便靈智大開,讀書識字,頂著神童的稱號,一直到了二十歲,可謂是遠近聞名。但是這古墨,唯有一點,便是執拗,自己認定的事情,那真的是不聽勸,九頭牛拉不回。
  • 播求年過30歲是如何保持超強戰鬥力的?不碰女色保持童子身!
    播求年過30歲是如何保持超強戰鬥力的?不碰女色保持童子身!話說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非常短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們的競技能力就不如從前啦。三十歲差不多是一個邊界線,大部分的運動員都在這個年紀左右選擇了退役。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出眾的。
  • 民間故事|妖道仙妻
    民間故事|妖道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柳樹村有個叫範安的窮秀才。他仕途不順,三次鄉試都沒有中舉,漸漸妻子朱氏開始瞧不起他。範秀才教阿巧識字,教她背詩詞,兩人都相互視為知己。範秀才有時想到那黑臉道士,但自己來此別有目的,也不好對妻子說。後來他想,有這樣的仙女妻子,還去修什麼仙呢?不久阿巧就懷孕了,過了大半年,阿巧到了生產之日。阿巧雖然是狐仙,但生孩子,也讓她元氣大傷。
  • 中國這座城市兩千年未改名,是以道士名命名的,他是何方神聖?
    導讀:中國這座城市兩千年未改名,是以道士名命名的,他是何方神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延續到至今的偉大文化。在歷史上,這些城市都是一些兵家兵爭之地。每一個城市都都承載著數代人的回憶和故事。而且這些城市的命名也是極具傳奇色彩。都源於各種各樣的故事。但是在中國就有一座以人名來命名的城市,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未改名。這個城市就是如今的廣東茂名。是按照秦朝時期一位道士的名字命名的,那麼這位道士到底是何方神聖呢?這位道士原名叫做潘茂名,原本該是一個十分普通的老百姓。
  • 玄學道教丨茅山道士不可告人的秘密(真實)
    它是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說而逐漸形成的。道教奉老子為教祖。而事實上道教的創立者是「五鬥米道」創教人張道陵,後人還稱他為「張天師」。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已經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